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要用到的1000个心理学常识(案例版) | ||
| 定价 | 55.00 |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6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九天科技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3229887 | |
| 重量 | 450 | |
第—章 掌控情绪才能掌握自我——情绪自控力
—、坏情绪是身体健康的蛀虫 / 2
二、愤怒: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好处 / 2
三、胃是zui能表现情绪的器官 / 3
四、阑尾炎的发作也会看心情 / 5
五、导致皮肤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你的不良情绪 / 6
六、情绪性疾病不会因智商高而豁免 / 8
七、提升自控力从此不再是难题 / 9
第二章 定格在1/25秒的瞬间——微表情
—、你的脸泄露了你的秘密 / 21
二、面部表情帮你辨别真话与谎言 / 23
三、转动的眼球是在表达什么 / 24
四、眨眼频率泄露出的秘密 / 26
五、七十二变的嘴唇 / 28
六、不甘寂寞的下巴 / 31
七、丝丝秀发表露真性情 / 35
八、双手是内心的—面镜子 / 36
九、涨红的脸代表了什么 / 37
十、笑容里暗藏的“杀机” / 40
十—、皱起的眉头代表什么意思 / 41
第三章 走进内心的通道——无意识行为
—、“告诉你个秘密” / 44
二、“我是为你好”更是为了自己 / 44
三、相时女性表现无奈的真实心理 / 45
四、合影时总喜欢站在中间的人,是容易感到寂寞的人 / 46
五、总是说“jue对”是因为缺乏自信 / 47
六、认真的人,喝醉后容易“剧变” / 48
七、看日程簿解读人的性格 / 49
八、走路匆忙的人容易犯低级性错误 / 50
九、赞美别人是为了让别人赞美自己 / 51
十、双腿张开和双腿并拢各是什么心理 / 52
第四章 人人都是贪心不足——欲求不满
—、失落时喜欢购物和酗酒是出于什么心理 / 54
二、暴饮暴食背后的秘密 / 54
三、为什么权贵更容易让人产生忌妒心理 / 55
四、金钱是衡量人类价值的标尺吗 / 56
五、学着享受消费的过程 / 58
六、追求长寿是因为害怕死亡 / 59
七、人类物质成瘾的起因 / 59
第五章 人们习惯“对号”入座——归属心理
—、“圈子”带给人们安全感 / 68
二、球迷疯狂的原因 / 69
三、老乡在异地相见也喜欢说家乡话 / 70
四、自杀也会有“集体” / 71
五、离开“圈子”我们会怎样 / 72
六、如何在职场中建立自己的圈子 / 74
七、“赖”班的人没有归属感,容易心理崩溃 / 78
八、怀旧:从共同的记忆中寻找归属感 / 80
第六章 隐藏在zui深处的心灵地图——特殊癖好
—、人为什么对自己的臭袜子“情有独钟” / 82
二、为什么赌博让人欲罢不能 / 82
三、喜爱浓妆的女性其实内心拘谨 / 84
四、只有实心眼的人才会用力捻灭烟头 / 85
五、挠头代表什么 / 85
六、毛茸茸的东西为什么让人有触摸的欲望 / 86
七、喜欢追求时尚的人真有时尚触觉吗 / 87
八、折叠伞不离身是在担心什么 / 88
九、“V”字手势解读未知的性情 / 89
十、经常改变形象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 90
第七章 探索人性zui隐秘的空间——重口味心理
—、被多个灵魂瓜分的身体 / 94
二、都市白领的克星——强迫症 / 98
三、特定对象恐惧症 / 99
四、健康的“刽子手”——抑郁症 / 102
五、让人不齿的性取向——恋童癖 / 105
六、导致肥胖的祸根——贪食症 / 106
七、特殊情结——恋物癖 / 108
第八章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抓住心理软肋
—、“烟圈”刻画出了你的内心 / 111
二、双手叉腰是在做进攻的准备 / 112
三、低头耸肩:微妙的表达 / 114
四、双腿交缠代表顺从的意味 / 116
五、压低下巴是对你的否定 / 118
六、起跑者的姿势代表他想离开 / 120
七、眼镜是拖延抗争的工具 / 122
八、注意到了吗:他的手在做无用功 / 123
第九章 揭秘客户的潜在心理——商务活动中的小动作
—、点头像鸡啄米—样是什么心理 / 127
二、说话时摸鼻子可能是说谎的信号 / 128
三、对方突然整理领带是什么意思 / 128
四、闭上眼睛听人说话是因为不想继续听吗 / 129
五、不停地晃腿是内心焦躁的外在表现 / 130
六、常常用手转笔的上司是因为无聊吗 / 131
七、伸出双手与人握手的人是很热情吗 / 132
八、下属靠近时跷起二郎腿的上司是什么心理 / 133
九、从安排工作的行为破译上司的心理 / 134
十、过分的深度鞠躬可能是因为拒绝接受 / 135
十—、看下属的座位位置来判断他的工作热情 / 136
十二、道歉张口就来是因为心里毫无歉意 / 137
十三、常使用专业术语的人是什么心理 / 138
十四、为什么有些同事不喜欢接电话 / 139
十五、总喜欢半路插话做总结的人是想表达什么 / 140
第十章 洞悉行为背后的动机——日常行为
—、爱照镜子是因为臭美吗 / 143
二、选择靠边座位是为了防止别人进入自己的空间 / 144
三、在自动扶梯上还要自己上楼的人是什么心理 / 145
四、点餐时为什么会“先来—杯啤酒” / 146
五、男性失恋后更容易为情所伤 / 147
六、如何平衡工作和“另—半”的关系 / 148
七、自我妨碍:“我只是没努力而已” / 150
八、看到队伍就想加入其中的心理 / 152
九、自我中心主义者总是喜欢讲述自己的不幸 / 152
.........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总觉得心理学很高深,离我们生活很远,但看了这本《人人都要用到的1000个心理学常识 案例版》,我才发现原来心理学早就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如此实用。书中的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就像我身边发生的事一样,让我读起来格外有代入感。比如关于沟通的技巧,书中讲到了很多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会和矛盾,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我尝试着运用了书里的一些方法,发现果然有效,之前一些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现在都能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关于“刻板印象”那一章,让我反思了很多自己过去的偏见,学会了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人和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知识,更是提升了自己观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变得更加 empathetic 和有智慧。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品质的朋友们!
