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行业这一年 2017

培训行业这一年 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多知网 著 著
图书标签:
  • 培训行业
  • 教育培训
  • 行业分析
  • 2017年
  • 市场调研
  • 行业报告
  • 职业教育
  • 企业培训
  • 教育产业
  • 发展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易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37258
商品编码:2917266523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3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2017年教育培训行业的试错、变革、创新和升级过程,描绘了教育培训行业的历史变迁,也突出背后的故事、细节和人物。与往年相比,2017年的教育行业有了更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更为深刻的发展变化:资本热退却之后,回归教育本质,用新的方式深耕业务。比如,教育巨头通过双师课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线教育机构开始实现规模化营收和利润,反攻线下市场。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特别推荐。

作者简介

    多知网是关注教育培训领域的专业媒体,主打原创内容。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调查,帮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行业资讯,提供鲜活的深度观察、评论和访谈,影响业内主流机构核心人群。

目  录

第一章 新的线下格局正在酝酿 

进化、整合、扩张,尘埃与曙光交织,新一轮地面战蓄势待发

 

01  新东方的第二个“圈地时代” 

等待燎原之火的“离离草原” / 004

未来之战的硝烟:抢夺二三四线市场 / 007

有没有一种更轻更快的方式扩展新东方的业务边界? / 012

双师之外,另一个模式的试水 / 018

大机构做“连接” / 020

前线的备战 / 023

新东方的当下与未来 / 027

俞敏洪的危机感 / 030

02  “长跑者”好未来 

独特的反思文化 / 035

做“强”之后,做“大”的时间点到了 / 037

学而思的“进化论” / 041

“双师”的打法 / 045

“AI 教育”,不仅是赋能 / 048

好未来的格局 / 051

03  朴新,一个野心勃勃的“入局者” 

第一次被动公开 / 059

下一剂猛药:要求环球2018 年营收增长50% / 061

混沌的磨合期:从“外企范儿”变回“土八路” / 064

朴新的棋局 / 067

 

第二章 浮华褪尽,在线教育势能全面爆发 

互联网的赋能效应显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喷薄之势,缔造神话的时间点到了

 

01  一对一快跑,VIPKID 冲击50 亿元营收的背后 

闯关A 轮,“死里逃生” / 075

不设限,一切与“人”有关 / 078

攻坚战第一步:占领外教供给端 / 082

极致产品,一切从用户出发 / 084

小班与中文平台:抓住下一个增长点 / 089

 

02  转型VS 重启,在线少儿英语小班竞逐赛 

到了爆发的时候 / 095

时间!时间!时间!群雄入局之后…… / 098

钱真的好赚吗? / 102

第一道坎——“三固定”还是灵活排班 / 104

“打掉销售”之后,运营为王 / 106

拿下技术拦路虎,在线教室设计是关键 / 111

做好“水泵”与“管道”,供应链的探索 / 114

保证供应链之后,产品设计与运营指标的博弈 / 117

 

03  尚德机构重生:从制造壁垒到创造价值 

“绝对领先”背后:树立高耸的壁垒 / 124

面对用户:除了运营,还要“唤醒” / 128

解决成长难题:每个人都在系统中工作 / 132

唯快不破,尚德机构的周迭代文化 / 134

尚德机构的改变:“军阀”融入教育基因 / 138

借“势”突破天花板 / 140

 

04  公考变局:粉笔线上反攻线下 

“你们为什么还不来线下?” / 145

与其遍地开花,不如饱和攻击 / 146

品控是基础,线下用“口碑”立足 / 149

教研的力量:批量生产优秀老师 / 152

垄断线上之后:掌握定价权,提升ARPU 值 / 154

 

05  考虫:互联网红利下的超级大班 

“你们不会是骗子吧?” / 160

来自成长的烦恼 / 162

“和用户做朋友” / 165

“做活”的四六级业务和它的边界 / 167

 

06  工具类APP 变现年,内容 服务如何斩获数十万付费用户? 

