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刘利群,黄敏 9787811272215

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刘利群,黄敏 97878112722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利群,黄敏 著
图书标签:
  • 奥运会
  • 女性
  • 历史
  • 体育
  • 文化
  • 社会
  • 性别研究
  • 中国体育
  • 刘利群
  • 黄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811272215
商品编码:292920535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定价:35.00元

作者:刘利群,黄敏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11272215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因为“平等、发展、共赢”的奥运精神之光里,两性的平等、发展与共赢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社会提倡“和谐发展”、“全民奥运”的背景下,探讨女生与奥运的丰富话题,是研究者与行动者、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共同期待。在热火朝天的迎奥运的活动中,作为性别视角看奥运的先例,《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必将成为奥运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亮点!
  本书把奥运会看成一面镜子,折射出女性权利发展的足迹;又把奥运会看成一份备忘录,记录了女性为奥运孜孜不倦的努力:有站在本土的差异性上鸟瞰全球的女执委;有身体力行的筹委会成员;有为了女性的光荣与梦想拼搏的运动员;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女性志愿者,这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女性对奥运怀有“同样的热情,同样的梦想”!
  女性因奥运而美丽,奥运因女性而精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以女性的视角看奥运、将奥运精神融入女性发展的《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正是诞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来见证这个难忘的过程!

目录


1 女生叩开奥运之门的艰难历程
 1.1 古希腊奥运会的性别歧视
 1.2 女性自办奥运会的尝试
 1.3 女性站在男性奥运的边缘
2 浮出历史地表
 2.1 冠军席有了女性的位置
 2.2 从边缘走向核心
 2.3 与男性平分冠军的光荣
 2.4 不断攀升的女性奥运地位
 2.5 “女性奥运会”
3 执掌奥运的女生
 3.1 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决策圈
 3.2 进入国际奥委会的女性
 3.3 中国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
4 默默奉献的奥运女性志愿者
 4.1 早期的奥运志愿者”
 4.2 二战后具有新特点的奥运志愿者 
 4.3 现代奥运志愿者模式的创立
 4.4 现代奥运女性志愿者的蓬勃发展 
5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
 5.1 中国初涉奥运
 5.2 中国重返奥运
 5.3 中国扬威奥运
 5.4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
6 圣火传不到的地方
 6.1 世界各国对女性参与奥运的不同态度
 6.2 限制妇女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6.3 女性参与奥运的程度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6.4 回顾曾经付出的艰辛
附录 “女性奥运'论坛一
后记

