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大话无线通信 丁奇 人民邮电出版社 9787115217417

BF:大话无线通信 丁奇 人民邮电出版社 97871152174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奇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通信
  • 移动通信
  • 通信工程
  • 5G
  • LTE
  • 无线技术
  • 通信原理
  • 丁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17417
商品编码:2937105714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话无线通信

定价:45.00元

售价:36.0元

作者:丁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15217417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套装: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大话无线通信 大话移动通信(套装共3册)(超值附赠cdma2000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原帖“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点击量超百万次,被通信业内人员称为“神帖”语言幽默生动,生活化类比实例,漫画插图,通信也可以很好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介绍无线通信的通俗书,首先介绍了有线通信向无线通信的演进、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技术,然后以GSM系统为范例详细介绍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空中接口物理层、Um接口的第三层协议、七号信令和通信的信令流程。 本书来源于通信人家园(bbs.c114.)非常热门的技术帖“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全书采用了独特的行文风格,大量采用“水煮”的方式来帮助读者快速而轻松地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书在写法上没有采取先摆结论后进行解说的方式,而是先提出问题,再逐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读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向读者揭示无线通信的奥秘。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方式尤其有效。 本书可供无线通信技术的初学者和自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无线通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目 录

水煮篇

第1章 快速理解无线通信 2
1.1 引言 2
1.2 空中接口和无线信道 2
1.3 无线通信的困惑 3
1.3.1 困惑一:基站如何区分手机 4
1.3.2 困惑二:手机如何找到基站 6
1.3.3 困惑三:基站如何找到手机 7
1.3.4 困惑四:如何识别手机用户的身份 11
1.3.5 困惑五:如何保证对话不被他人 12
1.3.6 困惑六:如何保证“移动”着打电话不会有问题 13
1.4 水煮GSM——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 15
1.4.1 静静的湘水 15
1.4.2 飘荡在夜空的莫尔斯电码 17
1.4.3 胜负手 22

基础理论篇

第2章 通信的本质——通信系统概述 28
2.1 狼烟与驿站的故事——漫谈中国古代的通信 28
2.2 画虎画皮先画骨——通信系统构架 31
2.2.1 电话之父——贝尔 31
2.2.2 模拟通信系统架构 33
2.2.3 数字通信系统架构 35
2.2.4 数字通信为何独领 36
2.3 信号的基础知识 37
2.3.1 信号的概念——从狼烟到电磁波 37
2.3.2 信号的时域概念 38
2.3.3 信号的频域概念 40
2.4 信号分析的利器——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分析 42
2.4.1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分析的由来 43
2.4.2 周期信号的数学表达——傅里叶级数 45
2.4.3 非周期信号的数学阐述——傅里叶分析 47
2.5 模拟信号如何转变为数字信号 49
2.5.1 声音是如何变成比特流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49
2.5.2 从原始分到标准分——量化 51
2.5.3 从《蒹葭》和《在水一方》说起——也谈编码 54
2.6 这是多此一举吗——也谈调制的意义 59
2.7 信道与信道容量 62
2.7.1 无噪声的完美信道——奈奎斯特带宽 63
2.7.2 有噪声的真实信道——香农容量 63
2.8 无线信道的衰落 64
2.8.1 大尺度效应 64
2.8.2 小尺度效应 65

第3章 GSM空中接口技术 67
3.1 稀缺的无线资源及其复用技术 67
3.1.1 无价的战略资源——空中接口的频率 68
3.1.2 6MHz联通VS 29MHz移动——工作频段分配 69
3.1.3 从大课堂到小课堂——空分复用与蜂窝 71
3.1.4 也谈广电架构与电信架构的异同——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 73
3.1.5 3G的基础——码分多址 75
3.1.6 游走在功率与频率之间——载干比与频宽 81
3.2 如何应对无线信道的以下挑战:多径效应及瑞利衰落 83
3.2.1 当老师的艺术——语音编码与信道编码 83
3.2.2 也论当校长的艺术——分集技术之交织 86
3.2.3 当心和自家的亲密接触哦——分集技术之跳频 90
3.2.4 刺刀在前,刺刀在后——时间提前量(TA值) 94
3.2.5 训练序列的由来——时间色散与均衡 97
3.3 如何降低手机的功耗及对系统的干扰 99
3.3.1 请小点声,再小点声——功率控制 100
3.3.2 无话可说时就请闭嘴——不连续发射(DTX) 105
3.3.3 老师不点名我就继续睡觉——不连续接收(DRX) 106

