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

正版现货 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志烈 著
图书标签:
  • 半导体照明
  • LED照明
  • 照明技术
  • 光电技术
  • 电子技术
  • 照明工程
  • 第二版
  • 教材
  • 参考书
  • 正版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40369
商品编码:2932160367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

:79.00元

作者:方志烈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2134036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介绍半导体照明器件———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机理及其制造技术的同时,详细讲解了器件的光 电参数测试方法,器件的可靠性分析、驱动和控制方法,以及各种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技术。本书内容系统、 全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了 “半导体照明”主题,反映了国内外*的应用技术。

目录


第1章光视觉颜色
1��1光
1��1��1光的本质
1��1��2光的产生和传播
1��1��3人眼的光谱灵敏度
1��1��4光度学及其测量
1��2视觉
1��2��1作为光学系统的人眼
1��2��2视觉的特征与功能
1��3颜色
1��3��1颜色的性质
1��3��2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学系统
1��3��3色度学及其测量
第2章光源
2��1自然光源
2��1��1太阳
2��1��2月亮和行星
2��2人工光源
2��2��1人工光源的发明与发展
2��2��2白炽灯
2��2��3卤钨灯
2��2��4荧光灯
2��2��5低压钠灯
2��2��6高压放电灯
2��2��7无电极放电灯
2��2��8发光二极管
2��2��9照明的经济核算
第3章半导体发光材料晶体导论
3��1晶体结构
3��1��1空间点阵
3��1��2晶面与晶向
3��1��3闪锌矿结构、金刚石结构和纤锌矿结构
3��1��4缺陷及其对发光的影响
3��2能带结构
3��3半导体晶体材料的电学性质
3��3��1费米能级和载流子
3��3��2载流子的漂移和迁移率
3��3��3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
3��3��4寿命
3��4半导体发光材料的条件
3��4��1带隙宽度合适
3��4��2可获得电导率高的p型和n型晶体
3��4��3可获得完整性好的优质晶体
3��4��4发光复合概率大
第4章半导体的激发与发光
4��1pn结及其特性
4��1��1理想的pn结
4��1��2实际的pn结
4��2注入载流子的复合
4��2��1复合的种类
4��2��2辐射型复合
4��2��3非辐射型复合
4��3辐射与非辐射复合之间的竞争
4��4异质结构和量子阱
4��4��1异质结构
4��4��2量子阱
第5章半导体发光材料体系
5��1砷化镓
5��2磷化镓
5��3磷砷化镓
5��3��1GaAs0��60P0��40/GaAs
5��3��2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对发光效率的影响
5��4镓铝砷
5��5铝镓铟磷
5��6铟镓氮
第6章半导体照明光源的发展和特征参量
6��1发光二极管的发展
6��2发光二极管材料生长方法
6��3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6��3��1单量子阱(SQW)结构
6��3��2多量子阱(MQW)结构
6��3��3分布布拉格反射(DBR)结构
6��3��4透明衬底技术(Transparent Substrate,TS)
6��3��5镜面衬底(Mirror Substrate,MS)
6��3��6透明胶质黏结型
6��3��7表面纹理结构
6��4照明用LED的特征参数和要求
6��4��1光通量
6��4��2发光效率
6��4��3显色指数
6��4��4色温
6��4��5寿命
6��4��6稳定性
6��4��7热阻
6��4��8抗静电性能
