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適用:
1、各地事業單位綜閤知識(公共基礎)知識科目備考;
2、國考、聯考以及各省市公務員行測常識判斷模塊備考。
該書自2012年9月齣版以來,至今銷量突破5萬本,押中真題逐步成為常態,“考公基選璧塵”“考常識看璧塵”已經成為大的共識。為瞭有效打擊不良盜版商傢,正版獨享在綫模考係統,已經可以使用瞭。
關於常識判斷部分考試的大數據分析(以江蘇省考為例):
在全麵深化改革的大形勢下,公務員招錄考試也不能置身於外。2016年江蘇省考公告發布,取消瞭原來單獨考查的特色科目公共基礎知識。省人社廳官方微博如是錶述:筆試公共科目A、B、C類三類職位統一為《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申論》兩科,但不代錶不考查公共基礎知識喲——原 《公共基礎知識》中的相關內容將以常識判斷的形式納入《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中考查。
由於是改革的後的考試,到底怎麼考,大傢心裏沒底,甚至許多考生認為常識判斷復習無用,直接放棄或乾脆裸考,其實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很消極的。
一、常識判斷考什麼?
官方的大綱對常識判斷的考查是這樣描述的:常識判斷主要測查應試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等方麵的內容。
大綱上說得很含糊,也很概括,但個人認為句特彆重要——測查應試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作為一名的公務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是什麼?大傢都懂的。
再從字麵理解,考查內容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一年的重要時事政治。時事政治大傢很好理解,自然科學是啥呢?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包括物理、化學 生物、天文和地理。社會科學呢?社會科學一般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學、文學、 藝術、曆史、管理等學科。許多考生淚崩瞭,我到底要看什麼?其實沒那麼復雜。仔細看下麵解析。
二、常識判斷占多大權重?
行測包括言語理解與錶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五個部分。官方將行測考試時間由原來的90分鍾調整為120分鍾,增加瞭30分鍾,可以粗略估算題量應該在25-35題之間,分值應該在20—25分,如果命題時考慮到過渡銜接,可能權重會更多些,象上海是45題。江蘇的常識考試題型均為客觀性單項選擇題。
三、常識判斷會涉及哪些具體考點?
這是大傢關心的問題。因為是改革,沒有可供參考的遵循,可供藉鑒的隻有國考和聯考瞭。璧塵選取6年國考和4年聯考的常識判斷(這應該具有研究價值的試題),加上部分有代錶性省份公考常識判斷真題,對1000道常識判斷的真題,刪除部分相同相似的,共906題,對相關試題進行大數據分析。
(一)政治類。155題,占17.1%
其中:時事政治99題,馬剋思主義哲學31題,思想(含中共黨史)10題,中國特色社會15題。
(二)經濟類。75題,占8%
其中:經濟學基礎理論20題,微觀經濟9題,宏觀經濟24題,熱點經濟詞匯12題。
(三)法律類。158題,占17.4%
其中:憲法36題,行政法42題,民法28題,刑法16題,法理8題,訴訟法18題,經濟法10題。
(四)曆史類。66題,占7.3%
其中:古代史26題,近現代史27題,世界史13題。
(五)人文類。161題,占18.3%
其中:文學常識58題,語文基礎與公文15題,藝術類29題,宗教思想類15題,中國傳統文化19題,其他25題。
(六)科技類。277題,占30.6%
其中:近現代重大科技成就45題,物理28題,化學14題,地理國情115題,醫學生物50題,生活常識25題。
(七)管理類。14題,占1.5%
綜上,除瞭科技類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國情、醫學生物、生活常識等約占總題量25%,這部分內容比較寬泛與發散,拼的是積纍和人品,其他的75%常識判斷其實就是公基的“微縮版”,是要復習準備的。
四、常識部分如何備考。
鑒於常識判斷(公共基礎)的題量和權重的下降,難度的降低(全為單項選擇題),這時復習是高的哦!!同時,建議復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整。
1、摒棄常識復習無用的觀點,因為除瞭科技類中的物理、化學、地理國情、醫學生物、生活常識性考點外,其他大部分內容都是都是知識性考點,都是要事先復習的,哪怕是每天抽半小時稍微翻翻。
2、重點需要關注的章節:哲學、思想概論(中共黨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點關注時政和黨的現行重大方針政策)、法律(重點是憲法、行政法)、經濟與科技(看經濟、科技常識,這部分是重點!特彆是璧塵標注黑體的高頻考點)、曆史(重點過一下)、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重點看一下公文格式、事務類文書寫作,申論考試要用上,約占20分)。
3、如果手頭沒有璧塵公基筆記的,可以在彆人徘徊猶豫時先購一本看起來,先人一步,纔能更好的搶占勝機。對原有復習過公基,或購買瞭《璧塵公基筆記》等書的考生。建議重點把《璧塵公基筆記》上麵的加黑、加粗的高頻考點以及璧塵用圖錶總結概括的重點內容看一下。另外書上附上真題,除上明確標準是江蘇的,其他的都是國考、聯考或其他省份常識判斷的真題,好好理解下,特彆是單選題。
4、《璧塵公基十年真題》 《璧塵公基同步練》如果有時間可以看一看、做一做基礎題型中的單選題,一是鞏固一下常識判斷的復習效果,二是95%以上考生在公考中屬於“打醬油”的角色,各類事業單位招考隨時還能派上用場。但投入時間不要太多。
贈送紙質時政一本
2018年修訂內容
贈品
.....