流量= 营收? No ! / 172

“中央厨房”的自研逻辑 / 173

拉新转化,微信生态下的新玩法 / 175

模式验证之后,如何突破续费困局? / 177

 

第三章 校企合作,打响未来之战 

广阔的市场,广袤的生机,这个极具诱惑力的所在迎来了新一波来客

 

01  校企合作,老赛道里的新机会 

校企合作的1.0 时代:少数人狂欢的草莽期 / 182

需求转折点:从简单的“硬件升级”到“要更适合教学” / 185

五十六中改革:置之死地而后生 / 188

想进校?没那么容易 / 191

 

02  自主选拔:高考改革后的新机遇 

“拼裸分,越来越不占优势” / 198

自主招生市场,仍是一片待挖掘的蓝海 / 200

自主选拔突破口:“创新潜质”和“学科竞赛” / 202

家长倒逼学校改革,三四线城市蕴藏进校机会 / 206

 

第四章 民促法落地,培训行业进入政策红利高地 

发令枪响起,到底在和谁赛跑?对手,自己,还是时间?

 

01  新《民促法》后,教育行业的资本选择 

培训机构“有法可依”,A 股IPO 等待契机 / 212

学历制民办学校:中期境外资本市场仍是主要通道 / 215

营利性高中成“利好中的利好” / 218

 

02  放逐与回归,在线教育投资热背后 

大额融资频现,K12 在线辅导到了规模化营收的时候 / 222

市值百亿美元公司已现,“未来还会有40—50 家” / 223

不论线上线下,有营收就是好标的? / 225

政策利好、消费习惯养成,放逐后的回归 / 227

 

03  出走新三板 

龙门教育离场:站到未来的风口上 / 230

明师教育摘牌:为登陆A 股做两手准备 / 233

转战A 股背后 / 236

 

04  港股,在线教育公司IPO 的新风口? 

