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注疏匯校

尚書注疏匯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尚書
  • 經學
  • 注疏
  • 匯校
  • 古籍
  • 經典
  • 曆史
  • 文獻
  • 儒傢
  • 中國古典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ISBN:9787101122848
商品編碼:28915790883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作  者:杜澤遜 主編 定  價:368 齣 版 社: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頁  數:3269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1122848 尚書注疏匯校序
尚書注疏匯校凡例
尚書注疏匯校據校各本目録
尚書注疏匯校引用各傢校記目録
尚書正義序
注疏捲一
尚書序
匯校捲一
尚書正義序
尚書序
注疏捲二
堯典
匯校捲二
堯典
注疏捲三
舜典第二
匯校捲三
舜典第二
注疏捲四
大禹謨第三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尚書注疏匯校》共二十捲,由山東大學杜澤遜先生主持編纂。該書以校勘《尚書注疏》傳世版本為主,以《尚書》早期單經本、經注本、經注釋文本為輔,所校版本有:唐開成石經本、宋刻單疏本、宋刻八行本、李盛鐸舊藏宋刻本、宋王朋甫刻本、宋刻纂圖互注本、宋魏縣尉宅刻本、濛古平水刻本、魏瞭翁《尚書要義》、元相颱嶽氏刻本(清乾隆重刻)、元刻明修十行本、明永樂刻本、明嘉靖李元陽刻本、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本、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清乾隆內府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乾隆內府鈔《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清嘉慶阮元南昌府學刻本,共十九種。 其中以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十三經注疏》本為底本,影印置於各捲匯校之前,其餘十八種為校本。同時吸收瞭前人尤其清代學者的校勘成果。可以說,《尚書注疏匯校》既能反映版本源流,又能反映《尚書注疏》在刊刻過程中文字變化的軌跡,同時也能看到前人校記的遞承關係,對我們學習等 杜澤遜 主編 杜澤遜,生於1963年,山東滕州人,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古籍整理齣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在版本、目錄學領域卓有成就,著有《尚書注疏匯校》《尚書注疏校議》《文獻學概要》《四庫存目標注》《山東文獻集成》等。
《尚書》:一部承載中華古史與思想的宏偉典籍 《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曆史文獻匯編,被譽為“政書之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所記錄的內容,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迄春鞦中葉,近乎五百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麵的史實,為我們勾勒齣中華文明早期波瀾壯闊的畫捲,更是理解中國古代政治製度、道德倫理、哲學思想源頭的關鍵鑰匙。 內容溯源與體係構建 《尚書》的成書,經曆瞭漫長而復雜的演變過程。其核心部分,相傳為孔子及其弟子所輯。《尚書》全書共有100篇,但曆經秦火,至漢代,僅存58篇。東漢末年,學界又齣現僞《古文尚書》的爭議,緻使《尚書》的版本和篇目更加紛繁復雜,對後世研究者造成瞭不小的睏擾。 盡管如此,《尚書》的整體結構依然清晰可辨,主要分為“書”(政事)和“序”(對政事的說明或解釋)兩大部分。從內容上看,它又可大緻劃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等幾個部分,分彆代錶不同朝代的史事。 虞書: 主要收錄瞭堯、舜、禹三代帝王的言行,集中體現瞭“禪讓”這一古老的政治傳統,以及“天下為公”的思想萌芽。其中,《堯典》篇生動描繪瞭堯帝勵精圖治、選賢任能的景象;《舜典》則詳述瞭舜帝如何勤於政務,以身作則,感化萬民;《禹貢》則是一篇關於大禹治水、規劃九州、徵收貢賦的史詩,展現瞭早期國傢治理的宏大格局。 夏書: 雖然篇目不多,但《夏書》中的一些篇章,如《甘誓》、《盤庚》等,為我們提供瞭瞭解夏代政治體製和商代初期曆史的珍貴綫索。其中,《盤庚》篇尤其值得關注,它記載瞭商王盤庚為瞭國傢的長治久安,不惜遷都以革除積弊的決心和措施,展現瞭商代政治的智慧與魄力。 商書: 商代的篇目相對較多,真實反映瞭商代政治的運作、軍事的擴張以及社會風貌。如《湯誓》記錄瞭商湯伐夏前的誓師詞,充滿瞭革命性的力量;《伊訓》、《太甲》等篇則記錄瞭商代政治傢伊尹輔佐太甲、教育君王的經典論述,閃耀著政治倫理的光輝。 周書: 這是《尚書》中篇目最豐富、內容最詳實的部門,詳細記載瞭西周初年的政治活動,包括滅商的戰爭、分封諸侯、製定禮樂製度等。其中,《牧誓》記錄瞭周武王伐紂前的誓師之詞,氣勢磅礴;《尚書》中關於“九鼎”的記載,更是中國古代國傢政權象徵的經典敘述;《周官》則勾勒齣西周初年一套較為完善的官製體係;《洛誥》則展現瞭周公輔佐幼主、穩定局勢的政治智慧。 思想價值與文化意義 《尚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部曆史的記錄。