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 中信出版社

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烹饪
  • 美食
  • 厨具
  • 食材
  • 厨房
  • 家政
  • 生活
  • 中信出版社
  • 实用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0019
商品编码:29282908324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具体描述

“因为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才更需要认真挑选”。日本人气料理家渡边有子的超实用私家厨房指南。


书名: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
定价:48.00元
作者:渡边有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6
页码:19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0019


"★ “因为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才更需要认真挑选”,日式品质生活的入门宝典。
★ 22件厨具,21种食材,43道食谱,日本人气料理家渡边有子的超实用私家厨房指南。
★ MOOK风格,简单温暖的文字和图片,教你享有朴素而充满质感的生活。
★ 《民国太太的厨房》作者李舒、《东京本屋》作者吉井忍倾情推荐:每个拥有厨房的人、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


"2015年春天,日本人气料理家、生活家渡边有子开办了自己的料理教室。教室中使用的厨具经过重新改造,食材也精心挑选。本书介绍了作者长期惯用的厨具和食材,作者选择并一直持续使用它们的理由,以及制造这些工具、生产这些食材的故事。此外,书中收录了作者珍藏的食谱和照片,形成一部图文并茂的美食书。
书中涉及的厨具包括砧板、烧饭锅、面板、木质刨刀、测肉温度计等,食材则有大米、意大利面、粗盐与细盐、米醋、橄榄油、酒糟、新鲜香草、蓝纹乳酪、纯胡椒、绍兴酒等。
作者用极为挑剔的眼光来选择这些厨具和食材:因为这些都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才更需要认真挑选。
"


"12  15 |菜刀和砧板 柿饼白萝卜醋腌沙拉
16  19 | Cristel 可利浅锅 奶油烤意大利面
20  23 | Staub 珐琅铸铁锅 香炖油菜花
24  27 |带盖迷你铁煎锅 青豆意大利熏肉蛋卷
28  31 |特氟龙涂层的不粘锅 炒豆苗
32  35 |烧饭锅 焖饭
36  69 |布菜勺 香炖鸡翅
40  43 |漏勺 蚕豆意大利面
44  47 |不锈钢盆和笊篱 章鱼土豆沙拉
48  51 |平底方盘套装 腌竹荚鱼
52  55 |筛子 拌凉菜
56  59 |面板 葱花饼
60  63 |珐琅圆筒容器 莲藕汤
64  67 |木质刨刀 鲣鱼刺身沙拉
68  71 |烧烤篦子 牛油果吐司
72  75 |去核器 美国樱桃蜜饯
76  79 |测肉温度计 烤牛肉
80  83 |煎蛋锅 煎蛋卷
84  87 |保温棉罩 香蒸鸡肉莲藕
88  91 |胡椒研磨器 番茄西葫芦黑胡椒Carpaccio
92  95 | Vitamix 破壁机 白兰瓜薄荷汁
96  99 |料理棒 白芝麻凉拌木耳

我喜爱的食材
102  105 | 大米 干货梅子饭
106  109 | 意大利面 番茄意大利面
110  113 | 高汤 快腌夏令时蔬
114  117 | 粗盐和细盐 粗盐炸土豆
118  121 | 米醋 芜菁与樱花西式泡菜
122  125 | 橄榄油 鸡蛋芦笋沙拉
126  129 | 菜籽油与芝麻油 菜籽油凉拌油菜
130  133 | 白味噌 白味噌无花果
134  137 | 酒糟 酒糟芋艿羹
138  141 | 番茄酱 番茄酱炖牛腿
142  145 | 鲜香草 香草沙拉
146  149 | 蓝纹乳酪 蓝纹乳酪橘皮果酱炸春卷
150  153 | 黄油 黄油蒸白菜
154  157 | 花生酱 花生酱卤
158  161 | 纯胡椒 胡椒鞑靼酱意式烤面包
162  165 | 饺子皮 煎饺子
166  169 | 苦椒酱 苦椒酱面
170  173 | 绍兴酒 蒜香鸡翅
174  177 | 小茴香 土豆小茴香
178  181 | 坚果类 白葡萄酒焖彩椒鲷鱼 撒碎杏仁
182  185 | 蜂蜜 草莓甜菜蜂蜜沙拉"


"渡边有子
日本料理家。擅长组合食材并创造料理,能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简单而又不失美味,因此大受欢迎。此外,她很有挑选厨具、家具和衣饰的眼光,非常善于经营生活,拥有众多粉丝。人们不仅关注她的料理手艺,更加欣赏她的生活风格。国内已出版《无印良品的花样土锅料理》《家的日常,家的自在》《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


