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社會政治史 三國兩晉南北朝捲 | 作者 | 薩孟武 |
| 定價 | 79.00元 | 齣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 ISBN | 9787108062628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薩孟武所著《中國社會政治史》全書共四捲,本書為第二捲。全書縱論中國各朝之興亡得失,除考據政治製度外,更引用社會、經濟、思想等各層麵的相關資料,以評析這些層麵的變動如何與政治製度相互影響,*終甚至成為朝代更迭的因素。 決定曆史演進的條件,往往是交互影響的,其中*明顯的莫過於政治與社會兩方麵。書中除瞭詳述宮中、府中權力的轉移、傾軋外,也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介紹幣製、稅賦、力役等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及其如何衝擊曆史的演進。另外,其不同於其他社會史或政治史之處就在於,揭示瞭社會科學與曆史的密切關係。其著力闡明曆史發展過程之因果關係,剖析瞭各類社會情況,如民風、士氣、經濟、國防、戶口之多寡、土地之分配及生産力、各種階層之分立,以及政治製度等等,對於政治現象有何影響。*便利學者的是,書中於每個朝代必以錶格方式詳述其中央、地方官製與文官製度,且剖析該製度之優劣。 本書起草於1935年,完成於1965年,實際寫作共花費22年。為成此書,薩先生遍覽群書,正史以外,通鑒、奏議、書信等各種史料,多有參考。亦不惜斥資購入數套二十五史以備查核、編輯之用,其準備工作不可不謂詳盡,故自成書以來,已成為研習中國曆朝政治的重要參考書籍。在三民書局也是一版再版,從1975年至今已齣6版。 |
| 作者簡介 | |
| 薩孟武(1897~1984),名本炎,孟武為其字,福建福州人,著名政治學傢。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士,迴國後曆任上海各大學教授。1927年,任總政治部宣傳處編輯科科長,1928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官兼編輯部主任,1930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普通行政係教授,越一年兼任係主任,另兼陸軍大學教官、中央學校教授。抗戰軍興,隨政校上廬山、抵芷江、入重慶。國民參政會成立,遴選為參政員。抗戰勝利後,曆任中山大學、颱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政校復校,兼任政治係研究所教授,並曾任立法委員。著有《政治學》《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紅樓夢>與中國舊傢庭》《<水滸傳>與中國古代社會》《孟武自選文集》等著作。 薩孟武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製度、理論的研究,能不落俗套,深入淺齣,貫通中西,對中國政治學的形成影響很大。幾本隨筆式的小書,以小說解說學術觀念,特色,也頗得讀者歡迎。 薩氏對於中華民國憲法有著精闢的見解,批抨早年時期的國民大會代錶之言筆,被部分前司法院大法官曾用來解釋憲法。薩孟武被認為是近代著名的中華民國憲法書籍著作人,亦是少數被學院派的學者認同是分析解闢中華民國憲法的專傢。 |
| 目錄 | |
| 簡體版序 增訂新版自序 序 章三 國 節三國的分立 第二節官僚政治的敗壞及世族政治的萌芽 第三節正始之風與思想的頹廢 第四節北方經濟的復興與晉的統一 第五節魏的政治製度 附錄 三國建元錶 第二章晉 節封建製度與八王之亂 第二節蠻族移動與晉的南渡 第三節風俗頹敗與政治腐化 第四節世族政治的成立 第五節晉的政治製度 附錄 晉建元錶 第三章南北朝 節南北的對立 第二節世族政治的完成 第三節政製的敗壞 第四節佛教的流行及其與吾國固有思想的論爭 第五節南北的逐漸統一 第六節南北朝的政治製度 附錄 南北朝建元錶 |
| 編輯推薦 | |
| 作為著名的政治學傢、法學傢,薩氏著作甚多,以《政治學》《中國社會政治史》《中國法治思想》*為著名。而由於種種原因,薩孟武的社會學、政治學著作在今天大陸並不流行,大陸讀者接觸和認識薩孟武,更多是通過他的三本學術性隨筆著作,即《<紅樓夢>與中國舊傢庭》《<水滸傳>與中國古代社會》和《<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薩孟武曾開玩笑說這三本書是姨太太的麵孔,不是正夫人那種很正經的麵孔。這對於認識與評價一位嚴肅的學者,顯然是十分片麵的。所以,此次擬齣版其花費二十二年之心力所成之巨著《中國社會政治史》。此書可以說既是其學術成就的代錶,又是中國社會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力作,值得大陸學界參考以及對中國社會與政治感興趣的學者與普通讀者閱讀研究。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中國社會政治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捲》為我打開瞭一扇觀察中國古代社會運作方式的窗口。我一直對古代的社會結構、階級關係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許多寶貴的視角。它不僅僅聚焦於帝王將相的政治舞颱,更關注到瞭官僚體係的運轉、士族門閥的崛起與衰落、以及普通百姓在時代變遷中的生存境遇。書中對“寒門”與“士族”的區分,以及這種身份認同如何影響瞭個人的命運,讓我有瞭很深的感觸。我看到瞭在那個時代,齣身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但同時,也不乏有通過各種途徑實現階層躍升的個例,這些都構成瞭那個時代復雜的社會圖景。此外,書中對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南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不同特點,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影響瞭政治格局。比如,南方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是如何支撐東晉政權得以偏安一隅,而北方則在戰亂中經曆著資源的掠奪與重塑。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想象,在那個遙遠的時代,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希望與失望,這本書都嘗試去觸及,讓我對曆史有瞭更加鮮活的感知。
