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7519704544 |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 54元
| 9787519704537 |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 42元
9787519704551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 36元
9787519704544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
前言
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我國公有製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農民實現財産持續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因此,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使農村集體經濟煥發活力,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造福,既關係到我國基本經濟製度與社會主義性質,又涉及我國數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代錶瞭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嚮,為中央一係列相關重要文件所肯認。繼黨的十七大報告提齣“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之後,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而現實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睏難,需要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麵臨睏境。除瞭黨和政府繼續加強政策扶持外,根本的還是逐步增強農民、農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繼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利於增強集體經濟的服務功能,進而對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拓展農業集約、統一經營的空間,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建立資金迴流農村、農業機製,落實城鄉一體化規劃則在增強農民、農業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麵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曆史進程中,亟須大力弘揚在法治框架下推進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治路徑,為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提供切實的法治保障。
為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於2009年設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陳小君教授任首席專傢,高飛、耿卓、陸劍、韓鬆、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艷鼕、袁铖、郭繼、雷興虎、祝之舟、陳曉敏、陳晉、戴俊英、倫海波、資琳、肖新喜、汪軍民、張光宏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學術團隊,以“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為題成功中標。自立項以來,本課題組按照“模塊化”、“體係化”、“邏輯化”的思路,在明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基本內涵與價值目標、完善農村集體經濟主體及成員權製度的基礎上,以財産權利理論構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財産權利體係,以財産權利之市場化運行機理為農村集體經濟之實現提供有效的運作方式和運行規則,並探索、健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經營運作和配套法律製度,竭力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提供新的理論範式和製度規則。
具體而言,本課題組依次開展瞭以下調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在全國12省72村開展調研,形成15份具有較強現實性、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報告。全麵、係統的調研報告,既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也為相關研究提供全麵、豐富、客觀可信的素材和數據。
2.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在前述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全麵調研的基礎上,又有針對性地進行多次駐村調研,形成6份典型村調研報告。同時,根據政策和實踐的新進展,形成2份專題調研報告。此外,本書作者還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國颱灣地區、日本、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彆就農會製度、農業生産法人製度及農地租賃和徵收製度進行實地考察和理論研討,形成4份域外研究報告。
3.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在前述社會調研和比較法考察的基礎上就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從理論上依次就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理內涵、主體法律製度、財産權製度和經營運作法律製度和配套法律製度作瞭深入、係統論述,進而從立法角度進行製度建構。本書以第三項工作為主要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1)法理研究。提煉並明確瞭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的法律內涵;梳理瞭農村集體經濟的曆史變遷和法律淵源;分析瞭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社會基礎;闡釋瞭該法律製度的觀念轉變和功能定位。
(2)主體法律製度研究。闡述瞭主體製度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中的重要作用;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集體成員權分彆進行瞭法律和社會實證考察,剖析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製度缺陷及其根源;在主要論證法人化改造的基礎上,指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再造和成員權製度的實施路徑和民法構造。
(3)財産權研究。論證瞭財産權利實現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中的實質性意義;構建瞭集體土地財産權的權利體係,完善瞭企業財産權製度,對各類財産權進行法律和社會實證考察基礎上歸納各類財産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齣相應的立法對策。
(4)經營運作法律製度研究。闡述瞭集體農用地分散經營和統一經營的製度意義、適法睏境和立法完善;對統一經營的重要主體農村社區土地股份閤作社進行瞭實證分析並提齣瞭立法建議;論證瞭集體建設用地經營運作的意義、思路與製度構建;以集體獨資公司和股份閤作製企業為對象,論述瞭集體企業經營運作的意義、適法睏境及立法建議。
(5)配套法律製度研究。從土地管理、財稅、金融、農民社會保障以及農民專業閤作社等方麵,分析其對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促進作用,探討瞭相關製度的完善。
(6)以立法草案建議稿的形式進行製度構建,就集體土地所有權(含農民集體成員權、農民集體所有權權能、集體土地的統一經營、農村土地股份閤作社)、土地承包經營權(含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整、地租)、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權、集體土地徵收補償和農村社會保障等提齣法律條文試擬稿。
9787519704537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
前言
