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嶽南南渡北歸(2015新版全三冊) | ||
| 定價 | 195.00 | |
| 齣版社 | 湖南文藝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
| 裝幀 | 01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23770142  |  |
《南渡北歸. 南渡》是《南渡北歸》第yi部,描述瞭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從敵占區流亡西南的故事。時間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始,繼之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長沙後昆明、濛自辦學的歲月,同時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曆程。突齣地描寫瞭蔡元培、鬍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林徽因、金嶽霖、梅貽琦、馮友蘭等大知識分子的生活、學術、精神與情操,搜羅宏富,規模宏大,意旨宏遠,堪稱中國知識分子抗戰時期的群雕。
《南渡北歸. 北歸》是《南渡北歸》第二部,著重描述瞭抗戰勝利前後,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後期至1948年末,國民政府搶運國寶與“搶救學人”計劃,連同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突齣地再現瞭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陶孟和、瀋性仁、梁思永、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鄭天挺、吳晗等中外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歲月裏,顛沛流離,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從不同的角度還原瞭西南聯大學潮與聞一多被刺案真相,對知識分子群體於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做瞭深入細緻的探究與揭示。
《南渡北歸. 離彆》是《南渡北歸》第三部,描述瞭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在迴歸久違的故土傢園之後,因戰爭爆發,不得不忍痛離彆,遙天相望,以及在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和社會環境中所遭遇的命運劇變。除述及遷往颱灣的硃傢驊、鬍適、梅貽琦、傅斯年、李濟、董作賓、石璋如、蔣夢麟、葉公超等幾位大師級人物,著重描述瞭留在大陸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陳寅恪、吳金鼎、曾昭掄、曾昭燏、陳夢傢、穆旦、嚮達、葉企孫、饒毓泰、吳宓、錢锺書等知識分子群體,不同的理想追求與愛恨情仇。令讀者扼腕浩嘆的同時,更可以“在史中求史識”,有所受益。
嶽南:原名嶽玉明,山東諸城人,1962年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曆任宣傳乾事、編輯、颱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傢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韓、法、德文齣版,海外發行達百萬餘冊。另有《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十餘部。《南渡北歸》三部麯在海內外引起轟動,《亞洲周刊》評其為2011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其為首部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學術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評論稱:嶽南等作傢寫齣這一年的好書,展現齣全球華人的軟實力及不斷“嚮上的力量”。
章浮海說三韆弟子_005
◎歸骨於田橫之島_005
◎傅斯年之死_010
◎鬍適:青山就是國傢_022
◎生命的後機緣_030
第二章短兵相接_045
◎批鬍運動悄然興起_045
◎麵對“人民的敵人”_050
◎再掀高潮_057
第三章勝利的犧牲品_077
◎但願來生不姓鬍_077
◎萬葉韆聲皆是恨_082
◎鬍思杜之死_088
◎鬍適齣任院長_095
第四章梅貽琦流亡海外之謎_115
◎告彆清華園_115
◎梅貽琦齣走內幕_124
◎後的光芒_131
◎鬍適、梅貽琦之死_136
第五章蔣夢麟的淒涼晚景_151
◎獨立晚更好_151
◎徐娘身老謾多情_160
◎食少事繁,豈能久乎?_167
第六章悲劇的主角_181
◎教授生涯的終結_181
◎如此江山煙客逝_186
◎“葉公超案”新破譯_196
第七章難風雨故人來_205
◎代院長李濟_205
◎郭沫若斥罵董作賓_210
◎學術巨人的消失_219
第八章池南舊事不堪記_237
◎吳金鼎之死_237
◎花落春仍在_244
◎林徽因之死_254
◎陶孟和之死_261
第九章高纔短命人誰惜_275
◎大時代裏的曾昭燏_275
◎田野考古的位女性_286
◎改男造女態全新_291
◎巷哭江南盡淚痕_300
◎靈榖塔下付劫灰_307
第十章“鐵證”下的亡靈_329
◎《海瑞罷官》齣籠_329
◎引火燒身_341
◎投靠鬍適的“鐵證”_349
◎吳晗之死_359
第十一章簡編桀犬恣雌黃_369
◎花落春意盡_369
◎國魂消沉史亦亡_379
◎廟小神靈大_386
第十二章百年駒隙過如馳_395
◎中國人的原子彈之夢_395
◎一個有誌和有趣的人_406
◎曾昭掄之死_412
第十三章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_425
◎今夜風靜不掀起微波_425
◎厄運降臨_433
◎藍的星,騰起又落下_443
第十四章人間熱淚已無多_455
◎一個民族已經起來_455
◎鬍康河上的白骨_460
◎從芝加哥到南開校園_468
◎詩人穆旦之死_476
第十五章狂釁覆滅,豈復可言_493
◎當年盛事久成塵_493
◎清華一把手葉企孫_503
◎熊大縝遇害之謎_513
◎離奇的C.C.特務案_517
◎梁思成與葉企孫之死_526
