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实用中兽医学(第二版)
定价:66元
作者:汤德元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091554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简介
《实用中兽医学(第2版)》即祖国传统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解放以来,历经发掘、整理、总结、验证、提高,现已进入深入研究与应用研究阶段,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兽药学方面,使中兽医学的作用优势更加突出,出现了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调控畜禽的生长发育和预防、控制及减少畜禽病证发生的新趋势,以适应现代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录
绪论
篇 中兽医学基础理论
章 阴阳五行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脏腑经络
节 脏腑学说
一、五脏
二、六腑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作用
第三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三章 病因
节 病因的概念
第二节 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二、疫疠
第三节 内伤
第四节 其他致病因素
第二篇 辨证论治基础
章 四诊
节 望诊
一、望全身
二、望局部
三、察口色
第二节 闻诊
一、闻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发病时间及经过
二、问既往症
三、问发病后的表现
四、问发病病畜的数量和速度
五、问病畜的来源
六、问饲养管理和使役
七、问配种及繁殖
八、问预防注射和病后
九、问畜种、品种、年龄、畜别、胎次、用途等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触诊
第二章 辨证
节 八证辨证
一、正证与邪证
二、表证与里证
三、寒证与热证
四、虚证与实证
五、八证辨证小结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肝与胆病辨证
……
第三篇 中草药
第四篇 常用方剂
第五篇 针灸
第六篇 畜禽常见病证防治
我是一名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觉得中兽医学的理论体系庞大而抽象,难以把握。阅读了这本《正版 实用中兽医学 第二版》后,我茅塞顿开,感觉整个学科的脉络都清晰了不少。书中对阴阳五行学说的阐述,不是简单罗列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它不仅仅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更是指导辨证施治的根本方法。比如,对于“木曰曲直”的解释,书中结合了动物的生理特点,比如肝主疏泄,与筋骨、情志等相关联,通过大量的例子,让我深刻理解了“木”的特性如何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体现出来。书中还详细讲解了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如何运用这些关系来分析病机,选择治疗原则。例如,肝病累及脾土,或者心火亢盛而克伐肺金,这些在中医理论中看似复杂的逻辑,在书中通过图示和具体的病证分析,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五行相乘”和“五行相侮”的区别讲解,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关系来调整治疗方向,避免“伐其根本”或者“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本书让我真正领悟到,阴阳五行并非空谈,而是贯穿于诊断、治疗、预防的整个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真不错,纸张厚实,字体清晰,排版也很舒展,读起来很舒服。封面设计虽然不算惊艳,但很稳重,符合医学书籍的气质。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详细的目录,条理清晰,能快速找到想阅读的部分。我特别喜欢它在理论阐述后,常常会附上一些经典的医案分析,这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到某个方剂的配伍时,书中会详细解释每味药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增效、相互制约的,并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展示了如何根据病情灵活运用这个方剂,达到治疗效果。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而且,书中对一些历史典故和名家理论的介绍也很到位,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兽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候,我会带着疑问去查阅,惊喜地发现书里已经有了很详尽的解答,甚至比我预想的还要深入。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教材,无论是作为入门学习还是进阶提升,都显得物有所值。
评分作为一名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兽医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深化理解,提升临床思维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对气血津液关系的阐述,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定义了气、血、津液各自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相互影响。比如,气能化生津液,气虚则津液生成不足,导致阴虚;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血亏则气无所附,血虚则气亦虚。这种辩证统一的观点,让我对很多疑难杂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还详细讲解了“气滞”、“血瘀”、“津伤”等病理状态,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疾病。例如,痰湿内阻,气机不畅,导致血行受阻,形成血瘀;或者湿热蕴结,耗伤津液,导致津亏血少。通过对这些相互作用的理解,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机,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气血津液失调的表现和治疗思路,这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临床借鉴。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临床诊疗并非孤立地看待某个症状,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好气血津液的动态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相互关系的阐述,打破了我过去对这些概念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相生”和“相克”,书中更是细致地分析了“相生”中的制约,“相克”中的互助,以及在病理状态下,这些关系如何发生错乱,导致新的病变。比如,在讲解“木克土”时,书中不仅仅停留在“肝病及脾”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木旺乘土”和“土虚不能制木”的区别,以及在临床上如何辨别,并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它还强调了“亢则害,承则至”的道理,即在相生关系中,一方过于亢盛会损伤另一方,而一方过于衰弱则可能导致另一方失却制约。这让我在临床上,能够更加细致地辨证,避免“一刀切”的治疗。书中还通过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病案,来解释这些相互关系,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解释“水生木”时,书中会用肾精亏虚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出现肝阳上亢的例子,非常形象。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兽医学整体观,以及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来分析复杂病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结构也非常合理。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于气血津液关系的论述,我受益匪浅。书中对“气”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能量概念,更是涵盖了推动、温煦、防御等多种功能,并且详细阐述了气虚、气滞、气陷等不同病理状态。对于“血”,它不仅仅是承载氧气的物质,更是与“神”相关联,血虚则心神不宁,血瘀则疼痛不止,这些都与临床表现紧密相连。而“津液”,书中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区分,如汗、尿、涕、唾等,并分析了它们生成、运行、排泄的生理过程,以及津伤、津聚等病变。最让我赞赏的是,书中能够将这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依存关系。例如,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虚则运化失常,影响血的生成;精血不足则气无所依,导致气随血脱。这种系统性的论述,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典的医案,通过对这些医案的分析,让我更加直观地看到气血津液理论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实际应用,非常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