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拉金诗全集

菲利普·拉金诗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英国诗歌
  • 菲利普·拉金
  • 现代诗歌
  • 文学
  • 经典
  • 诗集
  • 英语文学
  • 二十世纪文学
  • 拉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南大学出版社京东旗舰店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930240
商品编码:28879752582

具体描述


书名:菲利普·拉金诗全集

作者:[英] 菲利普·拉金

ISBN:978-7-5649-3024-0

定价:128.00元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分类:外国文学/诗歌


本书囊括了菲利普·拉金的全部诗歌作品,包括打字稿、诗歌笔记中的大量未发表作品,以及一些夹在书信里的短诗韵文。

本版由著名学者亚齐·伯内特首次为拉金诗歌作品做了全面评注,向我们确认了拉金是一个比大多数读者预想的更丰富、更具文人气息的诗人。

 

评论

“一部令人敬畏、详尽无遗的巨著……作为诗人和图书馆学家的拉金一定会极为满意和骄傲……伯内特的眼光总揽大局而又细致入微……这是一项几乎是狂热而缜密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编纂工作……《拉金诗全集》展示了一个宏大而丰富的诗人拉金,正因如此,还有许多其他原因,我们都欠这位无疑是‘定义性的’编辑者一份谢意。”

——《卫报》

 

“年复一年,越来越明显,拉金在任何层面上是战后zui重要的英国诗人……拉金的每一位读者,也就是我们时代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想拥本书一册入怀。”

——《标准晚报》

 

作者简介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英国诗人,爵士乐评论家。194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为英国诗集学会主席、大英文艺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文理科学院名誉院士。曾获女王诗歌金质奖章、美国艺术和文学学术院洛安尼斯奖、德国FVS基金会莎士比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等。拉金被公认为是继T.S.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著有诗集《北行船》、《受骗较少者》、《降灵节婚礼》和《高窗》。

亚齐·伯内特(Archie Burnett)是波士顿大学编辑研究所主任兼英语教授,编辑有牛津版《豪斯曼诗选》(1997)、《豪斯曼书信集》(2007)、《拉金诗全集》(2012)等学术精品。

 

译者简介

阿九,原名李绚天,1966年生于安徽。求学于浙江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曾在浙江大学任教。1998年移居加拿大,目前在BCRI担任主任工程师。在《北回归线》《阵地》《外省》等同人诗刊发表诗歌,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年度诗选、《中国先锋诗歌档案》等十余种诗歌选本,并在《中西诗歌》《当代国际诗坛》等杂志发表译作。著有诗集《兰园学报》。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菲利普·拉金的全部诗歌作品。除《拉金诗选》(1988)以及在《早期诗歌和青春写作》(2005)中收入的诗歌外,还从拉金的打字稿和诗歌笔记中收录了大量未发表作品,一些夹在书信里的短诗韵文也悉数收入。

本版还首次为诗歌作品做了全面评注,这关键取决于业已积累的大量拉金研究文献,而编辑、评注者亚齐·伯内特在文献基础上做出了实质性的拓展。这个版本涵盖了相关的历史语境、人物、地点、用典和对应,以及词语用法。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在本书中被给予了应有的高度重视,其中有的提及作品的写作环境及来历,有的说明他希望达成的写作目标。拉金很少提及自己的文学底蕴,但他藉着大量用典和与前人的对应而丰富了自己的诗歌;而亚齐·伯内特的评注向我们确认了拉金是一个比大多数读者预想的更丰富、更具文人气息的诗人。

 

