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适用:
1、各地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备考;
2、国考、联考以及各省市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模块备考。
该书自2012年9月出版以来,至今销量突破5万本,押中真题逐步成为常态,“考公基选璧尘”“考常识看璧尘”已经成为大的共识。为了有效打击不良盗版商家,正版独享在线模考系统,已经可以使用了。
关于常识判断部分考试的大数据分析(以江苏省考为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势下,公务员招录考试也不能置身于外。2016年江苏省考公告发布,取消了原来单独考查的特色科目公共基础知识。省人社厅官方微博如是表述:笔试公共科目A、B、C类三类职位统一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两科,但不代表不考查公共基础知识哟——原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相关内容将以常识判断的形式纳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考查。
由于是改革的后的考试,到底怎么考,大家心里没底,甚至许多考生认为常识判断复习无用,直接放弃或干脆裸考,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很消极的。
一、常识判断考什么?
官方的大纲对常识判断的考查是这样描述的: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大纲上说得很含糊,也很概括,但个人认为句特别重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的公务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是什么?大家都懂的。
再从字面理解,考查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一年的重要时事政治。时事政治大家很好理解,自然科学是啥呢?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天文和地理。社会科学呢?社会科学一般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法学、文学、 艺术、历史、管理等学科。许多考生泪崩了,我到底要看什么?其实没那么复杂。仔细看下面解析。
二、常识判断占多大权重?
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官方将行测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调整为120分钟,增加了30分钟,可以粗略估算题量应该在25-35题之间,分值应该在20—25分,如果命题时考虑到过渡衔接,可能权重会更多些,象上海是45题。江苏的常识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单项选择题。
三、常识判断会涉及哪些具体考点?
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因为是改革,没有可供参考的遵循,可供借鉴的只有国考和联考了。璧尘选取6年国考和4年联考的常识判断(这应该具有研究价值的试题),加上部分有代表性省份公考常识判断真题,对1000道常识判断的真题,删除部分相同相似的,共906题,对相关试题进行大数据分析。
(一)政治类。155题,占17.1%
其中:时事政治9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31题,思想(含中共党史)10题,中国特色社会15题。
(二)经济类。75题,占8%
其中:经济学基础理论20题,微观经济9题,宏观经济24题,热点经济词汇12题。
(三)法律类。158题,占17.4%
其中:宪法36题,行政法42题,民法28题,刑法16题,法理8题,诉讼法18题,经济法10题。
(四)历史类。66题,占7.3%
其中:古代史26题,近现代史27题,世界史13题。
(五)人文类。161题,占18.3%
其中:文学常识58题,语文基础与公文15题,艺术类29题,宗教思想类15题,中国传统文化19题,其他25题。
(六)科技类。277题,占30.6%
其中: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45题,物理28题,化学14题,地理国情115题,医学生物50题,生活常识25题。
(七)管理类。14题,占1.5%
综上,除了科技类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国情、医学生物、生活常识等约占总题量25%,这部分内容比较宽泛与发散,拼的是积累和人品,其他的75%常识判断其实就是公基的“微缩版”,是要复习准备的。
四、常识部分如何备考。
鉴于常识判断(公共基础)的题量和权重的下降,难度的降低(全为单项选择题),这时复习是高的哦!!同时,建议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整。
1、摒弃常识复习无用的观点,因为除了科技类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国情、医学生物、生活常识性考点外,其他大部分内容都是都是知识性考点,都是要事先复习的,哪怕是每天抽半小时稍微翻翻。
2、重点需要关注的章节:哲学、思想概论(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关注时政和党的现行重大方针政策)、法律(重点是宪法、行政法)、经济与科技(看经济、科技常识,这部分是重点!特别是璧尘标注黑体的高频考点)、历史(重点过一下)、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重点看一下公文格式、事务类文书写作,申论考试要用上,约占20分)。
3、如果手头没有璧尘公基笔记的,可以在别人徘徊犹豫时先购一本看起来,先人一步,才能更好的抢占胜机。对原有复习过公基,或购买了《璧尘公基笔记》等书的考生。建议重点把《璧尘公基笔记》上面的加黑、加粗的高频考点以及璧尘用图表总结概括的重点内容看一下。另外书上附上真题,除上明确标准是江苏的,其他的都是国考、联考或其他省份常识判断的真题,好好理解下,特别是单选题。
4、《璧尘公基十年真题》 《璧尘公基同步练》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看、做一做基础题型中的单选题,一是巩固一下常识判断的复习效果,二是95%以上考生在公考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各类事业单位招考随时还能派上用场。但投入时间不要太多。
赠送纸质时政一本
2018年修订内容
.....
