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跨文化商务交际
定价:20.00元
作者:陈永丽
出版社: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811349214
字数:28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从20世纪60年始,跨文化交际学快速发展,成为高校纷纷开设的热门课程。目前而言,为本科学生编写的跨文化交教材不少,但尚未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作为跨文化商务交际相关课程的教材。
  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商务英语专业正在进行专业改造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这将进一步要求学生突出跨文化交际的应用能力这一特色。本教材以任务型的案例分析法为主,注重事实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师生间的互动性,旨在增加商务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克服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从而增强国际商务竞争能力。
  本书通过一个个具体典型的商务案例及经典的跨文化事件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增加跨文化敏感性和实际交际能力,同时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的案例注重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感,以应用能力为目的,对较深的理论概念不作深入的阐述,而是通过案例说明,紧密联系商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来源于外近期出版的相关专著、教材、报刊杂志、网络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跨文化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从行文的遣词造句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学者的严谨和对专业领域的深刻洞察。它的论证过程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社会学、人类学的前沿理论作为支撑,但又巧妙地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如果说很多同类书籍是在“讲故事”,那么这本书更像是在“构建知识体系”。它教会我的不是简单的“是什么”,而是“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系统性地应对”。对于我这种追求知识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如获至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商业交往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经验片段,而是形成了一套可以自我迭代、不断完善的思维框架。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会是枯燥的术语和刻板的文化标签罗列。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它没有高高在上地教育读者,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轻声点拨。语言流畅自然,时常穿插一些幽默诙谐的小故事或者引人深思的设问,让原本严肃的议题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甚至在通勤的地铁上,都不由自主地被内容吸引,忘记了周围的喧嚣。这种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吸收复杂知识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研究,转化成了大众容易接受的智慧结晶。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扩展阅读的推荐部分做得尤为出色。在每一章的结尾,作者都细心地提供了一系列深入研究的方向、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经典文献的索引。这对于希望将学习成果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尤其欣赏它对新兴数字平台沟通模式的关注,没有将研究停留在传统的书信和面对面交流上,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了虚拟团队协作和全球社交媒体运营的跨文化挑战。这种与时俱进的视角,保证了书本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避免了许多经典教材容易出现的“过时”风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面向未来、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指南价值的优秀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约又不失力量感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通常对外文原版教材或者专业书籍的封面设计比较挑剔,但这一本的装帧质感,从纸张的细腻程度到印刷的清晰度,都透着一股“精品”的味道。翻开内页,排版布局的处理也相当到位,主次分明,图文的穿插自然流畅,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好的书,除了内容本身,物理上的接触感和阅读体验同样重要,它能让人愿意沉下心去细细品味,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浏览。而且,装帧上的用心也暗示了内容编排上的严谨性,让我对接下来要接触的知识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都是一道风景。
评分我最近在找一些能够真正深化我对“全球化语境下沟通障碍”理解的深度材料,翻阅了不少市面上的畅销书,但大多停留在理论的表层,缺乏实操的案例支撑。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很有逻辑性,它似乎是从最基础的文化维度差异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商业场景谈判、跨国团队管理等复杂情境中。最吸引我的是它对“非语言沟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解读差异的详尽剖析,比如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在东方和西方可能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这种细腻的对比分析,简直是职场新人的“避雷指南”。我特别喜欢它引用的那些真实世界中的商业案例,每一个都配有深入的文化解读,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很多“不顺利”都是因为文化盲点造成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代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