第7章磷砷化镓、磷化镓、镓铝砷材料生长
7��1磷砷化镓氢化物气相外延生长(HVPE)
7��2氢化物外延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7��3液相外延原理
7��4磷化镓的液相外延
7��4��1磷化镓绿色发光材料外延生长
7��4��2磷化镓红色发光材料外延生长
7��5镓铝砷的液相外延
第8章铝镓铟磷发光二极管
8��1AlGaInP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通论
8��1��1源材料
8��1��2生长条件
8��1��3器件生长
8��2外延材料的规模生产问题
8��2��1反应器问题:输送和排空处理
8��2��2均匀性的重要性
8��2��3源的质量问题
8��2��4颜色控制问题
8��2��5生产损耗问题
8��3电流扩展
8��3��1欧姆接触的改进
8��3��2p型衬底上生长
8��3��3电流扩展窗层
8��3��4氧化铟锡(ITO)
8��4电流阻挡结构
8��5光的取出
8��5��1上窗设计
8��5��2衬底吸收
8��5��3分布布拉格反射LED
8��5��4GaP晶片黏结透明衬底LED
8��5��5胶质黏着(蓝宝石晶片黏结)
8��5��6纹理表面结构
8��6芯片制造技术
8��7器件特性
第9章铟镓氮发光二极管
9��1GaN生长
9��1��1未掺杂GaN
9��1��2n型GaN
9��1��3p型GaN
9��1��4GaN pn结LED
9��2InGaN生长
9��2��1未掺InGaN
9��2��2掺杂InGaN
9��3InGaN LED
9��3��1InGaN/GaN双异质结LED
9��3��2InGaN/AlGaN双异质结LED
9��3��3InGaN单量子阱(SQW)结构LED
9��3��4高亮度绿色和蓝色LED
9��3��5InGaN多量子阱(MQW)结构LED
9��3��6紫外LED
9��3��7AlGaN深紫外LED
9��3��8硅衬底GaN蓝光LED
9��4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几个重要技术问题
9��4��1衬底
9��4��2缓冲层
9��4��3激光剥离(LLO)
9��4��4氧化铟锡(ITO)
9��4��5表面纹理结构
9��4��6图形衬底技术(PSS)
9��4��7微矩阵发光二极管(MALED)
9��4��8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PC)LED
9��4��9金属垂直光子LED(MVP LED)
第10章LED芯片制造技术
10��1光刻技术
10��2氮化硅生长
10��3扩散
10��4欧姆接触电极
10��5ITO透明电极
10��6表面粗化
10��7光子晶体
10��8激光剥离(Laser Lift�瞣ff,LLO)
10��9倒装芯片技术
10��10垂直结构芯片技术
10��11芯片的切割
10��12LED芯片结构的发展
第11章白光发光二极管
11��1新世纪光源的研制目标
11��2人造白光的佳化
11��2��1发光效率和显色性的折中
11��2��2二基色体系
11��2��3多基色体系
11��3荧光粉转换白光LED
11��3��1二基色荧光粉转换白光LED
11��3��2多基色荧光粉转换白光LED
11��3��3紫外LED激发多基色荧光粉
11��4多芯片白光LED
11��4��1二基色多芯片白光LED
11��4��2多基色多芯片白光LED
第12章LED封装技术
12��1LED器件的设计
12��1��1设计原则
12��1��2电学设计
12��1��3热学设计
12��1��4光学设计
12��1��5视觉因素
12��2LED封装技术
12��2��1小功率LED封装
12��2��2SMD LED的封装
12��2��3芯片级封装(CSP)
12��2��4大电流LED的封装
12��2��5功率LED的封装
12��2��6功率LED组件
12��2��7铟镓氮类LED的防静电措施
第13章发光二极管的测试
13��1发光器件的效率
13��1��1发光效率
13��1��2功率效率
13��1��3量子效率
13��2电学参数
13��2��1伏安特性
13��2��2总电容
13��3光电特性参数——光电响应特性
13��4光度学参数
13��4��1法向光强I0的测定
13��4��2发光强度角分布(半强度角和偏差角)
13��4��3总光通量的测量
13��4��4量值传递
13��5色度学参数
13��5��1光谱分布曲线
13��5��2光电积分法测量色度坐标
13��6热学参数(结温、热阻)
13��7静电耐受性
第14章发光二极管的可靠性
14��1LED可靠性概念
