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無綫光正交頻分復用原理及應用
定價:138.00元
作者:柯熙政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030550880
字數:
頁碼: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光通信,無綫電通信
內容提要
正交頻分復用是多載波通信的一種,可以提高光通信的頻譜效率,抑製信道乾擾。《無綫光正交頻分復用原理及應用》論述無綫光通信中的正交頻分復用理論及應用, 係統介紹無綫光通信中的正交頻分復用傳輸體係,對光正交頻分復用涉及的高峰均比、時間同步、信道估計及信道分配進行深入係統分析;對大氣湍流及大氣環境對正交頻分復用信號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對比分析光正交頻分復用抑製大氣湍流的特性。通過數值仿真及實驗驗證相關理論,觸及本領域的**進展。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
1.1 無綫光通信技術的發展 1
1.2 光波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研究進展 3
1.3 脈衝調製、副載波調製與無綫光正交頻分復用 5
1.3.1 脈衝調製的外研究現狀 5
1.3.2 副載波調製的外研究現狀 9
1.3.3 FSO-OFDM的提齣 9
1.4 FSO-OFDM的特點 12
1.4.1 OFDM的優點 12
1.4.2 FSO-OFDM的特點 13
1.4.3 RF OFDM與FSO-OFDM的區彆 14
1.4.4 FSO-OFDM亟待解決的問題 14
1.5 FSO-OFDM中的關鍵技術 15
參考文獻 17
第2章 副載波調製技術 26
2.1 副載波調製 26
2.1.1 副載波調製信號的産生與檢測 26
2.1.2 BPSK副載波調製的差錯率 27
2.1.3 FSK副載波調製的差錯率 30
2.1.4 MPSK與MQAM副載波調製的差錯率 31
2.1.5 副載波調製性能分析 32
2.2 NC類正弦QPSK調製 35
2.2.1 NC類正弦QPSK調製原理 35
2.2.2 NC類正弦類QPSK調製性能分析 38
2.3 16PSK調製原理及仿真 49
2.3.1 MPSK信號的矢量錶示 50
2.3.2 16PSK信號的調製方式 51
2.3.3 16PSK調製解調性能分析 53
2.3.4 16PSK副載波調製實驗結果分析 59
2.4 64QAM調製與解調 66
2.4.1 64QAM係統的基本原理 66
2.4.2 64QAM信號調製解調仿真分析 71
2.4.3 仿真及實驗結果分析 74
2.4.4 64QAM副載波調製實驗結果分析 84
2.5 小結 87
參考文獻 88
第3章 半導體激光器的非綫性特性及其修正 91
3.1 半導體激光器 91
3.1.1 半導體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92
3.1.2 半導體激光器的分類 93
3.1.3 半導體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93
3.2 半導體激光器的非綫性特性 97
3.2.1 動態非綫性 97
3.2.2 靜態非綫性 102
3.2.3 半導體激光器的靜態模型 103
3.2.4 半導體激光器的綫性化 108
3.3 副載波調製中的激光器非綫性互調失真 116
3.3.1 激光器的非綫性互調失真 116
3.3.2 副載波調製的非綫性互調失真特性 121
3.4 半導體激光器功率控製 131
3.4.1 溫度對半導體激光器的影響 131
3.4.2 功率控製係統 133
3.5 小結 139
參考文獻 139
第4章 FSO-OFDM係統 143
4.1 OFDM係統原理 143
4.1.1 OFDM信號的數學模型 144
4.1.2 由DFT實現OFDM145
4.2 OFDM頻率漂移與相位噪聲 147
4.2.1 頻率漂移對OFDM的影響 148
4.2.2 OFDM係統的相位噪聲 149
4.3 FSO-OFDM係統結構 151
4.3.1 直流偏置OFDM係統 153
4.3.2 限幅OFDM係統 154
4.3.3 非限幅OFDM係統 154
4.3.4 FSO-OFDM信號的解調 155
4.4 OFDM的信號結構 155
4.4.1 保護間隔和循環前綴 155
4.4.2 過采樣 158
4.4.3 加窗 159
4.5 FSO-OFDM信號的噪聲特性 159
4.5.1 乘性噪聲 160
4.5.2 混閤噪聲 160
4.5.3 FSO-OFDM實驗研究 167
4.6 小結 169
參考文獻 169
第5章 大氣信道 171
5.1 激光傳輸中的大氣散射與大氣衰減 171
5.1.1 大氣散射 171
5.1.2 大氣衰減 172
5.2 激光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 174
5.2.1 大氣湍流的統計特性 174
5.2.2 大氣湍流對激光傳輸的影響 178
5.3 大氣湍流模型 179
5.3.1 log-normal湍流模型 180
5.3.2 Gamma-Gamma湍流模型 183
5.3.3 負指數分布湍流模型 187
5.3.4 湍流信道性能分析 188
5.4 大氣色散及其對光信號傳輸的影響 193
5.4.1 大氣中光的色散 193
5.4.2 光脈衝在大氣湍流中的傳播 197
5.4.3 連續波在大氣湍流中的傳播 201
5.5 大氣色散對OFDM信號的影響 203
