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號:7511884329
條碼:9787511884329
圖書名稱:被誤解的民主
定價:40
作者: 包剛升 著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 2016-1-1
內容簡介:
很多人信仰民主,卻又容易誤解民主。作為國內的一個熱門公共議題,民主概念的所到之處總容易引發激烈的論戰。在媒體與網絡上,關於民主概念的本身甚至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正如英國思想傢伯特蘭?羅素所言:“當討論民主時,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在討論什麼。”為瞭更準確地解讀民主,新銳政治學者包剛升博士以“民主”為主題撰寫瞭一係列思想評論文字,試圖闡明“民主為何常被誤解以及民主何以成為可能”。《被誤解的民主》正是這些新鮮、樸實而深邃的思想文字的閤集。該書包括“民主轉型與民主睏境”“國傢治理的政治邏輯”“政治轉型的國傢經驗”以及“民主法治視角下的中國改革”等四大主題,共收集作者28篇思想與評論文字。正是藉助這些文字,一種更有見地的“民主觀”已經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包剛升,復旦大學國務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博士,著有《民主崩潰的政治學》(商務印書館2014年),該書獲評“《新京報》2014年年度社科書”和“《紐約時報》2014年19本中文好書”;以及《政治學通識》(北京大學齣版社2015年),該書獲評“《南 方都市報》編輯部評選之2015年十大好書”。
目錄
序言改變世界的力量1
第一篇民主轉型與民主睏境被誤解的民主
再談“被誤解的民主”
三談“被誤解的民主”
民主的問題與機會
島嶼的寓言:誰之統治?何種秩序?
為何有的民主政體會崩潰?
從民主失敗的經驗中學習
第二篇國傢治理的政治邏輯民主政治是幼稚園的政治?
政治精英與國傢轉型
迴歸政治中立的語言
激勵結構與國傢治理
三權分立的迷思
貧富衝突與現代政治
蛋糕政治定律
需要政府提供廉價麵包嗎?
環境治理背後的政治邏輯
第三篇政治轉型的國傢經驗美國製憲時刻的政治思考
日本政治轉型的四條經驗
韓國政治轉型的關頭
馴服統治者:《大憲章》的政治遺産
魏瑪民主何以覆滅?
第四篇民主法治視角下的中國改革又一個財政“豐收年”的隱憂
中國改革的關頭:進還是退?
道德潰敗:市場邏輯還是政治邏輯?
中國改革的三個基本問題
國傢治理“新思路”?
權利優先:法治國傢的起點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四位“先生” 後記
這次閱讀《被誤解的民主》,我仿佛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包剛升先生的論述,嚴謹而富有洞察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民主的閤法性危機”的探討所觸動。作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為什麼在一些看似民主的社會中,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卻在不斷下降,對政治過程的參與感也日漸減弱。他指齣,當民主製度無法有效地迴應民眾的訴求,無法解決社會麵臨的實際問題,或者當政治精英的行為與民眾的期望産生巨大落差時,民主的閤法性就會受到挑戰。 書中對“民主的局限性”的坦誠分析,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很多時候,我們被灌輸的是民主的優越性,但作者卻毫不避諱地揭示瞭民主在決策效率、國傢治理以及應對突發危機等方麵的潛在弱點。他並不是要否定民主,而是要我們以一種更成熟、更現實的態度來認識民主,理解其優點,也正視其不足。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明白瞭,任何一種政治製度都不是完美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去最大化其優勢,最小化其弊端,從而構建一個更具韌性和活力的社會。
評分讀罷《被誤解的民主》,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思考衝動,仿佛被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理解世界的大門。包剛升先生的筆觸,時而如涓涓細流,緩緩講述曆史故事,時而又似驚濤駭浪,猛烈衝擊著我既有的觀念。我特彆被打動的是作者對民主製度中“多數人的暴政”這一古老議題的重塑。在許多關於民主的討論中,我們往往過於強調多數的權利,而忽視瞭少數群體的聲音和利益可能因此被忽視甚至壓製。本書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深入剖析,揭示瞭民主的真正挑戰並非在於如何實現多數統治,而在於如何在保障多數人意願的同時,有效保護少數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並確保社會整體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我反復品味書中關於“民主陷阱”的論述。作者以冷靜而犀利的筆觸,勾勒齣幾種常見的民主失靈的路徑。比如,當民粹主義的狂潮席捲而來,煽動性的言論取代瞭理性的討論,民眾的非理性情緒被放大,最終將民主推嚮危險的邊緣;又或者,當政治精英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鴻溝日益加深,信息不對稱導緻公眾決策失誤, democratic institutions(民主製度)本身也可能成為少數人操控的工具。這些警示,並非是作者對民主的悲觀預言,而是一種冷靜的提醒,促使我們警惕那些可能腐蝕民主肌體的因素,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讓民主真正地服務於人民,而不是被少數人所劫持。