14��1��1可靠性的含义
14��1��2可靠度的定义
14��1��3LED可靠性的相关概念
14��2LED的失效分析
14��2��1芯片的退化
14��2��2环氧系塑料的寿命分析
14��2��3管芯的寿命分析
14��2��4荧光粉的退化
14��3可靠性试验
14��3��1小功率LED环境试验
14��3��2功率LED环境试验
14��4寿命试验
14��4��1磷化镓发光器件的寿命试验
14��4��2功率LED(白光)长期工作寿命试验
14��4��3加速寿命试验
14��5可靠性筛选
14��5��1功率老化
14��5��2高温老化
14��5��3湿度试验
14��5��4高低温循环
14��5��5其他项目的选用
14��6例行试验和鉴定验收试验
14��6��1例行试验
14��6��2鉴定验收试验
第15章有机发光二极管
15��1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
15��1��1小分子有机物
15��1��2高分子聚合物
15��1��3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
15��2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和原理
15��3OLED实现白光的途径
15��3��1波长转换
15��3��2颜色混合
15��4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
15��5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发现状
第16章半导体照明驱动和控制
16��1LED驱动技术
16��1��1LED的电学性能特点
16��1��2电源驱动方案
16��1��3驱动电路基本方案
16��1��4LED驱动器的特性
16��1��5LED与驱动器的匹配
16��2LED驱动器
16��2��1电容降压式LED驱动器
16��2��2电感式LED驱动器
16��2��3电荷泵式LED驱动器
16��2��4LED恒流驱动器
16��3LED集成驱动电路
16��3��1电荷泵驱动LED的典型电路
16��3��2开关式DC/DC变换器驱动LED的典型电路
16��3��3限流开关TPS2014/TPS2015
16��3��4六路串联白光LED驱动电路MAX8790
16��3��5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恒流白光LED驱动器LT3591
16��3��6低功耗高亮度LED驱动器LM3404
16��3��7具有诊断功能的16通道LED驱动器AS1110
16��3��8高压线性恒流LED驱动电路
16��4控制技术
16��4��1调光
16��4��2调色
16��4��3调色温
16��4��4智能照明
第17章半导体照明应用
17��1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开发原则
17��1��1要从LED的优点出发开发应用产品
17��1��2应用产品市场启动的判据——照明成本
17��1��3应用产品的技术关键是散热
17��1��4遵循功率由低到高、技术由易到难的原则
17��1��5造型设计要创新
17��1��6照明灯具通则
17��2LED显示屏
17��2��1总体发展规模
17��2��2产品技术完善
17��2��3新品继续拓展
17��3交通信号灯
17��3��1道路交通信号灯
17��3��2铁路信号灯
17��3��3机场信号灯
17��3��4航标灯
17��3��5路障灯
17��3��6航空障碍灯
17��4景观照明
17��4��1城市景观照明的功能作用
17��4��2光源选择以LED为佳
17��4��3LED景观灯具
17��4��4LED景观照明典型工程
17��4��5景观照明走向规范化
17��5手机应用
17��6汽车用灯
17��7LCD显示背光源
17��7��1小尺寸面板背光源的技术和市场状况
17��7��2中小尺寸面板背光源的技术和市场状况
17��7��3中大尺寸面板背光源的技术和市场状况
17��7��4大尺寸面板背光源的技术和市场状况
17��8通用照明
17��8��1便携式照明
17��8��2室内照明
17��8��3室外照明
17��9光源效率和照明系统整体效率
第18章半导体照明的光品质
18��1色纯度
18��2显色性
18��2��1显色指数
18��2��2光色品质量值系统
18��2��3IES TM30-15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18��2��41

