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传

林则徐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括 著
图书标签:
  • 林则徐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清朝
  • 近代史
  • 民族英雄
  • 禁烟
  • 外交
  • 岭南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3461
商品编码:2918517991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林则徐传

:27.00元

作者:杨括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34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由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内容提要


《林则徐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中国人格读库”系列图书之一,是民族英雄、清代名臣林则徐的传记。本书图文结合,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林则徐从出生到终老的一生。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民族英雄,*个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不朽的禁烟抗英功绩与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树立了的丰碑,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纪念。2015年是林则徐诞辰二百三十周年,我希望大家读者看到这本书之后知道:中华民族有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有这么值得骄傲的前辈!

目录


引 言/ 001
章 林家宝树
降生启蒙/ 001
求学中举/ 005
屡获赏识/ 008
第二章 迤逦仕途
京官生涯/ 011
青天在世/ 016
治理江河/ 021
经世济民/ 025
第三章 禁烟风云
黑云压城/ 031
弛禁之争/ 035
目 录
小试牛刀/ 039
钦差赴粤/ 044
严令缴禁/ 048
虎门扬威/ 057
第四章 守土抗英
斗智斗勇/ 066
力挫敌锋/ 075
势成骑虎/ 082
伦敦阴谋/ 087
整军备战/ 094
昏君佞臣/ 101
自毁长城/ 106
丧师失地/ 112
离粤守浙/ 118
第五章 坎坷西行
遣戍伊犁/ 126
襄办河务/ 131
漫漫长途/ 135
第六章 效力边疆
未忘忧国/ 144
垦荒修渠/ 147
勘地屯田/ 151
第七章 白首尽瘁
肃清陕甘/ 157
剿抚云贵/ 161
第八章 文忠千古
大江东去/ 165
溘然长逝/ 169
流芳百代/ 173
后 记/ 181
林则徐年谱/ 183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 ~ 1850)生于福州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受到
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立志经世济民。为官之后,他清正廉洁,
奉公守法,忠君爱国,体恤民生,是当之无愧的“林青天”。

文摘


序言



虎门销烟的时代回响:一部关于晚清社会与政治风云的宏大叙事 图书名称: 《晚清风云录:在变革与守旧的夹缝中求索》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侧写,而是以鸦片战争前后,即清王朝由盛转衰、面临空前内部危机与外部冲击的“大变局”时代为核心,全景式地勾勒出晚清社会、政治、军事、思想乃至民生百态的复杂图景。我们试图通过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制度变迁与社会思潮的深入剖析,展现那个时代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挣扎、抗争与探索。 第一部分:内忧外患的序曲(约 1796-1839 年) 本书开篇将聚焦于乾隆晚期遗留下来的制度性弊病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我们不会止步于表面的繁荣,而是深入探究白莲教起义后,中央集权如何走向僵化、八旗与绿营的战斗力如何系统性衰退,以及地方权力如何开始向新的士绅阶层与湘、淮等地方武装倾斜。 财政危机的深渊: 详细梳理了清廷由国库充盈到入不敷出的转变过程。分析了摊丁入亩政策的滞后性,盐政的腐败与漕运体系的崩溃,以及地方官员如何通过“陋规”和“火耗”变相加重百姓负担,为后来的社会动荡埋下伏笔。 吏治的糜烂与思想的僵化: 探讨了官僚体系内部的“因循守旧”风气。通过对具体官员案例(不涉及林则徐本人)的分析,揭示了选拔机制中“保举”对才能的扼杀,以及“科举八股”对实用科学与真知灼见的排斥。这一部分着重阐述了以“汉学”为核心的儒学复古思潮,如何阻碍了对西方技术与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接纳。 边疆的暗流: 对西藏、新疆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失序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在浩罕的帝国疆域内部,信息传递的迟缓与中央控制力的减弱,为后世的民族矛盾与领土危机埋下了远因。 第二部分:冲击与觉醒的序幕(约 1839-1860 年)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聚焦于西方工业文明的直接介入对中国传统秩序产生的毁灭性打击,以及由此催生的初期自救尝试。我们将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这一时期的动态。 通商口岸的初印象: 细致描绘了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州等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态。分析了买办阶层(非烟土商人主体)的兴起,中英贸易中白银外流的经济后果,以及民间对“洋夷”形象的认知偏差——从“奇技淫巧”到“不可战胜的军事力量”的转变过程。 战火中的军事与战略失误: 本章详细对比了清军在火器、战术、动员能力上的全面落后。重点分析了清廷在战时决策上的犹豫与分裂,从沿海防御到“坚壁清野”政策的摇摆不定,这些战略失误如何加剧了战败的进程。 《南京条约》的深远影响: 重点分析了条约体系的建立对中国主权、财政与司法体系的结构性破坏。讨论了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如何扼杀了中国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的可能性,以及治外法权如何冲击了传统的“王化”秩序。 太平天国的洪流: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被视为对清廷统治合法性的最严峻挑战。本书将侧重于分析其社会动员的基础(如拜上帝教的传播机制),其对儒家伦理的颠覆性纲领,以及清廷在应对这场空前内乱时,不得不依赖汉族地方武装(如湘军的崛起)所带来的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第三部分:自强与彷徨的探索(约 1861-1895 年)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挤压下,清政府被迫启动了有限度的改革。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洋务运动的性质、成就与内在的矛盾。 洋务的矛盾体: 分析了“中体西用”思想的逻辑起点与局限性。我们考察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重要军工企业,不仅关注其生产出的坚船利炮,更关注其背后的管理模式——官督商办、人才短缺以及对西方技术输入的高度依赖,这些因素决定了其“跛脚鸭”的命运。 学堂与翻译的困境: 探讨了新式教育机构的建立(如京师同文馆)及其面对的阻力。分析了早期翻译人才的匮乏,以及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引入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未能触及制度与思想层面的根本性变革。 海防的幽灵: 重点考察了北洋水师的建设与最终覆灭的历程。通过对李鸿章等实干家在筹款、采购、训练中所做的努力,结合晚清政治体制对军事投入的掣肘,揭示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前的体系性失败。 第四部分:转折与危机的临界点(约 1895 年后)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聚焦于甲午战败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瓜分狂潮”与知识精英的剧烈反思。 马关条约的耻辱: 剖析了巨额赔款对中国财政的二次打击,以及台湾的割让对民族心理造成的创伤。 从维新到激进: 分析了甲午战后,知识界对“变法图强”的共识如何迅速升级为对君主立宪乃至共和体制的探讨。对戊戌变法的起因、主要人物的政治理念差异及其失败的必然性进行了梳理,强调了改革派与守旧派在核心利益上的不可调和性。 结语: 《晚清风云录》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历史视角,理解晚清的每一个重大选择是如何被前期的积累与后期的外部压力所塑造的。它描绘的,是一个在巨大历史惯性与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之间,挣扎求生的庞大帝国群像。本书强调,理解晚清的复杂性,在于把握其内部各要素(如地方势力、士绅阶层、中央满汉关系、传统儒学与新兴西学)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历史滑向最终的巨变。

