诹吉便览宝镜图 四库全书 术数集锦 Ⅲ (东汉)诸葛亮 著 许必勛 注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

诹吉便览宝镜图 四库全书 术数集锦 Ⅲ (东汉)诸葛亮 著 许必勛 注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术数
  • 诸葛亮
  • 东汉
  • 四库全书
  • 诹吉便览宝镜图
  • 许必勛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风水
  • 命理
  • 预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05960084
商品编码:29336287266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商品详情

书名:诹吉便览·宝镜图

作者:东汉/诸葛亮/著 许必勋/注译

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数:483

定价:38.00元

重量;0.7

内容提要

 《诹吉便览·宝镜图》是以甲子日——癸亥六十甲子日为基本论点,阐述了六十日各日内的吉凶、宜忌的一种择吉书。编汇了六十日逐月吉神与凶神,十二建除神,三元紫白,日家奇门等。就这几个方面解说如下。
 一、在六十甲子日内,逐日逐条说明在十二个月的用事宜忌,并配合十二支命,逐支分解所值的吉神。并说明喜神、贵神所居的方位。岁德及岁德合,岁禄并岁马,阴阳贵人所临的支位。同时分理劫煞、灾煞、岁煞所值日辰,逢此应该避之。如遇天克地冲或比冲,俱忌用。
 二、运用十二建除神,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为序,逐月推断各月所值吉凶。按照“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的吉凶法则,去选择适当的古神。
 三、编录六十甲子日,逐一载明值日甲子,在1~12月内并临的吉神与凶神。可以从中比较两种神煞、权衡吉凶轻重程度,吉旺凶衰者则可选用,吉弱凶强者则宜避而不用。
 四、选甲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视用事对象与性质,确定择避与否。
 五、融贯三元日家紫白。冬至后顺行九宫,夏至后逆行九宫,根据上、中、下三元,分别用所值日辰的紫白数进入中宫,飞遁九宫,视紫白吉星飞到何官,则宜择用,其凶星飞临之地,权宜避之。
 六、汇集了“日家奇门”。
 以冬至后阳遁八门九星图六十局、夏至后阴遁八门九星图六十局,合为日家奇门一百二十局。逐图以后天八卦为方位,分别以阳遁、阴遁、值日辰之阴阳,按阳顺阴逆的原则,演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奇门所临的方位。同时,再排演了九星落局,以太乙、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乙为序。遵遁冬至后顺行,夏至后逆行的规则,视九星临位,再结合八门,选用吉星古门而用,凶星凶门宜避用,为谋事带来了择吉的途径。
 七、推算出十二黄黑道时,黄道为吉,黑道为凶。依据值日辰十二时中的言时,配上吉门、吉星。这样为应酬谋事带来了一个吉利的空间区域、选择吉利的时空、达至万事如意。
 '`、附录了“贵人登天门时”。根据月将即太阳逐月过宫的时间为准绳,以用事日干阴阳贵人所居之位为法则,顺行十二宫位、遁至临亥天门之时,为吉时。此时用事,则凶神潜藏,大吉大利。
 《诹吉便览·宝镜图》一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之书。能为我们谋事选择吉利的时空,从而达到万事风顺,平安。