.....
这次为了准备江苏公务员考试,我真的是卯足了劲,几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资料都翻了个遍。最后,我入手了这本《多省现货正版2018年壁尘公基笔记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基高分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核心考点 送公文核心考点手长》。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公共基础知识的法律和公文部分,但里面的政治理论和历史知识我也大致翻阅了一下。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整体编排还是很科学的。它将各个模块的知识点都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且在每个知识点下面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归纳。我尤其喜欢它在法律部分对一些重要法律条文的解读,以及在公文部分对不同类型公文的写作要点分析,这些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进行学习,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效率也比之前有所提高。虽然是2018年的版本,但我认为这本笔记的价值在于它的知识体系梳理和解题思路引导,这些核心内容是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的。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准备毕业后报考公务员。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历史和时政的掌握相对薄弱,这直接影响了我复习公共基础知识的进度。无意中看到这本《多省现货正版2018年壁尘公基笔记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基高分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核心考点 送公文核心考点手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我需要的大部分公共基础知识点,尤其是历史部分,它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都进行了梳理,并且重点突出了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考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能够引导我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历史的脉络。此外,在时政方面,它对近几年的重要时事热点都有涉及,并且能够与相关的政策和理论联系起来,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平实易懂,不会过于学术化,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评分我是一名已经参加过几次公务员考试的老考生了,每次都因为公基科目功亏一篑,尤其是那些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总是在考场上脑子一片空白。这次看到这本《多省现货正版2018年壁尘公基笔记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基高分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核心考点 送公文核心考点手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入手了。书的整体感觉比较厚实,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内容应该挺充实的。我主要关注了其中的“公文核心考点手长”部分,因为在之前的考试中,公文写作也是我的短板。这本书对公文的类型、格式、写作技巧都有详细的介绍,而且还附带了很多范例。我仔细看了看范例,感觉写得非常规范,而且语言表达也很精炼。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怎么写”,还分析了“为什么这么写”,这对于理解公文的内在逻辑非常有帮助。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要写什么,但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让公文既显得专业又清晰明了,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计划将书中的范例熟记于心,并且尝试着模仿它的风格来练习自己的公文写作。
评分作为一个对政治理论类知识比较头疼的考生,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种复习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本《多省现货正版2018年壁尘公基笔记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基高分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核心考点 送公文核心考点手长》的出现,简直是给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我主要看的是书里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尤其是那些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书中的内容没有直接照搬教材,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更贴近现实的方式来讲解这些理论。它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社会现象相结合,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比如,对于一些宏观的经济理论,书里会结合当下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趋势进行解读,让我觉得这些知识不再是“死知识”,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知识”。同时,笔记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年真题的解析,能够帮助我检验学习效果,并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评分这次真的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的这本《多省现货正版2018年壁尘公基笔记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基高分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核心考点 送公文核心考点手长》。我是一名备考江苏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公共基础知识一直是我的薄弱项,尤其是法律部分,总觉得概念多、条文杂,很难理清头绪。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翻阅了其中的法律核心考点部分。不得不说,笔记写得确实很扎实,每一个知识点都提炼得非常到位,并且配有清晰的解释和相关的案例分析。书的排版也很清晰,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标注,方便记忆。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对比,让我豁然开朗。虽然是2018年的版本,但我觉得核心的法律知识框架依然适用,很多基础性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法条的解读,不像教科书那么枯燥,而是用更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仿佛老师在耳边讲解一样。感觉这本笔记不仅帮我梳理了知识体系,还培养了我对法律的兴趣,不再觉得那么枯燥乏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