第十六章悲迴風_535
◎北歸殘夢終成空_535
◎虎落平川_543
◎康樂園之會_550
◎陳寅恪之死_567
◎吳宓之死_571
◎絕響_576
增訂版後記_603
每次拿起《南渡北歸》,我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嶽南先生的筆觸,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進我的心田,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復雜性格的刻畫,他們並非完美的英雄,也有人性的弱點,有恐懼,有迷茫,但正是這種真實,纔使得他們的形象更加鮮活,更具感染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宏大的事件,更是無數個體的命運交織。我從書中看到瞭,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依然有人在默默地堅持,在努力地奮鬥。他們的堅持,成為瞭民族精神的火種,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曆史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流動的生命,是無數個鮮活個體的故事匯聚而成。
評分《南渡北歸》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嶽南先生的筆法,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傢,用細膩的筆觸,將那個時代的人物與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常常在閱讀時,被那些生動的細節所打動,仿佛能夠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硝煙味,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煎熬。書中對離彆場景的描繪,更是令人肝腸寸斷。那些告彆,不僅僅是簡單的揮手,更是對故土的眷戀,對親人的不捨,以及對未來的迷茫。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離彆”的真正含義,它不僅僅是一種物理上的分開,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創傷。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傢國情懷的共鳴,讓我更加珍惜與傢人、朋友相處的時光。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能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釋懷。
評分這套《南渡北歸》的增訂版,在我看來,是對曆史真相的一次深刻挖掘與補充。嶽南先生的寫作,始終秉持著嚴謹的態度,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力求還原曆史的本真麵貌。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地區、不同學術派彆的知識分子命運的對比描寫,這使得整個畫捲更加宏大而立體。書中對於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的披露,更是令人驚嘆,它填補瞭我認知上的空白,也讓我看到瞭曆史背後隱藏的更多故事。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瞭解事實,更是在體味人物的命運。他們的人生軌跡,與國傢的興衰緊密相連,他們的悲歡離閤,摺射齣那個時代的巨大傷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的“為什麼”,以及那些個體在曆史巨變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超越書本知識的對曆史的敬畏與對人性的洞察。
評分我必須承認,《南渡北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全方位的沉浸。嶽南先生的敘事,仿佛一部宏大的電影,將我帶入瞭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呼吸,聽到他們的嘆息,看到他們眼中的淚光。書中的那些告彆,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情感的宣泄。每一次離彆,都伴隨著對故土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傢國”二字的沉甸甸的分量。在那個時代,國破傢亡,對於知識分子而言,意味著他們曾經賴以生存的學術環境蕩然無存,他們所珍視的文化傳承麵臨斷裂的危機。這種雙重的打擊,是何其沉重。它讓我更加感恩我們如今所擁有的和平與穩定,也讓我更加懂得,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
評分《南渡北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曆史事件的呈現,更在於它深刻揭示瞭知識分子群體在動蕩年代所承受的巨大壓力與精神睏境。嶽南先生的敘事,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人物故事,展現瞭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我常常為那些在戰亂中堅守學術、薪火相傳的學者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失去瞭安逸的生活,失去瞭熟悉的傢園,但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卻從未動搖。我特彆記得書中對某位教授的描寫,他在顛沛流離中,仍然堅持用微薄的燈光,批閱學生的論文,指導他們的學術研究,那種精神力量,足以穿透一切黑暗。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那個極端睏難的時期,知識是如何成為一種抵抗,一種希望。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知識分子”這個詞的含義,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智慧,更是責任、擔當與不屈的精神。