"厨具每天被使用、清洗、收纳,如此周而复始。 通过渡边女士朴素的文字,我们能听到她与厨具的温柔低语。
                             ——吉井忍(作家,《东京本屋》《四季便当》作者)

厨艺爱好者看这本书之前要小心,否则,你会像我一样,沉迷在渡边女士的文字里,然后立刻买了个遍!
                 ——李舒(作家,《民国太太的厨房》《潘金莲的饺子》作者)"


"烧饭锅

胖墩墩、憨态可掬的烧饭锅,是专门用来焖饭的。用它焖出的白米饭,冒着蒸汽,闪着亮光,带着丝丝的甜意。有这么一碗白米饭足矣。
这个烧饭锅,其实是我先生单身时就使用的一只锅。单身男性焖饭用专用烧饭锅,也许让人觉得太讲究。这是他在田园调布3 采访时,在一家名叫“Ichou”的食器店里买的,因为听说用这种锅做出的饭好吃。
用这个锅焖出来的白米饭,确实很好吃。我家现在就用它来焖饭,焖出的米饭之好吃,让我忍不住向朋友力荐此锅。前些日子,连料理教室也买进了一个可以烧五合米的大号锅。
用此锅烧出的饭,为何会好吃呢?
秘密在于其结构。盖子是双层的,蒸汽在里面不会流失。锅内做过焦炭处理,效果如同远红外线。
而关键的部分,当属焖饭的诀窍。这里不需要翻来覆去的调节火苗。只需把火调到中大,一旦要潽出来就关火,焖上二十分钟。就这么简单。潽出来,会不会弄脏煤气炉?这里有个可爱的小秘密—锅沿有一圈弧线,所以不会潽到外面。即使盖着锅盖,也看得出来是否要潽上来。放心,不会潽到外面。真的是十全十美的烧饭锅。
只要一潽出来就关火,做法如此简单!水分到底蒸发到哪里去了?任凭你琢磨吧。焖好的米饭粒粒饱满,润泽闪亮,没有比这再美味的了。一碗好吃的白米饭,就是简单的幸福。


