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949年後的梁漱溟
:23.00元
作者:汪東林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17059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梁漱溟是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傢的開創者,也是頗有影響的社會活動傢。他的獨特思想和學識,特立獨行的坎坷人生經曆,一生堅持講真話、錶裏如一的品格,是同時代許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
本書記述瞭1949年以後梁漱溟的行跡,揭示瞭梁漱溟與*1953年一段曆史公案的來龍去脈,剖析瞭梁漱溟在反右運動中何以沉默不語,記述瞭60年代梁漱溟對自己思想問題的認識,以及梁漱溟在“”風暴中的風骨。
目錄
一、“反麵教員”梁漱溟
二、梁漱溟與毛
三、梁漱溟與毛1953年曆史公案補遺
四、在反右鬥爭中梁漱溟何以沉默不語
五、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梁漱溟
六、1 964年:梁漱溟談自己的思想問題
七、1965年:梁漱溟重申不隨大流
八、梁漱溟在“”風暴中
九、梁漱溟的晚年生活
附錄
辛亥革命前後的梁漱溟
蔡元培破格任用梁漱溟
後記
作者介紹
汪東林,祖籍安徽徽州,1937年12月齣生於浙江江山,1960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曾用筆名鄭直淑、江郎山、汪洋波等。曾任《人民政協報》副總編輯、高級記者、副局長、巡視員。著有《李宗仁歸來》(與他人閤作)、《宋希璉今昔錄》、《梁漱溟問答錄》、《梁漱溟與*》
文摘
序言
“1949年後的梁漱溟”——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齣一種曆史的滄桑感和思想的張力。我們知道梁漱溟是近代中國一位極其重要的思想傢,他的“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本位文化建設”思想,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然而,1949年,共和國的建立,無疑是中國社會結構和思想格局的一次顛覆性重塑。這本書的書名,恰恰觸及瞭梁漱溟人生和思想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時期。我想知道,在那之後,他作為一位依然保持著獨立精神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生的中國土地上行走?他的哲學思想,尤其是他對中國文化根基的深刻理解,在新政權下會麵臨怎樣的考驗?他是否能夠找到一條與新時代相契閤的道路,還是會固守著過往的理念?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對那個時代更深層次的思考,他與新政權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在個人層麵所經曆的精神蛻變。這本書,在我看來,是理解梁漱溟晚年思想,乃至理解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在曆史巨變中如何自處的一個重要窗口,是窺探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命運的一麵鏡子。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1949年後的梁漱溟”,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梁漱溟,這位近現代史上的思想大傢,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厚重感。1949年,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個時代的斷裂,一個政治格局的巨變。在這場洪流中,梁漱溟這位以“中國本位文化建設”聞名的學者,他的思想和人生將走嚮何方?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他在新中國成立後,如何調適自己原有的哲學體係,如何看待新的社會現實,又如何在政治舞颱上扮演自己的角色?我特彆想知道,他的“最後的儒傢”形象,是如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背景下被塑造或被解構的。書中是否會細緻描摹他與新政權的互動,他那些著名的“直言不諱”,在新的政治土壤中是否還能找到迴響?一個學者,尤其是一位有著如此獨立思考和鮮明立場的學者,在經曆如此大的時代變遷後,其內心的掙紮、思考的深化,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梁漱溟,去理解他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以及他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裏,所留下的獨特印記。我想知道,他的哲學思考是否能穿越時代的局限,為我們當下仍然存在的許多問題提供啓示。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梁漱溟先生那堅毅而略帶憂鬱的麵容。1949年,這是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也是無數知識分子命運轉摺的節點。這本書的標題,就像一把鑰匙,似乎要打開的是一個被曆史塵封的章節——梁漱溟在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心路曆程。他是否還能堅持他過往的文化主張?他的“鄉建”理想在新社會中是否得到瞭延續或轉化?我尤其關心的是,他在政治運動中是如何自處的,又是如何保持自己思想的獨立性的。畢竟,梁漱溟以其“不閤作”的姿態和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而聞名。在這本書裏,我期望能看到他對那個時代深刻的反思,他對新中國的觀察與評價,以及他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堅持與妥協。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描繪齣梁漱溟先生在那個復雜而充滿挑戰的年代裏,作為一個思想傢、一個文化人,是如何堅守自己的精神傢園,又是如何繼續探索中國未來的道路。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解讀,更是對一個時代精神側麵的挖掘,是對知識分子在曆史轉型期如何應對挑戰的深刻映照。
評分當看到“1949年後的梁漱溟”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復雜性所吸引。梁漱溟,這位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然而,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開啓瞭一個全新的篇章。這本書的書名,恰恰聚焦於這個關鍵的轉摺點之後,梁漱溟的人生和思想究竟走嚮何方。我非常想知道,這位曾經的“中國的脊梁”,在新中國成立後,是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理解和適應新的社會變革。他是否能夠將自己一直秉持的中國本位文化理念,與新生的社會主義思潮相結閤?他是否還能夠像過去一樣,以其獨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參與到國傢和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揭示齣梁漱溟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裏,所經曆的思想鬥爭、內心掙紮,以及他最終的精神選擇。它可能不僅僅是一部人物傳記,更是一次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命運的深刻解讀,一次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文化與政治關係的復雜探索。
評分“1949年後的梁漱溟”,這個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它暗示著一個我們或許不太熟悉,又極其渴望瞭解的側麵。我們都知道梁漱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哲學傢、社會活動傢,他的“中國本位文化建設”思想影響深遠。然而,1949年,這個分水嶺般的年份,究竟給他的思想和人生帶來瞭怎樣的變化?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他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政治身份轉換,他如何看待新社會的發展,以及他的文化理念在新環境下的適應與調整?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人物形象。他是否依然保持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切熱愛?他在麵對新的政治現實時,又作齣瞭怎樣的思想上的迴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晚年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的思考,他的睏惑,以及他可能有的堅持。它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傳記,更可能是一次對時代精神的深刻追溯,一次對文化與政治互動關係的獨特審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獨特的視角,揭示齣梁漱溟在曆史巨變中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對中國社會未來發展所進行的持續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