評分《被誤解的民主》這本書,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著我穿越迷霧,審視民主的真實麵貌。包剛升先生以一種極其負責任的態度,去探究民主的本質和運作。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並沒有將民主視為一個純粹的政治製度,而是將其與經濟、文化、社會結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他強調,一個健康的民主,離不開與之匹配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土壤。例如,作者深入分析瞭教育水平、信息流通、公民參與等因素對民主質量的影響。一個缺乏公民意識、信息閉塞的社會,即便擁有形式上的民主製度,也可能難以産生真正有效的民主治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民主實踐的比較分析。作者並沒有采取簡單的好壞評判,而是更加關注各種製度設計在特定曆史文化背景下的適應性和局限性。這種細緻入微的比較,讓我認識到,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模式。每個國傢都需要根據自身的國情,探索最適閤自己的民主發展道路。這種多元視角,打破瞭我以往對民主的刻闆印象,也讓我對如何在復雜的現實環境中推動民主發展,有瞭更具操作性的思考。
評分這本《被誤解的民主》一書,在我的書架上已經靜靜地躺瞭一段時間,每次翻閱,總能勾起我對社會運轉機製的無限遐想。包剛升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既宏大又細膩的民主圖景。初讀時,我被書中對於民主起源和演進的梳理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深入剖析瞭各個時期民主思潮的湧現、碰撞與融閤,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的智者,他們的思想火花如何在不同文明中點燃,又如何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的民主形態,這一切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被誤解”這一主題的探討。 democracy(民主)這個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下,常常被賦予截然不同的含義,甚至被用來掩蓋非民主的實質。作者通過層層剝繭,揭示瞭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民主外衣下,可能隱藏的權力運作、利益博弈以及普通民眾被邊緣化的現實。這種解構性的分析,讓我對許多社會現象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對民主的認知是否流於錶麵。書中的案例分析,不論是古代城邦的直接民主,還是現代代議製的復雜變遷,都為我們提供瞭豐富的參照,讓我們得以更清醒地認識到,民主並非一成不變的理想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協商、修正、充滿張力的過程。
評分《被誤解的民主》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深刻的反思和全新的認知。包剛升先生的寫作,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民主的腹地。我被書中關於“民主的實現路徑”的多元化探討所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理論框架,而是從曆史、哲學、社會學等多個維度,去審視不同國傢和地區在追求民主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遭遇的挑戰。他展示瞭,民主的形態並非固定不變,它可以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漸進改革;它可以是激烈的社會運動,也可以是溫和的政治協商。 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民主與發展的關係”這一復雜議題的 nuanced discussion(細緻討論)。他並沒有簡單地將民主等同於發展,或者將發展視為實現民主的先決條件,而是強調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製約的辯證關係。在書中,我看到瞭許多國傢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嘗試構建和鞏固民主製度,以及在民主化進程中,又麵臨著怎樣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壓力。這種實事求是的分析,讓我對如何在不同發展階段,探索符閤國情的民主治理模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明白瞭,民主的建設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演進、不斷摸索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