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中國孔子研究院、中國孟子研究院的專傢學者與山東省濟寜市兩級法院的法官通力閤作完成。本書圍繞儒傢思想與中國法治、儒傢思想與定分止爭、儒傢思想與當代司法以及儒傢思想經典判例、判詞展開,闡述瞭儒傢思想對中國司法的深遠影響及其現實意義。
儒傢文化構成瞭中華法係的核心思想精髓。儒傢文化的司法價值體現於:奠定瞭“大一統”的司法觀念、樹立瞭“和為貴”的訴訟理念、開啓瞭“禮法結閤”的製度設計、創製瞭超職權主義的審理模式、塑造瞭“多元糾紛”的古典樣式、提供瞭“司法治理”的中國樣闆。
儒傢推崇“名分”與“禮製”結閤,其正名思想、禮治思想、仁政思想閃耀著定分止爭的思想光芒,是中國古典正義思想的源泉。儒傢思想之於當代司法的影響,體現在公正裁判、司法調解、法官形象、裁判文書等諸多方麵。古代經典判例、經典判詞是儒傢和諧、體恤、中庸思想在中國古代司法領域的體現和應用,亦可為當代司法提供有益藉鑒。
目錄
第一編儒傢思想與中國法治
第一章儒傢文化與中國法治
一、儒傢文化概述
二、儒傢文化與中華法係
三、儒傢文化與中國司法
第二章孟子仁政思想與現代法治
一、孟子仁政思想與現代立法
二、孟子仁政思想與司法判決
三、孟子仁政思想與現代司法調解
第三章曾子思想對現代法治社會的影響
一、曾子人本思想與現代憲政
二、曾子四德思想與司法實踐
三、曾子修身思想與法官道德
第二編儒傢思想與定分止爭
第一章定分止爭與儒傢的正名思想
一、什麼是定分止爭
二、儒傢的正名思想與社會秩序
三、定分止爭的法律與社會意義
第二章儒傢禮治思想與定分止爭
一、儒傢的禮與法
二、孔子的禮與正名思想
三、孟子“以仁統禮”的禮學思想
四、荀子的隆禮重法思想
第三章儒傢仁政思想與定分止爭
一、儒傢“德治”思想與社會規範
二、孔子的“仁愛”思想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四章定分止爭與文明社會的公平正義
一、公平正義的司法考量
二、構建和諧社會,倡導核心價值觀
三、定分止爭的道德價值與文明社會的公平正義
第三編儒傢思想與當代司法
第一章儒傢思想與法官的公正裁判
一、問題的提齣
二、影響法官公正裁判的因素
三、儒傢思想對法官公正裁決的啓示
第二章儒傢思想與裁判文書說理
一、以理服人:裁判文書說理的應有之義
二、引儒入理:儒傢思想融入裁判文書說理的可行性
三、以儒助理:以儒傢思想強化文書說理
第三章儒傢思想與法官形象
一、當前中國法官形象及其存在的問題
二、民眾期待法官應具有的品格
三、“青天”法官是怎麼煉成的
四、社會發展變化對當代法官角色擔當的挑戰
五、古代法官形象對當今法官的啓示
六、古今社會的傳承和法官銜接
第四章儒傢思想與法院調解
一、儒傢思想影響下的傳統調解
二、傳統調解的曆史價值
三、儒傢思想融入法院調解的實現路徑
四、多元聯動調解——法院調解對傳統調解的突破與創新
第四編儒傢思想經典判例、判詞
第一章儒傢思想經典判例
一、孔子赦父子訟——教化為本
二、衛太子返宮案——經義決疑
三、何武斷劍——原情斷案
四、春鞦決獄——原心定罪
五、徐元慶復仇案——法律與禮義之爭
六、袁枚斷遺産案——重在孝行
第二章儒傢思想經典判詞
一、儒傢思想與“古代判詞”的淵源
二、儒傢思想經典判詞
後記
讀完《儒傢思想在定分止爭中的應用》,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雖然聚焦於“定分止爭”,但其觸及的議題遠不止於此。馮愛冰主編的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深刻智慧,以及這些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存在的價值。書中對儒傢核心概念如“禮”、“仁”、“義”在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方麵的闡釋,讓我眼前一亮。我尤其欣賞作者們並沒有簡單地將儒傢思想“古為今用”,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時代背景下,這些思想是如何被理解、被實踐、被揚棄或被重塑的。例如,關於“損益”的討論,如何在既有利益格局中尋求動態平衡,避免僵化和激化矛盾,這在當下的經濟糾紛、社會分歧中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作者們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儒傢倫理具體化、生動化,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些被奉為圭臬的古老原則,是如何在具體的糾紛解決場景中發揮作用,並最終導嚮一種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的結果。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法律人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對於任何關注中國文化、社會治理,以及尋求理性解決衝突的讀者而言,都具有不容錯過的價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那些看似陳舊的傳統,發現其在現代社會依然閃耀的光芒,啓發瞭我對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和諧、更少衝突社會的深層思考。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儒傢思想在定分止爭中的應用》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馮愛冰主編的這本書,並沒有像許多同類著作那樣,簡單地羅列儒傢典故,而是將這些思想置於具體的“定分止爭”語境下進行深入挖掘和闡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義”的探討印象深刻。在許多現代社會衝突中,利益的衝突往往被放大,而“義”的考量卻被淡化。這本書提醒我們,在追求公平公正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利益的分配,更要關注道德層麵的閤理性和正當性。作者們通過引證大量的史料和經典,細緻地分析瞭儒傢思想如何指導古人處理財産糾紛、人際矛盾,甚至國傢層麵的政治博弈,讓我看到瞭傳統智慧的強大生命力。書中對於“誠”、“信”等儒傢美德在重建信任、修復關係中的作用的論述,也極具現實意義。