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志学,徐淑英 主编 定 价:66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页 数:285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1295250 ●第1章 见证卓越,亲历变化 张志学
●第2章 回望一段旅程,不忘年少初心 庞隽
●附录 两段旅程的回想:服务可分离性项目以及我在光华管理学院的经历 郭贤达
●第3章 困惑与选择 李瑜
●附录 谱写学术生涯的美好乐章 武常岐
●第4章 从想法到发表:论文创作的过程与学习心得 〔韩〕崔成镇
●附录 崔成镇同学的学术发展 路江涌
●第5章 遇见矛盾 张燕
●附录 从新手到成熟的学者:回顾与张燕的共同学习之旅 徐淑英
●第6章 五年博士生,JAP论文竟成 秦昕
●附录1 国内博士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之可行性 任润
●附录2 对秦昕等人论文评审过程的回顾 Deidra J. Schleicher
●第7章 旧文为镜,砥砺新知 魏昕
●附录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所需要了解的背景 David Day
●第8章 学海茫茫,载舟远行 林道谧
●附录 选择自己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 路江涌
●第9章 志存高远,厚积薄发 曲红燕
●附录 接受张燕和曲红燕的论文在AMJ上发表 Laszlo Tihanyi
●第10章 风雨过后方见彩虹 丁瑛
●附录 年轻的学术之星丁瑛:最柔和即最闪亮 徐菁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自2003年开始,以靠前标准训练管理学方向的博士生,启迪他们思考中国的问题,以靠前通行的研究范式发表出来,从而让靠前同行了解中国。这个项目培养出的学者中,已经有多位以一作身份在靠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在中国的社会科学界是罕见的。《博雅光华:在靠前很好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邀请其中的一些回顾论文的创作过程以及博士阶段学习的心得,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如何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光华管理学院靠前博士生项目的培养模式,并体会这些很好的年轻学者是如何充分利用博士阶段学习的时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本书还邀请了部分论文的责任编辑,对于论文的评审和接受过程进行回顾。此外,还特别邀请这些年轻学者的指导教授或者合作教授,对于他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表现和特点进行点评,以便读者对于他们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张志学,徐淑英 主编 张志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管理研究靠前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IACMR)副(2016—2018)兼2018年IACMR学术大会,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不错编审。
徐淑英(Anne S.Tsui),美国圣母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杰出访问教授。是IACMR的创会,Ma等 前言:登堂期刊的回顾与感悟张志学 徐淑英众多的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希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这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助于对学科的理论做出贡献。然而,由于训练范式、处于学术的非主流地区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成果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为了培养高水平的青年学者,加快他们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从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光华管理学院在2003年启动了IPHD(国际博士生) 项目。该项目为全英文的,对标美国主流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方案训练学生,包括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方向。学员于2008年毕业,到目前为止累计有近五十位毕业生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大学任教。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过研究成果,更有一批人以主要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这些期刊接受文章的比率通常在等
博雅光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 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蓬勃的生机,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经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博雅光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一书,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呼唤而生。它并非一部简单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一份僵化的政策白皮书,而是致力于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中国与世界,让中国的前沿研究、深刻洞察、独特文化以及发展成就,能够以最专业、最权威、最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读者面前。 本书核心理念: “博雅”二字,取自“博大精深,雅正高远”,寓意着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与卓越的追求。“光华”则象征着中国学术研究与文化输出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使命:通过学术这一全球通用的语言,将中国的当下与未来、中国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贡献与愿景,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清晰、准确、生动地呈现给全球学界和决策者。 本书坚信,中国故事的讲述,绝非单向的输出,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点与评价体系,把握不同学科的前沿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以一种能够引起共鸣、激发思考的方式,呈现中国经验的独特性与普适性。我们并非要简单地“翻译”中国,而是要“讲述”中国,讲述那些源自中国大地,又对世界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的洞见与实践。 本书内容架构与亮点(非具体内容): 本书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对中国故事的系统性阐述: 一、 科学前沿与中国智慧的碰撞: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基础科学的突破与应用技术的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书将聚焦中国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量子计算、新能源、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并非孤立的学术探讨,而是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深度解析中国创新模式: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中国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探讨其与西方传统创新模式的异同,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特优势。 聚焦颠覆性技术突破: 详细呈现中国在人工智能算法、基因编辑技术、新材料研发、清洁能源转化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并通过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研究,展示中国科研人员的原创性贡献和解决重大科学难题的能力。 跨学科的中国视角: 强调中国研究的跨学科特性,例如,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将生命科学的突破应用于保障粮食安全等。这些融合性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学者在应对复杂挑战时的系统性思维。 国际合作与中国贡献: 突出中国在全球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贡献,例如,在基因组计划、气候变化研究、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中国科学家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二、 经济发展与治理经验的启示: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增长的数字层面,更重要的是,将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制度创新以及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深刻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深入探讨中国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平衡发展与公平、增长与可持续性,以及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部分内容将通过对中国经济政策、改革开放历程、收入分配机制等问题的深度分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数字经济与治理创新: 聚焦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蓬勃发展,包括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并重点分析中国在数字治理、数据安全、平台经济监管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这些经验对于全球数字时代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战略: 阐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决心与实践,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巨大投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设定与实现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成效等。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塑造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中国角色: 分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演变,以及中国如何从“世界工厂”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探讨中国在推动全球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三、 社会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魅力: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本书将致力于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独特人文精神,打破刻板印象,增进国际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艺术形式、伦理道德等如何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例如,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体现。 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 聚焦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涌现出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及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情感与思索。例如,关于城乡差距、代际沟通、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中国民众对幸福的追求等,这些内容将通过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呈现一个鲜活的中国社会。 中国文学、艺术与影视的国际传播: 选取在中国当代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其艺术价值、思想内涵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分析,展现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 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强调中国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中国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桥梁作用,以及中国学者如何从其他文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四、 国际视野与中国贡献的叙事: 本书将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发展,并强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构建一种更加积极、包容的国际叙事。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担当: 探讨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恐怖主义、疫情、贫困)方面的努力与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实践: 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实施成效、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全球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的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塑造: 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人道主义援助、维和行动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构建互信、包容的国际叙事: 呼吁打破信息壁垒,促进理性对话,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本书将通过呈现中国科学家、学者、文化人等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来强化这种叙事。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博雅光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一书,旨在实现多重价值: 1. 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精选和组织在中国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具有国际视野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提升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 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 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国际化的语言和视角,向世界清晰、准确地介绍中国的现实、成就、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消除误解,增进互信。 3. 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鉴: 鼓励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将中国的独特性和智慧分享给世界,实现文明的互鉴与共同进步。 4. 启迪中国自身的发展路径: 通过站在国际的高度审视中国的发展,反思经验,总结教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察。 5. 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本书的内容可以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制定、国际关系处理、文化交流传播等提供有益的参考,也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与中国合作提供权威的知识支撑。 结语: 《博雅光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它邀请全球读者一同走进一个正在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中国。本书所呈现的,是中国科学家们严谨求索的足迹,是中国学者们深刻洞察的目光,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以及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出的中国声音,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激发更多的合作,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它将是一扇窗,让世界更真切地看见中国;它也是一面镜,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