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
定价:48.00元
作者: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编辑部(不署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0101888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改革举措,*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26日印发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初步确立。截至目前,在各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向*人民法院推荐报送指导性案例的基础上,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已经发布了17批指导性案例,供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
已出版的《*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1年12月-2016年5月)》是对*人民法院*早发布的12批指导性案例即60个具体案例的汇编。本书稿是在前书的基础上,对*发布的3批至7批指导性案例共32个具体案例的汇编。具体案例的编写分为关键词、裁判要点、相关法条、基本案情、裁判结果、裁判理由六个部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样一本汇集了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书,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法律的敬畏。这本书的名称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正版新书——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 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正版新书”强调了其权威性和时效性,而“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则是中国司法实践的精华所在,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落地和执行。我一直认为,指导性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判例汇编,它们更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法律精神的阐释,是对疑难复杂案件裁判尺度的统一,是对法律适用原则的再明确。这本书所涵盖的时间段,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正值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我想从中探寻的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新型法律问题时,是如何通过指导性案例来引领司法方向的。例如,在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是否出现了能够为类似案件提供明确指引的指导性案例?在一些牵涉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中,指导性案例又如何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的公正?“法律与国际”这个词组,更让我联想到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涉外法律问题,比如在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这些领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中国法治进程、提升法律实务能力的重要工具,它所蕴含的智慧和指引,必将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名称,尤其是“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法治建设的法律爱好者,我深知指导性案例在中国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统一法律适用的重要参考,更是理解法律精神和最新发展趋势的关键窗口。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例如,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是否出现了具有引领性的判决,它们如何为这些新业态的法律规制提供了方向?在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法律与国际”这个词组的出现,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涉外商事纠纷、国际司法协助、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法律体系中发挥作用等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中国司法如何在应对国内复杂挑战的同时,积极融入国际法律事务,并提供有价值的中国方案。人民出版社的权威性,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质量和严谨性充满信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这几个字所蕴含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我一直深知,指导性案例是中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统一全国法院裁判尺度的重要依据,更是司法实践的“活教材”。这本书涵盖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时期。我想了解的是,在这不到两年时间里,中国社会面临着哪些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而最高人民法院又是如何通过精选的指导性案例来回应这些挑战的。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书中是否收录了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相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这些案例又如何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如何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与国际”这一关键词,更让我联想到本书可能在涉外商事、国际私法、国际公法等领域,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分析和案例指导。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法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的发展脉络,以及如何通过司法实践来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人民出版社的品牌,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质量和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信任。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如此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出版方——人民出版社,以及其涵盖的“法律与国际”这一重要维度。人民出版社的品牌效应,意味着本书在内容的选择、编辑的严谨、以及印刷的质量上都具有极高的保障。而“指导性案例”本身,就是中国最高司法机关指导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权威性文件,其对于统一法律适用、规范司法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本书收录的是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这段特定时期的案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我想深入了解的是,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法律挑战,而最高法又是如何通过指导性案例来回应这些挑战的。比如,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涉及网络侵权、个人信息保护、平台责任等方面的案例是否得到了体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倡议的时期,书中是否包含了一些在国际经济合作、跨境投资、以及处理国际商事纠纷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法律与国际”这个词组,也让我对本书在国际法适用、国际条约解释、以及处理涉及外国当事人的案件等方面的论述充满好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法律在国内外环境中的发展脉络,提升自己处理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中国司法前沿对话的机会。书名中的“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立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指导性案例是中国法律体系中非常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宝贵财富,更是实践工作者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判断是非、统一尺度的重要依据。这本书涵盖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这段时间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迫切想知道,在这段时期内,有哪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选录,它们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哪些突出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民事领域,是否出现了关于新型合同关系、侵权责任划分、家庭财产分割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在刑事领域,对于一些社会关注度高、法律适用争议大的案件,指导性案例又是如何给出明确的法律指引的?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法律与国际”这一标签,这预示着本书不仅关注国内法律的最新发展,更将目光投向了国际法律领域。我想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法院在处理跨境投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跨境保护等问题时,是如何运用指导性案例来展现其国际视野和法律智慧的。人民出版社的严谨和权威,也让我对本书的内容质量和学术价值充满信心。