5.5.1 對FSO-OFDM係統誤碼率的理論分析 203
5.5.2 脈衝時延對係統速率的限製 205
5.5.3 Gamma-Gamma信道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211
5.6 雨對光信號傳輸的影響 217
5.6.1 接收光強均值 218
5.6.2 相乾場和非相乾場的統計特性 221
5.6.3 非相乾場的頻譜特性和方差 223
5.7 小結 226
參考文獻 227
第6章 OFDM係統的同步技術 231
6.1 OFDM中的時間同步 231
6.2 同步偏差對OFDM係統性能的影響 232
6.2.1 符號定時偏差對係統性能的影響 232
6.2.2 載波頻率偏差對係統性能的影響 234
6.2.3 抽樣時鍾偏差對係統性能的影響 236
6.2.4 OFDM的同步算法原理 236
6.3 FSO-OFDM係統符號同步 239
6.3.1 傳統的符號同步算法 240
6.3.2 改進的同步算法 244
6.4 頻率同步算法 250
6.4.1 載波頻率偏差估計算法 250
6.4.2 基於循環前綴的*大似然同步算法 251
6.4.3 ML 算法改進 258
6.5 小結 262
參考文獻 263
第7章 FSO-OFDM調製係統中的峰均比 265
7.1 峰均比的定義及統計特性 265
7.1.1 峰均比的定義 265
7.1.2 峰均比的統計特性 266
7.1.3 高峰均比産生的原因及後果 267
7.2 降低峰均比的方法 267
7.2.1 限幅類技術 267
7.2.2 編碼類技術 269
7.2.3 概率類技術 270
7.3 降低OFDM係統中峰均比的概率類方法 271
7.3.1 部分傳輸序列方法 271
7.3.2 選擇性映射方法 279
7.3.3 信道仿真分析 281
7.3.4 實驗結果分析 294
7.4 降低峰均比的編碼類技術 296
7.4.1 幾種分組編碼方法 297
7.4.2 基於Golay互補序列和RM碼的編譯碼算法 302
7.5 小結 309
參考文獻 309
第8章 信道估計與信道分配 312
8.1 無綫光OFDM信道估計 312
8.1.1 信道估計的分類 313
8.1.2 基於LS準則的信道估計算法 313
8.1.3 基於MMSE準則的信道估計算法 314
8.2 粒子濾波算法 317
8.2.1 貝葉斯估計方法 317
8.2.2 濛特卡羅方法 321
8.2.3 粒子濾波算法原理 322
8.2.4 粒子濾波算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325
8.2.5 基於粒子濾波的大氣激光OFDM係統信道估計 329
8.3 基於導頻輔助信道估計算法 335
8.3.1 衰落信道對OFDM信號的影響 336
8.3.2 基於頻域導頻的信道估計算法 338
8.3.3 基於時域訓練序列的信道估計算法 347
8.4 單用戶FSO-OFDM信道分配 353
8.4.1 注水算法 354
8.4.2 自適應比特功率分配算法 355
8.4.3 改進的自適應比特功率分配算法 359
8.4.4 仿真結果分析 363
8.5 多用戶FSO-OFDM自適應信道分配 364
8.5.1 多用戶自適應FSO-OFDM係統原理 364
8.5.2 幾種多用戶自適應算法 365
8.5.3 改進算法 371
8.6 小結 376
參考文獻 37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對高效、可靠通信技術的需求愈發迫切。當我看到“無綫光正交頻分復用原理及應用”這個書名時,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索欲。我雖非通信領域的專傢,但對任何能夠提升數據傳輸效率和質量的技術都充滿好奇。我設想,這本書會詳細闡述OFDM技術如何通過將高速數據流分割成眾多低速的、相互正交的子載波來傳輸,從而有效抵抗由於多徑效應引起的碼間乾擾,並大幅提高頻譜利用率。而“無綫光”的結閤,更是讓我對通信介質的革新充滿瞭期待。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利用可見光或近紅外光進行數據傳輸的原理,以及它與傳統射頻通信相比的獨特優勢,比如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帶寬潛力以及在特定環境下的可行性?我特彆想瞭解,OFDM技術如何應用於無綫光通信的實際場景中,它如何剋服如信號衰減、光束散射、以及環境光乾擾等技術難題?書中是否會介紹具體的調製解調方案,以及如何設計高效率的光調製器和光探測器?我對書中“應用”部分的內容更是充滿期待,它會揭示這項技術在智能照明、室內定位、水下通信,乃至未來第六代通信技術中可能扮演的關鍵角色嗎?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構建起對無綫光OFDM技術的係統認知,並對其未來的發展潛力産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我一直認為,科技的發展往往隱藏在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之中,而“無綫光正交頻分復用原理及應用”這本書的書名,恰恰勾勒齣瞭一種充滿潛力的技術方嚮。雖然我目前對OFDM的理解僅停留在基礎概念層麵,但它在提升通信係統性能方麵的潛力早已吸引瞭我。而“無綫光”的加入,則為這項技術注入瞭全新的維度,它暗示著一種超越傳統無綫通信限製的可能性。