正版 你不知道的自己 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 帮助人们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的心理学读本

正版 你不知道的自己 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 帮助人们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的心理学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奇峰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行为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思维模式
  • 局限性
  • 成长
  • 自我提升
  • 通俗心理学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59616074
商品编码:28356114461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324
字数:287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你不知道的自己
定价 58.00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曾奇峰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324
字数 287000
ISBN编码 9787559616074


内容介绍
本书用一个全新的角度, 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作者心理zhi疗与教学二十余年的经验,全部浓缩在这本书中, 让你回味无穷、受益绵长。作者用机警、睿智的语言表达心理现象和人生经验,如同寓言般将心理学常识由浅入深地、生动活泼地娓娓道来,让你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

目录

序一:那不经意的一瞥 序二:有凌厉的山峰,有绿草树木,有…… 序三: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序四:奇峰?奇峰! 自序:不可言说?……说吧! 第壹章 chapter one 我们内心的冲突 心灵深处的噪音 / 001 002 孤独让人产生内心的冲突

序一:那不经意的一瞥

序二:有凌厉的山峰,有绿草树木,有……

序三: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序四:奇峰?奇峰!

自序:不可言说?……说吧!

 

 

 

第壹章

chapter one

我们内心的冲突

心灵深处的噪音  /  001

 

002 孤独让人产生内心的冲突

006 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象

008 成就感是对抗烦恼的良药

010 偷窥成瘾源于安全感的缺失

014 神情内敛—健康人格的东方描述

019 厚道的聪明更容易取得不凡的成就

021 守住生活的基线,未来就不那么艰难

023 恐惧,是一种潜意识里的逃避

029 人生zui难受的是发生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战争

034 把过去的痛苦和惩罚与现在分开

036 充实与空虚在一念之间

038 嫉妒产生于“欣赏不能”

041 父母与孩子距离过远过近, 都会损害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046 学习困难的差生是被父母“好心”培养出来的

051 我们对孩子,为什么比对自己还苛刻

056 教师、家长的唯1工作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059 受到外界过多控制的孩子, 会在学习之外的方面找回自己的自主感

062 真爱就是不功利、不势利地爱他人

064 不要用“wan美”过度控制孩子

067 兴趣是孩子学习永不衰竭的核动力

 

 

第2章

chapter two

把自己当自己

拥有内心的安宁  /  069

 

070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072 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073 人类面临的的困难也许并非是生和死,而是男和女

077 人际交流的目的,是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079 容易丧失“希望”的人会错过改变处境的机会

081 对一个人zui严厉的惩罚是让他看看他是怎样一个人

083 允许自己成为有温和自大感的人

085 淡定就是不算计金钱或者冲突,而是看重心灵的自由

087 自卑感来自对他人的苛刻要求, 他人和自己都不能令自己满意

089 不必试图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人, 不必试图改变他人去适应自己

091 把事情做得很好或很坏,都是在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095 以本色做人,成为对自己诚实的人

097 走自己该走之路,是保留独立人格的做法

099 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101 你就是你朋友的后院,让他在危难的时刻栖身避难

103 给予和接受祝福时,我们能感受到爱和被爱

 

 

第三章

chapter three

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活着实际上是一门专业  /  105

 

106 所有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

108 家庭是塑造孩子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工厂”

114 如何打败控制命运的力量

116 培养把复杂问题简洁化的能力

118 内向者会不自觉认同别人的评价, 使自己成为与别人的评价相符的人

122 善良是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 并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

124 男人没友谊,可能比没爱情还可悲

128 外表改变,前提是内心的改变, 也是酝酿下一次更大改变的推动力

132 修补人生

134 如何摆脱对自己的关注,放下身外之事

136 为人生的愿望设置一个顺序,内心就能恢复和谐了

139 活下去的任何一个简单理由, 都比活不下去的任何一个理由重要

142 在复杂的情况下,直觉往往是我们的北极星和指南针

144 过强的竞争动力和上进心让你生病

146 充分了解性格,命运就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

153 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或被别人过多支招的人,容易过分 在乎别人的看法

155 真正的爱是疗愈命运之外创伤的良药

157 大悲无泪:真诚从来不是一个是否愿意真诚的问题,而是一个 是否有能力真诚的问题

162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愿望的尊重

166 学不好外语,是不愿意学好, 不想跟更多的人更好地交流

171 学习外语,是接受那门外语背后的文化背景, 同时改变自我意象

174 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让一个人自己承担发生在自己 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尊重

 

第四章

chapter four

当性福来敲门

亲密关系的秘密  /  179

 