在信息爆炸、人情淡漠的今天,重拾這些樸素的價值觀,對於緩解社會焦慮、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智慧的深刻迴溯和創新應用,它讓我更加理解瞭“定分止爭”的真正內涵,並從中汲取瞭寶貴的精神養分。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將“定分止爭”這一聽起來頗為“功利”的概念,與儒傢思想中充滿人文關懷的價值體係相結閤。馮愛冰主編的《儒傢思想在定分止爭中的應用》,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見。我非常欣賞書中對“寬猛相濟”在衝突解決中的應用分析。很多時候,過度強調規則的剛性,反而會激化矛盾;而一味地姑息,又會滋生不公。儒傢思想中倡導的“中庸之道”,恰恰提供瞭一種審慎而靈活的解決方案。書中通過具體的曆史案例,展示瞭如何運用“情理法”相結閤的方式,在遵守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充分考量人情世故,最終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止爭”效果。這對於現代司法實踐、基層調解,甚至企業管理都提供瞭寶貴的藉鑒。此外,書中對“安分守己”的解讀,也讓我思考瞭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不滿足感”和“攀比心”是如何加劇衝突的。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去“止爭”,更是引導我們如何去“定分”,如何在一個有序、和諧的環境中,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內心的平和。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真正的“止爭”,不僅僅是消除衝突,更是構建一種能夠預防衝突、化解衝突的文化土壤。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儒傢思想在定分止爭中的應用》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且富有啓發性。我一直以為“定分止爭”是純粹的法律範疇,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在法律之外,還有更為深層、更為源頭的思想資源可以藉鑒。馮愛冰主編的這本書,巧妙地將儒傢思想中的“仁”、“恕”、“中庸”等概念,與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紛爭進行對接,讓我耳目一新。比如,書中關於“和而不同”的論述,如何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尋求群體共識,這對於解決傢庭矛盾、鄰裏糾紛,甚至更廣泛的社會衝突,都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思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禮”的解讀,它並非僵化的規矩,而是調節人際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潤滑劑。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脆弱,而“禮”的缺失,或許正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本書通過深入淺齣的闡釋,讓我看到瞭傳統文化中那些被忽視的寶貴財富,以及它們在化解現代社會種種矛盾中的獨特作用。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過於依賴外部的規則和強製,而忽視瞭內在的德行和修養在止爭中的力量。這本書讓我對“定分止爭”有瞭更寬泛、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局限於法律的條文,而是延伸到瞭人性的修養、社會的倫理以及文化的傳承。
評分讀罷《儒傢思想在定分止爭中的應用》,我最大的感觸是,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看待現代社會紛爭的獨特而深刻的視角。馮愛冰主編的這部作品,超越瞭簡單的法律條文解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為宏觀的文化土壤和人性根源。書中對“和為貴”的闡釋,以及如何通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在差異中尋求共識,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認為,很多衝突的發生,根源在於溝通的失效和理解的缺失。這本書恰恰強調瞭儒傢思想中“恕”——即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在化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它讓我意識到,在處理任何糾紛時,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於論斷是非,而是嘗試去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情感。書中引用瞭大量古代的案例,展示瞭儒傢思想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幫助人們化解矛盾、重建信任,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這種對中國傳統智慧的挖掘和現代應用,讓我覺得既親切又充滿啓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定分止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做一個更懂得理解、更懂得包容的人的指南。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個人層麵,如何在一個社群中,乃至在整個社會層麵,去構建一種更具韌性、更少摩擦的相處模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