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人文茶席 |
| 定價 | 75.00 |
| ISBN | 9787547419458 |
| 齣版社 | 山東畫報齣版社 |
| 作者 | 王迎新 |
| 編號 | 1201483290 |
| 齣版日期 | 2017-02-01 |
| 印刷日期 | 2017-02-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120韆字 |
| 頁數 | 221 |
| D1一章茶席如何人文 D1一節 一人文茶席之定義 二何為茶人 三中國古代茶空間與茶席 四生命空間裏的茶美學 D1二節布席六要 一佳境 二吉時 三清友 四真茶 五良器 六初心 D1三節茶人養成 一人文茶席之茶人品格 二做一個會泡茶的席主 三茶與茶席的關係 四習茶的韻律 五茶不需要故事 D1四節茶席裏的人文關懷與利他思想 D1五節文人趣味與東方審美 一空靈與留白 二琴棋書畫的生活化 三大道至簡 D1二章茶席法式 D1一節茶席基礎圖式 基礎茶席的設置 D1二節行茶手法 一人文茶席行茶手法七式 二小壺泡手法 三蓋碗手法 四行茶十二訣 D1三節人文茶道茶會儀規 一謙和有禮 二專注有節 附:茶禮探源 D1三章茶席之用 D1一節色:墨分五彩 D1二節器:五行之閤 D1三節度:善巧用物 D1四章茶器鑒彆與運用 D1一節茶席的趣味之眼 D1二節慧眼與尋找 D1三節有“茶味”的器物創造 D1四節文人趣韻 荼席中的明代小壺泡 D1五章茶席插花 D1一節自成一格 D1二節花的氣質要與茶席吻閤 D1三節茶席插花的作用 D1四節插花隻能用“花”插? 一盆玩 二菖蒲 三苔蘚 四山花野草 五戶外插花的應變之美 D1六章人文茶席上的茶點――華食九例 D1一節春三月 一晤春:紫糯米牡丹花橄欖 二捲春:山東煎餅地瓜乾橙皮 D1二節夏五月 一山傢清供:糯米粉重油豆沙鬆針粉鬆籽仁 二九節隱者:石菖蒲粉糯米粉豆沙 三捲紅顔:糯米粉紫薯粉玫瑰花脯櫻花糖粉 D1三節鞦 一笑東籬:肉桂粉麵粉 二行香子桂花露香米 D1四節鼕 一梅花凍:綠萼梅花紫薯 二醉金翁:南瓜南瓜粉青梅子酒 D1七章茶席之香 D1一節草木真天香 D1二節歲寒之香:鬆針 D1三節茶畔但摘柏子焚 D1四節花蜜藉香 D1八章文會雅集 D1一節築境入茶:四季茶會與四時風物 鼕――茶煙茗香 梅影笑顔 春――麵朝大海 春暖花開 夏――不忘初心 無上清涼 鞦――此甘露也 何言荼茗 D1二節茶會之禮方圓規矩 D1三節茶會中器物的xuan擇 D1四節茶會宜xuan之茶 D1五節茶事空間中的光影運用 D1六節安住與坐忘 D1七節茶人四心 後記 |
| 王迎新 齣生於雲南普洱茶文化人世傢 幼承傢學 師從父親王樹文先生習茶。副研究員 人文茶道首倡者、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國j1a人社部茶藝實訓師教材編委、'雲南普洱茶'副主編 景德鎮讀陶會名譽會長、中華煎茶道協會導師、華茶青年會導師、一水間王迎新人文茶道傳習館主人。 曾任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大觀周刊滇茶大觀'主編多年 2006年創辦一水間茶研工坊 在靠前外刊物上發錶瞭數百篇茶文化文章及論文 齣版著作'正解雲南普洱茶'、'吃茶一水間'。多年緻力於茶道美學、普洱茶評鑒及衝泡、人文茶席設計、陶瓷藝術的研習創作和教學 開設人文茶道美學、人文茶席設計、普洱茶美學、茶道空間美學等課程。在靠前外舉辦教學活動與大型茶會活動及講座近百場 緻力於傳播中國茶文化之美。 |
| 普通大眾 |
| 王迎新集多年人文茶道、茶道美學、茶席設計、茶空間美學的教學經驗及持之以恒的踐行結晶 他著的'人文茶席'一書中對當代中國茶的茶、器 行茶手法到人文茶會儀軌都一一梳理呈現 對茶境、茶花、空間光影等都有從理論到實踐案例的論述。根據多年從事茶道美學和人文茶席的教學 把教學案例和美學理念凝結成冊 倡導中國人文精神 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茶人儀軌、茶席設計、茶器審美、茶品衝泡手法之中。通過唯美豐厚的原創圖片和文字 對擇水、擇火、擇茶品、擇器、用香、湯色、瀹茶記錄等都極盡詳贍地描述 具有豐厚而實際的指導意義。結閤在全國各地名山大川踐行舉辦的幾十次茶會案例 闡釋瞭中國茶道遊於藝 凝於神的精神 提齣瞭有彆於日本、韓國茶道不同的發展脈絡。不僅僅止於美學範疇 更基於茶事本身的客觀、科學 也更擴展到茶事心理學及更為深入的生命意義思考。也是靠前靠前本茶席教程。 |
這本《人文茶席》帶給我的,是一種深邃的哲學思考。作者似乎將茶道升華為一種人生智慧的載體,通過對茶席的解讀,探討瞭人生的“道”與“理”。他引經據典,將儒釋道等傳統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茶席的講解不再是簡單的技藝介紹,而是上升到瞭精神層麵的對話。我開始思考,何為“茶道”?它不僅僅是泡茶、品茶的動作,更是一種內心的修行,一種對和諧、平衡、寜靜的追求。作者的文字,時而如古琴般沉靜悠揚,時而又如山泉般清冽激昂,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情感。他談論的茶席,是“天人閤一”的境界,是“道法自然”的體現,更是“和敬清寂”的寫照。我從中看到瞭對生活細節的極緻追求,也看到瞭對內在修為的深度挖掘。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感悟,就如同反復衝泡一杯好茶,初嘗甘甜,再品醇厚,三泡之後,更是迴味無窮。這本書讓我對“慢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並非懈怠,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放緩,是對生命本質的迴歸。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處屬於自己的精神淨土,這是作者所倡導的,也是我所渴望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心靈慰藉。在如今信息爆炸、生活節奏極快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焦慮和浮躁。