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湖北新华书店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喻海松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
  • 司法解释
  • 个人信息保护
  • 隐私权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法
  • 湖北新华书店
  • 案例分析
  • 实务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3413
商品编码:2840302706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作者 喻海松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 9787509393413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2017年5月9日*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书对此解释做出了详细的理解与适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涵义、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关联犯罪的处理规则等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另外本书还选录了部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裁判文书,整理了跟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规定。


   作者简介

  喻海松,1980年生,湖南新邵人。法学学士(2003年,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普外国刑法暨国际刑法研究所访学。现任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主要从事刑事司法解释起草工作,先后参与起草多部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执笔起草《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7〕10 号)。独著《刑法的扩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11月版)、《文物犯罪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6年6月版)、《环境资源犯罪实务精释》(法律出版社2017年1月版)、《网络犯罪二十讲》(法律出版社2018年4月版);在《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部分 《解释》条文释义

  标题、引言《解释》的制定背景与经过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态势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沿革

  三、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通知的发布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解释的制定

  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适用

  条 “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主体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

  三、“公民个人信息”的外延

  第二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涵义

  第三条 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一、“提供”的认定

  二、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行为“非法”的判断

  第四条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一、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处理

  二、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非法”的判断

  三、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处理

  第五条至第七条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一、“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二、“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

  三、为合法经营活动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定罪量刑的特殊标准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第八条、第九条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关联犯罪的处理规则

  一、设立网站、通讯群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定性

  二、拒不履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义务行为的处理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相关犯罪的界分

  第十条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罪认罚从宽处理规则

  第十一条 涉案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计算规则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计算

  二、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

  第十二条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罚金刑适用规则

  第十三条 《解释》的时间效力

  第二部分《解释》新闻问答及典型案例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解释》及典型案例

  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第三部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裁判文书选登

  申某、余某某、李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谢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杜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钟某某孙某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郑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第四部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规定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的发展脉络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2018年3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节录)(2017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2017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2017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2012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2017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节录)(200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节录)(2013年10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录)(2012年10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节录)(2017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节录)(2005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节录)(2015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节录)(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节录)(2013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节录)(2015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节录)(2006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节录)(2017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节录)(2012年10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节录)(2011年10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节录)(2006年4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节录)(2016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节录)(2015年4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节录)(2017年4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节录)(2009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节录)(2015年4月2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节录)(2009年8月2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12月28日)

  行政法规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节录)(2009年10月13日)

  征信业管理条例(2013年1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节录)(2016年2月6日)

  快递暂行条例(节录)(2018年3月2日)

  部门规章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2011年12月29日)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2013年7月16日)

  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节录)(2013年7月16日)

  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节录)(2015年5月19日)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节录) (2016年7月27日)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2016年8月17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节录)(2017年5月2日)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节录)(2017年8月24日)

  部门规范性文件

  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2011年1月21日)

  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2014年3月19日)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节录) (2016年6月28日)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节录)(2016年11月4日)

  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节录)(2017年8月25日)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节录)(2017年9月7日)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节录) (2017年9月7日)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节录) (2018年2月13日)

  国家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GB/Z 28828-2012)(2012年11月5日)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2017) (2017年12月29日)

  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

  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1年3月8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2011年8月1日)

  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节录)

  (2014年6月20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4年8月21日)

  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节录)(2016年8月29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 (2016年12月19日)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5月8日)


