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武术(第二版)
定价:24.80元
作者:蔡仲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040273908
字数:280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200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作者在版的基础上,补充了近年来我国武术运动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成果,融教学经验与改革成果于教材之中,全面展示了武术类课程融健身、防身、修身于一体的特色,体现了学校武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突出了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师范性等特点。
本教材配有辅学光盘,内容包括:武术主要流派风格及特点、武术套路视频、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武术欣赏、武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1950-2008年中国武术大纪事、武术知识问答、试题库等。
目录
章 概述
节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第三节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章 武术与传统文化
节 武术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武术技法分析
节 防身自卫知识与技法分析
第二节 套路演练技法分析
第三节 攻防运动技法分析
第四章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节 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
第二节 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
第三节 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
第四节 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第五节 武术身体素质练习
第五章 武术教学
节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第二节 武术教学法
第三节 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
第四节 攻防教学的步骤与要求
第五节 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
第六章 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
节 手形手法与步形步法
第二节 腿法练习
第三节 基本防守方法
第四节 徒手组合练习
第五节 跌摔练习
第六节 擒拿与解脱
第七节 跳跃练习
第七章 太极拳
节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健身原理
第二节 太极拳的主要动作
第三节 太极拳的教学要点
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
节 短器械技法分析
第二节 长器械技法分析
第九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
节 武术套路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第二节 武术散打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第三节 武术表演与欣赏
第四节 学校与基层武术教学评判
附:武术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修订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第二版)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现代运动科学的融入。我记得以前的很多武术书籍,讲到内劲、气感这些玄妙的东西时,往往流于玄乎,让受过基础科学训练的人很难信服。然而,这本书却巧妙地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描述,但却用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去印证或解释传统理论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寸劲”的产生机制时,它会结合肌肉的快速收缩和地面反作用力进行分析,这种严谨性让我这个实用主义者感到非常踏定心。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新——它告诉我们,传统武学并非是停留在古代的迷信,而是可以被现代科学所理解和验证的有效技术体系。这种融合,使得本书的受众群瞬间扩大,不再局限于痴迷传统的老武者,也吸引了那些追求效率和科学依据的年轻一代练习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拿到手上,厚重扎实的质感立刻告诉我,这绝对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书店的角落里翻开了它,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清晰的目录结构,简直就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做的路线图。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让人在浩瀚的武学理论中能迅速找到方向感。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在介绍基础概念时,那种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细细讲解,每一个术语的解释都力求透彻,避免了许多专业书籍中常见的晦涩难懂。我尤其喜欢它在“礼仪与传承”这一部分所花费的笔墨,这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招式和套路的教材,它更深入地探讨了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核与精神追求,让人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武道精神的尊重。这种对文化底蕴的挖掘,让整本书的格调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再是冷冰冰的动作分解,而是有血有肉的文化载体。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理论学习感到有点枯燥的人,但这本书却成功地把我“拽”了进去。它的排版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页的空间分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是那种把文字堆砌到让人喘不过气的密集型排版,而是留有充足的“呼吸空间”。图片和文字的配合度极高,当讲到某个关键的发力点或身体姿态时,插图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而且图例中的人物动态捕捉得非常到位,几乎能感受到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我发现它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时,会用到多角度的剖析图,这一点对于远距离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看过的几本同类书籍,要么是图片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角度单一,导致我对着图谱冥思苦想半天也摸不着头脑。这本书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似乎深知读者的困惑点在哪里,总能在你快要放弃思考的时候,用一张精妙的示意图给你醍醐灌顶的感觉。这种对学习体验的极致关注,真的让我对编者团队肃然起敬。
评分我个人对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极高,如果一本教材只是停留在宏大的理论叙述,而无法指导实际训练,那在我看来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硬核”。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招式名称,而是将每一个基础动作都拆解成了若干个微小步骤,并为每个步骤设定了明确的“自检标准”。例如,在练习一个马步桩时,它不仅告诉你“要沉肩坠肘”,还会具体到“膝盖不超过脚尖的垂直投影线”、“骨盆保持中立位”等一系列量化指标。这种细致到近乎苛刻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练习者走弯路的可能性。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提示调整了几次我的基本功姿势,进步立竿见影,连我身边的陪练都感觉到了明显的差异。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对一本武术教材最直接、最有力的肯定,它证明了作者不仅仅是理论家,更是真正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行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沉稳、内敛的大家风范,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没有丝毫浮夸的成分。它很少使用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容词去渲染武术的“神奇”或“无敌”,而是用一种近乎平实的口吻,去描述一个技术动作的逻辑和效果。这种克制感,恰恰体现了一种深厚的自信——作者相信这些知识本身的力量,不需要过度的包装。我尤其欣赏它在“心法”部分的处理,它没有陷入空泛的哲学讨论,而是将“专注”、“松静”、“知己”这些概念,用非常具体的训练方法串联起来。比如,它会建议你在练习特定套路时,尝试在脑中模拟一个特定的对抗场景,以此来训练精神的集中度和临场反应。这种将抽象心法具象化、可训练化的处理,让“武德”和“心法”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口号,而是成为了每一次训练中都需要去体会的具体环节。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严谨、深刻,且极具指导价值,是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