目录


译 序I
致 谢VIII
缩略语X
前 言XVIII


诗歌卷
北行船3
受骗较少者37
降灵节婚礼73
高窗115
生前发表的其他作品153
生前从未发表的作品193
日期未标明或不确定的诗545


评注卷
北行船555
受骗较少者587
降灵节婚礼641
高窗709
生前发表的其他作品761
生前从未发表的作品809
日期未标明或不确定的诗1041


附录1047


菲利普·拉金诗全集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的诗歌,如同一幅幅刻画着英格兰特定时代、特定地域风貌的素描,又如同一扇扇打开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视那些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情感与深刻洞察。他的“全集”,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对一个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变迁、个体存在困境以及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沉静凝视。这份集成,汇聚了拉金毕生创作的精华,从他早期充满青春期忧郁与反叛的作品,到中年时期对工业衰败、社会疏离的敏锐捕捉,再到晚年对生命、死亡、记忆的哲学式探求,每一首诗都闪烁着他独有的智慧光芒和别具一格的语言魅力。 时代的回响与社会的投影 拉金的诗歌,是理解20世纪后半叶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生活在一个变革剧烈的时代:战后的经济复苏与福利国家的建立,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与新兴思潮的涌现,工业城市的繁荣与衰落,以及社会结构的重塑。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以约克郡和赫尔为背景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工业革命的余晖和后工业时代的失落感。他笔下的港口、工厂、酒吧、郊区住宅,不再是单纯的场景,而是承载着历史印记和时代情绪的空间。 拉金对“普通人”的关注,是他诗歌的核心特质之一。他没有歌颂英雄,没有描绘传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生活中默默奋斗、默默承受的群体:办公室职员、退休工人、失意的教师、被遗忘的老人。他用一种不带矫饰的语言,记录下他们的日常琐碎、他们的希望与失望、他们的爱与孤独。他笔下的“他者”,并非抽象的符号,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细节,他们的情感起伏,都构成了拉金诗歌中真实可信的社会肌理。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去往赫尔的火车》(The Whitsun Weddings)中,拉金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英国社会一种普遍的、略带压抑的乐观主义。那是一个刚刚经历战后重建,人们试图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快乐,但内心深处又隐约感受到某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和疏离的年代。他用一种冷静而疏离的叙事口吻,描绘了婚礼庆典背后的复杂情感,那种集体性的欢愉与个体性的孤独并存的张力,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酒吧的安琪莉卡》(Annus Mirabilis)中,他则将视角转向了社会的宏大变迁,将1963年那个被认为是“奇迹之年”的社会事件,与个人情感的微妙波动联系起来。他以一种反讽的姿态,审视了那些被媒体渲染的“进步”与“解放”,并将其置于个体生命长河的永恒视角下进行对比。这种对时代洪流与个体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使得他的诗歌超越了单纯的社会写实,而具有了更深邃的哲学意味。 个体存在的焦虑与疏离 拉金诗歌的另一大主题,是个体存在的焦虑和由此产生的疏离感。他笔下的“我”,往往是一个孤独的观察者,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感觉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敏感地体察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个体在庞大社会机器中的无力感。这种疏离感,并非源于激烈的反抗,而是一种深刻的、渗透到骨髓的认知。 他笔下的爱情,往往带着一层悲剧的色彩。他对于浪漫爱情的幻想,早已被现实的残酷所消解。他更倾向于描绘那种在平淡生活中维持的关系,其中夹杂着误解、失望,以及最终的无可奈何。然而,即便如此,他对人类情感的渴望和对亲密关系的追求,依然贯穿其中,只是这种追求,常常伴随着对自身缺点的清醒认识和对最终孤独的预感。 在《这是什么》(This Be The Verse)这首广为流传的诗中,拉金用一种近乎粗粝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悲观认知。他认为,人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被父母的错误所塑造,而被环境所左右,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这种直击人心的悲观,虽然让一些读者感到沮丧,但也正是这种坦诚,触动了许多人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内心深处。 他对“记忆”的关注,也是他疏离感的重要体现。记忆,既是连接过去的桥梁,也是如今现实的参照。然而,拉金笔下的记忆,常常是模糊的、破碎的,甚至是扭曲的。他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往往伴随着对当下现实的失望,他试图在过去的时光中寻找慰藉,却发现那里同样充满了无奈和缺憾。这种对记忆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 语言的精炼与情感的克制 拉金的诗歌语言,以其精炼、精准和非凡的洞察力而著称。他善于运用日常化的语言,却能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情感。他的诗句,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虽然朴实无华,却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他避免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抒情,而是用一种冷静、克制的语调,传达出最真实的情感。 他对韵律和节奏的运用,也十分精妙。他常常采用传统的诗歌形式,但却能在其中注入现代人的情感和思考,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古典的严谨,又不失现代的自由。他的诗句,常常在平淡中带着一种意想不到的转折,在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揭示出深刻的寓意。 他诗歌中的幽默感,也是其独特之处。这种幽默,并非来自于插科打诨,而是来自于他对人生荒谬之处的洞察,来自于他对人类普遍缺点的善意嘲讽。这种幽默,往往带着一丝苦涩,但却能化解诗歌中潜在的沉重,让读者在无奈中找到一丝释然。 拉金诗全集:一份关于人生的深刻记录 《菲利普·拉金诗全集》,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时代、关于个体存在的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一个诗人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如何在日常琐碎中触及永恒。拉金的诗歌,没有提供廉价的慰藉,也没有贩卖虚假的希望,而是以一种坦诚、甚至有些残酷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真相。 阅读这份全集,仿佛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对话。他用他冷静的目光审视着世界,用他精准的语言描绘着现实,用他克制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波澜。他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即便是在最孤独的时刻,也依然有着对理解和连接的渴望。 这份集成,不仅仅是献给拉金的忠实读者,更是献给所有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迷失、感到疏离,但又依然努力生活、努力思考的人们。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理解人生的角度。在拉金的诗歌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也能在那些描绘着逝去时代和普通人的诗句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印记。 《菲利普·拉金诗全集》,是一份关于人生的深刻记录,一份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的珍贵馈赠。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诗人如何在语言的园圃中,种下那些关于存在、关于情感、关于时代的,永不凋零的花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比着读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选集,最终还是决定收藏这套全集,主要是为了研究他晚期风格的演变。你会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那种早期略带愤怒和尖刻的讽刺逐渐被一种更加深沉、近乎于接受了的苍凉所取代。这种转变非常微妙,不是那种戏剧性的爆发,而是像一块石头被水流冲刷了数十年,棱角被磨平,但核心的密度却增加了。他后期对死亡和医学意象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没有回避衰老和疾病的丑陋,而是以一种冷静的、几乎是科学观察者的态度去记录这些生理上的崩溃。对我来说,这种冷静恰恰是最有力的控诉,因为它表明,即便是最深刻的痛苦,最终也会被日常的习惯和生理现实所同化。这套全集的好处就是可以完整地看到这种“驯服”的过程,让人反思我们自己是如何一步步与那些我们曾经抗拒的现实和解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本全集会不会过于学术化,但翻开后发现,拉金的“私人性”比我想象的要强烈得多。他不像某些诗人那样热衷于探讨高深的哲学命题,他的战场就是自己那方狭小的生活空间,以及他面对的那些日常的“失败”——未竟的事业、错过的爱情、以及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历史洪流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旁观者。我特别欣赏他那种近乎于反英雄式的诚实。比如他写职员的枯燥生活,那种对重复的、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的描摹,简直像纪录片一样清晰。你能在字里行间闻到办公室里陈旧咖啡的味道,看到窗外永恒不变的阴沉天空。这种“诚实”是残酷的,因为它剥去了我们试图用各种美化来包裹生活的虚饰。他似乎在说:看吧,这就是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琐碎、平庸,但偏偏就在这琐碎中,你才能窥见一点点真实的,令人心碎的动人之处。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局外人”的视角,极其迷人。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拉金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是鬼斧神工。他的“反抒情”风格常常让人误以为他的诗歌是散文,但一旦你大声朗读出来,那种隐藏在日常口语之下的、近乎于古典的格律结构就会暴露无遗。他用最不“诗意”的词汇,构建出了最严谨的诗歌形式。这就像一位顶级工匠,用最普通的木料,雕刻出了结构复杂、经久不衰的家具。读他的诗,你会时刻被这种技巧所震撼——他如何在不牺牲清晰度的前提下,将语法的转折和重音的停顿设计得如此巧妙,以至于每一个逗号和句号都像是一个精确计算过的砝码,平衡着整首诗的情感重量。这种对形式的绝对掌控,是那种“自由奔放”的现代诗歌里很难寻觅到的,它提供了一种坚固的骨架,让那些看似散漫的情感得以稳定地栖息。

