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016-2017年中國大數據産業發展藍皮書
定價:100.00元
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0101801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稿係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組織撰寫的年度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是對大數據行業2016年度發展狀況的分析和2017年發展前景的預測。具體內容分八部分:“綜閤篇”主要探討2016年全球大數據産業發展狀況;“行業篇”主要探討重點行業的發展戰略及成就;“區域篇”主要探討重點區域的的發展戰略及成就;“園區篇”重點園區的發展戰略及成就;“企業篇”主要探討重點企業的發展戰略及成就;“政策篇”主要探討2016年中國大數據産業政策環境和中國大數據産業重點政策;“展望篇”介紹主要研究機構預測性觀點並展望2017年中國大數據産業發展形勢。
選題送審備案 否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講,我對這類行業報告的閱讀習慣是帶著一種批判性的審視進入的。這類報告往往容易陷入“報喜不報憂”的窠臼,將市場上的成功神話過度放大,而對那些因技術不成熟、商業模式跑不通而夭摺的項目輕描淡寫。因此,我非常關注它在論述“挑戰”和“風險”部分所投入的筆墨和深度。一個成熟的産業分析,必然要涵蓋市場壁壘、人纔缺口以及投資迴報率(ROI)的真實睏境。這本書是否敢於揭示當時存在的過度投資、數據孤島化嚴重,以及因技術復雜性導緻的中小企業參與門檻過高等深層次問題?如果它能以一種平衡且不失深刻的筆觸,描繪齣産業光環背後的陰影與掙紮,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再僅僅是一份宣傳資料,而成為瞭一個值得後人研究和引以為戒的産業鏡鑒。
評分翻開這本厚重的統計年鑒,我首先被它那嚴謹的封麵設計和紮實的裝幀質量所吸引。顯然,這是一部耗費瞭大量心血和時間去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成果。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氣息,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份需要坐下來,沏上一壺茶,纔能慢慢品味的行業深度報告。我尤其欣賞它在數據可視化方麵的努力,那些精心設計的圖錶和流程圖,即便隻是匆匆掃過,也清晰地勾勒齣瞭過去一年間中國數字經濟脈絡的復雜走嚮。雖然我尚未深入研究每一個細分的市場報告,但僅憑目錄結構就能感受到其廣度與深度兼備的野心。它似乎試圖構建一個全景式的視角,涵蓋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應用層創新的各個關鍵環節,這對於任何想要在數據領域尋找戰略方嚮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張極具參考價值的路綫圖。這本書的價值,可能更多地體現在它所提供的數據基石上,而非僅僅是某幾傢企業的成功故事。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應用場景觀察者的角度來看,我更關注那些能直接與我工作産生關聯的具體案例和指標體係。一本好的藍皮書,不應該隻是停留在宏觀經濟的層麵,它必須深入到行業痛點。例如,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日益成為焦點的背景下,這本書對於數據治理的框架搭建有沒有提供清晰的參考模型?或者,它有沒有詳細剖析不同行業(如金融、製造)在數據集成和分析能力上的成熟度差異?我個人的直觀感受是,那兩年很多企業都在談大數據,但真正能將其轉化為可執行的商業智能(BI)的鳳毛麟角。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衡量數據成熟度的標準,並對不同梯隊的參與者進行分類畫像,那麼它對於行業內的自我對標和技術升級路徑的規劃,將具有無可替代的實用價值。那將是一份關於“我們現在在哪裏,以及我們應該往哪裏去”的實用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風格,似乎暗示瞭一種官方或半官方的背書感,這對於判斷其信息源的權威性至關重要。我的一個疑問是,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的科技領域,信息滯後性是最大的挑戰。如果這本書的統計口徑和調研方法沒有做到足夠的前沿和靈活,那麼它提供的“發展藍皮書”的參考價值可能會在發布後不久就開始衰減。我希望看到的是,它在界定“大數據産業”邊界時所展現齣的清晰邏輯。是僅僅聚焦於存儲、計算和平颱技術?還是也囊括瞭數據服務外包、數據資産交易等更深層次的價值鏈環節?那些被反復提及的關鍵技術名詞,如Hadoop生態係統的演變、Spark的普及率,以及NoSQL數據庫的市場占有率變動,如果能有詳實的數據支持,那麼這本書纔能真正擔當起“藍皮書”所代錶的權威性。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時間切片下的技術譜係圖。
評分初次接觸這樣的行業白皮書,總會有一種被宏大敘事裹挾的感受。我試著跳齣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模型,去捕捉其中蘊含的時代情緒。2016到2017年,正是國內“互聯網+”概念深入滲透,技術紅利開始嚮數據驅動轉型的重要節點。這本書的筆觸,無疑捕捉到瞭那種從野蠻生長嚮精細化運營過渡的微妙張力。我期待看到的是,它如何平衡政策導嚮與市場自發力量之間的關係。比如,在雲計算和AI剛剛開始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那個時期,監管環境是如何應對這種技術迭代的?它有沒有對當時新興的垂直應用領域,如智慧城市或精準醫療,做齣具有前瞻性的判斷和數據支撐?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如果能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去反思過去幾年的技術泡沫與真實價值的區分,那將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希望能從中讀齣那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與迷茫,而不是事後諸葛亮的總結陳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