港交所打响“新经济公司”争夺战 / 239

登陆资本市场,香港或是不错的选择 / 240


《培训行业这一年:2017》 是一本旨在全面梳理、深度剖析2017年度中国培训行业发展脉络的行业观察报告。本书并非记录某个虚构故事,而是以严谨的行业研究视角,捕捉并呈现了这一年中,培训领域内涌现出的关键趋势、重大事件、创新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2017年培训行业的全景图,为从业者、研究者、投资者以及对培训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 一、 宏观视角下的行业坐标:政策、经济与技术的三重驱动 2017年,中国培训行业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地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技术革新浪潮的共同影响。本书将从宏观层面出发,为读者描绘出这一年的行业发展坐标。 政策导向下的新格局: 2017年,国家在教育、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密集出台,为培训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规范与挑战。例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在线教育监管的加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重塑了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逻辑。本书将深入解读这些政策,分析其对不同细分领域(如K12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内训、语言培训等)带来的具体影响,以及行业对此的应对策略。我们将考察政策如何在规范中促进发展,如何在竞争中引导创新。 经济转型中的动能: 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与结构性转型,为培训行业提供了持续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和新经济模式的兴起,对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了职业技能培训、IT培训、管理培训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换挡期也促使更多个人和企业将目光投向“提升自我”、“转型升级”上,增加了对学习和培训的投入。本书将分析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如何转化为培训市场的具体需求,以及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对培训服务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革新带来的颠覆与机遇: 2017年,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培训行业。在线教育平台的内容呈现方式、教学交互体验、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都因技术的进步而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书将重点关注技术在培训领域的应用实践,例如AI在智能辅导、学习诊断、内容生成等方面的探索;大数据如何助力精准营销、教学优化和用户画像;VR/AR技术在模拟实训、沉浸式学习等场景下的应用潜力。我们将探讨技术如何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拓展培训边界,以及技术发展给传统培训模式带来的冲击与变革。 二、 行业细分领域的深度透视:变革与演进 2017年的培训行业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态势。本书将对各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独特的演进轨迹。 K12教育培训: 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K12教育培训在2017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政策的调整、消费升级、以及技术介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将关注在线K12、素质教育、课外辅导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分析巨头企业的战略布局、新兴模式的涌现、以及家长在教育消费决策上的变化。我们将探讨如何平衡应试与素质教育、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与用户体验,以及技术在K12教育中的角色转变。 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持续升温。从IT编程、互联网营销、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应用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旺盛。本书将聚焦于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几个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分析其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升级(如线上线下融合、项目制教学)、以及就业导向的实践应用。我们还将关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培训机构在推动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方面的作用。 企业内训与管理咨询: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员工能力提升、组织效能优化、以及战略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2017年,企业内训市场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以及服务链条延伸的趋势。本书将探讨企业在人才发展、领导力培养、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咨询公司与培训机构如何提供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关注新兴的企业培训模式,如知识付费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等。 语言培训与留学服务: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语言培训和留学服务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市场需求。2017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构开始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学习体验以及升学规划的个性化。本书将分析语言培训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学创新、留学服务在政策与市场变化下的应对策略,以及新兴的海外培训与游学项目。 其他细分领域: 除了上述主要领域,本书还将触及财务会计培训、资格证书考试培训、艺术体育培训、以及面向银发人群和儿童的启蒙教育培训等,描绘出培训行业更加丰富多元的面貌。 三、 创新模式与技术赋能:驱动行业前行 2017年,培训行业在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前沿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互联网+”与在线教育的深化: 在线教育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但在2017年,其发展更加成熟和多元。本书将关注直播、录播、AI辅导、自适应学习等多种在线教学模式的演进,分析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在线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我们将探讨优质内容生产、教师赋能、以及平台生态建设在在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知识付费的浪潮与影响: 知识付费在2017年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成为内容变现和个人IP孵化的重要途径。本书将分析知识付费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在线课程、付费社群、线下讲座等,以及其对传统培训模式带来的冲击与融合。我们将探讨知识付费的价值创造、用户获取与留存策略,以及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知识付费生态。 大数据与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2017年开始真正赋能个性化学习。本书将展示AI如何通过分析学习数据,为学员推荐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练习题,以及如何通过智能诊断发现学习薄弱环节并提供针对性指导。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如何提升学习效率,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并推动教育公平。 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的探索: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即OMO模式,在2017年成为许多培训机构的重要战略。本书将分析OMO模式如何整合线上资源的便利性与线下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为学员提供更全面的学习解决方案。我们将探讨OMO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其在提升学员满意度和转化率方面的优势。 四、 挑战与机遇并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尽管2017年培训行业展现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将理性分析这些挑战,并展望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内容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市场繁荣的同时,内容的同质化、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本书将探讨行业如何通过建立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提升培训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合规性与风险管理: 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合规经营成为培训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石。本书将关注2017年行业内出现的各类合规性事件,分析其原因,并为机构提供风险防范和合规经营的建议。 市场竞争与盈利模式的探索: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探讨新的盈利增长点,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竞争力。 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 培训行业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本书将关注行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如何为从业者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同时,也将探讨培训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需求。 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 基于对2017年行业发展的梳理与分析,本书将展望未来几年培训行业可能呈现的关键趋势,包括更加注重个性化与体验化、技术驱动的智能化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以及跨界融合与生态构建等。 《培训行业这一年:2017》 是一部厚重而深刻的行业史志,它不仅记录了2017年培训行业的点滴变化,更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前瞻性的洞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本书致力于成为所有关心中国培训行业发展人士的必读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这本《培训行业这一年 2017》时,我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面向B端的商业分析读物,但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C端用户的洞察也相当到位。书中描绘了当时学习者心智模式的微妙变化,特别是从“为文凭买单”到“为即时技能买单”的转变,以及社交裂变在学习路径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微课”形态的兴衰,它不仅仅是从技术播放角度分析,而是从用户碎片化时间利用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这点非常精彩。作者似乎能精准捕捉到学员那种“想要进步又不想投入太多时间”的矛盾心态,并解析了不同机构是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来设计产品的。这种对“人”的细腻观察,使得这本书的理论不仅仅是冰冷的商业模型,而是充满了烟火气。它让我明白,再好的商业模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学习者的体验上。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它擅长用小故事串联起大趋势,读起来完全没有晦涩感,如同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在分享他的“江湖历险记”。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合规性”和“政策风险”的部分。2017年对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是一个监管风向开始收紧的关键年份,很多地方的政策都出现了微妙的调整。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记录可以说是精准而及时。它没有去揣测未来的宏大走向,而是将当时已经落地的具体细则和地方试点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影响分析。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业务突然变得难以推进,哪些宣传口径是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以及合规运营的“底线”在哪里。这种带着敬畏心去审视行业规范的视角,对于一个追求稳健发展的机构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不同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衔接,让你能清晰地看到政策变化如何传导到市场竞争,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在这片快速变化的土地上长期生存”的指南,提供了必要的“安全地图”。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更多体现在它对“人才培养”这个核心议题的探讨上。在2017年那个资本狂热的年份,大家都在谈论扩张、融资、跑马圈地,似乎谁拿到钱谁就是赢家。然而,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在如此快速的迭代中,培训师的专业素养如何保持、机构的教研体系如何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关于“AI赋能教学”那几章,当时很多宣传都在鼓吹颠覆性革命,但这本书却非常务实地分析了当时技术成熟度和师资培训体系之间的巨大鸿沟。它提出了一个观点:技术是放大器,但核心的教学内核如果空洞,放大了也只是空洞。这让我当时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团队的内部培训机制,意识到我们过去可能过于注重对外宣传的新潮概念,而忽略了对核心教学质量的持续打磨。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在所有人都在往前冲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你跑的方向是否正确,你的“引擎”是否可靠。它的批判性思维非常强,读完后我感觉我对行业内的浮躁之气有了免疫力。

