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作 者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 编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1
ISBN1511212786
版 次:1
页 数:21
字 数:
印刷时间:2004-11-1
开 本: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
包 装:平装
定价:5.00
本标准主要包括总则、分类方法、评价指标以及标准的条文说明等内容。本标准由建设部发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1 总则
2 分类方法
3 评价指标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作为一名在城市管理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城市垃圾分类效率和科学性的工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这本书,无异于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书中关于分类标准的制定,考虑到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比如不同社区居民的接受程度、不同区域的垃圾产生特点等,这些都是在以往的实践中容易被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评价体系的设计更是匠心独具,它不仅仅关注最终的垃圾处理结果,更重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源头分类的准确性、收集运输的规范性、以及最终处理的有效性。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量化和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而不是盲目地投入资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减量化”的强调,它不仅仅停留在分类层面,而是从源头开始,引导居民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产生。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对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内容却十分深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对于“垃圾”的认识,也许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它不像那些理论性的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如何进行得更科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评价”的部分,它让我理解了,我们日常的垃圾分类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扔掉”,而是可以被量化、被评估的。书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评价维度,比如分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家里的分类习惯,是否真的做到了准确和完整。而且,它还提到了“源头减量”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后端处理的问题,而是从我们购买、使用、丢弃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更优的选择。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垃圾分类是一件麻烦事,反而觉得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可以学习和提升的技能。它让我看到,即使是看似微小的个人行为,也可以汇聚成改变城市环境的巨大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让我深刻体会到“标准”二字的重量。从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到最终的评价体系,每个环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垃圾分类的差异化探讨。它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而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居民习惯等多种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分类方案和评价指标。比如,书中就详细对比了发达城市和发展中城市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参与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合实际,也更具指导意义。此外,它还深入浅出了地讲解了评价标准背后的逻辑,比如为什么要把某种垃圾列为“有害垃圾”,它可能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而分类准确率的提高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这种影响。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不再是机械地执行,而是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和实践。这本书让我看到,标准不是束缚,而是科学管理的基石。
评分这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就是那么回事儿,把可回收、不可回收分开扔就行了。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里面蕴含着那么多学问!首先,它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它们的来源、成分,甚至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垃圾的处理难点和潜在的资源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评价标准”那一部分,它不像我想象中那么枯燥,反而像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垃圾分类的“侦探”。书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评价指标,比如分类的准确率、投放的规范性、收集的效率等等,还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权重分配。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一项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工作,背后有着如此严谨的科学依据和量化标准。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书中指导的那样,带着“评价”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垃圾投放行为,那城市的整体环境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本书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指导,读完之后,我对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有了全新的认知,感觉自己也能为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这种环保爱好者的一大福音!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城市环境问题,特别是垃圾处理方面。但总觉得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权威性的指导。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从宏观层面,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蓝图,从微观层面,又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评价方法。我喜欢书中对不同垃圾种类的细致划分,例如,对于厨余垃圾,书中不仅说明了如何区分,还讲解了其潜在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比如制作堆肥或沼气。对于可回收物,它也给出了更细致的分类建议,比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并解释了不同材质回收后的价值和再利用方式。而最让我惊艳的是评价标准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分,而是包含了一整套科学的评估体系,能够量化垃圾分类的成效,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指导改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把“金钥匙”,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并且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的相关政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