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
定价:35.00元
作者:翟立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0302427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等多元角度出发,为各级科技、教育、科协等主管部门和组织工作者,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师、社区科普工作者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详尽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结合先进地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出6个活动方案和教学方案、16个典型案例、18篇媒体相关专题报道。这些具有先进性、实效性的鲜活事例,有益于读者在获得理性思索的同时促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操作。
本书适合科普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翟立原,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了《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社区科普与公民素质建设》等5部图书,在
文摘
序言
科学,早已不是科学家专属的词汇,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这本书,恰恰点出了这个时代的关键需求。在我看来,科学素质的提升,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一种对未知保持好奇、用理性探究的态度。这本书的“实践探索”三个字,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书中会分享许多生动的案例,可能是某一个地方政府如何成功推广科学理念,可能是某一个科研机构如何通过开放日活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也可能是某个教育团队如何设计出引人入胜的科学课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提升全民的科学认知水平,让科学真正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议题的研究者,我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个书名,尤其是“实践探索”这几个字,充满了好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然而,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问题: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断层。许多关于科学素质提升的理念,在落地执行时却困难重重。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猜测书中会详细阐述在不同背景下,如何通过具体的项目、活动、课程设计等方式,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科学理解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并且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成功要素,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指导性的行动手册,对于推动我国科学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科学素质的提升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如何有效地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普及到大众,尤其是让那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并参与其中,一直是一个挑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侧重于“实践探索”,这意味着书中很可能蕴含着大量来自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案例,这些能够帮助读者跳出纸上谈兵的困境,看到科学素质建设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落地方式。对于那些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教育改革,或者对社会发展有深刻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或许能够激发新的灵感,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从而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迈向新的高度。它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前进方向,也为我们理解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提供了新的维度。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让科学走出象牙塔,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抱有浓厚的兴趣。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科学,似乎总是与高深的理论、复杂的公式联系在一起,这无形中就构成了一种隔阂。然而,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和实用性,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本书的题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就精准地触及了这一点。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科学素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来逐步建立和提升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案例,例如如何利用社区活动、媒体传播、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如果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实践的成功之处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那将是对我们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贡献,也为我个人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当我看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科学普及的场景。从博物馆的互动展览,到科普讲座的现场互动,再到各种线上线下的科学活动,这些都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生动体现。这本书似乎旨在梳理和总结这些实践的经验,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提炼。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定义“公民科学素质”,以及他们选择了哪些“实践探索”作为研究对象。是侧重于青少年科学教育,还是关注成人科学素养的提升?是通过技术手段,还是侧重于人文关怀?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揭示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科学素质建设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份详实的“地图”,指引我们在浩瀚的科学普及领域中,找到最有效的路径,并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