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书,,书,图书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书,,书,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翠莲 等,[英] 霍恩比原,蒋绍愚,唐作藩 著,王力,岑麒祥,林焘 等 编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古汉语
  • 英汉词典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词汇
  • 参考书
  • 现代汉语
  • 牛津词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4508
商品编码:284702668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为世所认可的**英语学习词典,自1948年出版至今,销量已超过5000万册,惠及各地一代又一代学子。第八版较之前版多有突破,更为实用和准确,充分满足读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需求,突出学习功能。双解版汉译紧贴英文原义,符合汉语表述方式。《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是案头的英语工具书。
(1)184500单词、短语和释义:英美并重
(2)1000新词:贴近时代,求新求确
(3)5000余项正文修订:精益求精
(4)49页牛津写作指南:教授14个有关写作的项目
(5)78页图解词汇扩充:图文并茂,提升记忆效果
(6)28个的学术词汇:全新标注
(7)68页参考信息:全面实用
(8)8类用法说明:析难解疑
(9)配套光盘iWriter:交互式软件,指导写作
(10)较第七版内容增加20%光盘内容
牛津iWriter光盘软件:一款可以帮助使用者构思、写作、检查英语作文的互动式软件。
想写好英文并不容易——这是众多学生的心声,也是众多老师的忠告。牛津iWriter光盘软件和牛津写作指南为英语学习者量身打造,为其构思、写作、检查英语作文提供全程帮助。
利用牛津iWriter写作
(1)对比文(4种)
(2)议论文(2种)
(3)口头报告
(4)报告数据(图表)
(5)报告数据(饼分图)
(6)长篇报告和短篇报告
(7)书评和影评
(8)咨询函
(9)投诉信
(10)个人简历(3种)
(11)附信
写作范例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浏览某一种范文。仅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文章结构,以及解说文字、内容和关键语句。
构思:选择你要写的文章或报告种类。牛津iWriter会指导你如何构建文章结构。
写作:利用所提供的结构组织语言,并进一步补全文章。“提示”部分会指导你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检查:本阶段会引导你逐项确认文章的核心部件是否已齐备。

目录

《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

Introduction by The Commercial Press
(Simplified characters edition)
商务印书馆出版前言(简体汉字本)
Advisers of the English Edition
英文版顾问名单
Introduction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ina) Ltd
(Orthodox characters edition)
牛津大学出版社(*国)有限公司出版说明(繁体汉字本)
Advisory Board and Editorial Team of the English—Chinese Edition
英汉双解版顾问及编辑人员名单
Preface by Lu Gusun
陆谷孙序
Preface by joseph S M Lau
刘绍铭序
Preface by Jerome Su
苏正隆序
Translator's Preface
编译者序
Foreword to the English Edition
英文版序言(附译文)
Words from a Hornby Scholar
霍恩比奖学金学人的话(附译文)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本词典使用的缩写和符号
Label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本词典使用的标识
Key to dictionary entries
本词典词条用法
Numbers
数字
The Dictioinary词典正文
Oxford Writing Tutor牛津写作指南
Visual Vocabulary Builder图解词汇扩充
Reference Section参考信息