用户评价

评分

《林则徐传》这本书,从书名就能看出,它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讲述的是林则徐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的一生。我一直对那个风起云涌的晚清时代颇感兴趣,也对那些试图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民族英雄心怀敬意。林则徐,这位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我拿起这本书,内心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深入了解他的人生轨迹,感受他作为一个时代弄潮儿的智慧与担当。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代,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能够挺身而出,直面腐朽与压迫?他又是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传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带我们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而我相信,《林则徐传》一定能让我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传记作品,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思想的启迪。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穿越了时空,至今仍能激励着无数人。我想了解,这种精神是如何在他身上形成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为何能够如此坚定地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安危之上?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一同去探寻这种伟大人格的根源?是否能够让我从林则徐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到一些关于担当、关于奉献、关于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和勇气的力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爱国”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大气,一种沉静中透露出力量的美感扑面而来,这似乎也暗示了林则徐本人所具有的那种不怒自威的气质。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林则徐早年经历的细致描绘,毕竟,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往往离不开少年时代的磨砺。他如何从一个普通官员,一步步成长为能够肩负国家重任的封疆大吏?他的思想是如何逐渐成熟,并最终形成“开眼看世界”的进步意识的?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从史料中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勾勒出林则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教科书上那个脸谱化的英雄。我想了解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忧虑与坚持,他的平凡与伟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他所经历的挣扎与抉择。

评分

作为一个读者,我最看重的是传记作品能否提供给我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关于林则徐,我们往往只知道他是一位禁毒英雄,但我想知道,在他更广阔的人生画卷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色彩?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怎样的见解和贡献?他与当时的其他官员、文人,有着怎样的交往?他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丰富的生活细节,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林则徐形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避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笔触,将林则徐的智慧、抱负、甚至是他的局限性,都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我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个在虎门海滩上,毅然决然地销毁鸦片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一次禁毒行动,更是一种对国家尊严和民族未来的呐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是怎样的文字能够将那种紧张、庄严又充满决绝的氛围呈现出来?林则徐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是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阻力?他又是如何克服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虎门销烟事件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更应该包含作者对这些事件的深刻解读,以及对林则徐作为历史推动者的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