.....
我一直覺得,備考公務員,尤其是公共基礎知識,最怕的就是“碎片化”的學習。很多資料把知識點切得很碎,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讓人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知。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的筆記內容,就像一條條清晰的主綫,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它在每一章節的開頭,都會有一個“本章導圖”,幫助我建立整體的認知框架,然後纔進入具體的細節講解。這種“先宏觀後微觀”的學習方式,讓我對整個公共基礎知識的架構有瞭更清晰的理解,也更容易記住那些細節。而且,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就是那種非常接地氣的講解,就像和一位學長學姐在交流學習經驗一樣。我尤其喜歡它在一些難點知識點後麵,會有一個“易錯點提示”或者“重點迴顧”的闆塊,這些小小的提醒,往往能讓我避免很多低級錯誤。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備考資料,更像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學習夥伴,它幫助我建立瞭一個紮實、係統的知識基礎,讓我感覺備考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穩健。
評分這本筆記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時政熱點的梳理和分析。要知道,今年的江蘇公基考試,時政部分的比重不小,而且很多題目都考驗的是對熱點事件的理解深度和延伸思考能力。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不僅僅列舉瞭幾個大的時政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對每一個事件的背景、發展、影響,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相關理論和政策,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記得有一部分專門講瞭關於“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列舉瞭國傢和地方的相關政策,還詳細分析瞭數字經濟對社會經濟帶來的變革,甚至還提到瞭相關的技術名詞,這些都是我平時自己看新聞很難係統梳理到的。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裏還給齣瞭很多“發散性思考”的引導,讓我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同一個事件,比如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維度進行解讀,這對於提升我的分析能力和答題的深度非常有幫助。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備考的時候,就像一個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往哪裏使勁,但看瞭這本書,就感覺有瞭明確的方嚮,知道該從哪些方麵去深入挖掘和理解,大大增強瞭我的備考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確實挺不錯的,紙張也夠厚實,拿在手裏有分量感。我特彆喜歡它那種詳略得當的筆記風格,不像有些書寫得密密麻麻讓人看瞭就頭大。它的重點和考點都標注得非常清晰,有些地方甚至用瞭不同顔色的筆來區分,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快速抓住核心知識點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它對一些抽象的理論,比如哲學原理,做瞭非常生動的解釋,還穿插瞭一些易於理解的例子,讓我在記憶和理解上都事半功倍。尤其是經濟學的那些部分,過去我一直覺得頭疼,但這本書裏講解得條理清晰,很多我之前模糊的概念,通過這本書的梳理,一下就清晰瞭許多,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我還在筆記的邊緣看到瞭一些小提示,提醒我注意一些容易齣錯的地方,或者是一些需要特彆記憶的細節,這些小細節雖然不起眼,但卻非常實用,能幫助我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分。整體來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非常瞭解考生的痛點,並且很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
評分我之前對法律部分的理解一直很薄弱,感覺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枯燥乏味,而且記起來非常吃力。但是,這本筆記對法律核心部分的講解,真的是刷新瞭我對這個模塊的認知。它沒有直接堆砌法條,而是從最基礎的法律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權利,什麼是義務,什麼是法律關係,這些基礎的概念講解得非常透徹,而且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抽象的法律條文背後的邏輯。然後,它又把各個部門法,比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按照邏輯關係和考點重要性,進行瞭分門彆類地闡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行政法的講解,它把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這些關鍵概念,都用流程圖的方式進行瞭梳理,讓我一目瞭然地看到瞭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和區彆。還有就是,它對一些經典案例的分析,非常到位,不僅給齣瞭案例的簡述,還深入剖析瞭案件涉及的法律條文和判決理由,這對於我理解法律的實際應用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把法律知識變得不再那麼難以接近,讓我在備考過程中,感覺自己真的在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能,而不是死記硬背。
評分我一直認為,公務員考試的公共基礎知識,尤其是那些需要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的部分,是區分考生水平的關鍵。這本書在行測的“終JI奧義”部分,可以說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教我一些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導我構建一種解題的思維框架。比如在數量關係部分,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題型的解法,而是先分析瞭這類題目的齣題思路和考點,然後纔給齣針對性的解題方法。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圖形推理和邏輯判斷時,所采用的那種“化繁為簡”的思路,很多以前覺得特彆燒腦的題目,在作者的引導下,似乎都變得簡單起來。而且,它還強調瞭“排除法”和“逆嚮思維”在解題中的重要性,這些都是我之前容易忽視的方麵。我記得有一道概率題,按照常規思路解起來非常麻煩,但作者提示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反嚮思考”角度,瞬間就找到瞭正確答案,這讓我恍然大悟。這本書真的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教你如何“思考”,而不是僅僅告訴你“怎麼做”。它讓我認識到,行測的很多題目,背後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隻要掌握瞭核心的思維方法,就能應對各種變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