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949年后的梁漱溟
:23.00元
作者:汪东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17059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的品格,是同时代许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
本书记述了1949年以后梁漱溟的行迹,揭示了梁漱溟与*1953年一段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梁漱溟在反右运动中何以沉默不语,记述了60年代梁漱溟对自己思想问题的认识,以及梁漱溟在“”风暴中的风骨。
目录
一、“反面教员”梁漱溟
二、梁漱溟与毛
三、梁漱溟与毛1953年历史公案补遗
四、在反右斗争中梁漱溟何以沉默不语
五、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梁漱溟
六、1 964年:梁漱溟谈自己的思想问题
七、1965年:梁漱溟重申不随大流
八、梁漱溟在“”风暴中
九、梁漱溟的晚年生活
附录
辛亥革命前后的梁漱溟
蔡元培破格任用梁漱溟
后记
作者介绍
汪东林,祖籍安徽徽州,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江山,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用笔名郑直淑、江郎山、汪洋波等。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副局长、巡视员。著有《李宗仁归来》(与他人合作)、《宋希琏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
文摘
序言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梁漱溟先生那坚毅而略带忧郁的面容。1949年,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也是无数知识分子命运转折的节点。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把钥匙,似乎要打开的是一个被历史尘封的章节——梁漱溟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心路历程。他是否还能坚持他过往的文化主张?他的“乡建”理想在新社会中是否得到了延续或转化?我尤其关心的是,他在政治运动中是如何自处的,又是如何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的。毕竟,梁漱溟以其“不合作”的姿态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而闻名。在这本书里,我期望能看到他对那个时代深刻的反思,他对新中国的观察与评价,以及他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坚持与妥协。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丰富的史料,描绘出梁漱溟先生在那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年代里,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文化人,是如何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又是如何继续探索中国未来的道路。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解读,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侧面的挖掘,是对知识分子在历史转型期如何应对挑战的深刻映照。
评分“1949年后的梁漱溟”,这个书名本身就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它暗示着一个我们或许不太熟悉,又极其渴望了解的侧面。我们都知道梁漱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思想影响深远。然而,1949年,这个分水岭般的年份,究竟给他的思想和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身份转换,他如何看待新社会的发展,以及他的文化理念在新环境下的适应与调整?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是否依然保持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他在面对新的政治现实时,又作出了怎样的思想上的回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他晚年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思考,他的困惑,以及他可能有的坚持。它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可能是一次对时代精神的深刻追溯,一次对文化与政治互动关系的独特审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梁漱溟在历史巨变中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所进行的持续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1949年后的梁漱溟”,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梁漱溟,这位近现代史上的思想大家,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厚重感。1949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时代的断裂,一个政治格局的巨变。在这场洪流中,梁漱溟这位以“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闻名的学者,他的思想和人生将走向何方?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调适自己原有的哲学体系,如何看待新的社会现实,又如何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我特别想知道,他的“最后的儒家”形象,是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被塑造或被解构的。书中是否会细致描摹他与新政权的互动,他那些著名的“直言不讳”,在新的政治土壤中是否还能找到回响?一个学者,尤其是一位有着如此独立思考和鲜明立场的学者,在经历如此大的时代变迁后,其内心的挣扎、思考的深化,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梁漱溟,去理解他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他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里,所留下的独特印记。我想知道,他的哲学思考是否能穿越时代的局限,为我们当下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启示。
评分“1949年后的梁漱溟”——这个书名本身就散发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思想的张力。我们知道梁漱溟是近代中国一位极其重要的思想家,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无疑是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格局的一次颠覆性重塑。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及了梁漱溟人生和思想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时期。我想知道,在那之后,他作为一位依然保持着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生的中国土地上行走?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对中国文化根基的深刻理解,在新政权下会面临怎样的考验?他是否能够找到一条与新时代相契合的道路,还是会固守着过往的理念?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对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与新政权之间的互动,以及他在个人层面所经历的精神蜕变。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理解梁漱溟晚年思想,乃至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历史巨变中如何自处的一个重要窗口,是窥探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面镜子。
评分当看到“1949年后的梁漱溟”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复杂性所吸引。梁漱溟,这位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聚焦于这个关键的转折点之后,梁漱溟的人生和思想究竟走向何方。我非常想知道,这位曾经的“中国的脊梁”,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理解和适应新的社会变革。他是否能够将自己一直秉持的中国本位文化理念,与新生的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他是否还能够像过去一样,以其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揭示出梁漱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所经历的思想斗争、内心挣扎,以及他最终的精神选择。它可能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解读,一次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复杂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