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与吴祖光(签章版)
:30.00元
作者:新凤霞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54018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她是我的妻子,我曾鼓励过她识字、读书,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实在是我始料不及的,深深感到这是个“异数”,新凤霞大可列入行传。
——吴祖光
◎多少年里,有不少和我父母熟悉的人们在心里未必觉得我爸爸和妈婚姻是那么的适合。并且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会觉得这段婚姻有可能会半途而终,就像许多同类的婚姻那样……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人认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两个南辕北辙的人殊途同归,在人们的一路祝福声中稳步前行,*终走向生命终点。
我是爸爸和妈女儿,我知道每一个好故事总是层层剥茧,每一层都出人意料才会好看。
——吴霜
内容提要
经老舍先生介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结识出身几代书香门第的作家吴祖光并和他结婚。1957年吴祖光被打成“右派”,新凤霞虽经重压也坚决不与吴祖光离婚,因此也被打成“右派”。在吴祖光被发往北大荒的日子里,新凤霞以坚强意志顶起吴家生活重担。她台上演出当主角,台下被强制打扫卫生。在艰难日子里,吴祖光与她的通信成了她的精神寄托。“”中,吴祖光被隔离审查,新凤霞也被强制劳动改造,住宅被强占。在双双遭受迫害的日子里,他们的爱情经受了考验,历久弥深。
本书是新凤霞的遗著之一,作者在书中述说了她与吴祖光在四十多年的风雨岁月中相知相爱,虽历经磨难,爱情却始终坚贞不渝的故事,褒扬了真善美,贬抑了假恶丑。
目录
选对象
老舍先生说:“我知道了,你就是要我说吴祖光吧?你这小丫头的心事还能瞒得了我!”
见面了
本来这一夜都在想,见面一定很拘束,不好意思,又不知怎么是好,可见着了,由于他的沉着大方,我也很自然。
谈心
我说:“我想跟你结婚,你愿意不愿意?”啊!他一点儿精神准备都没有,他站起来停了一会儿,像大姑娘一样脸轰的红了!
决定终身
我问祖光要不要求得你父母同意呢?祖光说:“用不着,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说:“我也用不着问我的父母,谁也管不着我。”
结婚
我没头没脑句话:“快,我们结婚吧!”祖光傻乎乎的听,一面回答:“那要做好准备呀!”我说:“是,本来领了结婚证就行了,可是现在反对的太多了,我非要办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祖光在拍这部《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每个角色都和梅先生商量,也要和梅奶,还有梅剧团里几位管事的老人,都一一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兴趣的改变
嫁了一个读书人,一下子不习惯、不理解,慢慢我也迷上了书,学认字。
追求学文化
大会、小会我都是早进会场坐在墙角,我常穿工作服戴着套袖,口袋装着笔记本,别着钢笔,随时随地可以写。
和白石老人的父女之情
我在大家的欢笑声里给干爹行了礼。做白石老人的干女儿多好啊!我想,那天我是高兴的人了。
参加全国届戏曲汇演
汇演那天,祖光没有坐在前排看戏,他说“怕我紧张”。
突然来了1957年
“王宝钏等薛平贵18年,我等他28年!”
在反右的日子里
他走了,我转身关上大门,一个人趴在大门上痛哭了一场。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两出戏,一出是《林冲发配》的长亭送别林娘子别夫,另一出是《孟姜女》……
思想连在一起
虽然内心也有很多不服,挨批、挨斗,随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也正是这时在祖光的信中,我得到他的帮助和鼓励。
团圆总比分离好
孩子们跟我一起玩儿,他们总是说:“爸爸就快回来了,我们跟爸爸一起再来玩儿……”这时候,我的心里难过面带笑,人为的分离又可笑又好恨……
祖光去北大荒以后
毛衣是我拿手的活,毛衣、毛裤、毛背心、毛袜子,都是我一针针织出来寄给祖光,穿在他身上,暖在我心里。
我在苦难的三年中跟孩子在一起
我照约定的时间去了丰泽园,但我带上母亲和三个孩子,先把钱付了,李某某不知我先把钱付了,又带上孩子,这位油头粉面的演员,全没想到我会这样。
祖光从北大荒归来
祖光倒了霉,他们仍然当官,我心里不服,觉得这是一个大局,可祖光却说:“他们虽革命功劳大,也是读书人,对解放后如何建设国家,对知识分子如何,心里也不明白……”
这是一个人的本
祖光的一堆旧衣服被婆婆放到院里,祖光又都捡进屋里,他说:“劳动穿的衣服干净……”
我们家的四合院及其他
住了这么多年的四合院,眼看着被这些人糟蹋,也实在太难过了。
借抄家趁火打劫
来抄家的简直明火执仗。一群人闯进来,把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奶奶都推出屋,让他们面对墙站着,抄家人在屋里大砸,大抄,房顶都打通了,墙壁都砸穿了。
我和我的小梳妆台
那些红木硬木黄花梨木的好家具都遭了难,离开了我,唯有这件小梳妆台一直守在我的家……
霜霜探母
霜霜让我不要怕他们,霜霜是为妈妈争气的孩子,可是做妈胆子这么小!