评分

对我而言,阅读拉金更像是一次深入英国文化肌理的田野调查,而不是单纯的艺术欣赏。他的诗歌是对战后英国“小确丧”心态的完美脚注。他笔下的酒吧、火车站、空旷的草坪,都带有一种强烈的“地方性”,但奇怪的是,这种地方性又指向了普遍的人类困境。我特别喜欢他那些带有自嘲意味的段落,那种带着英式冷幽默的讽刺,总能在你感到压抑的时候,让你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尽管那笑容可能带着一丝苦涩。他像一个老派的绅士,站在人群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所有人的滑稽和悲哀,然后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不带评判,只是陈述事实。这套全集收录得非常详尽,连那些早期相对稚嫩或者更具实验性的作品也一网打尽,这对于想要全面理解一位伟大诗人创作轨迹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它提供了一个无删节的、诚实的肖像。

评分

这套《菲利普·拉金诗全集》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地立刻就抓住了我。我一直以来对二战后英国诗歌的脉络很感兴趣,而拉金无疑是其中最难绕开的一座高峰,那种不动声色的疏离感和对日常细节近乎刻薄的捕捉,总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一种矛盾的共鸣。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早期那些描绘战后萧条景象的作品,那种“灰色的”英国景观,不是那种宏大的悲剧,而是渗透在每一条街道、每一个雨天里的小小失落。他诗歌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从不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情感,他的语言是如此的克制和精准,仿佛是在用外科手术刀解剖生活本身。读起来需要耐心,因为他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将一堆看似平凡的意象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感受那潜藏在平庸之下的、无处不在的焦虑和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尤其是那些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篇章,那种对“曾经如此”的追溯,带着一种无可挽回的宿命感,读完常常需要静坐许久才能平复心情,重新回到眼前的现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