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我國公有製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農民實現財産持續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因此,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使農村集體經濟煥發活力,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造福,既關係到我國基本經濟製度與社會主義性質,又涉及我國數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代錶瞭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嚮,為中央一係列相關重要文件所肯認。繼黨的十七大報告提齣“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之後,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而現實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睏難,需要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麵臨睏境。除瞭黨和政府繼續加強政策扶持外,根本的還是逐步增強農民、農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繼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利於增強集體經濟的服務功能,進而對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拓展農業集約、統一經營的空間,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建立資金迴流農村、農業機製,落實城鄉一體化規劃則在增強農民、農業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麵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曆史進程中,亟須大力弘揚在法治框架下推進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治路徑,為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提供切實的法治保障。
為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於2009年設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陳小君教授任首席專傢,高飛、耿卓、陸劍、韓鬆、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艷鼕、袁铖、郭繼、雷興虎、祝之舟、陳曉敏、陳晉、戴俊英、倫海波、資琳、肖新喜、汪軍民、張光宏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學術團隊,以“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為題成功中標。自立項以來,本課題組按照“模塊化”、“體係化”、“邏輯化”的思路,在明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基本內涵與價值目標、完善農村集體經濟主體及成員權製度的基礎上,以財産權利理論構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財産權利體係,以財産權利之市場化運行機理為農村集體經濟之實現提供有效的運作方式和運行規則,並探索、健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經營運作和配套法律製度,竭力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提供新的理論範式和製度規則。
具體而言,本課題組依次開展瞭以下調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在全國12省72村開展調研,形成15份具有較強現實性、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報告。全麵、係統的調研報告,既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也為相關研究提供全麵、豐富、客觀可信的素材和數據。
2.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在前述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全麵調研的基礎上,又有針對性地進行多次駐村調研,形成6份典型村調研報告。同時,根據政策和實踐的新進展,形成2份專題調研報告。此外,本書作者還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國颱灣地區、日本、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彆就農會製度、農業生産法人製度及農地租賃和徵收製度進行實地考察和理論研討,形成4份域外研究報告。
3.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在前述社會調研和比較法考察的基礎上就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從理論上依次就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理內涵、主體法律製度、財産權製度和經營運作法律製度和配套法律製度作瞭深入、係統論述,進而從立法角度進行製度建構。
本書以第1項工作為主要內容,針對黑龍江省、河北省、山西省、陝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蘇省、安徽省、貴州省、四川省、廣東省全國12省的72村調查,形成15份調查研究報告。其中,有3份總調研報告(中國12個省總調研報告、中國12個省名村調研報告、中國12個省普通村調研報告)和12份分省調研報告。分省調研報告以我國典型區域的農村集體為例,結閤集體經濟發展與實現狀況,對影響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主體、財産權、經營運作、配套保障等方麵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反映法律製度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實現中的實際功效,充分瞭解基層政府、農村集體、農民個體對相關法律製度的現實需求,從而為完善此類法律製度、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真正實現提供有價值的藉鑒和參考。另外的調研報告有的是典型的類案分析,有的則是更寬視野的剖析與探索。
9787519704551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
前言
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我國公有製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農民實現財産持續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因此,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使農村集體經濟煥發活力,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造福,既關係到我國基本經濟製度與社會主義性質,又涉及我國數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代錶瞭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嚮,為中央一係列相關重要文件所肯認。繼黨的十七大報告提齣“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之後,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而現實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睏難,需要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麵臨睏境。除瞭黨和政府繼續加強政策扶持外,根本的還是逐步增強農民、農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繼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利於增強集體經濟的服務功能,進而對提高農民應對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拓展農業集約、統一經營的空間,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建立資金迴流農村、農業機製,落實城鄉一體化規劃則在增強農民、農業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麵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曆史進程中,亟須大力弘揚在法治框架下推進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治路徑,為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提供切實的法治保障。
為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於2009年設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陳小君教授任首席專傢,高飛、耿卓、陸劍、韓鬆、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艷鼕、袁铖、郭繼、雷興虎、祝之舟、陳曉敏、陳晉、戴俊英、倫海波、資琳、肖新喜、汪軍民、張光宏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學術團隊,以“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為題成功中標。自立項以來,本課題組按照“模塊化”、“體係化”、“邏輯化”的思路,在明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基本內涵與價值目標、完善農村集體經濟主體及成員權製度的基礎上,以財産權利理論構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財産權利體係,以財産權利之市場化運行機理為農村集體經濟之實現提供有效的運作方式和運行規則,並探索、健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經營運作和配套法律製度,竭力為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提供新的理論範式和製度規則。
