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
定價:28.00元
作者:王均熙
齣版社:學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86008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收錄2006年至2010年7月産生的新詞新義,少數條目産生於2005年,考慮到語文工具書的實用性,本書也酌情予以收列。所收詞目後附書證,以滿足讀者查閱的需要,也便於其他辭書在修訂時考慮補收。本書共收條目約2000條。
目錄
凡例
正文
拼音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王均熙,1947年10月生,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漢語專業。多年來從事辭書編募工作及現代漢語,方言等語言研究,曾參與中國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詞典》的撰稿與編輯工作。主要專著有《漢語新詞詞典》《簡明漢語新詞詞典》《新世紀漢語新詞詞典》等。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老派的閱讀愛好者,習慣瞭紙質書那種觸感和翻閱的儀式感,對於電子設備上的搜索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那種在書架上、在章節間遊走的探索感。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紮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字體選擇和行距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容易疲勞。更讓我欣賞的是,它收錄新詞的尺度把握得恰到好處。新詞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曇花一現的“梗”很快就會被新的熱點取代。但這部詞典顯然不是為瞭追趕每一個短暫的熱搜而編纂的,它似乎更關注那些具有一定生命力、已經開始在特定圈層內穩定流通,並可能對未來漢語産生影響的詞匯。這種“篩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術判斷。讀完一個章節後,我常常會感慨,原來我們日常使用的這些詞語,背後承載瞭那麼多時代背景和文化交流的痕跡。它讓我對“語言的演進”這件事,有瞭一種更宏大和動態的認知,不再覺得語言是僵死的規範,而是活生生的有機體。
評分說實話,我入手這本書,主要是為瞭解決工作中的一些小睏惑。最近接手的一個項目,涉及很多與新興科技和互聯網文化相關的材料,裏麵時不時冒齣一些我不太熟悉的縮寫或者網絡流行語,翻閱一般的綜閤性詞典,往往撲瞭個空,那些詞條壓根找不到,或者解釋得過於簡略,根本無法把握其在專業語境下的確切含義。這部詞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詞典那樣把所有詞匯堆在一起,而是似乎按照詞語的生成領域做瞭一定的隱性劃分,這樣我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查找。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某些金融或商業領域的“行話”的解釋,它們不僅給齣瞭標準的定義,還貼心地標注瞭這些詞匯在不同群體中的細微差彆,比如,某個詞在早期語境中是褒義,但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帶有瞭貶損意味。這種層層遞進的解析,對於需要精準把握文本含義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它讓“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字麵,而是深入到瞭社會認知的層麵。
評分翻閱這部詞典的過程,簡直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光的旅行。那些在2005年前後風靡一時,但現在可能已經“退休”的詞匯,被它係統地歸檔保存瞭下來,旁邊緊挨著的是近年來纔冒齣來的、充滿未來感的錶達。這種時間跨度的並置,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對比效果。你會清晰地看到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是如何通過語言碎片來構建的。比如,某些網絡社區特有的黑話,在書裏被賦予瞭正式的解釋,讓我這個“圈外人”也能瞬間領悟到其中的幽默或諷刺意味。當然,對於那些過於依賴即時通訊工具的年輕一代來說,這些詞匯可能需要一個“翻譯器”來解鎖。但正是這種“翻譯”功能,體現瞭詞典的價值所在——它充當瞭不同語言社群、不同時間維度之間的橋梁。它不僅僅在記錄語言,更是在記錄社會變遷留下的清晰的語言腳印,這種曆史感,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産品都難以替代的。
評分我特彆喜歡那種被收錄的詞條下,除瞭核心定義外,還附帶的那些“旁證”信息。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術格式,而是用一種相對親切的方式,簡要說明瞭這個詞語的來源,比如是受瞭哪個外來文化的影響,或是哪個特定的社會事件催化瞭它的誕生。這使得學習過程變得非常有趣,仿佛在玩一場“詞源偵探遊戲”。比如,某個錶達可能源自一部外國影視劇的經典颱詞,經過本土化後迅速泛化。這種跨文化的互動痕跡被清晰地勾勒齣來,讓我意識到,當代漢語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它強大的吸收和再創造能力。對於母語者而言,這是一種自信的確認;對於學習者而言,這則是一張理解當代中國社會脈動的地圖。總而言之,它不是一本讀完就可以束之高閣的參考書,而更像是需要隨時翻閱、時常對照的“生活夥伴”,幫助我們在飛速迭代的時代中,保持對語言的敏感度和準確度。
評分這本厚厚的工具書擺在桌麵上,光是看封麵就覺得分量十足,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乾燥氣息,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一個知識沉澱的氛圍裏。我特地挑瞭個周末,泡瞭壺濃茶,打算好好翻閱一下近些年語言的變遷脈絡。坦白說,剛開始接觸這種專門性的詞典時,總會有點望而生畏,畢竟“新詞”的範疇太過寬泛,如何取捨、如何界定,是個大工程。然而,一旦真正沉下心來,你會發現編者在梳理這些在日常交流、網絡熱潮中冉冉升起的新生詞匯時,所下的功夫是多麼精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A是什麼意思”,而是深入到詞語誕生的社會語境、傳播路徑,甚至能捕捉到一絲不易察覺的時代情緒。比如,那些在特定事件後迅速流行起來的錶達,書中往往會附帶上簡短卻精準的背景介紹,讓你瞬間明白這個詞匯為何能夠破圈。這種對“語境”的重視,使得這部詞典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書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社會文化觀察誌。對於一個對外語學習者,或者僅僅是對母語發展保持好奇心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去窺視我們語言鮮活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