作者介绍


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 黄敏,北京市朝阳区妇联主席,高级政工师,心理咨询师。

文摘


序言



《奥运风云:女性力量的时代足迹》 序言 奥林匹克运动,自古希腊的荣光穿越千年,如今已成为连接世界、激发潜能的全球盛事。然而,当我们回顾这项历史悠久的体育盛会时,一个不容忽视的视角便是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留下的印记。她们曾是赛场上的星星之火,逐渐汇聚成燎原之势;她们是规则的挑战者,更是公平与平等的有力倡导者。本书旨在深入挖掘并呈现奥运历史长河中,女性运动员、管理者、支持者以及她们所代表的社会变迁,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女性主义在奥运舞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时代画卷。 第一章:暗夜中的微光——奥运的早期与女性的缺席 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始于1896年的雅典。然而,彼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参与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们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机会。尽管古希腊的奥运会曾允许女性观赛(尽管有严格的限制),但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在早期也怀揣着“男子汉的赛事”的理念,对女性参与持保留态度。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试图打破常规的女性身影,如同暗夜中的微光,尽管微弱,却从未熄灭。尽管1896年雅典奥运会女性未能正式参赛,但她们的渴望和对体育的热情,已经悄然孕育。在接下来的几届奥运会中,一些女性开始以非官方或表演性质的方式参与其中,她们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男性主导的体育界的一种挑战和试探。 本章将追溯奥运会早期女性参与的艰难开端,探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女性参与体育的制约,并聚焦那些在限制中坚持体育梦想的先行者,她们的努力为后来的女性运动员铺平了道路。 第二章:破冰时刻——女性在奥运赛场上的“第一次” 20世纪初,女性在奥运舞台上的身影逐渐增多,尽管参赛项目和规模仍然有限,但每一次“第一次”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00年巴黎奥运会,是女性首次被正式允许参赛的奥运会,虽然项目仅限于网球、高尔夫、槌球、马术和帆船等少数几项。这些女性运动员,在当时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观念下,勇敢地踏上了奥运赛场,她们的勇气和才华,为女性参与体育树立了里程碑。 例如,英国网球选手夏洛特·库珀(Charlotte Cooper),在1900年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单打网球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牌的女性。她的胜利,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女性运动潜能的有力证明。 本章将详细梳理女性在奥运会历史上的一系列“第一次”,包括首次参赛、首次获得奖牌、首次在特定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等。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突破性的时刻,感受女性打破性别藩篱的决心和力量。 第三章:多元绽放——女性项目的扩展与奥运公平的演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在奥运会上的参赛项目逐渐扩展。从最初的少数几项,到如今涵盖几乎所有体育大项,女性运动项目的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包容性和进步性的集中体现。每一次新项目的加入,都为更多女性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促进了性别平等在体育领域的深化。 例如,田径和游泳项目在女性参与度上的显著提升,涌现出无数星光熠熠的女运动员。她们的训练强度、竞技水平丝毫不亚于男性运动员,甚至在某些项目中超越男性。这些杰出的女性运动员,用她们的汗水和拼搏,不断挑战人们对女性体能的刻板印象。 本章将聚焦女性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的演变历程,分析不同时期女性项目的增加对奥运会整体发展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女性运动员如何通过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进步。 第四章:超越赛场——女性在奥运的幕后与社会影响 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它也是一个折射社会价值观的窗口。女性在奥运会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赛场本身。从早期的教练、裁判、官员,到如今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赛事组织者、品牌代言人,女性在奥运体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为女性运动员提供指导和支持,更是积极参与到奥运赛事的规划、管理和推广中。这些女性在幕后付出的努力,同样是奥运会成功举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的成功故事,也极大地激励了无数普通女性。她们的坚韧、勇敢和对梦想的追求,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女性的自我认知和人生选择。 本章将深入探讨女性在奥运会幕后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她们在管理、决策、推广等方面的贡献。同时,我们将分析女性运动员的榜样作用如何影响社会文化,激励女性追求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第五章:挑战与未来——性别平等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持续推进 尽管奥运会在性别平等问题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挑战依然存在。例如,部分项目在奖金、曝光度、媒体关注度上仍然存在性别差异;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女性参与体育仍然面临阻碍;一些新兴项目在女性参与和发展上仍需更多投入。 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性别平等的持续关注和积极推进。国际奥委会近年来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和倡议,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平等机会。 本章将对当前奥运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国际奥委会及各国体育组织为促进性别平等所做的努力。我们将展望未来,勾勒出性别平等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结语 奥运会的历史,是一部关于人类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史诗。而在这部史诗中,女性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的江河,推动着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对性别的认知。从最初的缺席者,到如今的闪耀明星;从赛场上的拼搏,到幕后的贡献,女性在奥运舞台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赞颂。《奥运风云:女性力量的时代足迹》,旨在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一笔详实的记录,鼓励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推动体育界性别平等的伟大事业中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多变的,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道。时而,作者会运用如诗歌般优美凝练的语句来描绘赛场上的瞬间爆发力,那种对速度与力量的赞美,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而转瞬间,笔锋又会变得冷静而克制,以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调,探讨竞技体育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考。这种在激情与理性之间的自由切换,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节奏感和层次感。它不是一本单调的报告文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史学、社会学和人文关怀的综合性作品。对我来说,每一次翻阅,都能在不同的章节中捕捉到新的韵味,像是品尝一道层次丰富的佳肴,初尝惊艳,细品方知其味无穷,绝对是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出色了,初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稳又不失活力的封面吸引住了。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质感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细读。内页的排版处理得非常精妙,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尊重,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我个人尤其欣赏他们对插图和图表的运用,那些历史照片的选取角度非常独到,既有史料价值,又充满了视觉冲击力,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字叙述瞬间变得生动立体起来。这本书的开本选择也十分合理,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放在书架上也很有分量感。整体而言,这是一本从内到外都体现着匠人精神的出版物,光是摆在那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文献支撑和史料考证工作量之庞大,简直令人咋舌。我在阅读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团队在无数的档案、口述记录和官方文件中穿梭、比对的痕迹。他们没有满足于引用那些广为人知的资料,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使得书中的论断和描述都建立在非常扎实的证据基础之上。这对于追求严谨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每当读到一个关键论点时,我总能感受到背后强大的学术支撑力,这让我在接受其观点时感到无比信服。相较于市面上许多泛泛而谈的“畅销历史”,这本书的学术品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填补了某些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树立了一个新的行业标杆,值得所有严肃的体育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珍藏。

评分

作为一名体育迷,我常常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寻找关于那些幕后英雄的只言片语,但往往不得要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那些被忽视的声音提到了聚光灯下,这种深入挖掘和梳理的努力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顶级赛事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多么坚韧的意志和多么漫长的抗争。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也为理解特定时期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它不仅仅是在记录“谁赢了”,更是在探讨“为什么能赢”,以及“赢得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让整本书的厚度远超出了普通体育史读物,达到了社会文化研究的深度。它挑战了既有的叙事框架,提供了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包容性的视角来审视体育史的演进。

评分

我通常对这类宏大叙事的历史类书籍会抱有一种敬畏感,生怕内容过于学术化而显得高深莫测,难以亲近。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巧妙,仿佛邀请读者一同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他们并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善于捕捉那些转折点和关键人物的内心挣扎,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日期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光辉与力量的鲜活篇章。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细节描摹的功力,那些在赛场内外,运动员们为梦想付出的点滴努力,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数次为之动容。这种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的笔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读起来完全停不下来,仿佛身临其境,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