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室外信号设备故障一点通/信号设备故障一点通丛书
定价:25.00元
作者:武汉铁路局电务处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113238650
字数:
页码:1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室外信号设备故障一点通/信号设备故障一点通丛书》分为四部分:联锁与驼峰设备,闭塞、电源与道口设备,车载与信息设备,武广高铁设备。内容全面,涵盖了主要铁路信号设备。故障案例来源于现场实践,按照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应急处理、处理方法的思路编写: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尽量缩小故障范围;应急处理,指出故障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法,阐述故障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必要时,给出处理故障的技巧。
目录
部分 道岔转换设备
一、ZD6系列电动转辙机故障处理案例(23例)
二、S700K型电动转辙机故障处理案例(26例)
三、ZYJ7型电液转辙机故障处理案例(30例)
四、法式MCEN91电动转辙机故障处理案例(4例)
五、德式BWG电动转辙机故障处理案例(3例)
第二部分 轨道电路设备
一、25Hz相敏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案例(50例)
(一)室外送电端故障案例(10例)
(二)室外通道故障处理案例(15例)
(三)室外受电端故障处理案例(14例)
(四)室内故障处理案例(11例)
二、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案例(9例)
三、JZXC-480型交流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案例(19例)
四、电码化故障处理案例(4例)
五、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案例(20例)
六、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案例(42例)
(一)室外故障处理案例(16例)
(二)室内发送端故障处理案例(8例)
(三)室内接收端故障处理案例(15例)
(四)其他类型故障处理案例(3例)
第三部分 信号机设备
信号机设备故障处理案例(16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室外信号设备故障一点通/信号设备故障一点通丛书》:
一、25 Hz相敏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案例(50例)
(一)室外送电端故障处理案例(10例)
案例1:送电端轨道变压器至扼流变压器电缆开路
故障现象
某区段红光带,分线盘发送电压正常,接收无电压。
故障分析
送电端扼流变压器、10 A断路器、限流电阻、轨道变压器开路等。
判断处理
(1)在分线盘进行测试,发送电压正常,接收无电压,甩开室内配线,测试电缆无电压,判断故障在室外。
(2)就近测试轨面无电压,说明故障点在送电端方向。
(3)测试送电端轨面无电压,判断送电端故障。
(4)测试送电端各部电压,轨道变压器电压正常、10 A断路器及端子电压等于轨道变压器Ⅱ侧输出电压,扼流变压器4、5端子无电压,判断故障点为送电端轨道变压器至扼流变压器电缆开路,更换电缆备用芯线后恢复正常。
案例2:扼流变压器引接线端子接触不良
故障现象
某区段红光带,分线盘发送电压正常,接收电压低。
故障分析
接收电压低,可以利用集中监测进行分析,如过车后电压降低,多为室外故障;如无车时电压降低,多为电缆通道或者室内器材故障。 室外故障点多为扼流变压器引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电源线塞钉头松动、塞钉孔过大等。
判断处理
(1)在分线盘进行测试,发送电压正常,接收电压过低,甩开室内配线,测试电缆电压依然过低,判断故障在室外。
(2)测试近的轨面电压过低,说明送电端方向故障。
(3)测试送电端各部电压,发现电源线压降过大,敲打塞钉头后未恢复,检查发现扼流变压器引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登记要点后进行处理,测量电压恢复正常。
案例3:轨道电路送端电缆短路
故障现象
一个咽喉侧线区段红光带。
故障分析
大面积轨道电路红光带优先考虑电源故障。
判断处理
(1)检查电源屏轨道、局部电源断路器断开,人工无法恢复,判断为短路故障。
(2)甩开电缆,恢复电源屏断路器,判断为室外电缆短路。
(3)逐根恢复电缆,缩小故障影响范围。
(4)在室外逐步用分路法查找即各段甩开测量是否短路,确定故障点。可用备用电缆更换恢复。
案例4:送端限流电阻开路
故障现象
区段红光带,分线盘发送电压正常,接收无电压。
故障分析
送电端扼流变压器、10A断路器、限流电阻、轨道变压器开路等。
……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似乎不太像一本标准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透”设备的小秘密。语言上没有太多生硬的术语堆砌,即使是面对一些复杂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作者也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影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预防性维护策略的部分,作者强调的“主动出击”而非“被动抢修”的理念,让我对日常巡检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书中提供的那些详细的检查清单和时间节点建议,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我立刻在我的团队中试行了其中的几个建议,效果立竿见影,明显减少了小问题的积累。而且,这本书在排版上也非常注重读者的体验,插图和表格的质量都很高,清晰明了,很多复杂的电路图和连接示意图,都做得非常精细,便于读者对照实际设备进行理解和比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实用主义”精神的极致体现。它的内容组织完全是围绕着“如何高效解决问题”这个核心目标展开的,没有丝毫的冗余和华而不实的理论阐述。每一章节的安排都紧密贴合实际工作流程,比如从故障的初步现象判断,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再到最终的维修验证和记录归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故障恢复过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沉着冷静的态度,他没有渲染技术难度,而是将每一个步骤分解得极其清晰,充满了步骤指导的精准性。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实战集训。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面对复杂技术难题时的镇定心神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这都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时常温习的案头必备工具书,它能实实在在地帮你节省时间、减少返修,是投入产出比极高的一笔“知识投资”。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挺有意思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读起来还真有不少启发。这本关于电气设备维护的书,内容涉及的范围挺广的,从基础的电路原理到复杂的故障排查流程,都讲得相当细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那些看似枯燥的技术细节时,总能穿插一些实际案例,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比如,书中对不同类型电缆的绝缘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配有清晰的图示,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与现场设备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份宝典。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严谨又不失生动的写作风格,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对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有了一个更全面的预判能力。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合理,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不会感到吃力。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简单的书名所能体现的范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技术参考资料。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技术手册类的书籍抱有比较保守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东拼西凑的资料堆砌。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和对应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导致这些故障的根本原因,从设计缺陷到人为操作失误,各个角度都有所覆盖。比如,书中专门用了一整章来分析环境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深入探讨。我发现,很多以往只能靠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的“窍门”,在这本书里都被系统化、条理化地呈现了出来。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用它来对照我目前正在负责的项目中的一些历史故障记录,惊奇地发现,书中的很多分析模型都能完美解释那些曾经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让你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是盲目地乱试,而是能够迅速进入科学排查的轨道。这种思维框架的建立,比单纯记住几个维修步骤要重要得多,它能真正提升一个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最先关注的是它对新兴技术和老旧设备的兼容性处理。很多设备维护手册往往只关注某一个特定年代的产品,但这本书却展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它在讨论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维护时,并没有忽略对新型数字化和智能化控制单元的分析,这种跨越式的技术覆盖面,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大大延长。我个人对其中关于信号传输干扰的分析特别感兴趣,书中详尽地列举了不同频率干扰源的特性以及对应的屏蔽和滤波技术,这对于我们提升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专家,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教会我们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技术浪潮中,保持对基础物理原理的尊重和理解。这本书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只会按部就班的修理工,而是培养你成为一个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系统工程师。这种由内而外的能力提升,才是阅读一本好书最大的收获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