评分当我看到“正版新书——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 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首先,“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代表了中国司法实践的最高权威和最新动态,对于任何一名法律从业者、研究者,甚至是关心国家法治进程的普通公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我一直关注着最高法的指导性案例,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如何应用。其次,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我想深入探究的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在哪些新兴领域,例如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大数据应用等,遇到了新的法律挑战,而最高法又是如何通过指导性案例来为这些挑战提供法律指引的。再者,“法律与国际”的提法,让我对本书在处理涉外法律问题、国际司法协助、以及如何将国际通行法律原则融入国内司法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人民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它意味着本书在内容准确性、编校质量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了解中国法治发展、提升法律素养的绝佳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司法前沿的窗户。书名中的“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几个字,就足以激起我强烈的阅读欲望。我深知,指导性案例是中国法律体系中极具价值的存在,它们不仅是统一裁判尺度的重要工具,更是理解和学习中国法律发展脉络的绝佳载体。这本书所涵盖的时间段,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正是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社会经济面临深刻变革的时期。我迫切想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指导性案例,它们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哪些法律领域遇到了新的挑战?例如,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是否涌现出了一些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判例?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这些案例又提供了怎样的法律指引?“法律与国际”的字样,更是让我对本书在涉外法律问题上的探讨充满了期待。我想了解,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法院是如何通过指导性案例来处理涉外案件,如何促进国际法律合作,以及如何提升中国法律的国际影响力。人民出版社的信誉,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和学术严谨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评分当我看到“正版新书--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 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我一直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是中国法治实践的“精华”,它们不仅统一了全国各级法院的裁判尺度,更是解决疑难案件、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指引。这本书的时间跨度,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正是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想从这些案例中洞察当时的法律热点和司法焦点。比如,在一些涉及民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案件中,指导性案例是如何体现国家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如何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法律与国际”这个词组,更是让我对本书在涉外法律领域的内容充满期待。我想了解,在“走出去”战略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法院在处理跨境纠纷、国际投资、以及如何与国际法律体系接轨等方面,是如何通过指导性案例来展现其智慧和担当的。人民出版社的出品,足以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价值,这对于一本指导性很强的法律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这几个大字,配以人民出版社的严谨风格,以及“法律与国际”的字样,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中国法律前沿动态的强烈兴趣。我一直关注着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因为它们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宝贵素材,更是司法实践的明确指引,对于理解法律的最新解释和适用方向至关重要。这本书涵盖了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段时期恰好是中国法律体系经历深刻变革和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我尤其好奇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被选为指导性案例,它们又在哪些领域,如民商事、刑事、行政等方面,对相关法律的适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在经济领域,是否出现了一些涉及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案例,对如何规制新兴产业、保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在刑事领域,对于一些疑难复杂案件,指导性案例又是如何平衡罪与罚、保障人权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再者,与“国际”相关的法律问题,在指导性案例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跨境纠纷、国际条约的适用等方面,中国法院是如何运用指导性案例来统一裁判尺度的?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从书中找到答案的。而且,人民出版社的出版质量向来有保障,我相信这本书在内容准确性、编校质量上都会有非常高的水准,这对于一本法律实务指导性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拿到这本《正版新书--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 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内容分量。要知道,从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到人民出版社的权威刊印,再到“法律与国际”这个横跨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宽广视角,这本身就预示着本书绝非等闲之辈。我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着理解和跟进中国司法体系的最新发展,而指导性案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们如同航海图上的灯塔,指引着基层法院的审判方向,也为律师和法律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书跨越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这对于任何一个关注法律动态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充实的片段。我想深入了解的是,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在哪些法律领域遇到了新的挑战,又有哪些开创性的判决应运而生。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这本书中收录的指导性案例,是否能为我们揭示在专利侵权、著作权纠纷、商标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裁判思路?又或者,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运用等新兴领域,是否存在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它们如何为这些领域的法律适用奠定基础?“法律与国际”的字样也让我特别感兴趣,我想看看在涉外商事仲裁、国际民事司法协助、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冲突的处理等方面,最高法是如何通过指导性案例来体现其国际视野和法律智慧的。我坚信,一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且汇集了如此重要的指导性案例的书籍,一定能够极大地拓展我的法律视野,提升我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解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