評分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魅力在於它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而《中國社會政治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捲》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瞭事件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它挖掘瞭事件背後的人物動機、權力博弈以及社會思潮的演變。比如,書中對東晉士族在政治上的種種作為,既有對他們纔華的認可,也毫不留情地揭示瞭他們沉迷享樂、政治保守的一麵。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寒門”士人如何在這種世傢大族主導的政治格局中生存與奮鬥的描寫所打動,那些不為人知的名字,他們的掙紮與抱負,同樣是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中對於佛教在南北朝時期的興盛及其對社會思想、文化藝術的影響,也給予瞭充分的篇幅。作者不僅僅是簡單介紹佛教的教義,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分析其如何滿足瞭人們在亂世中尋求精神慰藉的需求,以及它與道教、儒傢思想之間的復雜互動。我仿佛看到瞭各種思想在碰撞、融閤,最終塑造瞭那個時代的精神麵貌。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在那個分裂動蕩的時代,人們依然能夠創造齣如此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這本書給我的答案是,亂世之中,生命更加脆弱,也因此更加渴望超越物質的價值,精神的追求反而更加純粹。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軍事史頗感興趣的讀者,《中國社會政治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捲》中的軍事部分無疑是讓我最為欣喜的。這段時期,戰亂頻仍,各種軍事策略、兵種運用層齣不窮,這本書對這些內容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從三國時期諸侯爭霸中的經典戰役,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的戰略分析,到東晉時期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戰術解讀,再到南北朝時期鬍漢騎兵的對抗與融閤,書中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介紹。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不同兵種的分析,比如北方遊牧民族強大的騎兵優勢,以及南方政權如何利用水軍進行防禦和進攻。書中不僅僅是羅列戰役結果,更重要的是分析瞭造成勝敗的原因,包括政治因素、軍事指揮、後勤保障以及士氣等多個層麵,讓我對古代戰爭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也讓我認識到,軍事的勝利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綜閤國力的體現。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感受著戰場的殘酷與壯烈,也體會著將帥們的智慧與勇氣。
評分這本《中國社會政治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捲》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一直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個時代的麵貌一點點展現在讀者麵前。剛翻開,就被書中對魏晉風度的描繪所吸引,那種名士風流、竹林玄言的畫麵感十足,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草氣息,聽到清談的聲音。但作者並未止步於錶麵的風雅,而是深入剖析瞭魏晉時期政治製度的演變,從曹魏的九品中正製到西晉的世族政治,再到南北朝的門閥製度,每一個環節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讓我明白瞭這些製度是如何影響社會階層流動,以及最終導緻的分裂與融閤。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及其與中原漢族的互動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打破瞭我過去對這段曆史的片麵認知,認識到這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時期,而非簡單的漢族衰落。作者引用瞭大量史料,但又處理得非常融洽,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反而像是聽一位博學的朋友在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讀完這本書,我對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曆史有瞭更加立體、深刻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事件堆砌,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曆史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