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1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鼏宅禹跡 | 作者 | 孫慶偉 |
定價 | 98.00元 | 齣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ISBN | 9787108061225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字數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中國考古學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隨著學科的發展,在強調學科獨立性的同時,卻與曆史學漸行漸遠。脫離古史重建的“初心”,也令學術界對考古學的旨趣與方法缺少“瞭解之同情”。 夏文化探索是中國考古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學能否重建古史的試金石。麵對學界的紛爭與迷茫,本書強調在曆史語境下開展考古學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統計數據和縝密的邏輯分析,將考古材料提升為史料,旗幟鮮明地論證瞭夏代的信史地位,從而為考古學重建古史確立瞭一個典型個案。 |
作者簡介 | |
孫慶偉,江西上饒人。1988年入北京大學考古係學習,先後獲學士、碩士 |
目錄 | |
前言 人人爭說夏文化是不嚴肅的 章 夏史考索 節 係年 一、 夏後世係 二、 夏代積年 附:今本《竹書紀年》“夏紀” 第二節 都邑 一、 夏都綜考 二、 都邑變遷與王朝興衰 第三節 族氏 一、 同姓族氏 二、異姓族氏 第四節 史事 一、 茫茫禹跡 二、 禪讓與世襲 三、 失國與中興 四、 孔甲亂夏與桀放南巢 第二章 “禹域”內的龍山遺存 節 豫西和豫中地區的龍山遺存 一、典型遺址文化麵貌分析 二、 豫西和豫中地區龍山晚期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類型 第二節 豫東魯西皖北地區的龍山遺存 一、 典型遺址文化麵貌分析 二、豫東、魯西、皖北地區龍山晚期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類型 第三節 豫北冀南地區的龍山遺存 一、典型遺址文化麵貌分析 二、豫北冀南地區龍山晚期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類型 第四節 晉南地區的龍山遺存 一、 陶寺遺址和陶寺文化 二、 陶寺文化的分期及其族屬問題 三、晉南地區其他典型遺址 四、 晉南地區龍山時期的文化屬性與文化類型 第三章 二裏頭遺址與二裏頭文化 節 二裏頭遺址 一、發掘概況 二、宮城 三、 圍垣作坊區 第二節 二裏頭文化的分期與測年 一、分期諸說 二、測年反復 第三節 二裏頭文化的核心器物群 一、核心器物群的重要意義 二、從墓葬材料看二裏頭文化的核心器物群 三、從居址材料看二裏頭文化的核心器物群 第四節 東下馮類型的歸屬和“新砦期”的睏惑 一、東下馮類型的歸屬 二、“新砦期”的睏惑 第四 解讀“夏文化” 節 對“夏文化”相關概念的解讀 一、“夏文化”的族屬主體 二、“夏文化”的時間跨度 第二節 對夏文化上限的解讀 一、“禹徵三苗”的考古學解讀 三、玄圭的擴散與夏王朝的建立 第三節 對夏商分界的解讀 一、二裏頭文化與夏商分界 二、偃師商城與夏商分界 三、鄭州地區的“二裏崗革命” 結語 不忘初心,重建夏代信史 附錄一:疑古還是信古——民國史傢對於古史的基本態度 附錄二:考古學與古史重建 附錄三:訪談:如果通過考古學重建上古史 |
編輯推薦 | |
為什麼《劍橋中國上古史》和《哈佛中國史》分彆是從商代和秦漢開始敘述中國的曆史?為什麼大眾熟知的易中天的《中華史》認為中國的信史隻有3700年? 本書作者對當前主流的“無夏”的中國上古史敘述和實證主義史學持批判態度,認為夏文化不是沒有發現,而是怎樣識彆,因而旗幟鮮明地提齣“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力圖提齣完整的“證據鏈”,階段性地解決中國考古學的“哥德巴赫猜想”。 |
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