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英语字典 第5版第五版商务印书馆 英汉字典辞典词典英汉互译工具书 初中英语高中英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英语字典 第5版第五版商务印书馆 英汉字典辞典词典英汉互译工具书 初中英语高中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莉森沃特斯维多利亚布尔 编,刘常华 译
图书标签:
  • 牛津词典
  • 英汉词典
  • 双解词典
  • 工具书
  • 英语学习
  • 商务印书馆
  • 第五版
  • 中阶英语
  • 初高中英语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惟吾德馨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2429
商品编码:28534820761
丛书名: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

定价:118.00元

作者:Alison Waters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0122429

字数:

页码:1550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451g



内容介绍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为牛津学习型词典的重要成员,它收词适中,释义准确,功能实用,编排合理,对学习、考试极具指导意义,适合中等阶段的英语学习者自学,亦可供课堂教学使用。

单词、释义、短语、派生词等达110 000个,英美并重
示例全部英汉对照,术语规范,译文流畅
新词如webinar、zero-carbon等,贴近时代,与时俱进
针对雅思等英语考试,有的放矢,专项突破
插图阐释1 200多个词语,包括多个主题,以简驭繁,方便记忆
收录天文地理、数理化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等多个学科的专业词汇,满足学习需要
新增“搭配与句型”、“同义词辨析”和“考试提示”等用法说明,深化理解,学以致用
新增“牛津写作指南”,全面提升写作技巧
附赠Intermediate iWriter软件光盘,有“范文”和“写作”两种模式,涵盖11种写作文体,全方位指导英语写作



目录

..........