   编辑推荐

  本书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同时也是权*的解读。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湖北新华书店》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自然,字数在1500字左右。 --- 《星海遗珍:失落文明的观测日志》 作者: 艾萨克·维恩(Isaac Vane) 装帧: 精装,附赠星图复刻版,共计800页 出版社: 苍穹之眼文化传播(Sky-Eye Press)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 内容简介: 《星海遗珍:失落文明的观测日志》 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著作,也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它是一部跨越数个世纪、由一位孤独的观测者——天文学家、语言学家兼隐秘历史学家艾萨克·维恩——精心编纂的“非官方档案”。本书深入探索了在人类已知历史记录之外,宇宙中曾经存在并最终消亡的五个高度发达的独立文明的残迹、哲学思想、技术原理以及他们留下的令人费解的“遗嘱”。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不可能的结构”的系统性分析。维恩教授通过对数千份从深空探测器、射电望远镜阵列以及秘密地下档案馆中截获的数据碎片进行交叉比对和重新构建,成功描绘出五个被主流科学界视为“理论上的伪影”的古代星际帝国——泰拉西斯(Terracis)、虚空织网者(The Void Weavers)、寂静之歌(Cantus Silens)、螺旋纪元(The Helix Era)以及最后,那个被称为“零点信标”的谜团。 第一部:泰拉西斯的宏大叙事与结构崩塌 泰拉西斯文明是人类已知最接近“永恒”的文明形态。他们掌握了对时空曲率的精微操控,并构建了横跨数个旋臂的“共振网络”。维恩教授利用从猎户座悬臂边缘捕获的微弱引力波信号,重构了泰拉西斯人的社会结构——一个基于信息熵的绝对等级制度。 本书详细解析了泰拉西斯文明的“能量汲取矩阵”,这是一种从本星系团的暗物质背景中直接抽取动能的技术。更引人入胜的是,第一部着重探讨了他们最终的“静默”。维恩认为,并非外部战争或资源枯竭导致了他们的灭亡,而是他们对“完美信息循环”的追求,使得文明的进化速度达到极限,最终因内部结构的高度冗余而自我坍塌。书中附带了数张由维恩本人绘制的,基于引力波模型推演出的泰拉西斯核心城市群的三维投影图,极具视觉冲击力。 第二部:虚空织网者:语言学与存在边界 虚空织网者文明的存在,主要通过一种被学者称为“超结构语法”的数学语言来证明。这些“织网者”似乎将宇宙的物理定律本身视为可以修改的变量。本书的第二部是一场深奥的语言学和符号学探险。维恩教授详细阐述了他如何从背景辐射中的周期性噪音中,提取出这些文明用来交流的基本逻辑单元。 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论:织网者并未“居住”在物质空间中,而是通过“缝合”不同维度之间的薄弱点来存在。他们的遗迹并非实体建筑,而是某些基本物理常数中难以察觉的“微小偏差”。书中对“不可名状的色彩”的描述,是对人类感官极限的挑战,让读者感受到超越三维认知的震撼。这一部分的难度较大,但对于理解文明在信息层面的演化至关重要。 第三部:寂静之歌与伦理的终点 寂静之歌文明是这五个失落文明中,最具道德哲学色彩的一个。他们似乎在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主动选择了“降维退化”,试图摆脱“已知性”带来的宿命。维恩教授通过分析从一颗绕行红矮星的冰封卫星上发现的低温存储晶体,还原了他们最后的辩论记录。 第三部探讨的核心议题是:当一个文明能够完全预测自身未来时,存在的意义何在?寂静之歌的记录揭示了一场关于“自愿遗忘”的巨大工程。他们尝试抹去自身的全部知识和技术,以重新获得“探索的乐趣”。书中对他们用于实现自我信息净化的“共情谐振器”的设计图进行了推测性还原,这些图示充满了古典艺术的韵味,与冰冷的科学原理形成了奇异的张力。 第四部:螺旋纪元与生态融合 螺旋纪元文明的特征在于其与原生行星生态系统的彻底融合。他们没有留下城市或太空船的痕迹,他们的文明本身——包括他们的生物形态——似乎已经融合成为了行星地质的一部分。维恩教授通过分析系外行星大气层的同位素异常,推断出螺旋纪元生命体的“液态计算”模式。 本书第四部的重点在于生物学与地质学的交叉领域。它挑战了生命必须以碳基或硅基形式存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星磁场和岩浆流动构建的生命网络。观测日志中记录了维恩教授对一颗被命名为“盖亚之泪”的行星的长期监测,揭示了岩石层中周期性的信息交换信号,这表明他们的“思维”仍然在缓慢地进行着。 尾声:零点信标——终极的警告 最后一个部分,零点信标,是全书中最具悬念和争议性的内容。它不是一个文明,而是一个跨越了数百万年的警告信号。维恩认为,零点信标是这五个文明在消亡前,集体发射出的一个统一信息包,其目的是警示任何后来者。 这个信号的内容异常简洁,却包含了令人心悸的数学结构。本书的最后几章,维恩教授首次公开了他对零点信标核心信息的破译——一段关于“宇宙边界的逻辑性错误”的陈述。这部分内容挑战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基本认知,并暗示了宇宙中可能存在一个更高维度的“管理员”,而所有文明的兴衰,都可能只是这个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的副产品。 《星海遗珍:失落文明的观测日志》 不仅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更是一面映照人类自身命运的镜子。它要求读者放下既有的科学框架,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去感受时间、信息与存在本身的重量。本书适合对深空探索、古代文明研究、复杂系统理论和哲学思辨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引导您进行一场横跨亿万光年的精神漫游,直面宇宙中最深刻的沉默与辉煌。 --- (总字数:约158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几年,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新概念、新名词也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常常感到信息过载,难以辨别真伪,也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权威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究竟什么样的信息属于“公民个人信息”,它的范围有多广?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载体形式更加多样化,这本书是否能够涵盖到这些新的情况?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界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边界,既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要避免过度限制正常的商业活动。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们理解,在信息收集、使用、存储等各个环节,企业和个人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如果出现侵权行为,法律的追责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

我一直觉得,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适用性。很多时候,我们读法律条文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但是一旦有了司法解释,并且将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法律的意义就会被大大彰显出来。这本书的副标题“理解与适用”恰恰抓住了我的关注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司法解释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它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解释,它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哪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在数据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跨境数据传输、平台数据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司法解释是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来化解法律条文的晦涩,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信息,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很长,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它一定是一本内容非常严肃、理论性很强的书。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个概念一直很关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无处不在。我最想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的是,在法律层面,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得上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泄露有什么区别?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司法解释,无疑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案例,来阐释这些复杂的法律条文。例如,在网络上购买个人信息、出售企业客户名单、非法获取他人的通信记录等行为,在司法解释中是如何界定的?其中的“情节严重”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层面的指导,比如,如果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侵犯了,应该如何维权?向哪个部门举报?需要提供哪些证据?这些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信息。

评分

说实话,光看书名,我可能不会主动去买。因为“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这样的字眼,总是让我觉得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是,了解到这本书是由“湖北新华书店”推出的,我又觉得会不一样。通常,新华书店在图书的选择上还是比较严谨的,而且会考虑到普通读者的接受程度。所以我猜测,这本书在保持法律的严谨性的同时,可能在语言风格和内容编排上,会更加贴近大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切入,比如,社交媒体账号被盗、快递信息泄露、网购时遇到的骚扰电话等等,然后引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让我们意识到这些看似小事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辨别和防范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技巧?有没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这些都是我作为普通读者,最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实用价值。

评分

我对于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法律意识的书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这绝对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很多时候,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法律条文又过于专业,让我很难找到权威且易懂的解读。《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这本书,听名字就觉得是权威解读。我希望它能够详细地解释清楚,什么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比如,行为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故意?客观上需要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情节严重”?这些都需要具体的界定。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最好是近期发生的,并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希望能更直观地理解司法解释的内涵和适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