现代文学经典赏析: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 书籍名称: 现代文学经典赏析: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 作者群: 汇集多位资深文学评论家及学者 出版社: 文华学苑出版社 页数: 约 850 页 装帧: 精装,配有典雅的书签和内页插图 定价: 188.00 元 --- 内容简介: 《现代文学经典赏析: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深入领略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杰出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与鉴赏文集。本书并非单纯的阅读指南,而是力求成为读者与伟大心灵对话的桥梁,通过对文本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深邃的人文关怀以及精湛的艺术手法的剖析,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立体、多维的文学认知图景。 本书的结构精心设计,分为“现代主义的迷宫与觉醒”、“战后叙事的重构与反思”、“后现代的解构与多元”、“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回响”四大核心篇章,囊括了从乔伊斯、伍尔夫、卡夫卡等早期先驱,到加缪、萨特、马尔克斯等中坚力量,直至当代如奈保尔、莫言等作家的重要代表作。 第一部分:现代主义的迷宫与觉醒 这一部分聚焦于二十世纪初文学如何对传统进行颠覆性的探索。我们不再满足于线性的、客观的现实描摹,而是深入到人类意识流的暗流之中。 重点解析篇目节选: 意识流的潮汐:《尤利西斯》的结构奥秘——本书详细拆解了乔伊斯的这部巨著,分析了其如何运用神话原型与日常琐碎的并置,来映射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破碎与重建。我们探讨了其复杂的语言游戏、双关语以及对都柏林城市空间的独特“文学地理学”构建。 时间的相对性:《到灯塔去》中的内在景观——聚焦于伍尔夫对主观时间体验的捕捉,分析了“瞬间”在小说中如何被无限拉伸和重塑,以及她如何通过女性视角,揭示出父权社会下个体心灵的隐秘角落。 异化的寓言:《变形记》与存在的焦虑——卡夫卡笔下的荒诞情境并非孤立的梦魇,而是对工业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的深刻预言。本章将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探讨“异化”这一母题在文学中的演变路径。 第二部分:战后叙事的重构与反思 二战的阴影为文学带来了深刻的伦理拷问和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辨。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直面历史的创伤,并在虚无中寻求新的意义支撑。 重点解析篇目节选: 荒诞的哲学:《局外人》中的道德真空——本书深入探讨了加缪的“荒诞”概念,分析默索如何成为那个拒绝社会预设意义的“局外人”。这不是简单的反叛,而是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冷静审视。 魔幻的逻辑:《百年孤独》的家族史诗——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如何成为拉丁美洲历史的独特注脚?我们剖析了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轮回,如何将神话、政治动荡与个人命运熔铸一炉,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验的马孔多世界。 记忆的迷宫:普鲁斯特式回忆的回归——尽管普鲁斯特的创作跨越了现代主义初期,但其对非自主记忆(Involuntary Memory)的精细描摹,在战后对创伤记忆的追溯中得到了新的呼应。本章将对比分析不同作家处理“记忆”的技巧。 第三部分:后现代的解构与多元 随着“宏大叙事”的衰落,文学开始转向对自身形式的审视,对读者与文本关系的主动干预成为新的趋势。 重点解析篇目节选: 文本的游戏:《芬尼根的守灵夜》的无限循环——相对于《尤利西斯》,本书更侧重分析乔伊斯晚期作品中语言符号系统的彻底瓦解与重建。我们力图梳理出其晦涩表象下隐藏的对人类语言本质的终极追问。 互文性的网格:探索巴特的“作者之死”——本章详细解读后现代理论如何影响小说创作,分析文本不再是单一作者意志的产物,而是无数先前文本的交织与对话。 身份的流变:边缘声音的崛起——探讨女性主义文学、酷儿理论等思潮如何渗透进主流叙事,小说主角的身份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多重的,反映了社会认同的复杂性。 第四部分: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回响 本篇将目光投向非西方世界的伟大作家,探讨他们在吸收西方文学技巧的同时,如何成功地将本土文化、地域特色和政治现实融入到世界性的文学对话中。 重点解析篇目节选: 乡土的史诗重塑——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大地书写为例,分析作家们如何将历史的沉重感、风土的独特气息,通过创新的叙事结构(如魔幻、意识流的本土化运用)表达出来。 殖民与后殖民的反思——聚焦于萨义德等理论家的影响下,那些经历过殖民创伤的作家如何通过文学反击单一的西方凝视,重塑自我历史叙事的主权。 本书特色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深度文本细读”与“跨学科视野”的结合。每一章节的分析都建立在扎实的文本基础之上,辅以哲学、历史学、符号学等多个维度的佐证。我们摒弃了浮于表面的情节复述,专注于“如何写”,而非仅仅“写了什么”。 全书配有详尽的术语解释和作家生平年表,便于初学者快速入门;同时,对于资深研究者而言,书中提出的诸多新颖的解读角度和比较研究方法,将提供进一步探索的学术切入点。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经典赏析: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读者将不仅获得对这些文学巨匠作品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培养起一种批判性的、具有穿透力的阅读习惯,学会如何从文字的表象中,捕获人类永恒的挣扎、希望与探索精神。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百年的思想与艺术的朝圣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整合了三本重量级工具书的合集,简直是文人墨客的案头必备啊!我本来还在为日常查阅积累的那些零散的电子词典和纸质旧版词典而感到头疼,想着该如何构建一个既能覆盖现代汉语的细微差别,又能深入探究古籍典故的系统工具。拿到手后才发现,这种“打包”的思路简直太贴心了。 首先说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部分的体验。作为汉语学习者的基石,它这次的修订深度和广度都让人惊喜。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新词和网络热词上的及时性,这让它完全没有老学究的架子,而是紧跟时代的脉搏。我前几天在阅读一篇关于金融科技的文章时,遇到一个非常生僻的专业术语,旧版词典里自然是没有的,结果新版“摩拳擦掌”般地给出了精准的释义和例句,这为我理解上下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释义清晰明了,不同义项的区分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对于那些语义相近的词汇,也能通过精妙的例句勾勒出它们各自的语境边界。我发现自己在使用它时,不仅仅是查阅生字生词,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校准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让自己的书面语更规范、更具说服力。对于母语者而言,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汉语理解的细微偏差,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难以提供的。