180 父母对孩子的性虐待

187 男人对婚姻的幻想绝不少于女人

189 自我界限清楚的情感是zui有价值的

192 过度热衷于减fei,是下意识成长的表现

195 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 追逐更高的权wei和更大的成功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200 女人的“花心”是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204 男人的“花心”需要跟不同女性的不同关系来滋养

208 男女相爱,性是绝dui的基础

215 不对性活动做好坏、对错之分

219 在男女成长过程中,性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224 好妻子建起了情感隔离墙

 

 

第五章

chapter five

没有深情,就没有真正的深刻

成为真正的“人的医生”  /  229

 

230 没有深情,就没有真正的深刻

233 心理zhi疗的误区与方法

239 “你自己在活着”是使人生变得更加真切充实的清醒剂

241 心理zhi疗的魔鬼辞典

243 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只有两条途径:奖励和惩罚

248 身体知道心理压力的答案

253 心理测量永远只是诊断的辅助工具, 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257 有希望就有可能拥有一切, 没希望就可能丧失已经拥有的一切

259 十八位心理学家眼中的洋鸡与土鸡

261 心理zhi疗的基本原则

266 在心理zhi疗中,如何使用精神药物

27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以残忍对抗内心的软弱和焦躁

276 十种不健康的中国家庭,十种典型的“界限不清”

 

 

附录一:重要的不是教的内容,是关系  /  284

附录二:_爸爸可以是老师,但不可以替代老师

    曾奇峰简评《摔跤吧,爸爸》  /  289

附录三: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  290

 