《环球语言探索者:多维度英语学习与应用指南》 导言:开启通往世界语言的无限可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已不再是选择,而是必备的能力。本书《环球语言探索者:多维度英语学习与应用指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词典或语法手册,而是一本深度融合了语言学前沿研究、实用交际策略以及跨文化理解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它致力于打破僵化的学习模式,引导学习者从“知识点”的堆砌转向“能力”的构建,真正实现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本书面向所有渴望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追求更高层次语言成就的学习者,无论您是自学者、在校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希望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第一部分:深度解析——英语语言的内在逻辑与结构 本部分着重于揭示英语语言背后的深层逻辑,帮助读者超越简单的单词记忆和规则套用,建立起系统的语言认知框架。 第一章:语音的艺术与科学:从音素到语流 本章超越了基础的音标学习,深入探讨了英语语音的发生学、音位学以及语流中的变化规律。 1.1 音位与变体: 详细分析了标准美式英语(General American)和标准英式英语(Received Pronunciation)中关键音素的差异与共性,引入了语言变体(Dialectal Variation)的概念,使学习者在理解标准发音的同时,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口音的挑战。 1.2 重音、节奏与语调的“音乐性”: 阐释了英语作为一种重音计时语言的内在节奏,重点解析了句重音(Sentence Stress)如何影响意义的传递,并提供了一套系统训练方法,使学习者能够模仿自然语流中的升降调、意群划分和连读、失爆等现象,从而使口语更具表现力和流畅性。 1.3 听力策略的升级: 从大脑处理声音信息的过程入手,区分了“识别(Recognition)”和“理解(Comprehension)”两个层次的听力障碍,提供了针对“语速适应”、“非正式表达过滤”和“语义预测”的进阶听力训练模块。 第二章:词汇的生态学:构建高效的语义网络 本书摒弃了孤立的词汇表,将词汇视为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2.1 词根、词缀与构词法的深度应用: 系统梳理了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根在现代英语中的渗透情况,教授如何通过拆解复杂词汇来快速推测生词的含义。这部分特别强调了“词块(Chunks)”和“搭配(Collocations)”的习得,而非单个词汇的记忆。 2.2 语境与义素分析: 探讨了词汇的“多义性”和“侧重点”。通过对比同义词(如angry, furious, indignant)在情感强度、正式程度和语域上的细微差别,训练读者精确用词的能力。 2.3 历史演变与文化负载: 追溯部分核心词汇(如democracy, freedom, technology)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变迁,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张力和意识形态差异。 第三章:语法的“思维导图”:从规则到表达 本章旨在将语法从枯燥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化为表达思想的有力工具。 3.1 时态与体态的“时间观”: 深入剖析完成体(Perfect Aspect)和进行体(Progressive Aspect)在英语思维中对时间轴的切割方式,对比英语的时态系统与母语的时态系统差异,重点讲解条件句、虚拟语气在表达“可能性”和“非真实情景”中的精确使用。 3.2 句法结构的灵活转换: 关注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倒装句、强调句等结构之间的互换,并分析每种结构在特定语境下带来的语用效果(如强调对象、信息流的平滑过渡)。 3.3 非谓语动词的叙事力量: 强调分词结构、不定式在构建复杂、紧凑句子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学术写作和正式报告中的应用技巧。 第二部分:实践演练——多场景下的英语交际能力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语言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交流能力,覆盖了学习和工作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第四章:学术与批判性阅读:驾驭复杂文本 针对需要阅读大量英文原版文献的学习者,本章提供了高效的阅读策略。 4.1 阅读的层次化理解(Skimming, Scanning, Deep Reading): 教授如何根据阅读目的快速确定信息密度,并有效地跳过非核心内容。 4.2 论证结构识别与逻辑链追踪: 训练识别文章中的主张(Claim)、证据(Evidence)、推理过程(Warrant)和反驳(Rebuttal)的能力,尤其侧重于识别作者的潜在偏见(Bias)和论证的有效性。 4.3 学术语体的特点与模仿: 细致分析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等不同部分的写作规范和惯用语块。 第五章:高效口语交流:流畅性与得体的平衡 本章面向口语交流中的“卡壳”和“不得体”问题,提供实用的即时反应训练。 5.1 对话管理与互动策略: 探讨如何在对话中自然地插入意见(Initiating/Injecting)、礼貌地打断(Interrupting Politely)、请求澄清(Seeking Clarification)以及总结(Summarizing)对话要点。 5.2 跨文化交际的“禁忌区”: 分析不同英语文化背景下,在表达赞美、拒绝、道歉或讨论敏感话题时的文化敏感度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导致的交流障碍。 5.3 即兴演讲与论证训练(Impromptu Speaking): 提供“PREP”、“观点树”等即兴发言结构模板,辅以计时训练,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构建有逻辑、有说服力的口头陈述。 第六章:书面表达的精准性与影响力 本部分着重于提升写作的清晰度、准确性和专业性,覆盖从电子邮件到正式报告的全范围文体。 6.1 清晰度优先:简练有效的写作原则: 倡导“少即是多”的原则,教授如何精简冗余措辞,使用强动词,避免“名词化”倾向(Nominalization),使句子更具动感。 6.2 文体风格的适应性(Register Switching): 详细对比正式(Formal)、半正式(Semi-formal)和非正式(Informal)文体在词汇选择、句法复杂度和语气上的区别,确保学习者能根据收件人或读者群体调整写作风格。 6.3 修辞手法在说服性写作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恰当地运用比喻(Metaphor)、排比(Parallelism)等修辞手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记忆点,同时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的矫揉造作。 第三部分:工具与展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第七章:技术赋能与学习资源整合 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工具来补充和深化学习过程。 7.1 智能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语法检查工具(而非盲目接受建议)、语料库(Corpus)进行真实语料检索,以及利用AI辅助工具进行个性化反馈和模拟对话练习的边界。 7.2 语料库驱动的学习法: 介绍如何通过查询大型语料库来验证自己的语言直觉,例如查询特定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频率和搭配,以取代过时的参考书信息。 结语:语言学习的持续旅程 《环球语言探索者》提供的是一张地图而非终点站。语言的掌握是一个动态、终身的过程。本书旨在为您装备必要的认知工具、策略框架和实践方法,使您能够自信地、有深度地参与到全球的语言互动中去,真正将英语视为探索未知世界、实现个人价值的强大媒介。拿起这本书,开始您的深度语言探索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词典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其强大的互译功能和例句的丰富性。很多英汉词典侧重于英文释义和中文翻译,但对于需要进行英译汉练习的学习者来说,反向的验证功能同样重要。这本书的汉译部分做得非常地道和精准,很多时候,一个中文词汇的对应英文表达并非只有一种,它会列出几种最常用且符合语境的翻译,并用英文例句来佐证哪种译法更贴切。我经常会利用这个功能进行“双向对照学习法”:先看英文例句,尝试自己翻译,然后再核对书中的译文和它提供的其他翻译选项,看看自己的理解和专业的翻译之间存在哪些偏差。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语言转换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词对词”的机械替换上。特别是当涉及到一些需要意译才能传达出原意的长难句时,书中的翻译范例提供了极佳的参考模型,展示了如何将地道的英语思维优雅地转化为同样地道的中文表达。这种对互译质量的重视,体现了它作为一本全面性工具书的定位,不仅仅是服务于“看懂英语”,更服务于“用好英语”。