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OFDM技術在無綫光通信環境下的工作機製,它如何通過將數據流分割成多個子載波,並在每個子載波上獨立進行調製,從而實現對信道失真的有效補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理解無綫光通信如何剋服其固有的挑戰,例如光信號的定嚮性、遮擋問題以及環境光乾擾。這本書是否會提供關於如何設計高效的發射和接收模塊的指導?我最期待的,莫過於書中關於“應用”的部分,它會講述這項技術在哪些領域能夠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例如,在數據中心內部的超高速互聯,或者在特定場景下(如醫院、飛機內)的無綫通信解決方案,是否都會有所涉及?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獲得對這項技術的深刻洞察,並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科技感和前沿性,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雖然我不是通信專業的科班齣身,但對任何能夠解決實際通信瓶頸的技術都抱有濃厚的興趣。當我看到“無綫光”和“OFDM”這兩個關鍵詞組閤在一起時,我立刻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一本深入探討如何突破傳統無綫通信限製的著作。我猜想,書中應該會詳細闡述OFDM技術如何通過正交子載波來抵抗碼間乾擾,以及它在提高頻譜利用率方麵的巨大貢獻。同時,“無綫光”的加入,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是否意味著我們將看到一種全新的、不受電磁頻譜限製的通信方式?這本書會不會深入講解實現無綫光通信的關鍵技術,比如激光器的選擇、調製方式的設計,以及如何實現光信號的有效接收和解碼?我特彆關注的是,OFDM技術與無綫光通信相結閤,會産生怎樣的協同效應,又是如何剋服在傳輸距離、環境乾擾(如遮擋、霧霾)等方麵的挑戰的?我非常渴望瞭解它的理論基礎,並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能夠啓迪思維的思考方嚮,甚至是對未來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預測。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令人驚喜瞭!我一直對通信技術領域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提升數據傳輸效率和穩定性的前沿技術。當我偶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立刻就被吸引住瞭。雖然我目前對無綫光通信和OFDM技術瞭解不多,但光是“正交頻分復用”這個詞就讓我覺得它一定蘊含著很多深刻的原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帶領我走進這個全新的世界。我想象著書中會詳細介紹OFDM技術是如何將高帶寬信號分割成多個低帶寬的子載波進行傳輸,以及它在對抗多徑衰落方麵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瞭解無綫光通信是如何利用可見光或近紅外光作為傳輸媒介,與傳統的射頻通信相比,它又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和挑戰。這本書會不會講解光器件、調製解調技術,以及如何設計高效的光信號處理單元?我特彆好奇的是,書裏會不會包含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在智能傢居、車聯網,甚至水下通信中的應用。我希望能學習到一些基礎知識,然後能夠舉一反三,理解更多相關的技術。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其中的奧秘,瞭解它的發展前景和潛力。
評分我對於學習新興技術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尤其是在數據傳輸速率飛速增長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甚至開拓新的傳輸介質,一直是我的關注焦點。當我的目光落在“無綫光正交頻分復用原理及應用”這本書上時,一種強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我對OFDM技術早已有所耳聞,它在解決多徑效應方麵的卓越錶現讓我印象深刻,但將其與“無綫光”這一概念結閤,卻是第一次接觸。這不禁讓我遐想,這是否意味著一種不受傳統射頻乾擾睏擾,且能夠提供極高帶寬的通信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解釋OFDM在無綫光通信場景下的工作原理,它如何剋服光信號在空氣中傳輸時可能遇到的衰減和散射問題,以及如何在高數據速率下保持信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書中是否會涉及光信號的生成、編碼、傳輸和解調的整個流程?對於“應用”的部分,我更是充滿瞭好奇,這本書會揭示哪些令人振奮的應用場景?比如,在室內定位、智能照明、甚至是高速的短距離數據傳輸中,它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並輔以貼近現實的應用分析,讓我對這項技術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