《看见你未曾见过的自己:打破思维定势,重塑内在世界》 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置身于一个庞大的信息洪流之中,每天接收着海量的数据,与无数的人互动,体验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然而,当我们回首审视自己的内心,常常会发现,即便经历丰富,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似乎仍旧停留在某个模糊的、不确定的区域。我们熟悉自己的生活,熟悉自己的习惯,熟悉自己在熟悉的人面前的模样,却鲜少真正深入地探究,我们是如何形成这些熟悉感的?我们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自我,又有多少是被外在环境、社会规范、过往经验所悄然塑造的幻象? 《看见你未曾见过的自己》并非一本冰冷枯燥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本故弄玄虚的哲思录。它更像是一次温和而深刻的对话,一次邀请你踏入自己内心深处的探索之旅。这本书的宗旨,是帮助你打破那些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却可能限制了我们成长与自由的思维定势,从而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一、 审视“熟悉”的假象: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例如,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我擅长什么,我不擅长什么。然而,这些“知道”往往是基于表层的经验和零散的观察。我们可能因为一次成功的尝试就认定自己“擅长”某件事,却忽略了那次成功背后可能存在的偶然因素,或者掩盖了在更普遍情境下我们同样会遇到的困难。同样,我们可能因为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将某类事物或人群归为“讨厌”,却未曾深入思考这种厌恶感是否被过度放大,或者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本书会从多个角度,引导你去审视这些看似牢不可破的“自我认知”。它会提出诸如“你的‘喜好’是如何被塑造的?”、“你所谓的‘性格’,有多少是天生的,又有多少是后天习得的?”、“你对自己的评价,是独立的思考,还是他人评价的回声?”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生动的案例分析以及巧妙的互动式练习,你会被邀请去解构那些被你内化为“事实”的关于自己的认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盲点和不自知的预设。 例如,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你一直以来坚信的某种“优点”,在某些情境下却成为了巨大的障碍;你一直努力摆脱的某种“缺点”,在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是通往更高层次成长的基石。你会开始理解,我们的“自我”,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受到我们所处的环境、人际关系、文化背景,乃至我们自身潜意识的影响。 二、 拆解“司空见惯”:解读日常中的心理密码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看似平常的现象和人际互动。一杯咖啡的提神效果,一次争吵后的后悔,一个承诺的达成,一次社交场合的尴尬,一次成功的喜悦,一次失败的沮丧……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然而,这些“司空见惯”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看见你未曾见过的自己》将聚焦于这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学原理。它会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诸如认知偏差(如确认偏差、锚定效应、损失厌恶)、归因错误(我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绪调节的机制、沟通中的非语言信号、以及社会影响(从众、服从)等核心概念。 你将学会如何识别自己和他人在日常互动中可能存在的思维陷阱,例如,为什么你更容易相信那些支持你已有观点的信息?为什么一次小小的损失会让你比获得同等收益时更加痛苦?为什么我们在安慰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经历去衡量对方,而忽略了对方的独特性? 通过对这些“司空见惯”的拆解,你将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你不再是被动地被这些现象裹挟,而是能够更主动地去分析、去理解、去应对。你会发现,很多曾经让你困惑或沮丧的社交情境,原来是有迹可循的;很多曾经让你不解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找到更合理的解释。这种洞察力,将极大地提升你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 领悟“局限”的意义:通往更广阔内在世界的钥匙 “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退步,一种对自己能力或智慧的否定。然而,这本书将颠覆你对“局限”的传统认知。它认为,正是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领悟,才是通往更广阔内在世界的钥匙。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迷茫、挫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边界,或者固执地认为自己应该能够做到一切。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全部的自我,因为一次不被理解而陷入孤立。这种对局限的抗拒,反而将我们困在了原地。 《看见你未曾见过的自己》会引导你以一种更开放、更接纳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不足”。它会帮助你理解,所谓的“局限”,并非是绝对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它们可能是因为你的知识、经验、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因为你的情绪、认知模式需要调整。认识到这些局限,并非是要你放弃努力,而是要你以更有效、更恰当的方式去努力。 例如,当你认识到自己在公开演讲时会感到紧张,这并非你的“原罪”,而是你需要学习应对紧张的技巧,或者调整你对演讲的预期。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某些谈判场合容易处于劣势,这或许是你需要在沟通策略和信息获取上进行提升。 这本书还会强调,认识局限,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能帮助你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寻求帮助。当你不再试图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承认自己的脆弱和需要,你反而能够更真诚地与他人连接,也更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四、 赋能自我:重塑认知,迎接新生 《看见你未曾见过的自己》的核心目标,是赋能你。通过对自我认知局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日常心理机制的清晰解读,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强大的工具,让你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重塑自己的内在世界。 你将学会如何: 识别和挑战消极的思维模式: 识别那些不断让你陷入负面情绪的自动化思维,并学习如何用更积极、更现实的视角去替代它们。 提升情绪智力: 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更准确地感知和回应他人的情绪。 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通过理解沟通的心理学,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建立更真诚、更深入的连接。 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识别认知偏差在决策中的影响,从而做出更理性和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培养成长型思维: 将挑战视为机会,将失败视为学习的契机,不断地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 发现隐藏的潜能: 当你不再被过去的经验或他人的评价所束缚,你将有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和实现自己真正的潜能。 这本书不是提供一套立竿见影的“秘籍”,它更像是一份循序渐进的指南,需要你在阅读和思考中,不断地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它鼓励你保持好奇心,保持开放的态度,勇敢地去探索那些你从未认真审视过的内心角落。 《看见你未曾见过的自己》相信,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而当你能够看清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勇于挑战那些无形的局限时,你就会发现,你所能达到的高度,远超你最初的想象。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更真实、更充盈、更自由的自己的书。它邀请你,从今天起,开始一场意义非凡的自我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此固定,以至于常常忽略了其他可能性?《你不知道的自己》这本书正好触及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心理学概念的书,更像是在邀请我们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探索。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论,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书中关于“司空见惯的人与事”的解读,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那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从未深入思考过的情境。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洞察力,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最终实现与自我更和谐的相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简约大气,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我之前看过的心理学书籍,有些内容非常学术化,读起来有些枯燥,而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更注重实践性和易读性。我粗略翻阅了一下,发现它有很多小故事和生活化的场景,这让我觉得心理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因为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受到一些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做出一些事后看来并不明智的决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识别这些认知偏差,并且提供一些克服它们的有效方法。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很高,相信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我,并且在理解人与事上有所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正版 你不知道的自己 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 帮助人们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的心理学读本》。 我一直对心理学挺感兴趣的,尤其是一些探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书籍。最近翻到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已经觉得脑洞大开。书里提到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产生误判,为什么我们看待别人的方式和看待自己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异。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一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来解释,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我特别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解释我自身行为模式的线索,或者是在理解他人时能够更具同理心的方法。这本书的宣传语“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真的非常贴切,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读物,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更清晰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希望读完之后,能对我的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能够启发思考的书籍。当看到《你不知道的自己》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你不知道的自己 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 帮助人们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的心理学读本》这个书名,就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定位,它强调了“自我认知”和“局限性”,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引导我深入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想法和动机。而且,书中提到“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这让我感到非常贴切,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习以为常而失去了深入探究的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惊喜,让我能够以全新的眼光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困惑或者与他人产生隔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不够深入。而《你不知道的自己》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直击了这个问题。它承诺要“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这让我觉得它一定蕴含着很多能够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的奥秘。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自我认识上的局限性”。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自欺欺人,或者被一些表面的假象所蒙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这些局限,并且找到突破口,从而获得更真实的自我认知。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