焖饭

材料(二人份)
米( 艳姬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0 毫升

米在盆里充分洗好,用笊篱捞起。水分挥发掉后,倒入烧饭锅里,加水。浸泡三十分钟,用中等偏大的火烧,快要潽出来时关火。静置二十分钟焖透。"
《舌尖上的匠心》 当平凡的食材遇上用心的厨具,便能激荡出令人惊叹的美味。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菜谱,也不是一本冰冷的厨具说明书。它是一场关于“食”的深入探索,一次关于“器”的温情对话,更是对“食材”的由衷赞美。我们相信,真正动人的料理,源于对每一粒米、每一片叶、每一滴油的尊重,以及对每一件厨具的理解与信任。 一、 寻味而遇:探寻食材的本真之味 食物的美味,始于食材本身的品质。在《舌尖上的匠心》中,我们将带领您走进食材的产地,探寻那些被时光沉淀、被土地滋养的珍贵之物。 米: 我们将从稻米的品种、生长环境、收割方式聊起。从东北黑土地的肥沃,到江南水乡的灵秀,不同的米粒承载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将介绍如何辨别好米,如何储存以保持其最佳口感,以及不同烹饪方式如何释放米粒的独特香气。无论是颗粒分明的东北大米,还是软糯香甜的泰国香米,亦或是口感劲道的意大利 Arborio 米,都能在本书找到它们的故事与最佳呈现方式。 蔬菜: 季节限定的蔬菜,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馈赠。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时令蔬菜的特性,如春季的嫩芽,夏季的瓜果,秋季的根茎,冬季的绿叶菜。我们将探讨它们的营养价值、最佳采摘时机,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有的鲜甜与爽脆。从平原上阳光充足的番茄,到山野间带着泥土芬芳的菌菇,每一份蔬菜都值得被细致对待。 肉类: 优质的肉类是料理的灵魂。我们并非一味追求昂贵,而是强调“选择”的重要性。我们将介绍不同部位的猪肉、牛肉、羊肉,以及家禽的特点,它们适合的烹饪方法。从牧场上自由奔跑的牛,到农家散养的鸡,我们关注它们的饲养方式,以及这如何影响最终的肉质风味。学习如何挑选新鲜的鱼,如何处理海鲜,感受来自海洋的鲜美。 调味品: 调味品是料理的点睛之笔,更是风味的灵魂。我们不仅仅是列举常见的盐、糖、酱油,而是深入探究不同产地、不同工艺的调味品。一块手工海盐,一瓶陈年酱油,一撮手搓的香料,它们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坚持。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恰当的运用,提升食材的层次感,而非掩盖其本身的味道。 二、 器以载道:巧用厨具,释放食材的无限潜能 好的厨具,是料理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更是激发创意的伙伴。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是承载着烹饪者心意的载体。 刀具: 一把好刀,是料理的起点。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刀具(如主厨刀、三德刀、削皮刀、剔骨刀)的用途与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食材的切割效果,从而影响烹饪过程和最终口感。学习正确的握刀姿势,刀具的保养技巧,让每一次切割都精准而流畅。 锅具: 锅具是烹饪的核心。从铸铁锅的厚重,到不锈钢锅的光洁,再到不粘锅的便捷,每种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的场景。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材质锅具的导热性、储热性,以及它们在煎、炒、炖、煮等各种烹饪技法中的表现。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灶具和烹饪习惯的锅,让每一次“锅气”都恰到好处。 烘焙器具: 对于热爱烘焙的人来说,模具、烤箱、打蛋器等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不同材质的烤盘如何影响烘焙的均匀度,不同形状的模具如何塑造甜点的美感,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刮刀、裱花袋)的使用技巧,帮助您在家中也能制作出媲美专业烘焙店的美味。 其他厨房工具: 从削皮器到漏勺,从量杯到研磨器,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介绍这些工具的实用价值,以及它们如何让繁琐的厨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三、 触类旁通:烹饪的哲学与生活的热情 《舌尖上的匠心》不仅仅是关于食材和厨具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 烹饪的仪式感: 我们鼓励您在厨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乐趣。从清洗食材开始,到最后的摆盘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满仪式感。用心对待食物,就是在认真对待生活。 循序渐进的学习: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烹饪思路,帮助您从基础开始,逐步掌握不同的烹饪技巧。我们不追求繁复的花哨,而是倡导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食材最本真的味道。 创意与灵感: 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您将更有能力发挥自己的创意。我们将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搭配建议,鼓励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现有的食材,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分享的喜悦: 烹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分享。当您用爱和用心制作的料理呈现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时,那种被认可和被喜爱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舌尖上的匠心》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读者的书。它将带您走进一个充满温度的厨房,用最朴素的食材,最真诚的态度,最得力的厨具,一起创造属于您的舌尖上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食材,在不同人的手里,做出来的味道却天差地别?这个问题,在我读完《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后,终于得到了部分解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菜”,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做菜”。 书中关于食材的论述,让我对“吃”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好吃的食材就是价格贵的、进口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食材的“好”,更多地体现在它的“本真”和“时令”。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的生长周期、最佳采摘/捕捞时间,以及在不同季节下的风味变化。比如,它提到,到了秋天,正是吃一些根茎类蔬菜的最佳时机,它们的淀粉含量增加,口感更加香甜。我还学到了,原来有些看似普通的食材,比如某些品种的豆类,在经过恰当的处理后,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味。 这本书还非常注重食材的“故事性”。它会介绍某种食材的产地特色,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它在当地人餐桌上的重要地位。这些内容,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烹饪书籍,更像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味蕾旅行。我开始意识到,每一份食材,都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智慧,它们值得我们去尊重,去深入了解。

评分

之前我总觉得,做饭这件事,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但《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更深层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享受厨房生活”的指南。 在厨具的部分,我被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所打动。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材质的锅具,比如铸铁锅、不锈钢锅、陶瓷锅,以及它们在导热性、保温性、耐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我以前购买厨具,往往只看价格和品牌,却很少去了解它们的材质和特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不同的锅具,最适合用来烹饪不同的食物。比如说,它提到铸铁锅拥有出色的保温性能,能够让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受热均匀,非常适合制作慢炖菜肴,而这正是我想解决的烹饪难题之一。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食材的部分,将“吃”变成了一种探险。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食材,更深入地探讨了食材的“生长环境”、“品种特点”以及“最佳食用季节”。我以前买菜,只看“新鲜”二字,却很少去关注食材的“出身”和“时令”。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不同产地的食材,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味,而选择当季的食材,才能品尝到它们最纯粹的味道。它还教我如何去“观察”和“感受”食材,通过颜色、气味、甚至触感来判断它的品质。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食材背后隐藏的丰富世界,也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追求。