它所蘊含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政治思想: 《尚書》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寶庫。書中提齣的“德治”、“民本”思想,如“民惟命,天惟聽”、“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等,都成為後世統治者治國理政的重要指導原則。它強調統治者應以德服人,關注民生,纔能獲得天命和民心的支持。書中對政治製度的記載,如“分封製”、“井田製”等,也為後世政治製度的演變提供瞭重要的參照。 倫理道德: 《尚書》中所體現的倫理道德觀,如“孝”、“忠”、“仁”、“義”等,構成瞭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書中對君臣關係、父子關係、兄弟關係的規範,以及對個人品德修養的要求,都為後世的道德教育提供瞭豐富的素材。例如,“剋勤剋儉”、“敬天保民”等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哲學思想: 《尚書》中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它探討瞭“天命”與“人事”的關係,強調瞭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書中對“道”的理解,雖然不如後世哲學著作那樣係統,但其對政治“道”、道德“道”的闡釋,已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史學價值: 作為一部早期曆史文獻,《尚書》為我們提供瞭研究中國古代曆史的第一手資料。其敘事風格質樸而莊重,人物形象鮮明,事件描繪生動,為後世史傢樹立瞭典範。曆代史傢對《尚書》的校勘、注釋、研究,形成瞭龐大的“尚書學”體係,可見其史學地位之重要。 版本流傳與研究現狀 《尚書》的流傳曆經坎坷,其版本問題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自漢代以來,特彆是東漢末年《古文尚書》的齣現,以及曆代學者的校勘、注釋、辨僞,使得《尚書》的版本體係極其復雜。 《今文尚書》: 漢代伏生傳授,以漢字隸書寫成,共有33篇。 《古文尚書》: 相傳為孔壁中齣,以戰國時期文字寫成,共有58篇。但其真僞曆來存疑,宋代學者對《古文尚書》進行瞭大量辨僞工作,形成瞭“今古文之爭”。 曆代學者對《尚書》的研究,不僅體現在對文本的校勘和注釋上,更體現在對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製度、社會生活的深入挖掘。從漢代的鄭玄,到唐代的孔穎達,再到宋代的歐陽修、清代的閻若璩,無不傾注瞭大量心血。 《尚書》的當代價值 盡管《尚書》所處的時代與我們相去甚遠,但其思想和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治國理政: 《尚書》中關於“德治”、“民本”的思想,提醒當今的執政者,要以人為本,關懷民生,用正義和道德的力量贏得民心。書中對政治智慧的闡述,如如何任用賢能、如何革除弊政、如何穩定社會等,對於解決當今社會麵臨的挑戰,仍能提供深刻的啓示。 道德建設: 《尚書》所倡導的傳統美德,如誠信、仁愛、勤勉、擔當等,是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基石。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重溫《尚書》中的道德教誨,對於糾正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具有積極的意義。 文化傳承: 《尚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傢園的根基之一。深入研究和傳承《尚書》文化,有助於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結語 《尚書》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精煉的語言,深刻的思想,為我們展現瞭中華文明早期波瀾壯闊的畫捲。它不僅是一部珍貴的曆史文獻,更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思想寶庫。對《尚書》的深入閱讀和研究,不僅能幫助我們瞭解過去,更能啓迪我們思考現在,指引我們走嚮未來。這部古籍所蘊含的中華智慧,穿越韆年,依然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永遠去探索、去珍視、去傳承。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尚書注疏匯校》真是一部讓人愛不釋手的鴻篇巨製,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作為一名對古代典籍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我一直苦於找不到一部能夠係統梳理《尚書》曆代注疏的版本,市麵上現有的版本要麼側重於某個朝代的解讀,要麼在校勘方麵不夠嚴謹。然而,這部匯校本的齣現,無疑是為我們這些“古典愛好者”送來瞭一份大禮。它將先秦的《尚書》文本與後世曆代大傢如孔安國、鄭玄、孔穎達乃至清代的經典注疏進行瞭精妙的整閤與比對。特彆是它在細節處的考據,讓人嘆為觀止。比如,對於某些字詞的異文,作者不僅清晰地列舉齣來,還附上瞭不同注傢對該字詞的解讀差異,這種“匯校”的功夫,絕非一日之功可成,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力和嚴謹的態度。讀起來,仿佛能夠與韆年前的學者們隔空對話,領略不同時代背景下對“天命”與“德治”的不同理解,實在是妙不可言的閱讀體驗。

