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中國奶業白皮書
定價:55.00元
售價:41.8元,便宜13.2元,摺扣75
作者:編者:劉琳
齣版社:中國農業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092310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前言
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
一、品種登記
二、奶牛生産性能測定
三、青年公牛後裔測定
四、體型外貌鑒定
五、遺傳評估
附錄
附錄1 2016年中國荷斯坦牛登記數量
附錄2 2016年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鑒定數量
附錄3 2006—2016年中國荷斯坦牛生産性能測定統計數據
附錄4 2006—2016年不同參測規模中國荷斯坦牛生産性能統計數據
附錄5 2016年全國産區中國荷斯坦牛生産性能測定月度統計數據
附錄6 2016年全國産區中國荷斯坦牛生産陛能測定産犢季度統計數據
附錄7 2016年度參測奶牛場平均305天産奶量百名榜
附錄8 2016年度參測奶牛場體細胞數百名榜
附錄9 2012~2016年連續參加奶牛生産性能測定的奶牛場名錄
附錄10 2006—2016年中國荷斯坦種公牛人選**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數量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題目,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聽起來就很硬核。我平常接觸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關於市場分析、營銷策略類的書籍,對於這種偏嚮於科研、數據的報告,我一直抱有一種既好奇又有點敬畏的心態。我猜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包含瞭很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統計模型。不過,正是這種未知,反而激起瞭我的閱讀興趣。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裏,瞭解一下中國在奶牛遺傳改良方麵,到底進行瞭哪些深入的研究,取得瞭哪些階段性的成果。比如,是不是有詳細的數據圖錶,展示瞭不同改良方案下,奶牛的産奶量、乳品質、健康狀況的長期變化趨勢?有沒有對一些關鍵的遺傳位點進行深入剖析,解釋它們是如何影響奶牛性狀的?我甚至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未來奶牛遺傳改良方嚮的預測,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麵,遺傳改良能扮演怎樣的角色?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打開我的視野,讓我對中國奶牛這個産業有一個更深層次、更科學的認識。
評分我之前涉獵過一些關於畜牧業管理的書籍,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很多書會講到如何優化飼料配比,如何改善飼養環境,如何預防疾病等等,這些都很重要,但總感覺是在“術”的層麵,而我更想從“道”的層麵去理解。這本書的題目,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讓我覺得它可能觸及瞭更深層次的問題。遺傳改良,這聽起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效果的,它關乎到奶牛的品種特性、生産性能的長期穩定提升,甚至是對抗疾病能力的增強。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詳細解讀中國奶牛在遺傳改良方麵麵臨的挑戰,比如引進國外優良品種時可能遇到的水土不服問題,或者國內自主育種的瓶頸在哪裏?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地區通過引進特定基因的奶牛,在産奶量、乳品質方麵取得瞭顯著的提升,又或者因為選擇瞭不當的改良方嚮,導緻瞭某些不良後果,那將是非常有警示意義的。我想知道,這本書有沒有迴答“我們為什麼要進行遺傳改良?”,“改良的方嚮是什麼?”,“如何衡量改良的效果?”這些基本問題,並且是用數據說話,而不是憑空想象。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頭就冒齣瞭一連串的問號。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嚴謹和專業的氣質。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應該不僅僅是寫寫理論,更重要的是有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我特彆好奇,在“數據報告”這個部分,劉琳老師和他的團隊,究竟收集瞭哪些維度的數據?是關於産奶量、乳蛋白含量、脂肪含量這些基礎指標,還是更深入地涉及到DNA序列信息、基因標記、遺傳評估指數等方麵?如果能看到不同育種公司的改良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在實踐中帶來的具體成效,比如,通過數據分析,能判斷齣哪些基因對提高奶牛乳腺炎抗性最有效,或者哪些基因與提升繁殖性能最相關,那對我們這些想要瞭解行業前沿信息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到中國奶牛遺傳改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以及科學傢們為瞭讓中國的奶牛産業變得更好,所付齣的不懈努力。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聽起來就很有學術範兒。不過,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現在市麵上關於農業、畜牧業的書籍很多,有些寫得是真不錯,深入淺齣,非常有指導意義;但也有一些,雖然披著“報告”或“白皮書”的外衣,內容卻流於錶麵,充斥著一些泛泛而談的道理,讀完之後感覺像是什麼都沒學到。劉琳老師編的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從書名來看,我比較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有量化的數據支撐,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比如,如果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奶牛各個品種的基因多樣性情況,不同遺傳改良方案的實際效果對比,以及這些改良措施在不同地區、不同飼養模式下的適應性差異,那可就太有價值瞭。我很想知道,通過這些數據報告,我們能否更清晰地看到中國奶牛産業在遺傳改良方麵取得的真實進展,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嚮和潛在的挑戰。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事關整個行業發展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還是蠻高的,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驚喜,而不是失望。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業發展狀況比較關注的讀者,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分量不輕”。《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數據報告/中國奶業白皮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內容會很紮實,可能涉及到很多專業性的知識。我從事的行業和畜牧業不算直接相關,但我一直對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尤其是像奶業這樣關係到民生和健康的重要産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裏有沒有對當前中國奶牛産業的整體情況做一個客觀的梳理?比如,目前我國奶牛養殖規模有多大,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存在哪些優勢和劣勢?在“遺傳改良”這個環節,我們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多大的差距?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體檢報告”一樣,精準地診斷齣中國奶牛遺傳改良方麵的“病癥”,並且開齣“藥方”?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具體育種技術、改良模式的介紹,以及這些技術和模式在我國推廣應用的現狀和前景,這對我理解中國奶業的發展邏輯,會很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