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盧作孚全集(套裝1-3捲)
定價:180.00元
作者:張守廣,項錦熙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1528414
字數:
頁碼:139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盧作孚全集(套裝1-3捲)》以豐富的一手資料,包括著述、講演、講話、書信等,真實體現瞭盧作孚為四川、為長江、為中國找齣路,也就是為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現代化事業不斷追尋的經驗和思考。
相信《盧作孚全集(套裝1-3捲)》的齣版,會成為研究盧作孚及其事業的重要參考書。
目錄
捲:
序
建設健將,書生本色——盧作孚的誌趣與人生(代前言)
編輯說明
1914—1916年
贈法專畢業友人聯語(1914年6月)
各省教育廳之設立(1916年9月17日)
告反對戴戡諸君(1916年9月29—30日)
1922年
《教育月刊》發刊詞(1922年2月1日)
教育經費與教育進行(1922年2月1日)
教育方法與暗示(1922年2月1日)
教育行政之要義(1922年2月1日)
教育考察團之組織(1922年4月1日)
1923—1925年
一個根本事業怎樣著手經營的一個意見(1923年)
成都市立通俗教育館大事記(1925年7—8月)
成都市立通俗教育館四部(1925年7—8月)
兩市村之建設(1925年8月)
成都市市立通俗教育館周年報告序(1925年12月1日)
1927年
建修嘉陵江溫泉峽溫泉公園募捐啓(1927年5月1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5月28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5月29日)
緻黃雲龍函(1927年7月5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0月1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0月9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0月16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0月23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1月1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1月1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1月2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1月3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1月7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1月20日)
緻鄧锡侯函(1927年12月1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10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11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19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20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22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25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28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12月29日)
緻彭瑞成函(1927年)
……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第二捲: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第三捲: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1952年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時間簡史》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宇宙充滿好奇又有點“數學恐懼癥”的人量身定做的。霍金先生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將那些深奧的物理學概念——從黑洞到時間旅行,從宇宙大爆炸到量子力學——剝去瞭厚厚的數學外衣,用極其直觀的類比和想象力展現齣來。我特彆喜歡他講述引力如何塑造時空的部分,那種將時空視為一張可以被拉伸和扭麯的“幕布”的比喻,即便沒有高等數學的基礎,也能構建齣一個大緻清晰的圖像。讀完這本書,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宇宙是無限的”這種說法,而是開始真正思考“無限”的含義,開始對我們所處的這個存在産生更深層次的敬畏感。當然,一些後期的理論推導部分,雖然作者已經盡力簡化,對我來說依然是挑戰,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閱讀同一段話,試著在腦海中構建模型。但總體而言,它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物質世界基本法則的認知邊界,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而非純粹的知識灌輸。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園林裏的中國》,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視覺盛宴”加上“文化解碼器”。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建築史介紹,而是帶著一種極其親近和生活化的口吻,帶你走進一個個中國古典園林的心髒。作者對“意境”二字的闡釋尤其到位,她不是簡單地羅列亭颱樓閣的樣式,而是深入挖掘瞭文人雅士在其中寄托的情感、對自然的理解,以及如何通過移步換景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齣無限的詩意。書中的插圖和照片精美絕倫,有些角度非常刁鑽,是那種你自己走在園子裏可能都忽略瞭的細節,比如一處漏窗的光影變化,或是一塊假山的肌理紋路。通過閱讀,我纔明白“麯徑通幽”不僅僅是形容小路,它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體現——不求直達,享受過程中的迂迴與發現。這本書讓我對“天人閤一”的理解從書本上的概念,轉化成瞭具體可感的空間體驗,非常治愈,也讓人對傳統美學有瞭更深的共鳴。
評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衝擊力,在於它毫不留情地撕開瞭溫情脈脈的麵紗,直抵人性的幽暗角落和救贖的渺茫希望。故事情節設置得非常巧妙,阿富汗喀布爾的寜靜生活與後來的戰亂、流亡形成瞭強烈的對比,這種背景的反差極大地烘托瞭主角阿米爾內心深處的愧疚和逃避。我尤其對書中對“友誼”和“背叛”的探討印象深刻,那種童年無心鑄下的過錯,如何像毒瘤一樣伴隨一個人幾十年,直到中年依然無法擺脫陰影。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前半部分的鋪陳細膩而緩慢,積蓄著情感的張力,而後半段則像洪水決堤般洶湧而下,讓人讀到淩晨也捨不得放下。讀完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的,是對“勇氣”的重新定義——真正的勇氣或許不是拿起武器對抗敵人,而是有直麵自己過去錯誤的決心。這本書很“虐心”,但其最終傳遞齣的關於寬恕與自我救贖的主題,是極為珍貴和溫暖的。
評分我近期讀瞭一本關於現代城市規劃的著作,名為《看不見的街道》,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日常通勤和城市空間的認知。作者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建築師,而更像一個社會學傢,他關注的重點是如何人在城市中移動和感知。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從巴西的貧民窟到東京的立體交通係統,都旨在說明規劃的本質是權力分配和社會關係的映射。例如,書中探討瞭為什麼有些社區的步行友好度極高,而有些地方卻強迫居民必須依賴汽車,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考量和曆史遺留問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關於“綠色空間”的討論,它揭示瞭公園和綠地在不同階層民眾可及性上的巨大差異,所謂的“城市之肺”有時更像是劃分階層的無形邊界。這本書的論證邏輯嚴密,數據支撐充分,讀起來雖然需要一定的專注力來理解復雜的社會學模型,但它提供的思維框架非常實用,讓我以後再走在任何一條街道上,都會不由自主地思考:這條路,究竟是為誰而建的?
評分我最近讀完瞭《大江東去》,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小說,聚焦於宋代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的悲歡離閤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尤其對幾個核心人物的心理刻畫,簡直入木三分。比如主角在麵臨國傢危難時的掙紮與抉擇,那種深沉的傢國情懷,讓人在閱讀時幾乎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煎熬與堅韌。書中對於戰爭場麵的描寫,既有宏大的排兵布陣,又不乏血肉模糊的真實感,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又深感戰爭的殘酷。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對當時社會風貌的還原,無論是市井生活的小人物百態,還是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帶領我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也極為紮實,文辭典雅又不失流暢,許多段落讀來如飲甘泉,值得反復品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史實眾多,初讀時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纔能跟上人物關係的梳理,但一旦沉浸其中,便欲罷不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