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強烈的代入感,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與書中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評分《南渡北歸》這套書,給予我的,是一種對曆史的敬畏,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嶽南先生在書中所描繪的,不僅僅是那些叱吒風雲的時代巨擘,更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知識人,他們同樣在這場曆史洪流中,留下瞭自己獨特的印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細節的捕捉,比如某個教授在艱難條件下,依然堅持用毛筆寫字,比如某個女學者在顛沛流離中,依然不忘照顧病重的傢人。這些細微之處,恰恰最能打動人心,最能展現人物的性格與精神。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它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二元對立,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陰影。它讓我更加懂得,理解曆史,需要從每一個個體齣發,去感受他們的悲歡離閤,去體味他們的選擇與犧牲。
評分《南渡北歸》這套書,是我的精神食糧,也是一本讓我更加懂得珍惜的教科書。嶽南先生用樸實而深刻的文字,為我們勾勒齣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艱難跋涉的知識分子。我常常被書中那些離彆的場景所打動,那種告彆,不僅僅是對故土的眷戀,更是對國傢命運的擔憂,對民族前途的憂慮。他們離開瞭熟悉的環境,失去瞭往日的榮耀,但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對文化的傳承,卻從未停歇。他們的堅守,成為瞭民族的精神火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民族危亡之際,知識分子所承擔的巨大責任,以及他們所付齣的巨大代價。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涼,也讓我更加感恩我們如今所擁有的和平與繁榮。
評分《南渡北歸》之所以能夠成為暢銷書,我認為,它觸及瞭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嶽南先生的寫作,並沒有刻意煽情,但字裏行間所流露齣的真摯情感,卻足以打動人心。我常常在閱讀時,被那些感人的故事所深深吸引,那些在國難當頭,依然選擇堅守學術、傳承文化的知識分子,他們的形象,如同暗夜中的星辰,閃耀著不滅的光芒。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人類的精神力量依然可以如此強大。它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堅守,也是一種對生命尊嚴的捍衛。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迴顧曆史,更在於啓迪當下。它提醒我們,不應忘記過去,不應忘卻那些為民族的獨立與復興做齣貢獻的人們。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曆史作品,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為瞭照亮未來。《南渡北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嶽南先生通過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命運的深刻描摹,讓我們看到瞭在逆境中,人類所能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和高尚精神。書中那些即使身處睏境,依然堅持信仰、堅守原則的人物,他們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烙印。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瞭何為民族脊梁。我常常思考,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這份精神。這本書並非僅僅是給曆史愛好者閱讀,它更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反思曆史、認識自我的鏡子。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殘酷,也看到瞭希望的曙光。它給瞭我一種勇氣,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去堅持內心的信念。
評分初讀《南渡北歸》,我便被捲入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洪流中。嶽南先生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在國破傢亡之際的命運跌宕。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伴著窗外微弱的燈光,與書中那些鮮活的麵孔一同經曆離愁彆緒,感受傢國破碎的錐心之痛。那些曾經在學術殿堂裏熠熠生輝的大傢,在時代的車輪碾壓下,或顛沛流離,或默默無聞,但他們的精神火炬卻從未熄滅,而是以另一種方式,融入瞭民族的血脈。書中的細節描寫,尤其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入木三分,仿佛能聽到他們內心的呐喊,感受到他們失去故土、親人的悲涼。每一頁都充滿瞭沉甸甸的分量,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認知。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記錄,更是一麯悲壯的挽歌,是對一代知識分子風骨的緻敬,也是對民族苦難的深刻反思。我反復閱讀,每一次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的脈絡,也更懂得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