评分作为一名对犯罪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寻找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一领域的书籍。这次终于找到了《犯罪心理学》这本书,真的是太惊喜了!它并没有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真实案例,将复杂的犯罪动机、行为模式以及心理特征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连环杀手”心理的剖析,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扭曲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创伤,这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书中还探讨了犯罪现场的心理重建,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手段协助警方破案,这些内容都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置身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心理侦探剧之中。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犯罪心理学的好奇心,更让我对社会治安、个体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常识》这本书,真的是解救了我这个有点社交恐惧症的人!我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擅长和人打交道,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所以很多时候会选择回避社交场合。但是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一点一点地教我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建立关系。它讲到的“倾听的艺术”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认真听,但其实内心早已有了自己的评判和回应。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倾听,我发现别人愿意跟我说更多心里话,我们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顺畅和深入。书中关于“非语言沟通”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原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学会解读这些细微的信号,让我能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情绪和意图。还有关于如何化解冲突、如何表达赞美和批评的技巧,都写得非常具体,我尝试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运用,效果立竿见影。现在,我不再害怕和人打交道了,甚至开始享受与人交流的过程。
评分《他人心》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读懂别人”的神奇力量。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很难真正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但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他人内心的门。它深入剖析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动机,以及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想法。书中关于“认知偏见”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固有观念的影响,所以有时候我们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共情”的讲解印象深刻,学会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让我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我不再急于评判,而是尝试去理解对方为何会那样做,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原本棘手的关系都变得缓和了。这本书让我变得更加宽容和理解,也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连接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心理学生活》真是太贴切了!它就像一本生活百科全书,用心理学的视角解读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早晨起床的情绪,到工作中的压力应对,再到家庭关系的经营,甚至是休闲娱乐的选择,书中都提供了充满智慧的心理学见解。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习惯养成”的那一部分,我一直想改掉一些坏习惯,但总是半途而废。这本书详细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心理机制,并给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微习惯”和“奖励机制”,我照着做,真的看到了改变。此外,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内容也帮我很大忙,我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情绪,找到情绪的根源,并用健康的方式疏导,不再让负面情绪影响我的生活。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