作者介绍


方志烈,1938年2月出生于江苏江阴。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留校任教,现任该校教授。中国发光学会理事。上海市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摘


序言



璀璨未来:光影交织的科技革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光明始终是进步的象征,是文明的基石。从远古的火光、油灯,到电灯的发明,每一次照明技术的飞跃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今,我们正迎来一场由半导体照明技术引领的,前所未有的光影革命。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光源,更是在点亮世界的同时,不断拓展着光的边界,重塑着我们对“光”的认知与应用。 一、 黎明前的曙光:从传统照明的局限到半导体照明的萌芽 回溯历史,白炽灯以其温暖的光线统治了世界一百多年,但其低效率和高能耗始终是绕不开的痛点。随着能源危机的警钟频敲,以及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寻找一种更可持续、更节能的照明方式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卤素灯、荧光灯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但其显色性、寿命、以及汞等有害物质的使用,依然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半导体照明技术——以发光二极管(LED)为代表——应运而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LED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从最初的红光LED,到蓝光、绿光LED的突破,再到三基色LED的实现,每一步都标志着对光的理解与掌控的深化。特别是蓝光LED的发明,为实现全彩LED以及白光LED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预示着一场照明领域的颠覆性变革即将到来。 二、 芯之光芒:半导体照明的核心原理与技术演进 半导体照明的核心在于“半导体”。其发光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PN结在正向电压驱动下,载流子复合时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与传统照明方式不同,LED的发光过程是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具有极高的效率,几乎不产生红外辐射,因此热量少,寿命长。 技术的发展,让LED的性能不断攀升。从最初的低亮度、窄光谱,到如今的高亮度、宽光谱,LED的色温、显色指数(CRI)等关键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的光照需求。驱动技术也随之进步,从简单的恒流源,到复杂的智能控制系统,使得LED的亮度、色温、乃至光谱都可以被精确调控,从而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照明。 材料科学的突破是LED性能提升的关键。GaN(氮化镓)基材料的成熟,是蓝光和白光LED实现商业化的基石。而随着技术的深入,GaN基LED的结构设计、生长工艺、封装技术等都在不断优化,以获得更高的光效、更好的热管理、更长的寿命。量子点(Quantum Dot)技术的引入,更是为LED的显色性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能够实现接近自然光的逼真色彩,为高端显示和照明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 智启万物:半导体照明的广泛应用与未来展望 半导体照明技术所释放的光芒,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 通用照明: 这是LED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家庭、办公室、学校到街道、广场,LED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照明设备。其高效率意味着显著的能源节约,长寿命则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更重要的是,LED的光质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定制,例如,在办公室营造高效专注的氛围,在家中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智能控制系统更是让照明变得“聪明”起来,可以根据人的活动、自然光强度自动调节,实现节能与舒适的双重目标。 显示领域: LED屏幕已经成为现代显示技术的绝对主流。从手机、平板电脑,到电视、电脑显示器,再到户外巨型广告牌,LED以其高亮度、高对比度、宽视角、快速响应等优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更进一步,Mini LED、Micro LED等新一代LED显示技术的出现,使得屏幕的像素密度、亮度、对比度、色彩表现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预示着显示技术的下一个革命。 特种照明: 半导体照明的精确控制能力,使其在特种照明领域大放异彩。 植物照明: 特定波长的LED光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为现代农业和城市农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医疗照明: 在手术室,高显色指数、低热辐射的LED灯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照明,减少医生的视觉疲劳。在皮肤科、心理治疗等领域,特定光谱的LED也被用于辅助治疗。 安防监控: 红外LED为夜间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光源,可见光LED也能够实现更清晰、更全彩的夜间成像。 汽车照明: LED以其快速响应、高亮度、长寿命的特点,在汽车大灯、尾灯、内饰照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和车辆的美观度。 紫外LED: 这一新兴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其在杀菌消毒、固化、生物医学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信与信息技术: Li-Fi(可见光通信)利用LED的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不占用无线电频谱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补充。 四、 挑战与机遇:半导体照明的未来之路 尽管半导体照明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成本问题: 尽管LED的成本在不断下降,但在某些高端应用领域,其初始投资仍然高于传统照明,限制了其普及速度。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需要统一的标准和协议,以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户体验。 光生物安全: 随着LED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人眼健康、生物节律的影响也受到关注。科学合理的光照设计,以及对蓝光危害的控制,是保障人们健康的关键。 技术瓶颈: 在光效提升、光谱调控、新材料开发等方面,依然存在技术挑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创新驱动是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全光谱LED与仿生照明: 模拟自然光的动态变化,创造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的光环境,将成为未来照明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 将AI和IoT技术深度融入照明系统,实现更智能、更个性化的照明服务,以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 能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持续提升LED的光效,开发更环保的制造工艺,将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应用场景的拓展: 随着对光认识的加深,LED将在更多未知领域展现其独特的价值。 半导体照明技术,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新力,点亮我们的现在,更照亮我们的未来。它不仅仅是一种照明方式的革新,更是一场围绕“光”展开的,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生产、乃至文明进程的科技革命。在这场光影交织的变革中,我们期待着更多激动人心的突破,期待着一个更加璀璨、更加智能、更加可持续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原本以为它会比较侧重于理论讲解,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它在工程实践和应用案例方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例如,在讲述LED驱动电源的设计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拓扑结构(如Buck、Boost、Flyback等)的原理和优缺点,还给出了具体的电路设计实例,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参数的计算,甚至还考虑了EMI、功率因数等实际工程问题。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书中的“可靠性与寿命”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LED产品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而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影响LED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如热应力、电应力、封装材料老化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改进建议。我特别关注了关于LED热管理的部分,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散热不良是导致LED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常见原因。书中详细讲解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原理,以及各种散热技术的应用,比如散热器设计、导热界面材料选择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优化产品设计,提高LED灯具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平实的语言分享了他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宝贵经验。

