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4G小基站系统原理、组网及应用
定价:59.0元
作者:张晟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15396563
字数:22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4G小基站系统原理、组网及应用》是国内专家编写的小基站(SMELL CELL)技术专著,是国内首批小基站技术专家在标准制定、产品开发、网络建设及维护等一线工作中实践的经验积累,将有助于产业界和大众群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4G(LTE)小基站系统理论及应用。
《4G小基站系统原理、组网及应用》语言深入浅出,让你了解移动网络和基站的发展过程,了解到为什么要引入小基站,小基站系统如何构成和工作,小基站采用了哪些特有的关键技术,如何进行小基站组网。
本书分三大类十个典型场景具体解读了小基站应用各类场景的特点、注意事项,为读者在掌握小基站原理和技术特征之后,进行工程实施和部署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
内容提要
基站是4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4络建设的高速发展,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一体化小基站解决方案,正成为解决4G移动网络覆盖、容量、速率等瓶颈难题的关键措施。本书详细介绍了基站演进发展趋势,为什么要引入4G一体化小基站,小基站的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小基站的网络架构、无线规划组网,主要的应用场景,关键的指标和要求,既有**研究理论更有丰富的实践总结。
本书是4络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应用的重要指导资料,适用于运营商、设计单位、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以及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和高校师生学习和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晟,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技术专家,南京邮电大学硕士。二十多年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工作经验,专注于通信网络技术研究、规划建设、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包括无线网络(GSM/TD-SCDMA/TD-LTE)、核心网、互联网、业务平台等。
商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演进处经理,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多年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建设,具备丰富的网络建设及管理经验。
孔建坤,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网络部总经理,北京大学硕士,多年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工作,具备丰富的网络运维及管理经验
徐勇,人民邮电报科技新闻部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硕士,多年从事科技行业新闻报道,对移动通信行业趋势有深刻的洞察,所著文章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有一定了解的工程师,我对于“4G小基站系统原理、组网及应用”这个书名非常感兴趣,即使不熟悉作者“张晟”和ISBN号。我一直关注小基站技术在解决室内覆盖、提升热点区域容量方面的能力,也深知其在提高频谱效率和降低运营商网络建设成本方面的优势。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小基站核心技术细节的深入剖析,例如其射频单元(RU)和基带单元(BBU)的设计理念,不同部署模式(如室内、室外、专用)的技术要求,以及如何与宏基站进行负载均衡和干扰协调(ICIC)等高级特性。在组网方面,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小基站回传网络(backhaul)的解决方案,包括有线和无线回传的技术选择、容量规划和可靠性保障。同时,书中关于组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无缝切换、移动性管理等,也应有所涉及。而“应用”部分,我更期待看到一些量化的分析,比如小基站部署对网络吞吐量、时延、用户感知的影响,以及它在特定行业(如金融、医疗、教育)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如果能包含一些实际项目案例和技术挑战的讨论,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践价值。
评分我对“4G小基站系统原理、组网及应用”这本书的作者“张晟”以及ISBN号9787115396563完全没有印象,但我对小基站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我一直认为,小基站是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是5G乃至更高代际网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弥补宏基站的覆盖不足,并极大提升网络容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阐述小基站的“原理”,包括其硬件架构、软件功能、以及与核心网的接口协议等。同时,“组网”是实现小基站价值的关键,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组网模式,例如集中式、分布式部署,以及小基站之间和与宏基站之间的协同机制,例如协同多点传输(CoMP)等技术。另外,“应用”部分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能看到书中不仅介绍理论上的应用场景,例如室内覆盖、热点区域增强,还能展示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在工业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领域的成功部署经验,以及书中是否对小基站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与边缘计算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评分关于“4G小基站系统原理、组网及应用”这本书,尽管我从未接触过,但单凭书名,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无线通信前沿技术的设想。我一直对基站技术的发展演进感到着迷,尤其是在4G时代,小基站的出现无疑是解决网络拥塞和覆盖难题的一项重要创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小基站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它如何接收和处理无线信号,它与传统大型基站相比有哪些独特的设计之处,以及它在频谱利用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在“组网”方面,我期待能够了解到如何将数量庞大的小基站有效地编织成一张协同工作的网络,如何实现无缝的覆盖和用户漫游,以及如何应对不同部署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干扰问题。我特别想知道,在密集城区、大型场馆等高话务区域,小基站是如何发挥作用,提升用户体验的。最后,“应用”这一部分,我希望能看到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具象的例子,比如小基站如何在企业内部网络、家庭Wi-Fi增强、公共交通枢纽等场景下落地,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性能数据和部署建议,帮助读者理解小基站技术的实际价值和推广前景。
评分最近在研究无线通信方面的资料,偶然看到一本号称讲解“4G小基站系统”的书。虽然我对于“张晟”这个作者并不了解,ISBN号也只是一个编码,但我对这个主题本身确实非常有兴趣。我一直觉得,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日益密集化,小基站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和增强手段,在提升网络容量、改善用户体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小基站的“原理”,比如它在射频、基带处理、协议栈等方面与传统宏基站有何不同,以及如何实现与核心网的连接。同时,“组网”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我希望了解如何将大量的小基站有效地集成到现有的4G网络中,如何进行干扰管理和资源调度,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用户体验下降。此外,“应用”部分更是我期待的重点,我想知道小基站的具体落地场景,比如在室内分布系统(DAS)的替代方案,在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它如何为未来5G乃至6G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行业发展趋势的解读,那将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籍的标题和ISBN信息我完全不熟悉,但作为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4G技术特别是小基站(Small Cell)的应用前景感到非常兴奋。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小基站技术,从其基本原理到实际的组网策略,再到它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的著作。我特别关注的方面包括: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协同工作机制,如何有效地解决室内覆盖盲区,以及小基站技术在物联网(IoT)、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潜力。我期望能够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小基站(如微基站、微微基站、飞基站)的性能差异和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在部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频谱分配、干扰协调、以及能源效率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这些疑问,我想它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4G网络演进和未来无线通信发展趋势的读者都将是极有价值的。我理想中的书籍还会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小基站是如何在写字楼、商场、体育场馆等复杂环境中部署并提升用户体验的,甚至对于一些非常规的应用,例如在偏远地区或工业场景下的部署,也能提供一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