评分

三本词典的整合,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具的叠加,更是一种知识体系的协同效应。我发现自己在使用这三本书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跨界思考。比如,当我查到一个带有外来词根的现代汉语词汇时,我会下意识地去翻阅牛津词典,看看其在英语中的演变路径;或者在翻译古籍中的一些意象时,也会参考现代汉语中对应的文化隐喻。这种交叉验证和知识网格的构建,远超任何一本单一的工具书所能提供的价值。纸质书的质感也是AI无法替代的体验——翻阅时的沙沙声,在书页上做笔记的触感,以及将三本书并排放置时带来的那种知识的厚重感,都让人感觉踏实可靠。这套工具书不仅是查阅工具,更像是我的私人学术助理,时刻准备着为我的思考提供最坚实的语言支撑。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套书的编校质量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虽然是三本不同出版机构的作品合集,但整体的纸张选择和印刷清晰度都非常出色,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对于《现代汉语词典》这样需要高频使用的工具书,清晰的字号和合理的行距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即便是像古汉语字典这样信息密度极高的部分,其版式设计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息的易读性,没有因为追求信息量而牺牲了阅读体验。这表明出版社在整合这套“超级工具箱”时,是充分考虑了最终读者的实际使用场景的。对于任何一个需要在中文、文言文和英文之间频繁切换,并且对语言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研究者或专业人士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物超所值的投资,它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知识的完整性,是无法用简单的金钱衡量的。

评分

至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那简直就是通往古典文学宝库的钥匙。很多人觉得古汉语学习枯燥,但有了这本字典,那种“穿越”的体验就变得生动起来。我近期正在啃《史记》,那些文言文的跳跃性和古今异义的陷阱常常让我寸步难行。这本工具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释义非常“克制”和精准,它不会用大段的现代汉语去解释一个古词,而是直接给出最核心、最符合古代语境的含义,辅以简洁的古代语境例句。例如,对于“走”这个字,它能清晰地区分出古代是“跑”的意思,而不是我们今天常用的“行走”。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一些特殊用法和通假字的标注非常详尽,这对于深度阅读古籍,进行文本细读至关重要。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囫囵吞枣地读故事,而是开始品味文字背后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肌理。它让晦涩难懂的古文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

这套书的第三块瑰宝,也就是《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则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体验,它是连接世界与我的桥梁。我是一个对英语学习有长期规划的人,深知“双解”词典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提供的双向思维训练。牛津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英英释义部分,对于提高我的英语思维至关重要。当我查阅一个英文单词时,它首先用更高级、更地道的英语来解释其核心含义,这避免了“翻译陷阱”,即用母语思维去套用外语。而紧随其后的汉译部分,则提供了最贴合中国学习者理解习惯的对照。我特别喜欢它在例句设计上的用心,很多例句都是贴近实际生活交流或学术讨论的场景,而不是那种僵硬的、脱离语境的“教科书式”句子。这使得我在准备国际会议发言或撰写英文报告时,能够迅速找到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语言自信心和表达的准确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