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第二版) |
| 作者 | 李献坤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 ISBN | 9787516713266 |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晶体与结晶、合金、碳素钢、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绪论 模块一 金属的性能 课题一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 课题二 金属的力学性能 课题三 金属的工艺性能 试验一 测定金属试样的布氏硬度、洛氏硬度 模块二 金属与合金 课题一 金属晶体与金属结晶 课题二 合金的基本组织号性能 课题三 铁碳合金及其相图 试验二 观察铁碳合金平衡组织 模块三 碳素钢 课题一 碳素钢概述 课题二 碳素结构钢及其应用 模块四 钢的热处理 课题一 钢的热处理基础 课题二 钢的退火与正火 课题三 钢的淬火与回火 课题四 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模块五 合金钢 课题一 合金结构钢 课题二 合金工具钢 课题三 特殊性能钢 模块六 铸铁 课题一 灰铸铁 课题二 球墨铸铁 模块七 有色金属 课题一 铝及铝合金 课题二 铜及铜合金 课题三 钛及钛合金 课题四 滑动轴承合金 课题五 硬质合金 模块八 典型零件的选材与热处理工艺 课题一 轴类零件选材与热处理工艺 课题二 齿轮类零件选材与热处理工艺 课题三 箱体类零件选材与热处理工艺 课题四 工模具类零件选材与热处理工艺 模块九 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 课题一 有机高分子材料 课题二 陶瓷材料 课题三 复合材料 附录 附录Ⅰ 本书常用符号表 附录Ⅱ 压痕直径与布氏硬度对照表 附录Ⅲ 钢铁材料硬度及强度换算表 附录Ⅳ 钢铁及合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附录Ⅴ 常用钢的临界点 附录Ⅵ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分类及代号 附录Ⅶ 变形铝及铝合金新、旧牌号对照表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正在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学习之路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作为一本教材,其内容体系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完整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到合金相图的解读,再到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这本书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难度适中。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各种实验方法的介绍,这些方法不仅是理论验证的手段,更是理解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演变的窗口。书中给出的案例分析,也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紧密联系,激发了我对未来从事相关研究的浓厚兴趣。这本书的图片和图表质量很高,清晰地展示了各种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这对于我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学习辅助材料,它不仅巩固了我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金属材料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金属材料这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门槛,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书,真是相见恨晚。它的内容涵盖了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加工工艺等等,从基础的原理到实际的应用,讲解得都非常透彻。特别是关于热处理的部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以前对淬火、回火这些名词只是模糊的印象,现在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它们背后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也明白了为什么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能赋予金属截然不同的性能。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实际案例,这些案例的分析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这些知识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显微组织的阐述,那些图谱真的非常震撼,让我看到了金属材料微观世界的奇妙。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文字清晰,插图精美,阅读起来毫无压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优秀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对金属材料感兴趣的朋友们,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人,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作为一名在机械制造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对金属材料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经验积累的层面,总觉得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它在理论深度和实际指导性上做到了完美的平衡。书中对于不同金属合金的性能分析,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材料疲劳和断裂的章节,这对于我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比较尖锐的技术难题,而是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从材料的本质出发,层层剥离,直到问题的核心。我以前在处理一些焊接变形的问题时,总是反复试错,现在读了这本书,才明白症结可能在于热影响区的材料性能变化,以及焊接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机制。书中的许多图表和公式虽然看起来有些复杂,但结合上下文的解释,都能一一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提到了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这让我对未来的技术革新有了更多的期待。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给我传授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作者对金属材料的热情和思考。它像是一场与资深专家的深度对话,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宝贵的知识。我之前对金属材料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晶格、位错等等,总是感到困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了它们在材料性能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科学原理,比如把晶粒看作是小小的“小区”,把位错看作是“街道上的堵车”,这样的类比瞬间就让原本晦涩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金属材料加工塑性的部分,作者深入剖析了冷加工和热加工对材料内部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来优化材料的性能。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材料失效分析的内容,这对于我理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源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去审视金属材料。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著作。作者在讲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知识时,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定理,更是融入了他对材料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工程实践的独到见解。我以前一直认为金属材料的性能是固定的,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可以“唤醒”材料潜藏的无限可能。书中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都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相变动力学和扩散理论的章节,这些内容虽然略显抽象,但作者的讲解非常到位,让我能够从微观层面理解材料性能变化的原因。这本书还引导我思考,材料的性能不仅仅取决于其化学成分,更在于其内部的微观结构和组织状态。这种“形变于无形”的智慧,让我对金属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看到金属材料更深层的秘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