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
定价:49.00元
作者:杨彬 张兵 潘丽 戴洪帅 孙军 王彬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15416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全面:涵盖运营商日常传输维护工作的所有网络(SDH、DWDM、OTN、PTN、GPON、同步网),一本在手,面面俱到。2,新颖:包括了运营商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如PTN和OTN等。3,实用:突出体现在,本书面向实际工作需要,核心内容“网络、业务、故障”均源自现网实践总结,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能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内容提要
本书的重点针对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维护人员关注的核心工作问题:网络、业务、故障进行了讲解。首先介绍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然后重点分章节介绍光缆、SDH、DWDM、OTN、PTN、GPON、同步网的数据传输原理、网络架构、典型业务和故障处理。适合通信运营商、设计院、研究院、设备厂家、及相关外协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参考读物。
目录
章 传输网的发展与演进1
1.1 传输网的功能定位 1
1.2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 2
1.3 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方向 5
参考文献 7
第2章 光缆线路维护基础 8
2.1 光纤与光缆基础知识 8
2.1.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8
2.1.2 光纤传输特性 16
2.2 光缆日常维护 20
2.2.1 巡线维护 20
2.2.2 分类维护 21
2.2.3 维护常用仪表和机具等 25
2.3 光缆故障处理 26
2.3.1 光缆线路故障分类 27
2.3.2 故障原因分类 27
2.3.3 故障处理原则 28
2.3.4 制定应急调度方案 28
2.3.5 光缆线路故障修复流程 28
2.3.6 故障现象定位的流程 29
2.3.7 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 32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SDH网络维护基础 34
3.1 SDH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34
3.1.1 设备结构 34
3.1.2 数据封装 37
3.1.3 设备传输数据流程 41
3.2 SDH网络的典型架构 45
3.2.1 基本网络拓扑 45
3.2.2 网络架构 46
3.2.3 网络保护 47
3.3 SDH网络的典型业务 51
3.4 传输机房基本结构 52
3.5 SDH网络的故障处理 54
3.5.1 故障预警原理 54
3.5.2 故障分类 55
3.5.3 故障处理方法 57
3.5.4 故障案例 60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DWDM网络维护基础 70
4.1 DWDM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70
4.1.1 系统结构 71
4.1.2 发射机/接收机 71
4.1.3 光中继放大器 76
4.1.4 光监控功能 79
4.2 DWDM网络的典型架构 81
4.2.1 站点类型 81
4.2.2 组网方式 82
4.3 DWDM网络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83
4.3.1 日常维护工作 83
4.3.2 故障分类及处理 88
参考文献 97
第5章 OTN网络维护基础 98
5.1 OTN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98
5.1.1 OTN技术特点 98
5.1.2 OTN层次结构 100
5.1.3 数据封装 101
5.2 OTN网络的典型架构 110
5.2.1 OTN设备简介
作者介绍
杨彬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1年起一直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负责传输维护和管理工作,在传输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先后被公司聘为技术副主管和技术主管,是安徽移动传输专业技术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张兵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从事传输网优化工作,在传输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参与多项公司创新项目,其中《GPON终端互通标准研究》获科技进步奖,已提交GPON相关申请两项,PTN相关申请两项。同时具备丰富的技术著作编写经验,发表技术论文20余篇,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书籍《WLAN技术问答》、《TD-LTE技术标准与实践》的作者,也参与编写人邮出版书籍《无线城市:电信级Wi-Fi建设与运营》、《TD-SCDMA无线网络评估与优化》、《宽带无线城域网:WiMAX技术与应用》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更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某个具体问题。在维护岗位上待久了,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对整个网络架构的关联性理解不够深入。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手册,能够系统地梳理从物理层到业务层各个环节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关系。比如,线路衰耗、色散补偿、交叉连接的管理,这些看似零散的维护点,如果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被阐述,我的视野就会更开阔。此外,对于工程实施阶段的指导,我也非常感兴趣,比如光缆敷设后的OTDR测试标准、设备上架的规范操作流程等,这些都是保证网络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市面上很多维护资料要么过于偏向厂商私有化配置,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缺乏工程实践的“烟火气”。这本书能将“工程”和“维护”紧密结合,这种综合性的视角,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所在,它提供的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在网上也做了一些功课,主要是想确认一下它是否真的能涵盖当前主流的传输技术。现在的新型网络升级换代太快了,如果一本书内容陈旧,那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特别关注的是针对OTN和WDM技术的维护章节,因为这块是目前骨干网建设和维护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手册,不光要讲“怎么做”,更要讲“为什么这么做”,深入到协议层面的理解,才能在面对更深层次的链路层或物理层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我希望这本书能用大量实际案例来佐证理论,比如某个特定的告警信息对应哪些硬件故障或软件配置错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强化读者的实践能力。如果能在维护脚本和常用命令集方面提供清晰的表格化整理,那就更方便我们带着设备去现场参考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书籍一向在技术深度上有所保障,这次也不例外,这本书的厚度已经说明了作者团队在内容组织和细节描述上付出的巨大心血,这是任何简短的在线文档都无法替代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一线维护人员准备的,对于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工程师也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在进行网络容量评估或者故障定位时,对底层传输设备的性能指标和瓶颈的准确掌握是前提。我希望书中对各种性能指标,例如抖动、漂移、信噪比等,有详细的测试方法和业界公认的考核标准进行阐述。这样,我们就能在日常的巡检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性能基线分析,及时发现并消除那些“灰色地带”的问题,而不是等到业务中断才被动抢修。这种前瞻性的维护理念,才是真正体现专业水平的地方。此外,对于涉及跨专业协作的维护场景,比如与电路部门、业务开通部门的接口处理,如果书中能有一些流程上的建议,那就更具指导价值了。总而言之,我非常看重这种能够系统性提升个人技术深度和工程管理规范性的专业书籍,它代表了一种对高质量通信网络维护的不懈追求。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从书名来看,它应该是一本非常专业和实用的工程维护指南,对于我们这些身处通信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看重这种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工具书,毕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故障或者需要进行复杂网络优化时,一本权威的参考资料能省去我们大量摸索的时间。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类传输设备的操作流程、故障诊断的排查树,以及在不同网络架构下,如何快速有效地恢复业务。特别是对于光传输和微波传输等核心网元,如果能有清晰的维护窗口和应急预案,那就太完美了。这本书的出版方是人民邮电出版社,这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相信里面的内容经过了严格的审校,理论基础扎实,描述准确无误。光是看着封皮的设计和字体排版,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的专业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看看它到底能为我的日常工作带来多少“干货”。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我把网络维护工作做得更专业、更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版次信息看起来是比较新的,对于我们做通信行业的,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指标。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总是在不断迭代,一本过时的手册,其参考价值会直线下降。我希望它能反映近几年传输网在智能运维、SDH/SDH向OTN平滑演进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维护策略。特别是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维护要求,比如设备登录权限的管理、加密传输的配置校验等,这些都是当前网络维护中越来越被重视的领域。我期望这本书在讲解如何处理常见告警和性能劣化时,能提供一种由简入繁、由表及里的分析路径,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堆错误代码。好的维护手册应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身边指导,能预见潜在的问题,并提前给出规避方案。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图书,在图文并茂的表达上通常做得不错,清晰的流程图和设备侧视图,能极大程度地降低阅读和理解的难度,让复杂的维护过程可视化,这一点我非常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