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2007~2008
定价:48.00元
作者: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7760
字数:480000
页码:3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选取热点领域,综述现状,预测发展趋势,商讨发展对策。
本书是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在查阅、归纳、分析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该专题报告共分13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十三个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人类干细胞、抗体、燃料电池、永磁稀土运用、计算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十三个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内容涉及静电纺丝、燃料电池、第四代移动通信、计算机程序相关、抗乙肝病药物及抗体、干细胞、液晶等离子体有机发光显示等领域,这些都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范围内的内容。
每篇报告纵向从角度介绍了主题对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横向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国家、主要研究机构或公司、产业界的实际水平。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力求为领导技术创新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技术情报研究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基础资料,为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尤其是在我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动态充满好奇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2007~2008》。光是这个时期的跨度,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2007年到2008年,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技术革新浪潮风起云涌的关键时期。我特别好奇,在那时,我们国家的科技力量究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哪些行业的技术瓶颈正在被突破?又有哪些新兴技术正在悄然孕育,预示着未来的方向?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图景?我期望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各个主要行业,比如制造业、信息技术、能源、生物医药等等,揭示它们在当时所处的具体技术水平,是处于领先地位,还是正在奋起直追?更重要的是,它能否预见这些技术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轨迹,为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我对书中可能涵盖的案例研究、数据分析和专家观点充满了兴趣,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理解当下科技进步的脉络,并为我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评分看到《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2007~2008》这个书名,我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数据汇编,更是一份关于中国产业战略思考的珍贵文献。作为一个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强烈关注的读者,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中国各行各业的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它会细致地剖析各个关键产业,例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不仅列出其现有技术水平,更会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得益于技术引进、自主研发,还是市场驱动?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发展趋势”的论述非常感兴趣。那些在2007-2008年被预见的未来技术方向,如今看来,有哪些已经成为现实?又有哪些,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预期般发展?这份报告,或许能帮助我理解,在那个信息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年代,我们的专家是如何洞察未来,并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指明道路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总让我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2007~2008》。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2007年至2008年,这可是中国经济腾飞、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关键时期。我想知道,在那时,我们的制造业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那些曾经轰轰烈烈发展的行业,比如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等,在技术层面究竟有多大的突破?报告是否会详细解读当时的产业技术壁垒,以及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跨越的?更让我着迷的是“发展趋势”这部分。在那两年,有哪些新兴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被预判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人工智能的雏形,新能源技术的初步探索,或者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革新。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不仅记录了技术的现状,更是一种对未来方向的指引。我希望从中能获得一些深刻的见解,理解那段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的逻辑,以及它如何为我们今天的科技成就奠定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2007~2008》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份来自过去时代的回响,一份承载着对中国产业未来展望的珍贵记录。作为一个对时代变迁和技术革新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如何描绘那个时代的技术图景。2007-2008年,这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两个数字,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转折点。我想知道,在这份报告中,那些曾经被视为“前沿”的技术,在如今看来是多么的“稚嫩”;那些曾经的“发展趋势”,又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现实。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对当时中国各个支柱产业,比如汽车、通信、家电等,进行深入的技术诊断,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存在的短板,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我也非常好奇,那些当时可能还未被大众熟知,但在未来却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新兴技术,比如云计算的萌芽、移动互联网的初步探索,在这份报告中是否有提及,又是如何被解读的?这本书,也许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回味那段波澜壮阔的技术发展史,感受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评分作为一个对科技发展充满热情,并试图理解国家产业脉络的普通人,我被《各行业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报告 2007~2008》这个标题深深吸引。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那两年间,中国的各个行业,从工业到农业,从信息技术到传统服务业,究竟是如何在技术上进行演进的。我渴望了解,当时中国在哪些领域已经具备了世界级的水准,又在哪些领域仍处于追赶的阶段。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窥探到那些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技术决策和发展方向。我尤其好奇,报告是否会深入分析技术瓶颈,比如能源效率、环境保护、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等等。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勾勒出那些正在蓄势待发的新兴技术,比如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领域的初期发展情况。对于我而言,这份报告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和理论,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梳理,对未来的预判,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腾飞背后,科技创新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复杂的技术变革浪潮中,辨别方向,抓住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