实战篇

第4章 商业蜂窝通信系统的典范——GSM 110
4.1 引言——从实验室通信走向商业通信 110
4.2 GSM系统的发展历史及技术规范 112
4.2.1 GSM发展的历史背景 112
4.2.2 GSM系统的技术规范 114
4.3 GSM网络组成及接口 115
4.3.1 GSM网络组成 115
4.3.2 “跑马圈地”与“免费搬迁”——Abis接口引发的商业策略 117
4.4 移动信息专家——SIM卡 120
4.5 从电台到基站——也谈手机与BTS 124
4.5.1 手机与点对点通信 124
4.5.2 劳模CTU和它的团队——BTS 130
4.6 计算机与通信的交融——BSC 135
4.6.1 总线的概念 135
4.6.2 BSC中的总线 138
4.7 交换子系统——MSC、VLR与HLR 146
4.7.1 移动交换中心(MSC) 146
4.7.2 GSM中的根DN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152
4.7.3 GSM中的本地DNS——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153
4.7.4 GSM系统的守护神——鉴权中心(AuC) 153
4.8 这是你的门牌号码——GSM编号计划 155

第5章 源于频率的困惑——GSM空中接口物理层的设计 164
5.1 TDMA空中接口技术 165
5.2 铁路的管理艺术——突发脉冲的应用 172
5.2.1 客运火车——业务信道(TCH) 174
5.2.2 候车厅的大喇叭——FCCH 174
5.2.3 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SCH 175
5.2.4 “我的地盘,我的业务”——BCCH 176
5.2.5 想上车,请先买票——RACH/AGCH 177
5.2.6 “×××,你的家属在广播室找你”——PCH 178
5.2.7 列车导乘员——SDCCH 178
5.2.8 列车上的服务员——FACCH/SACCH 179
5.3 复帧的应用 180

第6章 无线通信的特质——也谈GSM第三层协议 191
6.1 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区别 191
6.2 频率贵如黄金,吾等自应珍惜——无线资源管理(RRM) 192
6.2.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RRM的初始化阶段 192
6.2.2 多宽的车走多宽的路——RR的传输管理 194
6.2.3 跳槽还需细思量——切换的目的及依据 195
6.2.4 炒炒冷饭——功率的控制与时间提前量 196
6.2.5 要唱戏还得先搭台——小区信道的配置与分配 196
6.2.6 念念这本经——RRM协议 198
6.3 移动性与安全性的博弈——移动性管理(MM) 209
6.3.1 位置区域的管理 212
6.3.2 也谈SIM卡的破解——安全性管理 215
6.4 从路由到计费——接续管理(CM) 218
6.4.1 也谈路由的查询——MSISDN与MSRN的索引功能 219
6.4.2 漫游费的由来 220

第7章 要把文章写好,先要学好语法——也谈七号信令 224
7.1 信令的基础 225
7.1.1 研究信令的手段——分类 225
7.1.2 从结构形式到控制方式——信令的剖析 227
7.2 从流水线和产业链说起——也谈OSI七层模型与七号信令 231
7.3 唐僧开物流公司——也谈MTP-1和MTP-2 235
7.3.1 白龙马的企业梦想——信令数据链路级MTP-1 236
7.3.2 任劳任怨的沙和尚——信令链路控制级MTP-2 236
7.4 八戒掌握了物流调度大权——MTP-3 247
7.5 孙悟空重出江湖——SCCP 253
7.6 长袖善舞的太白金星——TCAP 269

第8章 妙手著文章——通过信令流程让GSM系统运作起来 278
8.1 GSM的信令与协议 278
8.1.1 接口与协议 278
8.1.2 Um空中接口&Abis;接口 283
8.1.3 A接口的协议 292
8.2 手机在通用模式和专用模式下都在干什么 296
8.3 小区选择与重选 298
8.3.1 哪家信号好我选哪家——小区选择 299
8.3.2 功率!功率!还是功率!——C1算法三要素 304
8.3.3 你信号不好了我就跟你说拜拜——小区重选 306
8.4 接入与信道分配 307
8.5 你是谁——鉴权的用途及算法 310
8.6 加密 314
8.6.1 加密原理与流程 314
8.6.2 代号“海狼行动”——TMSI再分配 317
8.7 记得给妈妈打电话报平安——位置更新与IMSI附着 318
8.7.1 位置区的设置 319
8.7.2 位置更新信令流程 320
8.8 让我们来搭积木——MS主叫流程分析 325
8.9 路由,关键就是路由——MS被叫流程 331
8.9.1 被叫的寻址过程 331
8.9.2 被叫接续过程 333
8.10 来试试空中接力——切换原因及流程 334
8.10.1 测量报告的由来 336
8.10.2 切换考虑的因素 338
8.10.3 切换的信令流程 341
8.11 本章小结 346