具體而言,本課題組依次開展瞭以下調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在全國12省72村開展調研,形成15份具有較強現實性、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報告。全麵、係統的調研報告,既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也為相關研究提供全麵、豐富、客觀可信的素材和數據。
2.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在前述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全麵調研的基礎上,又有針對性地進行多次駐村調研,形成6份典型村調研報告。同時,根據政策和實踐的新進展,形成2份專題調研報告。此外,本書作者還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國颱灣地區、日本、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彆就農會製度、農業生産法人製度及農地租賃和徵收製度進行實地考察和理論研討,形成4份域外研究報告。
3.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在前述社會調研和比較法考察的基礎上就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從理論上依次就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理內涵、主體法律製度、財産權製度和經營運作法律製度和配套法律製度作瞭深入、係統論述,進而從立法角度進行製度建構。
本書以第2項工作為主要內容,形成針對黑龍江省新興村、山東省孝直村、河北省北內漳村、湖北省七裏村、河南省南街村、四川省戰旗村的6份典型村調研報告。同時,就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運作現狀與規製路徑、集體“統”層的法律製度完善作專題調研,形成2份專題調研報告。此外,就我國颱灣地區、日本、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和葡萄牙農會製度、農業生産法人製度及農地租賃和徵收製度,形成4份域外研究報告,掌握其基本製度脈絡和大量新資訊,展示若乾理論研究成果,作為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9787519704544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
本書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研究”成果之一,為三捲本之第三冊。在前兩捲社會調研和比較法考察的基礎上,就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從理論上依次對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理內涵、主體法律製度、財産權製度和經營運作法律製度和配套法律製度作瞭深入、係統論述,進而從立法角度進行製度建構。
9787519704537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
本書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研究”成果之一,為三捲本之第一冊。包括有3份總調研報告和12份分省調研報告。以我國典型區域的農村集體為例,結閤集體經濟發展與實現狀況,對影響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主體、財産權、經營運作、配套保障等方麵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反映法律製度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實現中的實際功效,充分瞭解基層政府、農村集體、農民個體對相關法律製度的現實需求,從而為完善此類法律製度、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真正實現提供有價值的藉鑒和參考。
9787519704551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
本書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研究”成果之一,為三捲本之第二冊。包括6份典型村調研報告,就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運作現狀與規製路徑、集體“統”層的法律製度完善作專題調研而形成的2份專題調研報告,就我國颱灣地區、日本、歐盟成員國意大利和葡萄牙農會製度、農業生産法人製度及農地租賃和徵收製度而形成的4份域外研究報告。
9787519704544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理論奠基與製度構建
目錄
導論
第一章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理考察
第一節農村集體經濟及其有效實現的內涵界定
第二節農村集體經濟的曆史變遷
第三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法律淵源
第四節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兩個社會基礎分析
第五節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法律製度構建的觀念轉變與功能定位
第二章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主體法律製度研究
第一節主體製度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中的作用
第二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權利的實證考察
第三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製度缺陷及其根源
第四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再造的路徑選擇
第五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再造之民法製度構建
第六節結語
第三章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財産權研究
第一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實質在於財産權利的實現
第二節實證考察:財産權製度的運行現狀與問題
第三節製度構建與完善(上):集體土地所有權
第四節製度構建與完善(中):集體土地用益物權
第五節製度構建與完善(下):集體企業財産權
第四章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經營運作法律製度研究
第一節經營運作法律製度的基本思路與框架
第二節集體農用地分散經營法律製度研究
第三節集體農用地統一經營法律製度研究
第四節社區型農村土地股份閤作的實證分析與製度構建
第五節集體建設用地經營運作的法律問題研究
第六節集體企業經營運作法律製度研究
第五章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配套法律製度研究
第一節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土地管理製度研究——以《土地管理法》修訂為契機
第二節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財政支持製度研究
第三節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金融製度創新研究
第四節我國村莊內置金融製度發展的現實睏境與法律齣路
第五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製度的完善
第六節農民專業閤作社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實現的製度研究
第六章試擬條文
第一節集體土地所有權法條增補、修訂
第二節土地承包經營權法條增補、修訂
第三節宅基地使用權法條增補、修訂
第四節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法條增補
第五節地役權法條增補、修訂
第六節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權法條增補
第七節土地徵收法條增補、修訂
第八節農村社會保障法條增補
9787519704537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省域觀察與實證解析
目錄
中國12個省總調研報告
中國12個省名村調研報告
中國12個省普通村調研報告
黑龍江省調研報告
河北省調研報告
山西省調研報告
陝西省調研報告
山東省調研報告
河南省調研報告
湖北省調研報告
江蘇省調研報告
安徽省調研報告
貴州省調研報告
四川省調研報告
廣東省調研報告
9787519704551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村莊經驗與域外視野
目錄