评分

最近对烹饪的热情真的是被点燃了,而这都归功于《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做饭是一件很“凭感觉”的事情,食材好不好,全凭运气,厨具嘛,能用就行。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烹饪,其实是一门融合了科学、艺术和生活哲学的学问。 书里关于食材的部分,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要买新鲜的,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原来“新鲜”背后还有更深的含义。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食材的最佳食用季节,以及不同产地的食材所蕴含的独特风味。比如说,它讲到关于水果,不同的成熟度会带来怎样的口感和风味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触感和气味来判断。我还学到了,原来有些“土豆”,天生就适合做土豆泥,而有些则更适合煎炸,原因在于它们淀粉的含量和质地。这些细微的差别,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菜肴味道,我以前真的从未意识到。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不仅列举了食材的特点,还阐述了它们在不同烹饪方式下的表现。比如,同样是鸡肉,嫩鸡和老母鸡,适合的烹饪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书里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我明白,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烹饪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美味。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在给我开启了一扇通往食材世界的奇妙大门,让我看到了食材背后隐藏的无限可能。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厨房的态度,就是“能省则省”。厨具够用就行,食材嘛,只要是新鲜的,味道差不多就得了。但《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这种“省钱”的观念。它让我意识到,对厨具和食材的投资,其实是对自己味蕾和生活品质的升级。 在厨具方面,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厨具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好用”。它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的锅具,比如不粘锅、铸铁锅、陶瓷锅,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分别适合烹饪哪些类型的菜肴。我之前一直用的那种便宜的不粘锅,用不了多久就粘锅,让我非常苦恼。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没有选择适合的锅,或者没有正确地保养。书里还讲到了各种刀具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刀具的用途。我以前总觉得一把菜刀就够了,但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专用的刀具能让烹饪过程事半功倍,并且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原有风味。 关于食材,这本书的论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不只是告诉你食材的名称,更深入地讲解了食材的“生长环境”、“品种特点”以及“最佳食用期”。比如说,对于海鲜,它会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海鲜,它们的生长水域,以及在一年中哪个季节最肥美。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吃到的食材,并不是它们最美味的时候。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挑选”,如何去“搭配”,如何去“感受”食材本身带来的美妙。

评分

我一直觉得,食材是烹饪的灵魂,但有时候,即便有再好的厨艺,如果食材本身不够新鲜或者品质不好,那也做不出令人惊艳的味道。这本书在食材这部分,真的是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我一直以为,买菜嘛,就去菜市场,挑看起来新鲜的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挑选食材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它从季节性、产地、品种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常见食材的特性。比如说,它讲到选择番茄时,应该如何通过颜色、形状、甚至气味来判断它是否成熟、味道是否浓郁。我还学到了,原来不同品种的番茄,它们的风味和用途也大相径庭,有些适合生吃做沙拉,有些则更适合炖煮。对于肉类,书里也讲得很细致,比如牛肉的不同部位,适合怎么烹饪,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口感和风味。我一直以为牛腩就只能炖,但书里说,高品质的牛腩其实也很适合用来做煎牛排,只需要注意火候和腌制。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认识!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食材的“故事”。比如,某个地方特产的某种香料,它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如何影响当地的饮食文化。这些信息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食材有了更深的感情和理解。我不再只是把它们当作烹饪的材料,而是看到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自然馈赠和人文积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味,不仅仅来自于技巧,更来自于对食材本身的尊重和热爱。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菜篮子,不再盲目追求名贵,而是学会去发现那些被低估的、但却拥有独特风味的食材。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在厨房里“凑合”过日子的人,但最近偶然读到《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烹饪之路,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充满了盲目和随意。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方向。 首先,书里对于厨具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有炒锅、汤锅,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材质的锅具,例如铸铁锅、不锈钢锅、陶瓷锅,它们的优缺点,以及最适合的烹饪方式。比如,它提到铸铁锅拥有卓越的保温性,能够让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受热均匀,非常适合慢炖菜肴,而这正是我想做但总做不好的红烧肉的秘密!此外,书里对刀具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为只要刀够锋利就行,但书中强调了刀具的平衡性、材质和刀刃的角度,这不仅影响切菜的效率,更影响食材的口感。 更让我着迷的是,书里关于食材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食材,而是深入剖析了食材的“灵魂”。它会讲述食材的产地、季节性、以及不同品种的独特风味。我以前买菜,全凭感觉,看到顺眼的就买。现在我明白了,原来选择合适的时令食材,是做出美味菜肴的第一步。书里还提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关注过的细节,比如如何辨别食材的新鲜度,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调味方式。感觉这本书就像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食材美学”课。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于厨房的“老手”,我总以为自己对烹饪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直到我翻开《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是多么的片面和狭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次对烹饪本质的深度探索。 在厨具的部分,我被书里对细节的关注深深吸引。它没有止步于介绍各种锅碗瓢盆的功能,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烹饪效果。比如,为什么铸铁锅能提供均匀而持久的热量,适合慢炖?为什么不锈钢锅耐腐蚀且易于清洁,但又可能存在粘锅的问题?书里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甚至还提到了不同金属的导热系数,虽然我不是理工科出身,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求知的乐趣。 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刀具的知识,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以前我总觉得刀就是用来切菜的,一把好刀就能解决一切。但这本书告诉我,不同的刀具,即使是同一种食材,也能切割出不同的质感和口感,这直接影响到菜肴的最终呈现。书里还特别强调了刀具的保养,让我意识到,好的厨具,需要我们去用心去爱护,才能发挥出它们真正的价值。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位严谨的工匠,在向我展示他如何理解和运用工具,让我对“工欲善其事,必薯必利其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厨房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但有时候,这种烟火气也会带来一些“小烦恼”,比如做出来的菜,味道总是不如人意,或者厨具用起来不太顺手。直到我读了《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这些“小烦恼”,都可以通过对厨具和食材的深入了解来解决。 这本书在厨具的部分,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厨具的名称和基本功能,更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材质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烹饪的效果。比如说,它详细介绍了不粘锅的材质,为什么有些不粘锅的涂层容易脱落,而有些则能用很久,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清洁和保养来延长不粘锅的寿命。我以前觉得买个好用的不粘锅太贵,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其实投资一些高质量的厨具,不仅能提升烹饪的乐趣,更能节省长期的成本。 关于食材,这本书更是让我看到了“吃”的大学问。我一直以为,只要食材新鲜,味道就一定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食材的“好”,不仅仅在于新鲜,更在于它的“本真”。它会详细介绍不同季节的食材,它们的最佳食用期,以及它们的独特风味。比如说,它会讲到,为什么有些蔬菜在特定的季节吃起来格外甜美,而有些则会变得淡而无味。我还学到了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烹饪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调味,就能让食材的风味得到升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做一顿好饭,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食材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