而作者的文字,如同夏日裏的一縷清風,又如寒鼕裏的一杯暖茶,瞬間撫平瞭我內心的躁動。他筆下的茶席,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港灣,是迴歸真我的空間。我被他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淡然、從容和對生活的熱愛所感染。他沒有誇誇其談,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講述著茶與人之間的故事。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在茶香繚繞的寜靜中,放下所有的煩惱和壓力,靜靜地品味生活的美好。作者對細節的描繪,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茶席帶來的平和與安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茶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如何愛自己的書。我從中汲取瞭力量,也找到瞭內心的平靜,這是任何物質財富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初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便是一種寜靜祥和的氣息,仿佛能透過書頁聞到淡淡的茶香。作者的文字,如同泡好的龍井,清澈而迴甘。他筆下的茶席,不僅僅是物質的陳設,更是精神的寄托,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心布置的茶室,聽著爐火的微響,看著水汽裊裊升騰,感受著一杯茶從入口的微澀到喉間的甘醇,再到心底的溫暖。每一個細節都被作者捕捉得淋灕盡緻,無論是茶具的質地、顔色,還是茶席的布置,甚至是窗外的光影變化,都被賦予瞭生命和情感。這不僅僅是對茶的描繪,更是對生活美學的探討,對慢節奏生活方式的緻敬。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忽略瞭生活中的美好細節,沉浸在無休止的忙碌之中。而這本書,則像是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停下腳步,去感受那些被遺忘的詩意。作者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也十分深刻,他通過茶席這個載體,展現瞭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情感互動,那些無聲的交流,那些心照不宣的默契,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增長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升華,讓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時,也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嚮。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瞭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獨到見解。他並非簡單地復述茶道的規則,而是用一種更加生動、富有情趣的方式,將茶文化與中國傳統美學相結閤,呈現齣一種彆樣的魅力。我驚嘆於他對細節的把握,每一個擺件、每一件茶具,在他筆下都仿佛有瞭生命,都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他將茶席布置上升到藝術的高度,從色彩的搭配,到空間的布局,都充滿瞭東方審美的韻味。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縮影,看到瞭古人品茶時的雅緻情懷。作者的文字,時而婉約,時而豪放,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從容不迫的節奏,恰似一杯慢煮的茶,滋味層層遞進。他不僅介紹瞭茶的種類、衝泡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將茶與詩詞、書畫、音樂等藝術形式融為一體,展現瞭茶文化的豐富內涵。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的友人對飲,他娓娓道來,將茶文化中最動人、最深刻的部分展現在我眼前,讓我受益匪淺,迴味無窮。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帶領我迴溯瞭茶文化的悠久曆史,感受瞭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茶席風貌。他並非枯燥地陳述史實,而是將曆史人物、典故、風俗習慣融入其中,使得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變得鮮活而有趣。我看到瞭文人墨客在茶席間的吟詩作對,感受瞭市井百姓在茶館裏的歡聲笑語,也體會瞭不同朝代茶文化的演變軌跡。作者的文字,如同曆史的畫捲,徐徐展開,讓我得以窺見茶文化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他不僅介紹瞭飲茶的禮儀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挖掘瞭茶文化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和社會價值觀。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也讓我對“茶”這個字有瞭全新的敬畏之心。我仿佛看到,一杯小小的茶葉,承載瞭韆年的曆史,連接瞭無數的情感,蘊含瞭無窮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