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7917
条码:9787511887917
图书名称: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
定价:49
作者:(苏丹)萨曼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12-01
内容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南亚国际河流的5项主要双边条约机制,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条约机制,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科西河条约机制、根德格河条约机制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条约机制。本书阐释了南亚次大陆国家在面临显著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环境退化所带来的严峻水资源挑战的情境下,这些国际河流的背景情况和法律机制。对于国际律师、自然资源专家而言,本书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且提供了翔实的信息资料。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序一
序二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南亚次大陆
第二节国际水法
第三节研究范围
第二编印度—巴基斯坦关系
第二章印度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印度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三编印度—尼泊尔关系
第三章科西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科西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四章根德格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根德格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章马哈卡利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六章对科西河、根德格河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的综合检视
第四编印度—孟加拉国关系
第七章恒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恒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编结论
第八章冲突、合作与条约: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条约
河流湖泊译名对照表
条约译名对照表
术语表
表格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这本书,从书名上就能感受到其宏大的议题和深厚的学术潜力。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细读,但仅仅是“南亚国际河流”、“冲突与合作”以及“法律的视角”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就足以勾起我对这本书的极大兴趣。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河,横跨多个国家,承载着数亿人口的生命线,其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历来是区域稳定与发展的关键。然而,历史证明,在这些跨界河流上,冲突的阴影从未真正消散。这本书的作者,萨曼(Suman),能够将目光聚焦于此,并以“法律的视角”来剖析,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操作性和约束力的分析框架。我十分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国际水法在解决这些复杂争端中的作用,是否存在有效的法律机制来预防冲突,促进合作。例如,国际河流上的水资源分配是否遵循既定的法律原则,如公平合理利用、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等?又比如,在发生争端时,现有的国际法是否提供了充分的仲裁或解决机制?萨曼教授能否通过案例分析,展现法律在从对峙走向对话,再到共赢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南亚水治理蓝图,从而为区域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宝贵的思想财富。
评分从一个对国际法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充满好奇的读者来看,《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这本书,其价值可能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揭示一种“以法促和”的模式。南亚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无疑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萨曼教授选择以法律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复杂议题,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国际法在水资源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如何应用于南亚的特定情境?例如,除了传统的水分配原则,是否还涉及到环境法、人权法等其他法律领域与水资源管理的交叉?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通过深入的法律分析,来揭示冲突背后的法律根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可操作的法律解决方案。比如,在水量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法律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的框架?在水污染问题上,法律又如何能够发挥其预防和制裁的作用?我期待萨曼教授能够超越对现有法律条文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法律的内在逻辑和精神,从而为南亚地区跨境河流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启示。
评分我特别关注这本书是否能深入探讨南亚地区特有的地缘政治因素对河流利用的影响。众所周知,南亚的河流并非单纯的自然地理现象,它们深刻地交织在国家主权、民族认同、经济发展乃至地缘战略之中。萨曼教授以法律为切入点,我想问,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否能够超越这些复杂的政治考量?书中是否会剖析,在实际操作层面,当国家利益与国际法条文产生冲突时,法律的约束力究竟有多大?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一些具体的国际河流争端案例,比如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印度河水问题上的长期博弈,或者孟加拉国在恒河下游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困境。这些案例背后,必然牵涉到条约的解释、习惯国际法的适用、以及国家主权下的实践。萨曼教授能否运用其法律学识,细致地剖析这些案例中的法律争议点,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解决方案?例如,是否存在一种“前瞻性”的法律框架,能够预见并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突?或者,法律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联合监测以及共同开发水资源方面,能够扮演怎样的积极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超越抽象理论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法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法律如何在维护南亚地区水资源安全与和平稳定之间架起桥梁。
评分从一个对国际关系和环境问题都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角度来看,《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这本书,其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否揭示法律在国际河流治理中扮演的“黏合剂”和“调解器”的角色。南亚地区的河流,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潜在的火药桶。当一个国家的用水行为可能直接影响到邻国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甚至民众福祉时,简单的地缘政治博弈往往难以奏药。这时候,国际法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知道,萨曼教授是否会在书中详细介绍一些经典的国际水法理论和原则,例如“无害通过权”、“合作义务”、“环境影响评估”等,并分析这些理论在南亚的具体应用情况?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能否通过对现有国际水资源协定、双边协议以及相关判例的梳理和分析,来评估这些法律工具的有效性?我期待萨曼教授能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国际法律框架,来促进南亚各国从“零和博弈”思维转向“共赢”模式。这可能涉及到建立更具约束力的争端解决机制,例如设立区域性的水事仲裁庭,或者推广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水资源分配的模式。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指出一条,在法律框架下,实现南亚跨界河流可持续利用的切实可行的道路。
评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对南亚地区跨境河流管理中“合作”层面的深入洞察,特别是从法律的角度。我知道,虽然冲突常常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南亚地区并非没有合作的案例。例如,某些国家之间可能已经通过双边协议,在水文监测、信息共享、防洪减灾等方面建立了合作机制。我想知道,萨曼教授是否会在书中对这些合作模式进行详细的法律分析?例如,这些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如何?在实践中,它们是如何被执行的?又有哪些法律障碍阻碍着更深层次的合作?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法律如何能够激励和保障各国在河流治理上的长期合作,而不是短期的、基于利益交换的安排。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创新性的法律工具,例如建立共同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或者推广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河流流域的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希望,萨曼教授的论述能够超越简单的冲突分析,而是积极地探索法律在促进南亚地区跨境河流合作的建设性作用,从而为区域的和平与繁荣奠定坚实的水资源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