评分

作为一名对语言准确性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我发现这本工具书在收录新词汇和网络热词方面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没有陷入过度追逐时髦而牺牲权威性的陷阱。很多现代词典为了显得“与时俱进”,会收录大量生命周期很短的网络流行语,结果导致词典很快就过时,且影响了主要词汇的释义质量。而这本第五版,显然在收录标准上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和审慎。它收录的那些相对较新的词汇,往往是那些已经进入主流媒体、或者在特定专业领域开始稳定使用的词汇,比如一些与科技、商业环境变化相关的动词或名词。更关键的是,即便收录了这些新词,它的解释依然是基于严谨的语言学框架,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不负责任的流行译法。这种对词典核心价值——即提供可靠、持久的语言参考工具——的坚守,让我对它的信赖度大大增加。这就像一位老中医,他不会去盲目追捧那些花哨的“新潮”疗法,而是专注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疗效确凿的传统方剂,保证了药效的稳定和长久。因此,我可以放心地将它作为我长期学习和参考的基石,而不用担心它的内容会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评分

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对处于初高中向大学过渡阶段的学习者,以及需要一个可靠参考的职场人士来说,简直是“恰到好处”的选择。它避开了初级词典的过于浅显和专业级词典的过于晦涩的两个极端。它的词汇量和解释深度,刚好覆盖了“中阶”学习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区域——那些需要被系统掌握才能确保语言输出质量的关键性词汇。我发现,很多我过去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在使用这本词典进行深入查阅后,才发现自己对它们的使用场景和褒贬色彩存在误解。例如,对于一些表示“坚持”的词,如“persist”、“persevere”、“insist”,它们的强度和面对的阻力是完全不同的,这本词典的解释能让我清晰地分辨出何时应该使用哪个词来表达我想要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力度。这种精准度的提升,直接反映在了我后续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让我的语言听起来更专业、更地道,少了很多“翻译腔”的痕迹。总结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词汇的工具,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知识渊博的私人语言导师,引导我构建起一个更扎实、更精细的英语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大气,那种经典的商务印书馆出品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厚重感。我当初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主要是因为我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尤其是面对一些篇幅较长、用词相对严谨的学术或者进阶材料时,总觉得需要一本既权威又实用的工具傍身。拿到手后,我立刻翻阅了几处我平时比较困惑的词汇,比如一些在日常对话中不太常见,但在阅读原版著作时反复出现的动词短语。我惊喜地发现,它的释义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翻译,而是结合了大量的语境示例,这点对于理解词汇在不同句子中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比如一个词可能有“正式场合用”和“非正式场合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这本词典都会清晰地标注出来,并且给出对应的例句,读起来非常顺畅,不会让人在查阅过程中感到迷失方向。对于我这种需要从“能看懂”进阶到“能用对”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简直是福音。而且,排版布局也相当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拉得恰到好处,长时间查阅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在厚重的工具书中是难能可贵的体验。可以说,它的物理形态和内容编排,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学习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词典在处理那些“似是而非”的同义词组时的处理方式。在我的英语学习历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那些意思非常接近,但使用场合却大相径庭的词汇,比如“affect”和“effect”,或者“imply”和“infer”这类词。很多单本的初中或高中词典往往只能给出最基础的解释,导致我们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区分,效果自然不佳。然而,这本《牛津中阶英汉双解》在这些关键点上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汉译,更重要的是,它会用非常精炼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解析它们之间的语义场差异。我记得我查阅过一个关于“形容‘困难’的词”的系列,比如“challenging”、“arduous”、“laborious”,这本书没有仅仅把它们都翻译成“困难的”,而是清晰地区分了程度、所需付出的努力性质,甚至暗示了它们在学术论文和日常对话中的适用性。这种深度解析,让我不再是简单地“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而是开始“懂得”如何恰当地在我的写作和口语中运用它。这种从“知道”到“懂得”的飞跃,是任何快餐式的电子词典都难以提供的,它需要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长期的编纂经验来沉淀,这也是我坚持使用实体词典的重要原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