参考文献 347

作者介绍


丁奇,现就职于国内某通信设备商,之前曾供职于运营商,对技术理解透彻,文字功底深厚,文风生动幽默,涉猎甚广,除技术外,对历史、管理、金融等学科有深厚兴趣,所著书中亦有其思想体现,著有畅销图书《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后续还会有新品推出。

文摘










序言



《无线通信的演进与未来展望》 概述 本书《无线通信的演进与未来展望》旨在深入探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早期模拟通信的萌芽,到如今速率飞跃、连接无处不在的数字时代,无线通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本书将系统梳理这一波澜壮阔的演进过程,剖析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前瞻性地展望未来无线通信可能呈现的面貌。 第一章:无线通信的黎明——从电波的发现到模拟通信的时代 本章将追溯无线通信的源头。我们将从19世纪末法拉第、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理论的伟大贡献讲起,重点介绍马可尼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实现无线电报的远距离传输,标志着无线通信时代的开启。接着,我们会详细介绍早期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AM)、解调、天线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模拟通信时代,无线电广播、早期电话等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以及其中遇到的挑战,如信噪比低、抗干扰能力弱等,都将是本章探讨的重点。我们还将简要提及早期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发展状况。 第二章:数字革命的浪潮——从2G到4G,移动通信的飞跃 数字技术的引入是无线通信史上的一次颠覆性变革。本章将聚焦于移动通信的发展,从第一代移动通信(1G)的模拟技术,分析其局限性,引出第二代移动通信(2G)以数字信号传输为标志的重大进步。我们将详细介绍2G技术,包括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多址技术(TDMA)。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2.5G(GPRS、EDGE)和3G(WCDMA、CDMA2000)技术,重点分析其在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容量和业务支持方面的提升,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本章的重头戏将是第四代移动通信(4G)——LTE(长期演进)技术。我们将详细讲解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如何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OFDM的抗多径能力,MIMO的空间复用和分集增益,将是理解4G性能飞跃的关键。此外,我们还将讨论4G网络架构的演进,以及其如何支撑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富媒体应用,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高速上网”。 第三章:核心技术解析——电磁波、调制解调与多址技术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无线通信的奥秘,本章将对支撑其运作的核心技术进行细致解析。首先,我们将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原理。我们将讨论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特性如何影响其传播距离和穿透能力,从而指导天线设计和网络规划。 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调制与解调技术。从基本的ASK(幅移键控)、FSK(频移键控)、PSK(相移键控)到更复杂的QAM(正交幅度调制),我们将解释它们如何将数字信息映射到模拟载波上,以及这些调制方式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优势与劣势。解调作为调制过程的逆向操作,其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也将被深入阐述。 多址技术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无线信道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的多址技术: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以及OFDMA(正交频分多址)。我们将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2G中的TDMA,3G中的CDMA,以及4G/5G中的OFDMA。理解这些技术,是理解无线网络容量和用户接入能力的基础。 第四章:现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本章将深入探讨支撑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是实现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基础。 OFDM(正交频分复用):我们将详细解析OFDM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子载波传输,以及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如何避免了符号间的干扰(ISI)。我们将讨论FFT/IFFT在OFDM实现中的作用,以及CP(循环前缀)如何对抗多径效应。OFDM作为4G和5G的核心技术,其高效性和鲁棒性将得到重点强调。 MIMO(多输入多输出):我们将深入讲解MIMO技术如何利用多根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升数据吞吐量和通信可靠性。我们将区分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和波束成形(Beamforming)等不同的MIMO技术模式,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和性能优势。 信道编码与交织:为了应对无线传输中的噪声和干扰,信道编码技术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纠错码的基本原理,包括海明码、卷积码、Turbo码和LDPC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我们将解释编码如何增加冗余信息以检测和纠正错误。交织(Interleaving)技术如何与编码协同工作,通过打乱数据顺序来对抗突发性干扰,也将得到阐述。 天线技术:天线是无线通信的“门户”。本章将介绍不同类型天线的原理,如偶极子天线、对数周期天线,以及阵列天线(特别是大规模MIMO中的Massive MIMO天线阵列)。我们将讨论波束成形技术,即通过精确控制天线阵列的信号相位和幅度,将信号能量集中指向用户,从而提高信号强度和减少干扰。 第五章:下一代无线通信——5G及未来展望 本章将聚焦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及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并对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展望。 5G的关键特性与技术:我们将详细解析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我们将深入探讨支撑这些特性的关键技术,包括毫米波(mmWave)通信、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以及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我们将分析毫米波的高带宽和短覆盖范围的权衡,Massive MIMO如何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强的信号聚焦能力,网络切片如何为不同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以及边缘计算如何降低数据处理的时延。 5G网络架构与演进:本章将介绍5G的核心网(5GC)架构,包括服务化架构(SBA)、云原生设计以及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CUPS)。我们将讨论5G NR(新空口)的设计理念,以及其如何支持更灵活的帧结构和调度方式。 未来无线通信的趋势:展望未来,我们将探讨6G可能具备的特征,如更高的速率(Tbps级别)、更低的时延(亚毫秒级别)、更广的连接范围(万物互联的智能化)、以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我们还将讨论AI在无线通信中的作用,如智能化的资源管理、波束优化和干扰抑制。此外,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全息通信、感官通信等前沿概念也将被触及。 第六章:无线通信的应用与影响 本章将从应用层面,展现无线通信技术如何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将回顾移动通信在社交、娱乐、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社交媒体的普及、移动支付的便捷、远程办公和在线学习的兴起,以及远程医疗的探索。 同时,本章还将讨论无线通信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包括信息鸿沟、隐私安全、频谱资源管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我们会分析如何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无线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于全人类。 结论 《无线通信的演进与未来展望》以严谨的态度、深入的分析,力求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完整而清晰的无线通信发展蓝图。从电波的奥秘到万物互联的未来,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这一日新月异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理解和把握无线通信的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丁奇”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本身就带着一种智慧的光芒。我一直相信,一个好的作者,他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他思想的载体。联想到“丁奇”这个名字,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他能够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无线通信原理,用一种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方式讲解出来。他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仅仅罗列公式和概念,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能够抓住读者的兴趣点,引导我们一步步深入。我曾听说过很多关于无线通信的书籍,有些作者过于技术化,让非专业读者望而却步;有些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我期待“丁奇”这位作者,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又能让对无线通信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他的名字,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信心,相信一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