評分

我嚮身邊的幾位古文愛好者推薦瞭這本書,大傢的反饋都非常積極,尤其是對於其索引和檢索係統的設計贊不絕口。在查閱特定詞匯或篇章的注釋時,那叫一個方便快捷,完全沒有傳統古籍查閱的晦澀感。雖然全書篇幅浩大,內容詳實到令人咋舌,但得益於精心的排版和清晰的結構劃分,即便是作為日常閱讀材料,也毫無壓力。我試著隨機翻閱瞭幾個章節,發現它的注釋不僅準確,而且具有很強的啓發性,它常常能在關鍵處點齣不同注疏的側重點,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聯想。這部《尚書注疏匯校》,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個完備的、可供後人不斷挖掘的知識寶庫。它不僅對研究《尚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理解整個中國古代的治國思想,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評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圖書館時,特意將這部書放在瞭最顯眼的位置,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它的裝幀設計非常古典雅緻,紙張的質感也極佳,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極為清晰。不同於以往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古籍整理本,這部《尚書注疏匯校》在版式設計上做瞭大量的優化。它采用瞭非常現代化的排版技術,使得那些繁復的引文和注釋也顯得井井有條,即便是初次接觸《尚書》的讀者,也能循著這條清晰的脈絡,逐步深入。我特彆欣賞它在“匯校”部分的細緻之處,它並非簡單的文本堆砌,而是通過精妙的標記係統,將不同注疏的源流梳理得一清二楚,這對於進行跨文本比較研究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的利器。可以說,它極大地降低瞭我們學習和研究《尚書》的門檻,讓這份厚重的文化遺産真正地走進瞭大眾視野。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我還有些疑慮,畢竟“匯校”二字意味著巨大的工程量,擔心最終成書會像一鍋雜燴,重點不突齣。然而,當我翻開正文後,所有的擔憂都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的“平衡感”。它既保持瞭對原典的尊重,沒有為瞭追求“新穎”而隨意改動,同時又通過現代學術的視角,對曆代注疏的精華進行瞭提煉和重組。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堯舜禪讓”那幾篇的校注,不同注傢對於“公天下”理解的細微差彆,在這本書裏被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對古代政治哲學的演變有瞭更深刻的體悟。對於我這種更偏愛“思想史”而非“純文字學”的讀者而言,這種帶有思想脈絡梳理的匯校本,遠比那種純粹的異文羅列更有價值。它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倫理思想的絕佳窗口。

評分

這部書的齣版,對於學術界來說,無疑是一次裏程碑式的事件。我聽聞不少資深教授都在私下裏推薦,認為它在校勘學的嚴謹性上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不是專業學者,但能感受到那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一些長期存在爭議的篇目,比如《堯典》和《舜典》中的某些記載,匯集瞭不同學派的校勘成果,使得讀者能夠直觀地看到爭論的焦點在哪裏,以及曆代學者們是如何試圖解決這些難題的。這種“全景式”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一部經典的背後,承載著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教你如何像古代的學者一樣去思考和求證,這纔是真正的教育價值所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