         目 录


八门吉凶要诀………………………(1)
八门吉凶歌诀………………………(1)
又一首八门吉凶歌诀………………(2)
八门属行……………………………(2)
九星神名次序起例…………………(3)
九星落局法…………………………(4)
起休门诀……………………………(9)
九宫起九星诀………………………(10)
起时上青龙歌………………………(11)
起天乙贵人歌………………………(12)
起喜神歌……………………………(12)
起截路空亡歌………………………(13)
九星吉凶歌…………………………(13)
八门吉凶歌…………………………(15)
九星飞九宫断例……………………(17)
八门遇九星断例……………………(18)
八门九星吉凶所值…………………(19)
十干日凶时…………………………20)
六十甲子干支生克吉凶日……………(21)
超神接气………………………………(22)
近期三元九运…………………………(22)
三元年紫白歌…………………………(23)
三元月紫白歌…………………………(25)
二十八宿星讳………………………(25)
嫁娶不将图……………………………(26)
女命嫁娶日犯当梁勾绞星……………(28)
嫁娶阴阳不将日………………………(29)
裴晋公金锁玉环遁甲出行要诀………(30)
太白日游之方…………………………(39)
贵人登天门起法………………………(42)
贵人登天门时定局……………………(狃)
1、甲子日 1-12月用事宜忌…………(46)
2、乙丑日 1 -12月用事宜忌…………(53)
3、丙寅日 1 -12月用事宜忌…………(60)
4、丁卯日 1 -12月用事宜忌…………(61)
5、戊辰日 1—12月用事宜忌…………(74)
6、己巳日 1—12月用事宜忌…………(81)
7、庚午日 1—12月用事宜忌…………(88)
8、辛未日 1-12月用事宜忌…………(95)
9、壬申日 1—12月用事宜忌………(102)
10、癸酉日 1—12月用事宜忌…………(109)
11、甲戌日 1 --12月用事宜忌………(116)
12、乙亥日 1—12月用事宜忌…………(123)
13、丙子日 1—12月用事宜忌…………(130)
14、丁丑日 1—12月用事宜忌…………(137)
15、戊寅日 1—12月用事宜忌…………(144)
16、己卯日 1—12月用事宜忌…………(151)
11、庚辰日 1 -12月用事宜忌………(158)
18、辛巳日 1 -12月用事宜忌………(165)
19、壬午日 1 -12月用事宜忌…………(172)
⒛、癸未日 1—12月用事宜忌……………(179)
21、甲申日 1—12月用事宜忌……………(186)
22、乙酉日 1—12月用事宜忌……………(193)

 


《天元一气集:古代术数思想的深度探析》 引言 本书《天元一气集:古代术数思想的深度探析》旨在对中国古代术数体系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考察。不同于仅仅停留在方法论层面的介绍,本书立足于历史哲学的高度,试图挖掘术数思想背后的宇宙观、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哲学。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数术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重点探讨其在天文历法、人事占卜、乃至哲学思辨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术数渊源与早期形态的构建 中国术数并非空中楼阁,它深深植根于上古先民对天地运行规律的朴素认知。本章首先追溯术数的哲学源头,从《易经》的符号系统及其蕴含的辩证思想切入。我们详细分析了河图、洛书这两大核心模型的起源与早期应用,考察它们如何从简单的数字排列,逐渐演变为构建宇宙模型的基石。 1.1 “数”的本体论地位: 探讨先秦时期“数”在“道”中的地位,解析古人如何将自然界的规律抽象为可操作的数字模型。 1.2 卜筮与占验的早期实践: 考察甲骨文、竹简文献中记载的早期占卜形式,分析这些实践如何奠定术数“感应”与“应验”的基础。 1.3 阴阳五行基础框架的确立: 详述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原则,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模型如何被引入术数结构,用以解释万物的生成与转化。 第二章:汉代术数的体系化与理论高峰 汉代是中国术数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随着谶纬之学的兴盛和社会对“天人感应”理论的推崇,术数从零散的经验积累上升为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 2.1 董仲舒与天人感应: 深入分析董仲舒如何将儒家伦理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将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严谨的“天道”演绎之上。 2.2 太乙、奇门遁甲的理论雏形: 考察这些军事与政治占卜术的早期形态。本节侧重于分析其时间与空间坐标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九宫”结构进行军事部署的逻辑推演。 2.3 历法与浑天说的结合: 分析汉代天文学的发展,探讨术数家如何利用精密的天文观测数据(如浑仪、简仪的改进)来校正和发展他们的推算系统,确保“历法正,则人事顺”的理念得以实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术数分流与专业化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玄学兴起,使得术数领域开始出现明显的专业化和分流。一部分术数注重玄秘的哲学探讨,另一部分则更加注重实际的预测与应验。 3.1 玄学思潮对术数的影响: 探讨魏晋名士如何将《周易》的义理推向极致,部分学者开始将术数视为参悟“本体”的工具,而非仅仅是占卜的手段。 3.2 星占学的独立发展: 重点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记录与预测在这一时期的深化。通过对印度天文学(如婆罗门教传入的占星术)的吸收和本土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星占学体系。 3.3 方技的世俗化: 考察医学、命相学等应用性术数在民间的发展,分析其如何与传统的道教、民间信仰相结合,形成更贴近百姓生活的预测模式。 第四章:唐宋元明的术数集大成与规范化 唐宋时期,官方对术数的态度趋于谨慎,但民间和学术圈内的研究却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大量系统性的专著,标志着术数理论的成熟与规范化。 4.1 官方历书的修订与术数争议: 探讨唐代对《大衍历》等重要历法的编纂,以及朝廷对“吉凶”判断的控制,侧面反映了国家权力对术数解释权的争夺。 4.2 宋代命理学的兴盛: 详述“三命”、“穷通宝鉴”等命理学流派的形成,分析它们如何通过更精细的干支组合来应对复杂的社会需求,体现了术数从群体预测向个体命运分析的转变。 4.3 元代对异域术数的整合: 研究元朝统一背景下,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天文、数学知识被引入,如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的岁时节令与推算技术。 结语:术数与中国传统思维 本书最终总结,术数不仅仅是一套预测工具,它是古代中国人理解时间、空间、因果律的一种独特思维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在偶然中把握必然的哲学路径。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术数理论的考察,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宇宙的浩瀚与人生的有限时,所构建出的精妙而自洽的知识体系。研究这些古老的“数”,实质上是在探寻中华文明深层的结构性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并非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兴衰史,更是普通人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古代的术数,在我看来,是古人探索自然规律、把握命运的一种尝试,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这次偶然看到《诹吉便览宝镜图》这本书,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东汉诸葛亮,这位智慧的化身,其著作自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尤其对“诹吉”和“便览”这两个词汇感到好奇。“诹吉”意味着寻求吉祥的时日,这在古代战争、政治乃至个人生活都至关重要。“便览”则暗示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易于查阅的特点,这对于想要从中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再加上“宝镜图”这样一个充满意象的名字,我很难不联想到其中可能包含着某种能够洞察未来的“镜子”,亦或是某种能够反射出吉凶祸福的图示。许必勛的注译,更是让这本书从高高在上的古籍,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知识。《术数集锦》这个系列也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经过了精心筛选和整理的,代表了某一领域的精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够展现出古人面对未知时那种积极探索、谨慎决策的态度,这或许才是比任何术数本身都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我对中国古代神秘文化一直怀有敬畏之心,尤其是那些关于预测、命运、以及如何趋吉避凶的学问。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触及到核心,并且有历史传承的却不常见。《诹吉便览宝镜图》这个书名,光听上去就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魅力,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智慧与传奇的时代。作者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这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无数的光环。我一直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神机妙算,除了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或许也与他对这些古老智慧的掌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宝镜图”的解读,它究竟是某种具象的图像,还是某种抽象的理论模型?它又是如何帮助人们“便览”和“诹吉”的呢?许必勛的注译,对于我这样对古文理解有限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真正领略到原著的精髓。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出版,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是可靠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更能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天地万物,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的智慧和预测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三国时期那些纵横捭阖的谋士们,他们的思想更是让我着迷。《诹吉便览宝镜图》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光是听起来就觉得里面一定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占卜、择吉等术数的书籍,不单单是表面上的介绍,而是能够触及到其背后的逻辑和思想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本身就赋予了它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权威性,能想象到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在乱世中运用智慧来趋吉避凶,又或者如何指导他人进行决策的。许必勛的注译,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打开这本古籍大门的金钥匙,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和术语,更清晰地把握其中的精髓。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出版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有关于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例如赤壁之战、隆中对等,在占卜或者择吉方面的考量,这将会是非常有趣的角度。而且“宝镜图”这个名字,也暗示了书中可能包含图示,视觉化的内容往往能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初步领略古人的智慧,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所借鉴。

