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纪英才高等职业教育课改系列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类: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
定价:22.00元
作者:余宏生,陈桂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15217639
字数: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1.本教材不仅注重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同时还遵循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2.本教材注重与企业工程实际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电子线路板的设计能力。
3.本教材引入工程实际要求和经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即与企业实际接轨。
内容提要
《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通过语音放大器、计数器与电子秤仪表3个典型案例,介绍了应用Protel 99 SE软件进行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全书分为5个项目,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项目间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具有层次感;每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将项目化繁为简,化整为零;难点逐个击破,问题逐一解决,适合渐进式学习。读者只要按照书中案例的操作步骤去学习,即可轻松掌握Protel 99 SE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随着项目的推进,自身的电子线路板设计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可供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从事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项目一 语音放大器的原理图绘制与设计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任务二 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任务三 绘制原理图
任务四 产生报表
任务五 打印电路图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二 语音放大器的PCB设计与制作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规划PCB板框及设置PCB工作环境
任务二 语音放大器的PCB设计
任务三 热转印法制作单面板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三 计数器的原理图绘制与设计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编辑元件符号
任务二 绘制复杂电路图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四 计数器的PCB设计与制作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编辑元件封装
任务二 计数器的PCB设计
任务三 雕刻法制作PCB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五 电子秤仪表的PCB设计与制作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层次式电路图的设计
任务二 电子秤仪表的PCB设计
任务三 PCB制作工艺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1.元件
(1)元件的放置与编辑
以图1-1所示电路为例说明如何放置元件。一般在绘制电路图时,首先放置电路核心元件,本图的核心元件是四个三极管。放置元件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常用的一种。
由表1-3可知,三极管在Miscellaneous Devices.ddb内的Miscellaneous Devices.1ib元件库内,在该库内的元件名称是NPN 1和PNPl。因此,首先应将元件库列表中MiscellaneousDevices.1ib处于选中状态,如图1-54所示。然后拖拉原理图编辑器中元件列表的滚动框,在其内找到NPNl,单击该元件,使其处于选中状态,再单击“Place”按钮(或者直接双击该元件也可),此时元件将处于激活状态,如图1-54所示,移动光标,元件将随之移动,当移至合适的位置后,单击鼠标左键,元件即被放置。单击鼠标右键,取消放置元件状态,否则将一直处于取NPNl元件的状态。如果Miscellaneous Devices.lib没有处于选中状态,而是其他库处于选定状态(设74xx.1ib),那么元件列表中将找不到NPNl元件,因为74xx.1ib中并不包含该元件,也就是说,元件编辑器中的元件列表一栏只显示元件库列表中选中的元件库内的所有元件。
放置元件时需要观察元件位置在整张图纸中的相对位置,这时可以利用主工具栏的缩小按钮 (或快捷键“PageDown”)以及放大按钮p(或快捷键“PageLUp”)结合编辑区内的滚动框实现定位。
序言
项目一 语音放大器的原理图绘制与设计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任务二 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任务三 绘制原理图
任务四 产生报表
任务五 打印电路图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二 语音放大器的PCB设计与制作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规划PCB板框及设置PCB工作环境
任务二 语音放大器的PCB设计
任务三 热转印法制作单面板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三 计数器的原理图绘制与设计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编辑元件符号
任务二 绘制复杂电路图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四 计数器的PCB设计与制作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编辑元件封装
任务二 计数器的PCB设计
任务三 雕刻法制作PCB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项目五 电子秤仪表的PCB设计与制作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任务一 层次式电路图的设计
任务二 电子秤仪表的PCB设计
任务三 PCB制作工艺
项目练习
项目评价
参考文献
我是一名在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实践能力的教材。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讲解得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次拿到这本《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我立刻就被它扎实的实践导向所吸引。书中不仅仅停留于设计软件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深入讲解了电子元器件的选择、PCB的工艺流程、以及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和调试方法。例如,在讲解SMT贴片焊接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贴片元件的特点、焊接的技巧以及助焊剂的选择,还附带了许多实际焊接的图片,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学习。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板设计,比如高频电路板和电源板,书中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设计思路和技巧,这对于我将来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参与项目研究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既轻松又充实。
评分这本《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对PCB设计一直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操作起来就有点抓瞎。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为什么要设计PCB,PCB的构成元素有哪些,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作者都讲得非常透彻,而且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设计软件的使用,比如Altium Designer,从新建工程、原理图绘制、PCB布局到布线,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操作截图和文字说明,跟着书一步步来,就像有位老师手把手教你一样。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比如过孔的尺寸、走线的宽度、电源和地线的处理等等,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制作出稳定可靠的电路板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PCB设计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作为一名爱好电子制作的初学者,我对技术书籍的要求很高: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且要能真正指导我完成作品。这本《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从最基础的焊接知识讲起,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烙铁头、如何控制焊接温度、以及各种焊锡的优缺点,这些看似琐碎的知识点,书中都讲得非常细致,而且配有大量的实拍照片,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操作细节。更难得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设计案例,从简单的LED闪烁电路到稍微复杂一点的DIY音乐播放器,每一个案例都提供了完整的原理图、PCB图和元器件清单,并且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和调试指导。我跟着书中的案例,成功地制作了几个自己的小作品,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和动手能力。这本书让我觉得电子制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实现的乐趣。
评分我在校期间担任过电子专业的助教,负责一些实验课程的指导。在选择实验教材时,我非常注重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次有机会接触到这本《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我非常欣喜地发现它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在讲解PCB设计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底层电路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在PCB设计部分,作者不仅仅局限于软件操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逻辑和优化方案,例如,如何根据电路功能来规划布局,如何优化布线以减小干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电源和地线设计。书中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性的PCB设计知识体系,并为他们未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电子工程师,平时的工作涉及到一些PCB打样和板厂沟通。虽然我不是专门做PCB设计的,但对PCB设计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关键点还是需要了解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它不仅涵盖了现阶段主流的PCB设计软件和技术,比如Allegro,还对一些新兴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进行了介绍,比如HDI(高密度互连)技术和阻抗匹配设计。书中对这些技术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使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很快理解其原理和应用。另外,书中关于PCB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详细讲解了制版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比如蚀刻、钻孔、电镀等,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避免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与板厂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PCB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够更有效地与设计部门和板厂进行沟通,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