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中国奶业白皮书
定价:55.00元
售价:41.8元,便宜13.2元,折扣75
作者:编者:刘琳
出版社:中国农业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092310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
一、品种登记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三、青年公牛后裔测定
四、体型外貌鉴定
五、遗传评估
附录
附录1 2016年中国荷斯坦牛登记数量
附录2 2016年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数量
附录3 2006—2016年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统计数据
附录4 2006—2016年不同参测规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统计数据
附录5 2016年全国产区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月度统计数据
附录6 2016年全国产区中国荷斯坦牛生产陛能测定产犊季度统计数据
附录7 2016年度参测奶牛场平均305天产奶量百名榜
附录8 2016年度参测奶牛场体细胞数百名榜
附录9 2012~2016年连续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场名录
附录10 2006—2016年中国荷斯坦种公牛人选**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数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比较关注的读者,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分量不轻”。《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中国奶业白皮书》,光听名字就觉得内容会很扎实,可能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知识。我从事的行业和畜牧业不算直接相关,但我一直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像奶业这样关系到民生和健康的重要产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里有没有对当前中国奶牛产业的整体情况做一个客观的梳理?比如,目前我国奶牛养殖规模有多大,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在“遗传改良”这个环节,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多大的差距?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体检报告”一样,精准地诊断出中国奶牛遗传改良方面的“病症”,并且开出“药方”?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具体育种技术、改良模式的介绍,以及这些技术和模式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这对我理解中国奶业的发展逻辑,会很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听起来就很硬核。我平常接触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关于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类的书籍,对于这种偏向于科研、数据的报告,我一直抱有一种既好奇又有点敬畏的心态。我猜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包含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统计模型。不过,正是这种未知,反而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了解一下中国在奶牛遗传改良方面,到底进行了哪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比如,是不是有详细的数据图表,展示了不同改良方案下,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健康状况的长期变化趋势?有没有对一些关键的遗传位点进行深入剖析,解释它们是如何影响奶牛性状的?我甚至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奶牛遗传改良方向的预测,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遗传改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打开我的视野,让我对中国奶牛这个产业有一个更深层次、更科学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头就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气质。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应该不仅仅是写写理论,更重要的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我特别好奇,在“数据报告”这个部分,刘琳老师和他的团队,究竟收集了哪些维度的数据?是关于产奶量、乳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这些基础指标,还是更深入地涉及到DNA序列信息、基因标记、遗传评估指数等方面?如果能看到不同育种公司的改良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实践中带来的具体成效,比如,通过数据分析,能判断出哪些基因对提高奶牛乳腺炎抗性最有效,或者哪些基因与提升繁殖性能最相关,那对我们这些想要了解行业前沿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中国奶牛遗传改良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科学家们为了让中国的奶牛产业变得更好,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评分我之前涉猎过一些关于畜牧业管理的书籍,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很多书会讲到如何优化饲料配比,如何改善饲养环境,如何预防疾病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总感觉是在“术”的层面,而我更想从“道”的层面去理解。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遗传改良,这听起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效果的,它关乎到奶牛的品种特性、生产性能的长期稳定提升,甚至是对抗疾病能力的增强。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详细解读中国奶牛在遗传改良方面面临的挑战,比如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时可能遇到的水土不服问题,或者国内自主育种的瓶颈在哪里?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地区通过引进特定基因的奶牛,在产奶量、乳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又或者因为选择了不当的改良方向,导致了某些不良后果,那将是非常有警示意义的。我想知道,这本书有没有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遗传改良?”,“改良的方向是什么?”,“如何衡量改良的效果?”这些基本问题,并且是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空想象。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听起来就很有学术范儿。不过,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现在市面上关于农业、畜牧业的书籍很多,有些写得是真不错,深入浅出,非常有指导意义;但也有一些,虽然披着“报告”或“白皮书”的外衣,内容却流于表面,充斥着一些泛泛而谈的道理,读完之后感觉像是什么都没学到。刘琳老师编的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从书名来看,我比较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有量化的数据支撑,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如果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奶牛各个品种的基因多样性情况,不同遗传改良方案的实际效果对比,以及这些改良措施在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下的适应性差异,那可就太有价值了。我很想知道,通过这些数据报告,我们能否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奶牛产业在遗传改良方面取得的真实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在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事关整个行业发展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还是蛮高的,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而不是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