一生追求品德
人在任何时候可做好事,也可做坏事;可积德,也可缺德。在这方面,祖光给我影响很多!
探亲
我看到祖光和张庚同志正在道边等我们。这是1974年冬天。我们是从1967年分手后,头一次见面。
祖光陪我在河南治病
有一次,我坐汽车晕车,吐了,祖光把他身上的衬衫脱下来为我接着,他光着膀子。
我还是我
我决不空度,要把那些丑恶的事、整人的小丑写出来叫广大人民看看。
学习画画
祖光劝我画画,他为我置来纸笔、颜料、墨、砚,我开始画画……
尽点儿心——参加北京赈灾义演
民政部收钱人非常激动地说:“祖光同志,你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这么热的天自己跑来,太感动了……”祖光说:“我不做特殊人物,这是对灾民尽点儿心啊!
作者介绍
新凤霞(1927—1998),评剧艺术家,评剧新派创始人,作家,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曾获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第十六届亚洲杰出艺人奖等。在“”中被迫害致残,以坚强意志写作,出版《我叫新凤霞》《新凤霞回忆文丛》等约四百万字的著作。许多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本书是她生前遗著之一。
文摘
序言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情怀的传承。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它与众不同的分量。书页泛黄,墨迹温润,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时光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他以一种饱含深情却又克制内敛的方式,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人物群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停下来,久久地回味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亲历着那些历史的瞬间。书中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变迁的观察,都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他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只是用最真挚的语言,讲述着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人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仿佛是一封穿越时空的来信。封面设计古朴而典雅,透着一股沉甸甸的文化气息,而扉页上那熟悉而温润的签章,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几分无可替代的珍贵。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智慧,他并非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讲述,而是如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温度和气息,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那些历史的起起伏伏,都在他细腻的笔下栩栩如生。他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社会百态的描绘,都显得格外深刻而独到,不落俗套。读这本书,让我仿佛与那个时代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在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处境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它所传递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一种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是一次沉浸式的精神漫游。翻开这本书,我被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他不是那种直接抛出观点、强加认同的写作者,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引路人,带领读者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自由探索。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更深的感悟。书中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描绘,对微妙情感的捕捉,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鲜活的面孔,听到了那些真实的声音,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用词精准,意境深远,既有诗人的浪漫,又不失学者的严谨。他笔下的事件,即使是看似平常的琐事,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历史事件时的态度,既不回避,也不夸张,而是以一种平和而客观的视角,呈现出事情的本来面目,让人在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反思当下。
评分这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非凡体验。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独特的装帧和扉页上的签名所吸引。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一位曾经鲜活的生命产生了连接。作者的文笔,既有知识分子的风骨,又有生活化的细腻。他不是在写一本枯燥的传记,而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立体的画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作者的叙述之中,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着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书中的许多细节描写,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觉真实而亲切。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对于人物命运的探讨,都展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评分一本充满时代印记的珍贵读物。初捧此书,书页间仿佛还残留着岁月的余温,那种古朴的质感,加上扉页上温润的笔迹,瞬间将人拉入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历史深度的时光隧道。作者以一位旁观者,或者说是亲历者的视角,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的细腻刻画。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谈,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以及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书中那些关于人情世故、艺术追求、以及家国情怀的片段,都像是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生动得如同就在眼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某位名人的一段经历,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时代记忆,是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