最近一直在厨房里鼓捣,总觉得自己缺了点什么,然后偶然翻到这本书《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老实说,我之前对厨具和食材的认识都比较浅显,买东西也大多随心所欲,看到好看的就买,或者听别人推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做饭不仅仅是把食材丢进锅里那么简单,背后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书的第一部分,重点讲了各种各样的厨具。我一直以为锅就分炒锅、汤锅,刀就分菜刀、水果刀,但这本书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的锅(比如铸铁锅、不锈钢锅、陶瓷锅)各自的优缺点,适合做什么样的菜肴。比如,它说到铸铁锅适合慢炖,能锁住食材的原味,我立刻就想起了我妈做的红烧肉,总是那么软糯入味,原来秘密就在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刀具,从三德刀、主厨刀到剔骨刀、削皮刀,每一种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特定的使用场景。书里还配了好多清晰的图片,让我这个厨房小白也能一目了然。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很多我之前完全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砧板的选择,不同材质对刀具的损耗有多大,以及如何正确地清洁和保养这些厨具,让它们能用得更久,发挥出最好的性能。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但在这本书面前,我才发现自己对“品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师,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又为什么那样做。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厨房里,看看我的厨艺能提升到什么程度。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烹饪爱好者,甚至可以说是厨房里的“小白”。每次下厨,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冒险,结果往往是“惊喜”与“惊吓”并存。但是,自从我读了《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这本书,我发现我对烹饪的恐惧感,似乎一点点地在消散。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菜谱,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层面,引导我认识“工具”和“材料”。 书里关于厨具的部分,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之前购买的很多厨具,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要么是质量不佳,用几次就坏了,要么就是功能单一,根本不适合我想要做的菜。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厨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以及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烹饪场景。比如,它讲到为什么有些不粘锅用一段时间就不粘了,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保养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我还学到了,原来一把好的菜刀,不仅仅是锋利,更重要的是它的平衡感和手柄的舒适度,这直接关系到你在厨房里的操作安全和效率。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说教”,它还穿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操作的建议。它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是在给我量身定制的厨房入门指南。它让我明白,原来做一顿好饭,不仅仅是天赋,更多的是对工具和材料的了解和运用。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告诉我“别怕,我教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