评分

“BF:大话无线通信”这个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亲切和有趣。我猜想,“BF”可能代表着某种缩写,或者是一个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特殊含义的代号,它既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又暗示着内容的重要性。“大话”这两个字,更是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风格——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述无线通信的知识。我喜欢这种“大话”的风格,它意味着作者能够打破语言的壁垒,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作者在书中,仿佛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将无线通信的那些“高大上”的技术,讲得如同日常对话一般有趣。这种书名,让我立刻产生了想要把它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冲动。

评分

9787115217417这个ISBN号,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组合,它更像是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它代表着这本书在浩瀚的书海中独一无二的身份,也承载着它被赋予的全部信息。我曾多次在购书时,通过ISBN号来查找和比对书籍,它的精确性让我能够迅速找到我想要的内容,避免了信息混乱。每一次检索这个号码,都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它让我想到,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每一个ISBN号都像是一个微型的DNA,记录着这本书的出生、信息以及它将要传播的知识。我期待着通过这个号码,能够深入了解这本书的更多细节,但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我即将踏上一段充实的学习旅程,通过这本书,去理解无线通信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很吸引人,色彩搭配大胆又不失专业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预示着无线通信的广阔天空,而中央的“BF:大话无线通信”几个大字,更是带着一种江湖气,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深入浅出的讲解,仿佛能听到作者在娓娓道来。封面的留白也很巧妙,不显得拥挤,反而让书名和作者信息更加醒目。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字体,粗细适中,清晰易读,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仔细考量的。整本书的装帧也很有质感,纸张手感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种阅读厚重知识的期待感。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封面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识别标志,更像是一个引子,勾起了我对书中内容的无限好奇。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同类书籍,但很多封面都显得过于呆板,缺乏吸引力,这本书的设计无疑是其中的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它背后蕴藏的精彩。

评分

“人民邮电出版社”这个出版社的名字,在业界可是响当当的。它一直以来都以出版高质量的科技类书籍而闻名,尤其是在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更是出了不少经典之作。每次看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书,我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严格的审校,质量非常有保障。我过去也读过几本这个出版社出版的书,它们在内容深度、学术严谨性以及排版印刷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出版社是“人民邮电出版社”时,我心里就已经打下了很高的分数。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经过专业团队精心打磨的知识结晶。这种出品方的权威性,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信心,让我确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带来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阅读体验,不用担心出现内容错误或者质量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