评分

我一直对新技术的演进充满好奇,当看到《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对半导体照明前沿技术的探索之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智能照明”和“物联网”的章节,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LED照明的未来发展方向。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LED照明系统与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集成,实现远程控制、场景联动、能耗监测等智能化功能。这对于我这种对新兴技术感兴趣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书中对于LED芯片的封装技术和模组化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影响LED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我了解到,不同的封装方式会影响LED的光色均匀性、散热效率以及机械强度,而模组化设计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书中还探讨了LED在新型显示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这让我对半导体照明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新颖,而且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是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

评分

拿到《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半导体照明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的概念,比如LED很节能、寿命长,但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我一点概念都没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础的半导体材料特性讲起,一步一步引导我理解LED的发光原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的部分,书中用很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能量损耗,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材料和器件结构来提高效率。这让我明白了,原来LED的“高效”背后,是如此精密的科学和技术在支撑。而且,书中对于LED的光谱特性和颜色渲染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这种对光色非常敏感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了解到,不同的LED材料和制造工艺会产生不同的光谱分布,这直接影响到照明的色彩表现,比如显色指数(CRI)和不同颜色的饱和度。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类太阳光”LED和高显色性LED的技术,让我对未来照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理论扎实,而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参考,例如在植物照明、医疗照明等领域的LED应用案例,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评分

收到《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这本厚实的书,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会枯燥难懂,毕竟“半导体”和“技术”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让人联想到一堆公式和图表。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这种担忧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把复杂的概念讲得非常透彻,而且角度很新颖。比如,在讲到LED的光度学和色度学特性时,它不仅仅是给出了定义,还深入分析了这些参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对我们视觉感受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光品质”的讨论,书中提到了很多我之前不了解的概念,比如UGR(统一眩光评价),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光品质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好的照明设计不仅仅是“亮”,更在于“舒适”和“健康”。另外,书中对于LED驱动技术的最新发展也进行了介绍,像恒流驱动、PWM调占空比调光、0-10V调光等,各种控制方式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都讲得很清楚,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智能照明系统设计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而且,我发现书中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处理得相当到位,比如关于LED光源的防潮、防腐蚀处理,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安装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实际工程中很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关键的细节。总之,这本书的知识点非常密集,但讲解清晰,结构合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

评分

哇,拿到这本《半导体照明技术(第二版)》真是太惊喜了!说实话,我本来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入手的,毕竟对这个领域不算特别精通,只是最近工作上偶尔会接触到一些LED相关的项目,总觉得知识储备不够扎实。翻开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非常清晰。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堆砌公式和晦涩的理论,这本书一开始就从半导体照明的基本原理讲起,循序渐进,非常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PN结、载流子注入、发光机制等核心概念时,配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这对于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读到关于LED器件结构的部分,它细致地介绍了不同类型LED的构成、材料选择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让我对这些小小的发光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解释也相当到位,比如光效、显色指数、色温等等,这些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LED产品的选型和评估都有了更专业的判断依据。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读起来让人觉得踏实和信服。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研究后面的章节,特别是关于驱动电路和热管理的部分,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