评分

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神秘学问有着持续的关注,总觉得在那些被时间冲刷的文字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诹吉便览宝镜图》这个名字,既有“诹吉”的实用指向,又有“宝镜图”的意象表达,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生动性的著作。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的智慧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而如果他涉足“诹吉”此类术数,那其中的内容必定非同寻常。我猜测书中可能包含了关于如何判断时机、如何选择有利因素的系统方法,甚至可能通过图例来辅助说明。许必勛的注译,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是理解这些古老知识的关键,能够帮助我们跨越语言和时代的障碍,领略原作者的意图。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出版,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严谨性和可靠性有了保障。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古代的决策方式,以及古人与自然、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不仅仅是学习某种术数,更是感受一种思维模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蕴含在那些古老的经典之中,它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诹吉便览宝镜图》这个书名,初听之下就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味道,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息,让人想要一探究竟。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本身就足以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一直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治军理念深感钦佩,想象他如果真的著述了关于“诹吉”和“便览”的书籍,其中必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实用的方法。我尤其对“宝镜图”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是否是一种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洞察吉凶的象征性图示?又或者是一种能够辅助人们做出明智选择的工具?许必勛的注译,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架起了沟通古今的桥梁,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可能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字和术语。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出版,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质量有了初步的信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术数的书籍,更能够展现出古人那种顺应天时、审慎决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