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规划与设计
定价:48.00元
作者:雷卫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1152588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9kg
编辑推荐
业务及关键技术,网络规划方法及流程,业务网、承载网、管控网规划,网络规划实务。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NGB的关键技术及网络规划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涉及NGB概述、NGB业务、NGB关键技术、NGB网络规划方法及流程、NGB业务网规划、NGB承载网规划、NGB管控网规划、NGB网络规划实务。本书可供广电网络公司、电信设备提供商、电信咨询行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章 NGB概述
1.1 NGB产生的背景
1.1.1 三网融合的含义
1.1.2 国际三网融合发展趋势
1.1.3 我国三网融合的历程
1.1.4 广电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5 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1.2 NGB的定义及基本架构
1.2.1 NGB的定义
1.2.2 NGB的基本架构
1.3 小结
第2章 NGB业务
2.1 海外三网融合业务
2.1.1 欧美主要国家三网融合业务分析
2.1.2 亚洲主要国家三网融合业务分析
2.2 广电三网融合后的新业态
2.2.1 三网融合后产业链的变化
2.2.2 广电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优劣势对比
2.3 NGB典型业务
2.3.1 NGB业务特点分析
2.3.2 NGB业务分类
2.4 小结
第3章 NGB关键技术
3.1 业务网技术
3.1.1 高并发门户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
3.1.2 ACR
3.1.3 高安全的互通接口
3.1.4 DRM数字版权技术
3.1.5 可信证书管理技术
3.2 承载技术
3.2.1 xPON
3.2.2 HFC
3.2.3 EOC
3.2.4 PTN
3.2.5 OTN
3.2.6 ASON
3.2.7 CDN
3.3 IT技术
3.3.1 ESB
3.3.2 存储技术
3.3.3 中间件
3.3.4 SOA架构
3.4 其他技术
3.4.1 物联网
3.4.2 视频编码技术
3.4.3 云计算
3.4.4 IPv6
3.4.5 Web Cache和DNS重定向
3.5 小结
第4章 NGB网络规划方法及流程
4.1 NGB网络规划基础
4.1.1 NGB网络规划概述
4.1.2 NGB网络规划内容体系
4.1.3 NGB网络规划的基础工作
4.2 业务预测方法
4.2.1 业务预测的基本知识
4.2.2 主要预测方法分析
4.2.3 业务预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3 经济分析方法
4.3.1 规划方案投资估算
4.3.2 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经济指标
4.3.3 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方法
4.4 层次分析法
4.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4.4.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4.5 规划流程和数据处理
4.5.1 NGB网络规划流程
4.5.2 基础数据处理
4.6 小结
第5章 NGB业务网规划
5.1 业务网架构及演进
5.1.1 业务发展趋势
5.1.2 业务平台现状
5.1.3 业务平台的演进
5.1.4 业务网目标架构
5.1.5 业务网整合及演进思路
5.1.6 业务平台云计算引入
5.2 业务门户系统
5.3 业务运营系统
5.3.1 音视频类业务系统
5.3.2 信息服务类系统
5.3.3 游戏娱乐类业务系统
5.3.4 应用类业务系统
5.3.5 消息类业务系统
5.4 业务分发与交换系统
5.4.1 业务互联网关子系统
5.4.2 业务分发子系统
5.4.3 业务交换子系统
5.5 运营支撑系统
5.5.1 用户管理
5.5.2 交易和结算管理支撑
5.5.3 自助服务
5.6 业务互通系统
5.6.1 与互联网的互通
5.6.2 与通信网的互通
5.7 IPTV平台规划设计
5.7.1 IPTV业务类型
5.7.2 IPTV平台架构
5.7.3 IPTV组网方案
5.7.4 IPTV业务模型
5.8 小结
第6章 NGB承载网规划
6.1 IP网规划
6.1.1 业务对承载网络的要求
6.1.2 流量预测
6.1.3 网络拓扑
6.1.4 路由设计
6.1.5 IP地址规划
6.1.6 认证方式
6.1.7 MPLS VPN实现
6.1.8 QoS实现
6.1.9 多播实现
6.2 传送网规划
6.2.1 传送网需求预测及分析
6.2.2 传送网现状及问题分析
6.2.3 网络拓扑
6.2.4 光缆网规划
6.2.5 网管系统
6.2.6 数字同步网系统
6.3 接入网规划
6.3.1 广电接入网现状
6.3.2 广电接入网的需求分析
6.3.3 CMTS规划方案
6.3.4 PON规划方案
6.3.5 接入网技术选用原则
6.3.6 FTTx网络中的ODN设计原则
6.4 CDN网络规划
6.4.1 CDN网络现状
6.4.2 发展思路及策略
6.4.3 规划方案
6.5 MCC规划
6.5.1 MCC网络现状及问题
6.5.2 发展思路及策略
6.5.3 规划方案及建设
6.6 小结
第7章 NGB管控网规划
7.1 IT运营支撑系统规划
7.1.1 运营支撑系统发展趋势
7.1.2 运营支撑系统部署的必要性
7.1.3 IT支撑系统建设架构
7.2 网络管理系统规划
7.3 业务与内容监管系统规划
7.3.1 整体功能架构规划
7.3.2 内容监管系统规划
7.3.3 基础设施的监控规划
7.3.4 应用软件的监控规划
7.3.5 端到端业务数据监控规划
7.4 网络安全规划
7.4.1 安全架构SOC
7.4.2 信息安全技术
7.4.3 安全设计
7.5 小结
第8章 NGB网络规划实务
8.1 接入网
8.1.1 光节点的规划
8.1.2 投资成本测算
8.2 传送网
8.2.1 建设场景
8.2.2 业务预测和电路矩阵表
8.2.3 骨干光缆网规划
8.2.4 光层规划方案
8.2.5 业务配置
8.2.6 交叉系统的配置
8.2.7 电层规划方案
8.3 IP网
8.3.1 流量预测
8.3.2 网络拓扑
8.3.3 建设方案
8.3.4 路由设计
8.3.5 认证技术的选择
8.3.6 IP承载网投资估算
8.4 业务网
8.4.1 全媒体互动电视平台
8.4.2 广电产业内容集成平台
8.5 小结
后记
