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真的懂我吗——思想往右,行为往左
定价:36.00元
作者:和力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58166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同步行为与非同步行为
冻结、逃跑与战斗反应
并不单纯的“点头”、“摇头”
“握手”也有奥妙
“会说话”的穿着打扮
吵架反映人的内心活动
人为什么容易受
饱含深意的“尖塔”、 “连锁”手势
……
本书教你看清人的意识与自控能力是如何“较量”的。
内容提要
本书是心理学知识普及读本。本书结合大量生动、贴切的案例,系统讲解了怎样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了解其思维的实用方法,告诉读者怎样才能更好地生活、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等等,做到思想和行为的高效统一。
目录
章?认识行为语言,了解行为心理
1.解读行为语言 // 3
行为语言是人的第二语言 // 3
了解距离对行为的影响 // 8
解读躯干行为语言的信号 // 16
面部语言的生动性 // 22
举手投足的语言 // 24
2.解读大脑行为 // 28
不要忘记我们的大脑 // 28
冻结、逃跑和战斗反应 // 31
有趣的“安慰”行为 // 36
“小动作”透露内心活动 // 44
第2章?行为语言表现内心世界,透露真话与谎言
1.行为语言是人内心活动的外表再现 // 49
“指使”行为 // 49
并不单纯的“点头”和“摇头” // 52
2.真话、谎话学问大 // 56
说谎者的本能反应 // 56
通过细微行为轻松辨识谎言 // 62
人的同步行为与非同步行为 // 66
“不经意的话”是潜意识的真情流露 // 73
为什么人容易受 // 76
第3章?面部的细微表情不容忽视
1.“察颜观色” // 83
读懂表情不简单 // 83
表情的调色板 // 87
嘴的行为变化 // 90
鼻子的“语言”不可忽视 // 94
眼神的动作 // 98
眉宇间的心情 // 103
2.笑容,饱含深意的“温度计” // 109
解密真笑还是假笑 // 109
笑的方式有“深意” // 113
第4章?行为语言中的态势表现
1.姿态中暴露的信息 // 121
坐姿识人不简单 // 121
站姿中的形象 // 127
别忽视了“快乐脚” // 133
2.手的影响力 // 136
人的另外“一张脸” // 136
饱含深意的“尖塔”和“连锁”手势 // 140
情感的“发送器”—手臂 // 144
不得不提的“握手”奥秘 // 148
第5章?说话中透露的多样性
1.听话听音 // 155
幽默背后的潜台词 // 155
认清真谦虚还是假客套 // 158
过分强调的话可信度低 // 161
2.高低声中的差异 // 165
声音中能听出对方的心思 // 165
不能忽略“打招呼”背后的意义 // 172
第6章?生活中行为与思想关联中的奥妙
1.富有表情话语中的人心 // 179
“特殊话语”见思想端倪 // 179
口头禅间接反映性格 // 185
“吵架”显现内心活动 // 190
2.富有表情“细节”中的个性 // 197
哭笑声中传情达意 // 197
闲谈中识人破绽 // 199
聊天时中识人破绽 // 202
第7章?社交中行为与思想关联中的玄机
1.“会说话”的穿着打扮 // 207
衣装的特有价值 // 207
装饰品具有“延长自身”的特点 // 209
2.交际场上的表情与心理学 // 213
学会转移注意力 // 213
镇定谨慎,学会让步 // 217
作者介绍
和力,编辑出身,为我社写过多种心理类和励志类图书。其作品文笔优美凝练,见解犀利独到,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受读者喜爱。
文摘
序言
第一段: 这本书,我真的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每次重读,总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就像一个沉睡的宝藏,每一次挖掘都有意外的惊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像很多心灵鸡汤那样,简单粗暴地告诉你“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动声色地剥开了人心的复杂。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思想”与“行为”之间张力的描绘,那简直是写到了心坎里。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对某件事、某个道理了如指掌,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但当真正面对的时候,那些看似坚定的思想,却在行为的洪流中摇摆不定,甚至完全背离。这种矛盾,这种挣扎,作者用一种旁观者清的冷静,却又饱含洞察的深情,将其一一呈现。读着读着,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过往的种种,那些自以为的“懂”,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理解,又有多少只是表面的附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幽暗角落,也看到了潜藏在行为背后的无数动机。它不是要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一个个问题,邀请你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第五段: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安静下来,认真思考的书。作者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会激昂澎湃,也不会煽情过度,但却能在你的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习惯”与“自由”之间关系的探讨。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习惯所束缚,却又常常误以为那是自己的自由选择。作者用一些极具说服力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看似合理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无意识的重复和惰性。这种清醒的认知,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试图去打破那些固有的模式。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角度,一种认识自我的方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懂”,不是去模仿,不是去迎合,而是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之下的深层需求和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清晰了。
评分第四段: 每次读完这本书,我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那些杂乱的思绪。他对于“动机”的解读,是我读过的所有同类书籍中最深刻的。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表面的行为去判断一个人,却很少去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复杂动机。作者用非常精妙的案例,说明了同一个行为,背后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驱动力,而这些驱动力,往往与我们最初的认知大相径庭。比如,一个人看似在帮助别人,但其内心可能源于一种不安全感,或者对他人评判的恐惧。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对许多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懂”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理解”的书。它教我如何去穿透表象,去感受那些不易察觉的情绪和渴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平和,也更加有同理心了。
评分第二段: 坦白说,初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的心理学、哲学类的书籍太多了,大多是观点陈旧,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他不像是在讲课,更像是在和你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对理论不太感冒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承诺”的部分,作者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人明明内心深处不愿意,但迫于面子或者习惯,却硬着头皮答应了某件事,结果在执行过程中痛苦不堪。这种“口是心非”的挣扎,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点破了,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速成的技巧,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一种对自我的深层探索。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懂”,很多时候是一种惯性思维,是一种对固有模式的盲从。真正的理解,需要跨越表象,去触碰那些更深层、更真实的内心驱动力。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你在阅读中不断“破圈”的书。
评分第三段: 这本书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作者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惊叹,他总能抓住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入思考的细节。例如,他对于“群体效应”的分析,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在人群中,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那种被集体意志裹挟的感觉,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他深入到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去剖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是如何最终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开始思考,我真的“懂”我身边的那些人吗?还是我只是用我自己的理解框架去衡量他们,然后轻易地下结论?这种反思,让我感到一丝不安,但也更充满了对真相的渴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盲点,也激发了我去探索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