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5G 2020后的移动通信
定价:59.00元
售价:38.4元,便宜20.6元,折扣65
作者:朱晨鸣 王强 李新 何浩 陈旭奇 房树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154156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首批系统介绍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图书之一。作者是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跟踪研究LTE系统架构、规范与组网方案,跟踪LTE-A标准和技术进展,长期关注IMT-2020、CCSA、ITU-R、3GPP、NGMN、METIS、WWRF、5GPP、5GNOW、北美IEEE、韩国5G论坛、日本ARIB等组织和机构的5G技术及标准进展。本书在编写中融入了作者在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5G系统架构及网络规划等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先从5G需求与愿景、5G研究项目与标准化进展等方面入手介绍了5G的引入背景和现状,接着说明为达到5G的需求使用的无线传输新技术和满足业务应用的弹性需求而设计的新的网络架构,并分析了5G可能的频谱资源,zui后展望了5G的未来应用发展。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科研院所、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提供商、电信咨询业从业人员,以及关注通信行业/技术发展的相关人士。
目录
作者介绍
朱晨鸣: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中国通信服务股份公司级市场化人才,中国电信科学技术委员会无线组委员。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系统演进、无线网络规划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大中型通信项目规划、可研与设计工作。主编专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youxiu设计、youxiu咨询成果奖多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聚焦于5G技术的“是什么”,更着力于探讨“为什么”和“如何”实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们并非孤立地介绍5G技术,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通信演进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对比和分析。从2G的语音时代,到3G的数据时代,再到4G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直至今日的5G万物互联时代,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5G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和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书中对5G技术标准的演进、关键技术节点的突破,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5G发展策略上的差异,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对5G标准制定过程中各方博弈和技术路线选择的探讨,这让我窥见了科技发展背后复杂的国际竞争和合作。作者们还对5G技术在赋能垂直行业,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富有远见的设想。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通过严谨的学术分析和宏观的战略视野,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5G时代波澜壮阔的画卷。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关于5G技术本身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洞察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书中对5G技术带来的“连接”概念的延展和深化,让我认识到,未来的通信网络将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更是连接海量设备、驱动万物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我被书中对“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等5G关键特性的深入解读所吸引,这些特性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书中给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案例。例如,uRLLC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将大大提升交通安全性和效率;mMTC则能支撑起庞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作者们在讨论5G的未来发展时,并没有回避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应对策略。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5G技术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5G不仅仅是一项通信技术,更是一种引领社会进步、重塑产业格局、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强大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科技感,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涵盖的“5G”和“移动通信”的主题。书名《5G 2020后的移动通信》清晰地标示了其聚焦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内容,这让我对书中所探讨的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的是“2020后”这个时间节点,这意味着书中可能涵盖了5G技术在刚刚落地、逐步成熟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应用和新挑战。作为一名对移动通信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相对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5G的核心技术,例如其在速度、时延、连接数方面的优势,以及这些优势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场景。我好奇书中是否会讨论5G基站的建设、频谱分配、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5G技术在不同行业,如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具体落地案例和潜在的商业模式。书名中的作者信息也颇有分量,这让我相信作者们在相关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积累,他们的见解和分析应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了解5G的基础知识,更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移动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迅猛以及其对我们生活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书中对5G技术的描绘,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观的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进行审视。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分析5G技术优势时,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应用,例如,他们详细阐述了5G在提升物联网设备连接能力方面的潜力,这对于构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书中也探讨了5G技术在降低延迟方面的突破,这对于需要实时交互的应用,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远程手术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5G网络切片技术的阐释,它能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这种灵活性和针对性,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者们还对5G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这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背后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这本书让我对“万物互联”的未来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也让我对移动通信技术在重塑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社会结构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作者们并没有将5G仅仅视为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将其看作是通往一个全新数字时代的“入口”。书中对“泛在连接”和“智能涌现”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惊叹于5G技术如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从个人的智能穿戴设备,到工业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再到城市运行的各类基础设施,都将能够通过5G网络实现无缝连接和高效协同。这种连接的密度和广度,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智能应用和服务。书中对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这些融合将进一步释放5G的潜力,并带来更具颠覆性的变革。我尤其好奇书中对未来“智能社会”的描绘,以及5G技术将如何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这本书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乐观,同时也认识到,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