缩略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跳转的角度来审视,一本好的技术专著必须具备极强的内在一致性。我非常关注作者是如何将“广播电视网”这个相对传统但正在经历剧变的领域,与“下一代网络”的前沿技术(例如软件定义网络、5G/6G融合、云化部署等)进行有机结合的。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常常是技术创新最薄弱也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这本书的叙述风格能够保持一种权威又不失亲和力的平衡,避免过多使用晦涩难懂的行话而没有足够的解释,那么它对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都具有吸引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术语表或者概念索引,方便那些需要快速定位特定知识点的读者。更重要的是,技术的迭代速度极快,这本书如果能以一种“方法论”而非“纯粹技术点罗列”的方式来组织内容,强调的是一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就会大大延长,即使具体技术标准有所更新,其核心的规划思路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这种对核心思想的提炼,是区分一般技术手册和经典专著的关键所在。
评分我对技术书籍的评价,往往更侧重于其对行业现状的洞察力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能力。市面上关于“下一代”网络的资料汗牛充栋,但大多停留在概念的堆砌,缺乏落地实施的路线图和关键技术的深度剖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似乎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宏观的愿景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环节。我期待看到它如何处理从现有基础设施向未来架构平滑过渡的复杂性,比如在兼容性、安全性、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实际工程问题上的解决方案。优秀的规划书籍应当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决策框架,帮助工程师和管理者在面对技术选型和投资回报周期时,做出更科学的判断。如果它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研究,哪怕是理论上的模拟案例,来佐证其提出的设计原则的有效性,那无疑会使其价值倍增。这本书如果能构建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现逻辑都有所覆盖,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参考手册,更会成为一本指导实践的工具书,帮助我们避免在技术演进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作者或者出版社在细节上是很用心的。封面的设计简洁大气,配色沉稳,很符合技术类书籍的气质,不会过于花哨分散注意力。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字体大小适中,排版布局非常合理,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留意了图表和公式的呈现效果,那些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和技术流程示意图,线条流畅,标注清晰可辨,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技术概念至关重要。很多技术书籍在图文转换上处理得不够到位,导致读者需要反复对照才能理解,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直接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体验。从物理层面讲,这本书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给人一种内容扎实、值得信赖的感觉,这对于一本专注于前沿技术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书籍来说,是极大的加分项。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尊重,也让我对后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抱有了更高的期待。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为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评分对我来说,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其价值还体现在它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而是能激发读者对现有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例如,在探讨下一代网络时,它是否触及了内容生产、分发机制的商业模式变革?或者在技术演进的交叉口,对伦理、监管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有所侧重?一个真正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必然是超越纯技术范畴的。如果作者能够巧妙地将技术演进与产业生态、用户体验、甚至政策导向联系起来进行论述,那么这本书的格局就会被极大地拓宽。这种跨学科、多维度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真正含义——它不仅是骨干网的速度提升,更是整个信息服务体系的重构。只有涵盖了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才能真正配得上“规划与设计”这个宏大的主题,成为我们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思想伙伴。
评分我个人对技术书籍的实用价值有着极高的要求,它必须能转化为生产力。对于“规划与设计”这一主题,这意味着书中的内容需要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我设想它会包含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图或清单,用于指导一个实际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架构定型的全过程。例如,在设计阶段,它是否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最优架构模型?在资源分配上,是否探讨了成本效益分析的量化指标?对于一个项目经理或者架构师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如何做”而不是仅仅“是什么”。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范例性的设计文档结构或者评审要点,那将是莫大的帮助。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陷入细节的泥沼,而一本优秀的规划设计书籍应当能提供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帮助我们将复杂的现实问题抽象化、模型化,并最终落脚到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它不应只是描述理想状态,更要深入探讨在资源受限、技术不成熟等现实约束下,如何做出最优的妥协和取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