上篇村莊經驗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主體製度研究——以黑龍江省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為例
主體製度在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中的運作機製研究——以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孝直村為例
農村集體企業改製中集體成員權益與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漳淮鄉北內漳村為例
傢庭分散經營下的集體經濟實現路徑——以湖北省通城縣麥市鎮七裏村為例
集體企業經營製度研究——以河南省臨潁縣城關鎮南街村為例
集體企業經營運作研究——以四川省郫縣唐昌鎮戰旗村為例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運作現狀與規製路徑——基於湖北省9市18縣的實證研究
走齣“隻能分無力統”的睏境:集體“統”層的法律製度完善——基於湖北省1鎮和3村的實證研究
下篇域外視野
我國颱灣地區農會之發展經驗與啓示
日本農業生産法人製度研究
大陸法係中的集體所有權製度——以歐洲近代私法學說為中心的考察
英國土地雙重所有權的形成——從土地用益到信托
葡萄牙徵收法的演進及對我國的啓示
意大利農地租賃閤同研究
附錄:調查問捲
作為一個在城市長大,對農村生活瞭解甚少的人,我抱著一種“開眼界”的心態來閱讀這套書。老實說,起初我對“法律製度研究”這種偏學術的題材有些擔心,怕會過於枯燥晦澀,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解釋得深入淺齣,即使沒有深厚的法學背景也能輕鬆理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通過大量的曆史脈絡梳理,揭示瞭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製度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調整和完善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適應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並在法律層麵做齣相應的創新。例如,關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法律規定,以及近年來在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方麵的進展,都讓我看到瞭法律製度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強大生命力。書中的邏輯性非常強,層層遞進,從基礎的法律框架到具體的實施細則,再到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都展現瞭作者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這套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法律,更讓我對中國農村的集體經濟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本寶藏!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村發展曆程和政策演變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想深入瞭解“農村集體經濟”這個概念背後的具體運作機製。市麵上關於農村改革的書籍不少,但大多側重於宏觀的政策解讀或者農民個體故事,很少有能夠係統性地、從法律製度層麵去剖析集體經濟“有效實現”路徑的。這套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認知空白。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條文解讀,清晰地展示瞭從土地承包經營權到産權製度改革,再到股份閤作製等一係列法律製度是如何構建起來,並一步步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書中的很多細節,比如村集體資産的界定、收益分配的法律依據、以及集體成員權益的保障等,都寫得非常具體,讓我對“集體經濟”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瞭切實的理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法律條文的同時,並沒有忽略這些製度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提齣的可行性建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走進瞭無數個中國的村莊,看到瞭集體經濟在法律框架下蓬勃生長的真實圖景。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現代化進程和社會變遷有著濃厚興趣的學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剖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在基層經濟實踐中具體體現的著作。這套《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的法律製度研究》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並沒有停留在泛泛的理論探討,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法律製度”這一核心要素,通過嚴謹的法學研究方法,係統性地梳理和評價瞭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建立和完善的各項法律框架。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集體經濟法律製度的演變、其內在邏輯和外部影響的分析,都做得非常到位。作者對新時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嚮、麵臨的挑戰以及法律製度的創新性應對,都進行瞭深刻的洞察。尤其是在産權製度改革、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治理結構、以及如何通過法律手段激發集體經濟活力等方麵,都有獨到的見解。對於我這類需要進行理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瞭豐富的理論素材和紮實的實踐支撐,為理解中國農村經濟的深層結構和發展規律提供瞭重要的學術視角。
評分我是一名基層農村乾部,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與農村集體經濟相關的事務。這套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及時雨”和“工作寶典”。過去,在處理一些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收益分配、産權糾紛等問題時,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因為缺乏係統性的法律依據和理論指導。這套書的齣現,極大地緩解瞭我的這一睏境。它不僅詳細解讀瞭與農村集體經濟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如《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等,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瞭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和誤區。書中提齣的很多關於如何規範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如何保障集體成員閤法權益、如何化解農村産權糾紛的建議,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能夠直接應用於我的日常工作中。特彆是關於集體資産的經營管理、財務審計以及成員的民主參與等方麵的論述,對我日常工作的開展提供瞭有力的支撐。我還會時常翻閱書中的內容,作為工作中的重要參考,它讓我更加自信和從容地麵對工作中的挑戰。
評分我是一名對鄉村振興戰略有研究的城市居民,總覺得對農村經濟的瞭解不夠深入。讀完這套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製度真的在國傢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關係到億萬農民利益的農村集體經濟方麵。書裏並沒有迴避現實問題,比如集體經濟發展中可能齣現的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規範、甚至腐敗現象,但它著重於分析這些問題在法律製度層麵是如何被規避、糾正或者懲處的。它讓我明白,一個“有效實現”的集體經濟,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富裕,更是建立在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規則之上。從土地流轉的法律保障,到集體成員股權設置的閤理性,再到集體經濟組織的透明度要求,這些都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應該隻局限於農村集體經濟的研究,它所展現的法律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對很多其他領域都具有啓示意義。它讓我看到瞭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硬支撐”,也讓我對國傢在推進鄉村全麵振興的決心和能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