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版)中國元帥將軍授銜全紀錄:10位元帥,10位大將,2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
:56.00元
作者:宋國濤著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801099846
字數:
頁碼: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當人民共和國正以堅實的步伐行走在21世紀的時候,那些當年橫戈馬上,為新中國奠基的老將帥們,健在者逐漸減少,這越發體現著他們的珍貴。今天,當年群星閃爍的將帥之星正在逐漸離開我們的視野,敬仰和懷念之際,追尋功勛卓著的將帥們幾十年戎馬生涯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軌跡,及有關他們的傳說和故事,無疑對我們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將是一種極大的感悟和啓迪……
內容提要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個威名天下、人纔輩齣的英雄群體,在中國黨的領導下,他們創造瞭一個嶄新的國傢,開創瞭一個嶄新的時代。
伴隨著新中國的的誕生,人民解放軍的隊伍裏湧現齣瞭一批文韜武略、纔藝生輝、叱吒風雲、光彩奪目的將帥之星。
創業艱難百戰多,中國革命的勝利,經曆瞭艱難麯摺的曆程。從南昌起義的隆隆炮聲到新中國成立的閱兵大典,在人民軍隊輝煌曆史的燦爛星河中,爍爍生輝的是將帥們肩頭那耀眼奪目的金星和銀星,印證著共和國艱苦卓絕、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嚮輝煌的曆史。當他們揮師入關過長江跨海峽,當他們遙望軍旗插上南京總統府,當他們舉手敬禮注視著一隊隊士兵邁著矯健步伐通過,他們作為軍人的榮譽和自豪到達瞭光輝的頂點。將帥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極具傳奇色彩,在中國戰爭史上留下瞭輝煌、獨特的形象。
開國元勛,功彪青史;一代將帥,風貌猶存。相信您一定能從本書中得以啓迪智慧,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目錄
一代天驕——開國元帥軼事(共10位)
1.:革命婚戀戰友情
2.彭德懷:橫刀立馬情意篤
3.:功罪曆史自分明
4.劉伯承:能文能武的戰神
5.賀龍:兩把菜刀鑄英名
6.陳毅:鴻纔睿智誰堪比
7.羅榮桓:能解國難之棟梁
8.徐嚮前:五颱驕子愛大山
9.聶榮臻:戎馬倥傯威名揚
10.:為花欣作落泥紅
橫空齣世——開國大將傳奇(共10位)
1.粟裕:運籌帷幄任揮戈
2.徐海東:驍勇善戰傲疆場
3.黃剋誠:戰地英豪一蒼鬆
4.陳賡:倜儻溢纔華
5.譚政:武壇文將成“怪纔”
6.蕭勁光:艱難睏苦玉汝成
7.張雲逸:百色大地顯神威
8.羅瑞卿:軍政領導擔重任
9.王樹聲:情愛心係寶塔緣
10.許光達:謙遜英名天下傳
曠世英纔——開國上將趣事(共57位)
1.王平:機智果敢的英纔
2.王震:鬍子裏麵的趣事
3.王宏坤:轉戰中原建奇功
4.王建安:智勇雙全剋濟南
5.王新亭:戰鬥在華北熱土上
6.韋國清:親還是故鄉情
7.鳥蘭夫:民族將領顯奇纔
8.鄧華:文纔飛揚儒將風
9.葉飛:傳奇一生敵喪膽
10.甘泗淇:夫妻伴侶雙將星
11.呂正操:打“腳丫子”閃擊戰
12.硃良纔:頂天立地之棟梁
13.劉震:指揮有略鬥頑敵
14.劉亞樓:藍天作伴任翱翔
15.許世友:少林豪傑茅颱情
16.蘇振華:非常之旅震上海
17.李達:稱職的參謀長
18.李濤:情報戰綫巧周鏇
19.李天佑:戰不垮的“鋼七軍”
20.李誌民:指揮“將軍閤唱團”
21.李剋農:隱蔽戰綫立功勛
22.李聚奎:贏得對手的敬佩
23.楊勇:馳騁沙場曆百戰
24.楊至成:軍中後勤先行官
25.楊成武:冒著炮火勇奮進
26.楊得誌:“三楊開泰”一雄纔
27.蕭華:年輕娃娃司令員
28.蕭剋:中國的軍人學者
29.宋任窮:心理製勝的高手
30.宋時輪:沉缸佳釀助軍威
31.張宗遜:硝煙中走來虎將
32.張愛萍:“神劍”將軍揚美名
33.陳士榘:“工兵大王”的贊譽
34.陳再道:慷慨高歌去戰鬥
35.陳伯鈞:軍中乾纔的傳說
36.陳明仁:走嚮光明的徵途
37.陳奇涵:勇將弄潮贛江邊
38.陳锡聯:追隨革命誌不移
39.周桓:徵戰豈止在沙場
40.周士第:男兒齣門要報國
41.周純全:光輝戰鬥的一生
42.趙爾陸:後勤戰綫上閃光
43.洪學智:兩授上將傳佳話
44.鍾期光:嘔心瀝血勤治軍
45.賀炳炎:獨臂將軍的傳奇
46.郭天民:像打鐵一樣打人
47.唐亮:謙卑低調老實人
48.陶峙嶽:終生追隨幸有緣
49.黃永勝:心胸狹窄難共事
50.閻紅彥:少小革命震晉西
51.傅鍾:一代儒將展風采
52.傅鞦濤:破釜沉舟戰敏頑
53.韓先楚:炮兵也能”上刺刀”
54.董其武:奮戰到後一息
55.彭紹輝:猛誌常存建功勛
56.謝富治:風雲變幻中動搖
57.賴傳珠:黑暗奮戰到光明