评分

这本《培训行业这一年 2017》简直是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对过去一年的行业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记得当时刚进入这个领域不久,各种信息碎片化地扑面而来,概念满天飞,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梳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平实,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像是行业前辈拉着你,手把手地跟你聊:“你看,去年哪些模式火了,哪些坑大家踩了,还有哪些技术正在悄悄改变游戏规则。”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几个关键案例的深度剖析,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项目成功了”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资源整合、市场定位以及关键决策者的思维模式。比如,它对比分析了当时线上教育平台在K12和职业教育两条赛道上的不同策略,那种细致到连用户获取成本(CAC)和客户终身价值(LTV)的估算对比,都写得非常详尽,这对于我后续制定预算和市场投入策略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照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迷茫的新人,而是有了一套可以用来观察和衡量当下行业动态的“透镜”。它帮助我迅速补齐了知识短板,对那些行话和缩写也有了醍醐灌顶的理解,极大地提升了我与同事交流时的专业度和自信心。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数据和趋势预测特别敏感的人,以前总觉得行业报告那些东西水分太大,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现场感”。作者显然是深入一线,参与了大量研讨会和闭门会议,所以他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公开的数据,更多的是那些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人们私下里的焦虑和兴奋。我特别喜欢其中对“知识付费”泡沫破裂前夕的冷静描述,它没有用夸张的笔触去渲染恐慌,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医学诊断般的口吻,指出了当时行业在商业模式构建上的结构性缺陷——过度依赖单次营销爆发力,而忽视了持续性的服务价值沉淀。这种深度的反思,对于我们这些试图建立长期品牌价值的机构来说,是极其警醒的。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硬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直击问题核心,读起来酣畅淋漓,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释然感。它就像一本行业内部的“备忘录”,记录了那些关键的转折点,让我得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我们自己过去一年的所有决策是否准确地踩在了历史的鼓点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