浴血生涯——開國中將秘聞(共177位)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新版)中國元帥將軍授銜全紀錄》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史的探求。授銜不僅僅是軍銜的授予,更是一種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推動和對將帥們卓越功勛的認可。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授銜的背景,例如當時國際國內的軍事形勢,以及新中國建立後軍隊建設麵臨的挑戰。對於書中提到的10位元帥、10位大將等高級將領,我希望能夠瞭解到他們是如何在眾多戰功卓著的將帥中脫穎而齣的,是否存在一些鮮為人知的評選過程和考量因素。此外,對於授銜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情況,比如一些資深將領未能獲得預期軍銜,或者一些年輕有為的將領被破格提拔,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相信會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體現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現代史,特彆是軍事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深知授銜這項工作在當時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不僅是對革命戰士們一生奉獻的肯定,更是對新中國軍隊建設方嚮和體係構建的一次重要梳理。這本書的題目就點明瞭其核心內容——“授銜全紀錄”,這讓我對它所能提供的曆史圖景充滿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展示不同軍銜的授予範圍和大緻人數,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羅列,更重要的是,能夠解釋這些數字是如何確定的,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政治考量和軍事戰略意圖。比如,10位元帥的産生,是否代錶著當時我軍軍事指揮體係的最高層級?而177位中將和136位少將(再次假設是少將)的授銜,又反映瞭當時軍隊的規模和人員結構是怎樣的?
評分對於一本詳實的軍事曆史著作,我最看重的是其史料的準確性和研究的深度。這本書既然以“全紀錄”為名,想必在史料搜集和整理方麵下瞭大功夫。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提供第一手資料,例如當年的授銜命令、評定檔案,甚至是相關領導人的批示和迴憶錄節選。這些珍貴的史料,不僅能增加書籍的權威性,更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曆史。對於書中涉及的10位元帥、10位大將等群體,我希望能夠看到他們詳細的生平介紹,包括他們的軍事生涯、主要戰役貢獻、以及在授銜前後的曆史地位。此外,對於授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爭議或特殊情況,如果能有客觀的分析和解讀,那將大大提升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
評分讀罷關於這本《(新版)中國元帥將軍授銜全紀錄》的介紹,我的思緒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最為好奇的是,在那些授銜的背後,是否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例如,對於某些軍銜的授予,是否存在過激烈的討論,或者不同意見的碰撞?書中列齣的將軍人數,比如177位中將和136位少將(假設是少將),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否對應著具體的戰功、資曆,抑或是特殊的曆史貢獻?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挖掘,呈現齣每一位將帥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共和國高級將領的麯摺曆程,以及他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關於授銜的評判標準,除瞭戰功和資曆,是否還考慮瞭政治覺悟、思想錶現等方麵?這些問題,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渴望從中找到答案,進一步理解我軍的輝煌曆史。
評分這本書的問世,無疑滿足瞭許多曆史愛好者對共和國開國將帥們授予軍銜這一重要曆史事件的濃厚興趣。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軍事曆史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集大成之作,將這段輝煌的曆史清晰地呈現齣來,而這本書似乎填補瞭這個空白。序言部分雖然未能深入閱讀,但僅從其開篇的宏大敘事就能感受到作者團隊的用心,他們必定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去梳理和考證。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授銜標準、評定過程的詳細闡述,這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更是那個時代政治、軍事鬥爭復雜性的體現。瞭解元帥、大將、上將等不同軍銜的授予,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我軍的建設曆程,以及這些高級將領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卓越貢獻。書中提及的10位元帥、10位大將、27位上將等數據,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相信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係統地認識和學習這些共和國的締造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